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4贴子:411,399

我觉得很奇怪,为何很多人都觉得宝钗在燕窝里下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宝钗是有点心机,但不会主动害人吧,宝钗可是劝过宝玉读书,劝过薛姨妈王夫人,连那个不省事的哥哥都劝过的人,她可不是什么毒妇。有些人觉得黛玉身子弱不适合吃燕窝但宝钗还硬要拿燕窝给她喝,是有计谋的,这更没礼了,黛玉身子弱不适合吃燕窝这一点,宝钗虽是知书识礼的人但不是郎中,她应该不知道黛玉这身子不适合吃燕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04 15:45回复
    黛玉不适合吃燕窝?那贾母是在“谋害”黛玉了
    ————————————
    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我们正疑惑,老太太怎么忽然想起来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来呢?这就是了。”宝玉笑道:“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紫鹃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 -(五十七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04 15:54
    回复
      @郑磊100 你对燕窝粥一事什么看法,宝钗应该是好心的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04 23:27
      回复
        我在《论宝钗》第十三章中早就批驳过拥林派造谣诋毁宝钗的所谓“燕窝下毒”谬论:
        然而,这些拥林派论者却实在太过于自以为是了!那宝玉为什么会向黛玉提及宝钗送燕窝一事?他真的是在怀疑宝钗在那些燕窝里“下了毒”吗?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57回就把答案明明白白地告诉给了读者。且看这样一段原文:
        紫鹃道:“你都忘了?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了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我们正疑惑,老太太怎么忽然想起来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来呢?这就是了。”(第57回)
        其实,作者已经把整个事情的原委说的很清楚了:宝玉向黛玉提及宝钗送燕窝一事,不过是他考虑到“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而已。换句话说,就是要告诉黛玉,宝钗也是外人,怎么好意思天天麻烦她呢?这个人情不如由自己来做。哪里有半点怀疑宝钗“下毒”的意思呢?更重要的是紫鹃的这句话:“正是前日你和他才说了一句‘燕窝’就歇住了,总没提起,我正想着问你。”如果宝玉真有什么怀疑宝钗“下毒”的意思,事关黛玉的性命,宝玉也该马上告诉黛玉要立即停止服用宝钗送来的燕窝才对。就算当时有赵姨娘进来打岔,等赵姨娘一走,宝玉也应该立即告诉黛玉。就算有些话不便于向黛玉说,也应该对紫鹃说明才是。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一被打断,就多日未再提,甚至紫鹃不问,宝玉还不曾主动把话说明呢?单是求了贾母给黛玉送燕窝,就能确保黛玉不会继续服食原来那些“有毒”的燕窝吗?在《红楼梦》中,宝玉是何等爱护黛玉。在关心女孩子方面,他又最是细致入微(可以参看第51回中宝玉是如何关心晴雯看病一事的)。既然事关黛玉的生死,宝玉会拿她的性命如此当儿戏一般地轻忽吗?可见,书中的宝玉根本就不曾有丝毫的怀疑宝钗“下毒”的想法!而真正“有毒”的,却不过是这些拥林派自己的险恶心肠罢了!
        此外,拥林派们举出的天气“证据”,也完全经不起一驳。我们把书中的那一段原文给完整地引用一遍。大家看看,在原文中紧接着那种天气描写而出场的,究竟是哪一个人物呢?且看原文:
        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第45回)
        拥林派论者说:“这天夜里不仅天气十分恶劣,而且黛玉的直觉也非常不祥。”可紧接着这种恶劣天气和不祥直觉出场的,又是谁呢?并不是宝钗,而是宝玉!既然如此,这些拥林派们为什么不再虚构出一个宝玉“谋杀”黛玉的神话出来呢?按他们的逻辑,作者渲染这种情景的用意不更应该是“影射宝玉口蜜腹剑的催命本质”吗?拥林派又凭什么把宝玉“口蜜腹剑的催命本质”给栽赃到宝钗的身上呢?另外,要说宝玉“谋杀”黛玉,我们甚至还可以找到比拥林派们的诬钗之论还要多得多的“证据”!且看第45回的回末一段:
        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第45回)
        拥林派论者强调所谓“黛玉的直觉也非常不祥”。可这时黛玉怀疑的对象是谁呢?又恰恰是宝玉(原文:“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而不是宝钗!说来说去,拥林派找了半天的天气“证据”,从逻辑上讲,也最多只能支持“宝玉谋杀黛玉”一类的结论,哪里能伤及宝钗的名誉呢?倒是拥林派自己如此挖空心思地编造谎言,制造捧林诬钗的气氛,却不失为对曹雪芹原著精神的一种“毒害”和“谋杀”了!


