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别院吧 关注:858贴子:13,919

不要再执着入山修行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真有心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好了,自己养活自己,每天坚持动静兼修,看看金刚经和老庄列,按照道德经第16章的心法去修就可以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致的意思就是说静修的时候,把心放空,身心放下,守着身心宁静安然轻松愉悦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逐渐的出现种种的 。真正想用功,在哪儿都可以,如果功夫真正打成一片了,在哪都一样的,不会怕干扰,当然,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可以,要自己养活自己为好,少些牵扯,自在修行。
放不下的,不要勉强去放下。想要勉强放下,其实也做不到。放下这件事,不是通过主观刻意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经历体悟磨练,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相互作用,来逐渐消磨掉的,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盲目进山,盲目脱离社会,盲目脱离原有的生活,结果后来发现,修行很难有自己预想的那样快速的有所成就,时间也过去了,生活中放不下的还是放不下,但是又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青春不在,再没有年轻时候的资本了,有些甚至与社会脱节,还有很多人因为本身没有分辨能力,凭着一时冲动的热情,山中见个道貌岸然的人,就以为是高人,结果被人带进沟里,以盲引盲,盲修瞎练,前面是歧途,后面是与社会脱节,结果是两头空,啥也得不到,整个人都被毁了。
很多人都是望文生义或者道听途说,按照心中的想象和憧憬,去寻找自己心中所谓的高人,其实真正的高人没几个人能看的出来,那些一看就像高人的,基本上要么是半桶水,要么是演员,可是很多人偏偏就吃这一套,对他们说句真话,可能还被人说成是说是非,里外不是人。所以啊,劝人也很难劝,绝大多数都劝不了,可能是各自的因缘吧!可能很多人本身术士的因缘就不正,所以这辈子的判断标准就有问题,可能就是为了去还债吧。没办法,有缘的就听一句劝,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好好去修,不用去看那么多的东西,也不用去听那么多人讲的东西,在没有分辨能力之前,自己往心中的先入为主的习惯性会毁了自己,一旦接受了不究竟的错误的一些表面上望文生义的东西,就会本能的先入为主,以此为标准判断一切,结果只能毁了自己。
本文只说给有缘人听,不认同的请绕道,不乐意的请忽略,以为自己比老子更高明的,请当我没说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27 10:42回复
    道长慈悲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10-27 12:07
    收起回复
      道长慈悲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0-28 17:03
      收起回复
        关键是在外头持不住戒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0-28 20:37
        收起回复
          老懒道长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0-29 01:40
          收起回复
            顶礼前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0-29 14:14
            收起回复
              这是炸的油片吗?看着真好吃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0-30 10:57
              收起回复
                道长肺腑之言 后学顶礼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1-01 10:38
                收起回复
                  为什么要修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1-01 14:56
                  收起回复
                    前辈证的初果有多难啊,。感觉证的四圣谛八正道后,证的初果后,可以说是间接超脱轮回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1-01 17:17
                    收起回复
                      列子说:“我拜壶丘子为师以后,经过三年时间的修心养性,变得心中不敢存是非念头,口中不敢说利害得失,这时才贏得老师多看我一眼。我又继续进行忘掉自我、忘掉方法的修炼,七年以后,达到了随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而言无利害得失的境界,老师才让我坐在他面前听他论道。
                      “九年之后,任我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利害是非了,那时只觉得通体光明,内外如一,可以用眼代替耳朵听,用耳代替鼻子闻,用鼻子当嘴巴说活,用嘴巴食气,人体感官的功能失去了差別。于是当心神凝聚之时,豁然感到身体消释、骨肉融化,不知不觉地随风飘浮起来,忽东忽西,最后我也分不清是风乘我,还是我乘风了(与虚空同一境界)。”
                      列子谆谆教导他的弟子说:“当心中不再有利害得失、无法无我,生命之气就能与自然之气连成一体,成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于是你就是山,就是海,就是虚空,自然就能御风而行了。”
                      可见,大道如此至简至易,简单到令喜好智慧技巧的人难以接受。而通往生命科学高峰的大道,只有这一座大门——就是至简之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1-03 19:15
                      收起回复
                        道长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尤其是未明心见性的人没安住基础,在凡浊恶世左右都是个红黑,难以清白的,随波逐流还自清高。就算开悟,未到不退转之位,也会退失,环境复杂,难免不受影响。悟后迷的很多!想见山还是山,不与社会有障碍最起码三关后,方有把握。当然入山修行的前提是充份了解五浊恶世,立志在山中通过禅修消磨积瓒已深的习气。如此,山可进可出,在于磨炼的方便。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1-03 21:47
                        回复
                          无分别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1-04 09:02
                          收起回复
                            认识您有十年了吧,上次手机丢了,您的号也没了,先生近来还好吧?祝您道业有成!身体康健!!!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11-06 20:56
                            收起回复
                              唉,前辈冷吗。要不要给您布施些衣物视频,邮寄给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11-11 09: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