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吧 关注:1,839贴子:13,438

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一些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放一张剧版基里亚诺娃中士镇楼~


IP属地:广东1楼2021-11-06 20:40回复
    瓦斯科夫是一名老婆跟别人跑了准尉,他委身在一个代号为171会让站的小村庄做着他的指挥员,借宿在房东玛利亚家,玛利亚的丈夫上战场了,她对准尉的情感有点儿特殊,我们一会说。准尉从苏芬战争退下来之后仍然豪情壮志想要回到一线保家卫国,但是他的上司也就是少校命令他守卫171会让站,所以他无法驰骋壮志。他手下的兵不务正业,整天流连在寡妇波琳娜家中,聊天、唱歌、跳舞、喝酒,完全不是战时的士兵该有的样子。准尉似乎对此也无可奈何,作为一名战士,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可谓不英勇,他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好像不懂得怎样带兵,他没法管束他那些醉生梦死的兵。管理能力不强这个缺点在日后女兵来了之后会更加突出。
    准尉本人十分正直,他手下士兵有的那些陋习在他身上完全不存在。他从不酗酒,也不搞女人。虽然借住在玛利亚家,可他们俩的关系清清白白。后来任凭波琳娜如何诱惑如何纠缠他也不对其动心,还斥责她作为一名军属不应该放纵自己的行为,果真有柳下惠的风范。
    女兵到来之后,准尉不厌其烦地帮她们布置宿舍,建造厕所和洗澡房,尽心尽力地满足女兵的需求。虽然内心还是很不爽,嘴上说出来的话还是很强硬,但是行动却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他的热心和善良。他总是毫不质疑地服从长官的命令,固执地说着“依据条例”、“依据操守”这样的一些话,似乎很木讷、很不懂得变通,也因此经常被女兵们捉弄、笑话,但是他待人确是真真切切的淳朴和真心。
    准尉身上有一名指挥员、一名老兵、一个男人的担当。副排长基里亚诺娃问他如何御下,他说出自己最恳切的感受“指挥员是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的人”,他有自己职业的责任感和殊荣感,他热爱自己的战友,愿意尽好自己指挥员的职责保护他们。后来小分队外出执行任务,他常常对自己说要保护好士兵们的安全,她们是女人,她们不应该流血。遇到危险他总是让她们快跑,而自己却打算一个人独自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他是父兄,他把女兵当做姐妹,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护好女兵,不让德国鬼子伤她们半分。
    准尉对这群“穿裙子的兵”很是头疼,她们和男兵不一样,是需要一点特殊照顾的。那群丫头读书多,学历比他高,老是在言语之中戏弄他,嘲笑他古板守旧,他对此无可奈何,只能独自生闷气,靠劈柴发泄不满,很搞笑,和女兵相处过程中吵吵闹闹拌拌嘴的那些时光可能是这部作品中最快乐的片段了。


    IP属地:广东2楼2021-11-06 20:50
    收起回复
      玛利亚的丈夫到了战场上,生死未卜。丈夫安德烈寄回家中的信写道“子弹唰唰地从我头盔上飞过”,她胆战心惊,还因此做了噩梦。她对瓦斯科夫和安德烈的情感非常纠结。一方面,她的丈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她一个人每天在家里心心念念患得患失实在是太煎熬、太难受了,好在,瓦斯科夫的出现给她带来了点希望。指挥所布置在了她家中,瓦斯科夫住了下来,家中仿佛又撑起了一条顶梁柱。尽管他们并没有亲密关系,没有夫妻之实,瓦斯科夫的态度也很冷淡、很正直,对她没有任何越界的想法,但有一个能话事的男人在家里总算让这个俄罗斯的传统女人感受到不少的慰藉。她是默默地喜欢着瓦斯科夫的,可能源于一种依赖感和虚荣感。首先,她的丈夫上战场了,一家之主不在,她失去了依赖。战时,壮年男性就意味着宝贵的劳动力,谁家需要修个屋顶、打桶水、干一些粗重的活儿是少不了男性的。传统俄罗斯女人的职责被认为是照顾男性,丈夫可以用皮带抽打她们,可是她们没有怨言,因为男人是家里顶梁柱。所以,瓦斯科夫的到来和驻扎给予了玛利亚需要的依赖感。战时,全村的男性寥寥无几,除了几个老大爷之外,唯一一个壮年男性就住在她的家里,其他女人独守空房,唯有玛利亚家有个男人,这也可以给她带来虚荣感。
      另一方面,玛利亚对自己的丈夫还是抱有幻想的,她对安德烈担心不已,还梦到安德烈死去。当真正收到安德烈的死讯之后,她的仅存的最后一丝幻想最终破灭了。对于玛利亚来说,安德烈离开她已经很久了,枪弹无眼,能否活着回来还未可知。她的潜意识里其实早已认定安德烈已经回不来了,百分之三的存活率,上前线的士兵几乎无人生还,她的“寡妇”身份似乎在正式接收到死讯之前就已经敲定了,她自己也认同这种现实状况,所以她追求准尉,转向依赖另一个男人。