        IP属地:四川4楼2021-10-05 10:20
        收起回复
          另外,再补充一个证据。从第45回开始黛玉吃宝钗给的燕窝,到第48回书中描述的效果是“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第48回)
          到第57回时黛玉改吃宝玉送的燕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到第58回时却是“黛玉益发瘦的可怜”:
          宝玉听了,心下纳闷,只得踱到潇湘馆,瞧黛玉益发瘦的可怜,问起来,比往日已算大愈了。(第58回)
          换了宝玉给的燕窝以后,林黛玉的病情反倒转重。如果按拥林派的逻辑,岂不是宝玉要毒杀林黛玉?
          拥林派倒是说一下,林黛玉究竟是什么样的恶棍,如此招人痛恨,以至于人人都想毒死它?


          IP属地:四川5楼2021-10-05 10:32
          收起回复
            宝钗与女娲的五重关联
            按照脂评本原著设定的神话框架,宝钗实为女娲后身。作者从五个方面出发,将宝钗与女娲关联了起来:
            第一,宝钗的生日——正月二十一日是民间传说中女娲“补地穿”的日子。东晋·王嘉《拾遗记》载:“江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丝系饼饵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以是日补天也。”宋•葛胜仲(字鲁卿)《蓦山溪•天穿节和朱刑掾二首》中有云:“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横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可知在江东民间传说中,女娲是正月二十日补天穿,正月二十一日补地穿。曹雪芹将宝钗生日设定为女娲补地穿的日子,已经隐隐点出了宝钗作为女娲转世的身份。
            第二,第8回的《嘲顽石幻相诗》再一次将女娲与宝钗联系到了一起: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对于“好知运败金无彩”一句,脂砚斋特意批云:
            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二语虽粗,本是真情,然此等诗只宜如此,为天下儿女一哭。(甲戌本第8回侧批)
            《嘲顽石幻相诗》以吟咏女娲炼石为题,却忽然“又夹入宝钗”,且“不是虚图对得工”。正说明宝钗为女娲后身。假设不是如此,则不知宝钗与女娲炼石有何相干。而承认宝钗正为女娲转世,此诗的寓意则非常明显:女娲与顽石双双投胎下凡,化作宝钗、宝玉二人。故此,女娲炼石是前世之因,二宝的金玉良姻是今生之果。女娲炼石多炼出一块顽石既然已是“荒唐”,当然也还得烦她到人世间走一趟,用自己的婚姻来度化顽石。
            第三,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的大结局,与女娲炼石、弃石也构成了因果回环。脂评本中《山门·寄生草》、《邯郸梦·赏花时》等很多文字都提示曹雪芹后三十回佚稿中的大结局乃是宝钗主动引导丈夫贾宝玉悟道出家,并推动其复返大荒山。而宝钗自己则甘愿沦为弃妇,即使不能不付出半生孤苦守节的沉重代价,也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幸福,正所谓“虽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酴醿梦也香”是也!但宝钗何以甘愿为宝玉作出如此沉重的自我牺牲?从神话框架上说,根子就在女娲身上。当初是女娲炼制了顽石,却并未将其炼成补天栋梁之才,又未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只是简单地将其弃置于大荒山青埂峰,导致其“堕落情根”,陷入尘网之中。故此,女娲完全有责任、有义务将其拯救出来,这才化身为宝钗嫁给宝玉,用自己的婚姻来完成对顽石的点化。由于前世是女娲弃了顽石,对顽石有所亏欠,到了今生自然是宝钗为拯救丈夫,甘愿承受离别之苦、弃妇之辱。而女娲对于顽石,只因亏欠一时,便用至爱一世来补偿,把自己在人间的一切都舍弃了,所体现出的也恰是其神性的担当和佛性的境界!由此再回到《嘲顽石幻相诗》的首联“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上来,上联讲的是女娲多炼出一块顽石是何等“荒唐”,下联说的其实就是女娲化身为宝钗,向贾宝玉这块“荒唐”的顽石演说回归大荒山的佛法真谛。上下联的主语实际上都是女娲宝钗。传统红学由于未能领悟这一点,多将下联曲解为“又向荒唐的人间敷演出这一石头的荒唐故事”,不仅主语跟上联不一致,而且漏掉了“大荒”二字,属于严重的错译。
            第四,女娲炼石的数量本身也预示了她与顽石将有婚姻之缘。女娲一共炼成的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补天用去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一块未用而堕入尘世,是为贾宝玉。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三万六千五百天就是“百年”。所以女娲与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明显有着“百年作合”之缘,也就是将在人间结为夫妻。这也就是作为作者化身的癞僧、跛道一再强调宝钗、宝玉的金玉良姻的神话根源。女娲本来就是跟顽石有姻缘的,而且只有女娲宝钗能够担负其引导顽石宝玉悟道出家的重任。故此,癞头和尚作为出家人才会跑来管人姻缘,一定要安排宝钗嫁给宝玉。
