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人生吧 关注:61贴子:132
  • 2回复贴,共1
关于梅毒:
原发性病变出现在接种部位(平均接种量500-1000个感染性生物体),通常持续4~6周,潜伏期通常不超过6周,主要经性接触传播,非性接触传播的概率低。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不能完全预防,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完整的粘膜或者皮肤的细小擦伤迅速完成侵染。
同性传播更为常见,且20-70%合并感染HIV。
梅毒引起的免疫激活可为HIV侵染提供“基质,从而加速HIV转录,促进疾病进展。
梅毒感染的特征是活动性疾病的发作被潜伏期打断。
半数感染剂量大约57个生物体,而再出现临床症状前,螺旋体的组织浓度大约1.0E7/g组织。
梅毒感染分为三期,不经治疗,三期的死亡率17%-30%。
一期梅毒的标志是“硬下疳”,见于侵染部位。
二期通常为皮肤/粘膜损伤和全身非软性淋巴结肿大。
梅毒的检验主要依靠血清学证据,即螺旋体和非螺旋体(RPR/Trust)。
螺旋体阴性可排出感染,阳性需要参非螺旋体(所谓的滴度),若滴度大于1:32 ,则更需要考虑神经梅毒可能。
感染者中,神经性梅毒更常见。(11倍)
梅毒的治疗主要使用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苄星青霉素为长效制剂,可以再注射部位形成储备,缓慢释放,因而可以每周注射一次,通常的疗程是3周。(国内通常为4-5周)
苄星青霉素价格低廉,因此梅毒的治疗费用很低。
青霉素G可以穿透血脑屏障,且浓度更高,因而可以适用所有梅毒的治疗,特别是神经梅毒
青霉素过敏,可以使用头孢曲松。
强力霉素和四环素也有效,但不是首选。
阿奇霉素在不存在23S突变的前提下有效。
阿奇霉素不应用于与男性发生关系的男性或孕妇。
梅毒可变外膜中TPRK蛋白具有离散的可变区域,为免疫逃逸提供了机制。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是早期损伤愈合的重要原因,T淋巴细胞产生的TH1细胞因子环境,激活了巨嗜细胞吞噬清除生物体,梅毒特异性抗体增强吞噬作用,是巨嗜细胞介导杀灭所必须。TPRK蛋白的抗原变异,可能导致了持续感染。与此同时TH1环境也为HIV整合,复制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谢绝一切转载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11 21:19回复
    如果你不是“没头脑”“不高兴”“小脆弱”“玻璃心”
    也乐于分享和学习,可以考虑加入讨论组“Diagon Alley”…(限已经工作的小伙伴)
    加入即默认接受管理员“不予告知请离”的权限
    加入方式请微博私信
    (管理员性格怪异,脾气火爆,加入请谨慎)


    IP属地:美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11 21: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