      IP属地:广东3楼2021-11-06 20:50
      回复
        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寡妇波琳娜,不过她的丈夫可没有“死而复生”。波琳娜与准尉的士兵寻欢作乐、放肆纵情,三波换防人员都抵不过她的温柔陷阱,就像她自己所骄傲的那样“没有男人能拒绝的了我波琳娜”,不过她很不走运地遇到了铁骨铮铮的瓦斯科夫,一直图谋瓦斯科夫的她最终也没能够得逞。波琳娜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丈夫战死时她肯定难受过,也正是因为歇斯底里地痛苦让她不得不选择另一种方式来放纵、来转移注意力。她的人设很骚,经常说一些下流的话来引诱正直的准尉同志,看见男人两眼发光,不像是一个正面形象。她对一切东西都很豁达,有点没心没肺的感觉。敌人空投炸弹,她不仅不急着逃难,反而因为被准尉扑倒搂在怀里躲避炸弹而窃喜。她一天到晚渴望男人,看上去已经为亡夫的死去释怀,丝毫不再缅怀亡夫,实际上她所做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躲避痛苦、发泄伤痛,这是她表达情绪的另类的方式,她选择了放逐自己,流连在各式各样男人的身边,听他们对自己的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好挨过漫漫长夜。
        她处处与玛利亚作对,实际上她又关心着玛利亚。玛利亚坐在村口凝望着小分队离去时的方向久久不动,她拿来食物给玛利亚、陪着她一起等待。她很能干、大方,女兵刚来时她帮忙一起打理消防棚;要开舞会了,女兵要用留声机和裁缝机,她毫不吝啬地把这些东西都送了过来。有些时候她嘴碎,爱出馊主意,但是她心思不坏,只是一个俄罗斯村庄里八卦嚼舌的妇人罢了。她的放纵、浪荡只是外在的,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承受着战争的伤痛。


        IP属地:广东4楼2021-11-06 20:51
        回复
          基里亚诺娃中士是很有责任感的指挥员。指挥女兵打落敌人飞机、监督女兵执勤等工作都是她来干的。虽然有时候可能觉得她蛮不讲理、态度强硬,但那是她在维持自己作为指挥官的尊严。丽达确实是夜晚偷偷跑出去,她发现端倪,对丽达严厉一点,顺便敲打一下,我完全不觉得有任何错误。近卫军第四师的班车暂时停靠171会让站,准尉特别吩咐不许热尼亚接近车站,中士也是完全按照指挥去执行,没有刻意刁难热尼亚或者存有私心故意整她,但是偏偏背了锅,有点儿憋屈哈。不过她还是很懂得自我反省的,明白自己和女兵们的关系不好,总是想找机会修补关系裂缝,虽然总是热脸贴冷屁股就是了。很多细节(特别是电视剧)都展现出中士是个好人,比如故意换班让热尼亚回家看儿子,刚来会让站时努力为女兵争取很多权益,以及当准尉质疑丽达为什么凌晨会在森林时及时出来护短等等。其实书中和电视剧中基里亚诺娃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看书时我难免也会对中士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她老是在一些芝麻瓜子大小的事情上较劲,但是看电视剧的时候反而会容易理解中士的难处,作为一名指挥员,她不免要对下属约束一些,而且总是要唱黑脸,人际关系可能比较差,看书和看剧产生的这两种差别可能是因为演员长得好看和演技好的关系吧,嘻嘻。