            第五,女娲的性格也跟宝钗完全一致。据《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而在立下补天济世的大功之后,女娲却“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如此。一方面她“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助湘云、慰黛玉、援岫烟、护香菱、怜尤二,再三帮助身边的弱者。另一方面,宝钗的性格也是“人谓藏愚,自云守拙”,坚持“见素抱朴”之道,悄悄做了很多好事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比如,对于宝钗援岫烟一事,作者即专门强调“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耳”。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大母神,宝钗则是曹雪芹心目中“艳冠群芳”的“群芳之冠”。作为女中魁首的她们皆以拯救苍生为念,却又同样秉持藏愚守拙之德。由女娲托生为宝钗,其思想性格上也完全是一脉相承的!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21-10-05 18:21
            收起回复
              《村姥姥信口开河》刘姥姥讲故事,一为茗玉抱柴:姑娘叫茗玉,知书达理,十七岁病死。老爷太太思念不尽,盖祠堂塑像,现年久失修,人像成精,化人走动,冬天穿红袄,白绫裙抽柴。说于半截,贾府马棚走了水(着火),茗玉,名中带玉女孩,独生女儿,知书达理,《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黛玉死时也是十七岁左右,巧合乎?雪中抱柴,柴谐音“钗”,抱柴谐音宝钗,究竟……二故事:老太太整日吃斋念佛,玉皇大帝喜其虔诚,赠一孙,后得一子,才十三四岁。贾母之孙贾珠十四进学,其病死时,约十七八岁,宝玉约十三岁。宝玉梦游太虚,夜叉海鬼将其拖下,钗拆叉字,与夜叉鬼对应。《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薛宝钗)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宝钗金锁玉上之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续,然后芳龄有序乃对死人之述。贾母眼中蘅芜苑: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潦倒住于雪洞,宝钗应终死于雪地,即“玉带林中挂,金簮雪里埋”)金钏儿死,入殓穿宝钗衣,金钏儿死,宝钗热症好转,巧合乎?莫非其上宝钗替身?《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于愈斟情》道士喝道:“拿,拿,拿,打,打,打!”后宝钗反应与众不同,其不敢面于驱鬼道士?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0-07 16:55
              收起回复
                滴翠亭就是宝钗嫁祸于黛玉!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0-07 17:27
                收起回复
                  现在很多公众号也靠黑钗蹭热度。宝钗和黛玉同是女主。黑宝钗的理论可以直接忽略,何止把书读歪了。贾家后来都要通过宝钗才能买到真人参,黛玉之死起码有一部分是失于调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07 17:45
                  回复
                    根本就懒得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0-07 17:53
                    回复
                      钗黑喜欢阴谋论,越是阴谋论,热度越高。钗黑不仅看红楼梦,一堆阴谋论,别的地方也一样。例如曹冲早逝,钗黑说是曹丕下的毒手。五阿哥永琪早逝,钗黑说是令妃下的毒手。不说历史,情深深雨濛濛这种言情剧,钗黑同样看出一堆阴谋论。例如依萍的姐姐心萍早逝,钗黑一口咬定是雪姨和情夫魏光雄下的毒手。虽然雪姨和魏光雄都不是好人,但把心萍之死的黑锅甩到两人身上,还是不妥。而且小说里面作者明确说明心萍是因病早逝,心萍就肯定不是雪姨和魏光雄谋害的,我们要尊重作者,不能胡乱猜测。


                      IP属地:湖南11楼2021-10-07 20:00
                      收起回复
                        钗黑成天出新论就是一个主题——有人要害黛玉女神。
                        1、宝钗因为黛玉挑事疏远黛玉,是琢磨着暗地反击要害黛玉;宝钗跟黛玉金兰契了,给黛玉补身体,还是琢磨着要下毒害黛玉。
                        2、袭人劝王夫人让宝玉远离宝钗、黛玉两个姨表姐妹,是琢磨着要害黛玉(为啥不是害宝钗就不得而知了);袭人劝和争吵中的宝玉、黛玉,还是琢磨着要害黛玉。
                        3、湘云嘴快,是要害黛玉;湘云跟宝姐姐住在一起,是要害黛玉;湘云夸宝姐姐,还要害黛玉(存心气死黛玉,哈哈)。
                        4、赵姨娘,一个跟黛玉没有10句直接对话的人,也要害黛玉。
                        5、王夫人偶尔话语间提到一句半句黛玉或者黛玉的娘,那就是暗害的信号,暗害呀暗害呀!
