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生吧 关注:848贴子:1,513
  • 4回复贴,共1

去香港读研究生的条件需要哪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去香港读研究生申请条件背景
Application background
选择去香港读书并不在我本科阶段的计划中,本以为本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再去海外深造就得“改换门庭”,但面对2019年的考研失利,在香港读书的朋友给了我一个新的选择方案——去香港读研究生,对我而言,也算是“曲线救国”了,于是在面临毕业才开始留学准备。

香港的高校国际排名都比较高,新发布的2022年QS排名当中有五所高校都在前100名。香港硕士的学制与英国类似,硕士研究生分为研究型硕士和授课型硕士,授课型硕士学制比较短,大部分专业不需要实习,很多专业只需要一年到两年便可以毕业,在时间上比较有优势。此外,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市,与我们一直生活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因此,体验不同的学习与生活也是十分有趣的。
去香港读研究生申请准备:
Apply for
一般申请时间在9月份到次年3月份。在申请初审通过之后,学校会通知面试(部分学校和专业会有笔试),通过后便会发放offer。香港学校offer的审核与发放都是有几个批次,越靠前名额越多,申请通过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越早准备、越早申请优势越大。
香港研究生录取会从申请人的院校背景、GPA、专业、语言、实习经历、文书、推荐信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
1. 院校背景
香港高校还是比较看重学生的本科院校背景的,比较关注学校的排名,比如对于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来说,985高校的学生在申请时会容易通过,成绩可能只需要80分,双非学校可能会被直接刷掉或者增加其他考试,成绩会要求在85+。所以双非学校的学生需要有更加突出的优势才能增加录取率。
2. 语言
香港研究生申请对语言成绩有要求,一般雅思在6.5分,托福在80,部分学校也会接受四六级成绩。香港高校没有语言班,对语言成绩卡得比较严格。如果申请时语言成绩不达标,学校一般就不会给予通过,或者会发放有条件的offer,即要求在某个日期前提交合格的语言成绩,否则作废。
学校一般会要求提供两年内的雅思成绩,所以如果有计划的同学大三就可以开始准备学习、考试了,雅思不一定能一次就考到满意的成绩,所以多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来刷分。
3. GPA
学分和绩点这方面不需要特别准备,只要大家本科阶段扎扎实实地学习,相信就会有一个满意且合格的成绩。
4. 实习经历
香港高校很看重实习经历,对于应届生而言,本科的实习经历就足够达到要求,非应届生更看重工作经历。面试阶段可能会对实习、工作的具体内容、感受等方面进行询问。
5. 推荐信
推荐信部分学校和专业是需要的,所以也需要提前准备好,一般可以找我们学校的老师来帮忙写推荐信,可以选择比较了解自己的老师。有些学校要求提交纸质材料,也有的是网络提交。
在这里,感谢港智优留学老师在百忙中为我写推荐信。
6. 文书
文书在申请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包括自己生活和学习经历等方面,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一定要真实。由于是英文书写,所以可以找专业的文书老师帮忙润色修改。
申请和就读经历
Apply and experience
对我而言,申请与就读都颇有些“坎坷”,下面我来简单分享一下申请过程与就读的心路历程。
我是2019年6月毕业之后才开始准备,七、八月准备雅思考试,十月初参加了考试。这期间,香港形势有些严峻,学校受到的影响有些大,陆续都开始停课。这时我开始犹豫是否要继续选择去香港读书,在惴惴不安中又得知多数学校的申请系统关闭,申请之路一开始就遇到了坎坷。我自己也是彷徨着的,想着在等待期间继续好好学习一下英语,提升一下口语水平,再刷一刷雅思成绩,休闲时间也去B站听一些粤语会话课程(但是后来发现并没有用)。
大约到十二月份申请系统才陆续开放,但是紧接着疫情开始,雅思也停考,我提交的申请一直杳无音信,因为香港高校会“默拒”申请,不会直接给回复,我担心自己给“流拍”掉,再加上疫情形势严峻,大家都在居家隔离,所以心情比较焦虑,一直在等待,但一直没动静。直到2020年3月,发出去的申请才有动静,根据学校要求补交一些资料,直到学校的初试通过,参加面试才拿到第一个Offer。
在专业上,我没有选择跨专业。首先,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汉语言文学,还想在这个熟悉的领域继续驰骋;其次,考虑到毕业后求职中一些单位会有本科与研究生专业一致的要求,还是选择继续本专业更佳;最后,在留学专业的认证上,筛选掉了一些专业(有一部分我们的文科专业最后授予的是哲学学位而非文学学位),于是最后选择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中国语言学。
尘埃落定之后,我的压抑阴霾一扫而空,开学前的等待都是甜蜜又期盼的。研究选课,提前去阅读专业书目。然而,兴奋没多久,学校便又发了通知,第一个学期的课程将会在线上进行,本就短暂的“留学生涯”的第一个学期将在家度过,但是苦恼也无事于补,还是得继续投身于线上的紧张课堂中。
关于我的专业,全日制学生是一年半学制,四个学期,四门必修课,如下:

选修课种类非常多,主要包含两个方向:语言科学、语言教育(包括非母语教学和特殊教育):

选课前会有手册来介绍课程(包括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开课之后两个礼拜内可以替换课程,所以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学习。
因为英语是学校的通用语言,所以尽管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学,但是很多课程也是英文授课。因此,第一个学期的网课确实给了我很好的过渡。网课能够通过云端来回放,很多内容上课时英文没有听懂,通过回放再次巩固知识、熟悉内容。我想,如果是面授课的话,这些知识于我而言都会成了“夹生饭”。

今年第二个学期我来到了香港,终于踏足校园,学校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建筑都别具特色。“红砖大学”,古朴又恢弘,主体古典厚重,赛马楼造型前卫,别具风格。

课程上,必修课和本科课程衔接很多,许多内容还属于自己熟悉的范畴,(在这里也感谢孔艳老师给***实的现代汉语基础,让我在毕业一年后依旧对专业课知识十分熟悉);选修课则给自己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学习如何做实证研究,如何应用Praat、SPSS,甚至还需要了解脑电图等新的领域。这些新鲜的课程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激发我兴趣的同时也让我想要去琢磨研究它。于是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读相关的书籍文献、调查、实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是在不断拓宽和深化的。
基本上每一门课都会有小组合作的作业或者考核,这种作业也锻炼着同学的合作能力。网课阶段的合作作业比较难,沟通也比较麻烦;在学校期间,合作作业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学校的图书馆有提供讨论的桌子、白板,甚至可以预约封闭的讨论室,同学也来自不同的地方,各自有不同的背景,彼此合作让灵感迸发、观点补充,我也从同学身上学习到了很多。
学校的图书资源是十分充足的,实体图书资源和线上资源都庞大丰富,香港的八所高校的图书馆资源是共享的,如果你要借的书在其他学校图书馆,学校会资源调度给你借书,或者自己去其他学校图书馆也是可以的。
课外活动也非常多,海内外高校的学者讲座目不暇接,除了自己本专业外其他学科的讲座也可以登记参加,除了知识性的讲座外,还设有很多趣味性的讲座,比如说品酒、国画、神州十二号的科研团队太空讲座等等,是个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好途径。
此外,校园生活也很有趣。校园内会有许多实验有偿“招揽”被试,我曾参与过语音感知实验,自己成为“数据”的一份子,这种体会还是有一丝奇妙。还可以参加粤语学习等兴趣小组。饮食上,学校除了两个大型的食堂外,有很多小型的餐厅,这些餐厅提供了全世界的各种特色食物,不出校园便能品味多国美食。校园其他的配套服务设施也非常有特色,看病可以看中医,可以预约看牙等等,虽然校园生活比较短暂,但还是体验到了一些不同的生活。
写在最后
Write in the last
原本以为在香港读研究生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结果却发现了新的风景,丰富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四年天外学习,让我对汉语言文学产生兴趣,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让我能够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去香港读研究生申请【http://www.hkstedu.com


IP属地:广东1楼2021-11-05 11:27回复
    感谢美女分享!我女儿在广州一所211院校读书,今年大三了,也想着去香港读研。想请教美女,从哪里去申请呢?找机构吗?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07 10: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