          IP属地:广东5楼2021-11-06 22:22
          收起回复
            丽达和她的丈夫的故事可真是虐呀,哎这对让我意难平。结婚时满大街找婚姻登记处,屡屡被拒,正想放弃时被人点了条明路,让他们去找城防部司令,嘿,事情就这么成了。丽达可能是这些女兵里面最成熟的一个,她只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但是经历了很多东西。和年轻的上尉相识,步入婚姻殿堂,有了自己的小家,她爱他们的家,那个用一把铜钥匙打开门就能进去的小房子。可是战争爆发了,丈夫被调到前线,留下分外焦急的她和年幼的儿子。他在战场上,努力支撑着想站起来,可是不能了,他多想再见到他的妻子和儿子一面...萨沙来了,他把钥匙挂在它的脖子上,它一路飞奔,只为完成上尉的命令。钥匙送到了,它已经奄奄一息。丽达从萨沙的脖子上取下钥匙,那一刻她在想什么?她在欣喜丈夫的报信,她在担忧为什么他不亲自来,他是不是死了?可是她骗自己不是,他只是失踪了,会有生还的机会的,谁知道老天爷会怎么样呢,说不定就像他们结婚那次一样,给他们添点儿什么幸运呢?
            作为一名妻子,她要承担丈夫可能死亡的消息;作为一名女儿,她要照顾母亲;作为一名妈妈,她总要想办法偷偷回家看儿子.....战争的苦难使这位年轻女孩不得不快点成长起来。
            丽达在我心里是和基里亚诺娃中士旗鼓相当的一个角色,她的个人能力不比中士要差,也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冷静、沉着,指挥能力也相当优秀。而且她比起中士更要贴近女兵们,她会和女兵们说笑打闹,除了条条令令她也有像一个小女孩一样的地方,其实她本身就是小女孩。
            丽达最后负伤自杀那段真的很难受。准尉抱着丽达,说着“你不会死的,子弹从上面擦过而已,会治好的。”,可是谁都知道,丽达活不成了。准尉拘谨地吻了她的额头,“胡子真扎人”,她虚弱地挤出笑容,她在想什么呢?我不认为她对准尉产生了爱情,他们是出生入死的战斗伙伴,彼此相互信任和依赖,这最后一吻也许是一个好的告别吧,也许她在这一瞬间想要得到一个幻想,把准尉想象成丈夫奥夏宁,他从战场上回来了,在丽达的弥留之际给了她最后的温暖。儿子是再也见不着了,他还那么小,才三岁,上次回家还喊我妈妈,可是他就要没有妈妈了,希望他的爸爸还能回来...还有妈妈,妈妈的病很严重,不知道能不能挨到战争结束......可怜的坚强的丽达,她身上还有很多担子,她是苏联的战士,也是女儿、妻子、妈妈,她死前一定还在思念着亲人吧......呜呜呜我的丽达...


            IP属地:广东6楼2021-11-06 22:32
            回复
              热尼亚 不得不说她的人设真的好牛逼,出身牛逼,长得漂亮、身材好、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看书真的好喜欢热尼亚,感觉好全能好牛逼,双商都超级高。首先作为近卫军第四师师长的女儿,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她的枪法很好,参加过突围行动,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个人能力也是不错的。而且她待人接物都很有智慧,刚开始来就被嘉尔卡针对,但是后来不计前嫌第一个帮她改衣服、帮助她成为舞会皇后,没有小心眼,做事很大方、人又温柔,不记仇,挺喜欢的。
              她的不伦恋情我就不是很喜欢了,虽然这一对年下也挺令人感动的,一起冲出重围,也是出生入死的恋人了,但是这段恋情毕竟有违道德嘛,知三当三不是啥好事,所以我反对!
              她真的好有人格魅力,长得漂亮、性格好啥的就不说了,她好全能啊改衣服搞造型办舞会都不在话下,枪法精湛,一枪一个德国佬(夸张)。最后被多个德国佬围困也毫不胆怯,因为她的身后就是俄罗斯!果然是将门出虎女啊!热尼亚好样的!
              不过嘞,热尼亚这个人物在书里面我还挺喜欢的,毕竟相当于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角色嘛,很多话也是很有道理,所以我一直无脑支持她,但是有一次在舞会上被丽达制止了我突然发现她好像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对的。电视剧版的热尼亚选角也不错,一开始不觉得她有啥漂亮,还没有中士和班长美,但是慢慢发现她超级性感,很自信很大胆,还有股“浪”劲,有点像舒淇。金发细腰翘臀的妹妹试问谁看了不喜欢,完全贴合波琳娜评价的那句“她就是那种男人一见就骨头都酥了的类型”,剧版的这个演员真的选得太好了,妙啊妙啊。但是剧版有时候过于全能,风头出得有点儿多,有段时间总是和中士以及准尉对着干,所以那时候不太喜欢她。她死得是最壮烈最悲痛的,真的很惋惜,那个宁死不屈的将门虎女,那个自信胆大的战士......
              对热尼亚的评价有点没逻辑,感觉作者可能有点儿偏爱这个角色?好全能好有光环啊,连我都有一点点嫉妒这样的能人呢。


              IP属地:广东7楼2021-11-06 23:01
              回复
                好累啊,明天再写吧,其实明天写不写也说不一定。我写东西喜欢一下子全部写完,否则不连续地写的话可能下一次续上来的时候会觉得不得劲,哎呀谁知道呢,我开心想写就写呗,不要有压力。


                IP属地:广东8楼2021-11-06 23:03
                回复
                  这个贴吧看起来冷了好久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到,不过无所谓了,写着玩嘛,自己开心最紧要。


                  IP属地:广东9楼2021-11-06 23:06
                  回复
                    丽莎 丽莎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之一。从小和爸爸生活在走不到尽头的大森林里,没见过多少人,养成了她天真、淳朴、勤劳的性格。她曾经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单相思,对方是一位作家,教她甘菊花也叫作“爱不爱”花...作家临行前一天,她摘下一朵“爱不爱”,虔诚地一片一片拔下花瓣。爱,不爱,爱,不爱......爱。得到了确切答案,她在半夜敲响作家的门。“是...寂寞了吗?那也不能做傻事啊。”作家的一番话让她又羞又臊,立马落荒而逃。第二天她故意装作没睡醒,缺席了作家的送别。父亲从城里带来了作家的消息,他答应给她找一所有寄宿的技术学校。“你八月来吧”,信里说。可是战争等不到八月。
                    丽莎一生只见过三个男人,所以对准尉这个如父如兄、同为农村人的指挥官产生了好感。她总是对于女兵嘲笑和捉弄准尉的行为忿忿不平,认为它们多少有些看不起农村人。她暗恋准尉,对准尉的所有命令都热烈地支持,积极捧场,准尉问什么问题都是第一个回答。
                    准尉也对这个在森林里长大的淳朴女孩有好感,“她是庄稼人心中最合适的妻子人选,她健壮得简直像一头牛,套上犁就能耕地”,瓦斯科夫内心的评价不免有点儿低俗,但是他才上到四年级,庄稼人对于娶媳妇的标准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可以理解。
                    他也信任她,在小分队里选择让她回去报信。“对准那棵白桦树...对准那根烧焦的木桩子...别急着过沼泽,爬到小岛之后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别忘了下沼泽前拿棍子。”他详细地把路线再给她重复了一次,准尉押了她,全队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这个从小在森林里长大的姑娘,守林人的女儿是不会在森林里迷路的。丽莎点点头,她最后给准尉卷了一支烟。出发了,她跑了几步,侧身看了准尉一眼,然后头也不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薄雾就像缠着的绷带。沼泽上布满了鬼魅的雾,“怎么也找不到...那六根棍子,没有...到处都没有。出来啊...你们在哪儿...快出来!”她绝望地喊叫着,叫着准尉瓦斯科夫的名字,叫着副排长基里亚诺娃的名字,无人应答,夜晚的森林寂静得仿佛只剩她一个人。她独自唱着“丽莎,丽莎,丽莎维达,为什么你不理睬我......”那是准尉答应战争结束后和她一起唱的歌。她强支撑起精神,再次跌跌撞撞地找路。还是没找到,她选择了另一条路渡过沼泽,在离小岛还有七八米的时候,泥妖吞噬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先是半个身子,然后胸口、脖子,接下来是下巴、嘴巴、鼻子,直至没过她的头顶。她在世界上最后看见的东西,是高悬在天上刺眼的太阳。
                    丽莎的死真的好悲剧啊,明明还剩几步路,可是偏偏没有走到。一个年轻女孩离开家,离开父亲,来到了171会让站,本来还有小分队的人照顾她,可是她一个人执行任务,在偌大的森林中独自迷路、徘徊,她出发前甚至没吃点东西,一路跋涉,丛林茂密的树枝划破了她的皮肤、她的裙子,可是她不敢停下来休息一下。她一直没有找到六根棍子,在哪里在哪里!?内心焦急万分,精神上的压力和生理上的又饿又累没有压到她,她还是站了起来,艰难地渡过沼泽...她的棍子永远插在了沼泽上。
                    丽莎是我比较偏爱的人物,人太天真可爱了,很淳朴很较真,但是她的死实在是令人太心疼。她在森林里迷路的那一段我想象了一下,那是何等的孤独和恐惧,我没法揣摩着表达出来,文笔太差,写不出那种绝望的情绪,唉,但是只要代入自己想一下,就能知道丽莎真的超级超级超级坚强。


                    IP属地:广东10楼2021-11-07 09:25
                    回复
                      写一个丽莎就累得够呛了,休息一下。


                      IP属地:广东11楼2021-11-07 09:38
                      回复
                        嘉尔卡 这个人物在全书中都找不出来她的正面作用,平常饶舌话多,一天到晚做白日梦;打仗胆小怕事,带了五排子弹还剩五排子弹。敌军慢慢地靠近,她隐蔽在灌木丛中...越来越近,她受不了了,她尖叫着疯狂地跑了出来,妄想逃过德军的枪口。毫无疑问,当整个人暴露在德军枪下时,结局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真的找不出她的任何优点来,作者创造这个角色可能只是用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吧。是啊,一个从小无父无母的孤儿,一直幻想自己有一个妈妈,她是孤独的、自卑的,所以她一直给自己营造一个幻想的世界,她有妈妈,妈妈是受欢迎的歌唱家、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但是,战场上没有妈妈,只有德国人,有准尉瓦斯科夫,谁熬过了战争谁就有妈妈。她还太小,尚未具备一名合格军人的素质,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不过她仍然是值得同情的,她有什么错,她只是希望拥有一个妈妈。如果不是战争,她还能继续上学,继续编制那个幸福的美梦。


                        IP属地:广东12楼2021-11-07 16:14
                        回复
                          索尼娅 我对这个角色没什么感受,她热爱俄罗斯文学,在车站相识了一位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男兵,没有名字,她管他叫“射击”。“射击”大概率是回不来了,没有透露名字可能也是料到了这样一个结果,短暂的相处就当是两位文青的萍水相逢吧,如果能回来,那么大家再正式地认识一下。其实这一对也算是很虐的,他们谈不上是爱情,但是确实存在着懵懂的情愫,两位年轻人在短暂时光里萌生出来的感觉。那本诗集被她塞在胸口前,诗人挡了第一刀,第二刀深深地刺进她的皮肉之躯,鲜血淋漓...死前,她仍执拗地想着年轻人的面孔,再见了,射击。


                          IP属地:广东13楼2021-11-07 16:15
                          回复
                            伏笔的运用 本书其实多处运用到了伏笔,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得整个情节的发展更加合理和现实。下面说说我发现的伏笔。
                            基里亚诺娃没有留在消防棚给准尉帮忙,她带着丽达和另一个班长去了炮位观察。她伸手在炮管上一模,手上沾了少许铁锈。
                            “这个炮位由丽达负责。弹药基数不少于两个。”基里亚诺娃命令道。
                            “是”
                            “重新测量一下,如果这个位置不合适,重新调整,再准备一到两个预备阵地。”
                            “是。”
                            另一个班长看着不远的小河和小河对面的森林,感叹地说:“真安静。”
                            好像森林那边是一条通往A城的公路。”丽达小声说。她若有所思地望着公路,目光停留在路旁一棵怪模怪样的白桦树上。
                            这段情节初看可能会觉得有一点奇怪,为什么突然描写环境和公路?特别是丽达那“若有所思”的神态更是让读者感到有些不寻常,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渐渐明白正是因为丽达想偷偷看儿子才会比别人更加敏锐地观察交通和路况的。这个小伏笔和丽达的小秘密有所联系,但是被作者一笔带过。然而,你不能说这不重要,因为有了这一情节,故事才会合理和自然,否则丽达第一次偷偷外出时读者就会惊呼“她才刚来怎么这么熟悉这些路的?太雷了吧!”。


                            IP属地:广东14楼2021-11-07 16:32
                            回复
                              伏笔二
                              准尉和丽莎去拾干柴火准备做饭时遇上了守林人的房子,提到了守林人家放东西的规矩,还提到了有斧头。在后面的章节里小分队决定伪装成伐木工人干扰德军,伐木工人需要斧头,斧头哪儿来?守林人小屋“借”去!正因为前文很自然地提到了守林人小屋,准尉才有可能拿到这些工具,否则剧情可能就难以展开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21-11-08 19: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