                        6、薛姨妈不搭理黛玉,是要害黛玉(促成金玉良缘);薛姨妈费心费力照顾黛玉的饮食起居,还是要害黛玉(是要给黛玉下慢性毒药,杀人于无形,敢情薛姨妈还是唐门出身)。
                        6、元春不成全宝黛二人(她知道这俩人有私情吗?),还是要暗害黛玉。
                        7、贾琏在林黛玉父亲死后,好心陪伴林黛玉回家处理后事,原因是要夺林黛玉的家产,谋害林黛玉。
                        8、李纨跟林黛玉没任何利益冲突,钗黑说她也要害林黛玉。
                        .......
                        钗黑yy出来的林黛玉怎么看都不像招人爱惹人怜的女神仙子,而是一个公共标靶!
                        谁碰到黛玉都像踩她两脚的话,究竟是所有人都有问题还是黛玉自身问题更严重啊?还有黛玉一入府,几个舅舅不见面是看不起黛玉,王夫人让黛玉远离宝玉是警告黛玉,贾母没有亲自出门接黛玉是忽视礼节,薛姨妈对黛玉好是监视黛玉,探春忘记黛玉生日是故意疏远黛玉,王夫人嫉妒贾敏和赵姨娘将恨意发泄到黛玉身上,贾琏陪伴林黛玉,帮她料理林如海后事是为了夺取林家的家产,八十回后中赵姨娘会给黛玉下毒间接打击宝玉,总之黛玉的生活太悲催了。
                        持这种言论的人,可千万别吃过年节时亲戚送来的糖果、补品什么的;
                        谁知道哪盒糖果里撒了冰毒、哪盒补品里下了砒霜?
                        生活是这么的危险!
                        谁能说亲戚朋友就不会害人?
                        ......
                        这是多么典型的重度妄想症患者的自白!
                        这么活着不累吗?
                        这么看书不窝心吗?
                        我宁可缺些心眼,看一部娱乐的红楼梦、民俗风情的红楼梦;
                        而不要多长出些妄想,去领略一部悬疑恐怖的红楼梦。


                        IP属地:湖南12楼2021-10-07 20:05
                        回复
                          《红楼梦》多处证明林黛玉是恶鬼!
                          第一,林黛玉自称“冷月葬死魂”(庚辰本)。套用拥林派的逻辑,林黛玉一定是鬼。不然的话,大活人谁家一口一个“葬”啊、“死”啊、“魂”啊的?
                          第二,《红楼梦》原文明说“有鬼”,这个鬼从芙蓉花中走出来就是林黛玉:
                          那小鬟回头一看,却是个人影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他便大叫:“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唬得宝玉也忙看时,──且听下回分解。(第78回)
                          话说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第79回)
                          恶鬼林黛玉刚刚吸干了晴雯的灵魂,高兴得“满面含笑”!哈哈哈哈!套用拥林派的逻辑,林黛玉一定是鬼,而且是恶鬼!
                          第三,鼠孙子qqqq1234593(至真斋主)胡扯说摆菊花是鬼,那么,林黛玉夺魁菊花,是不是证明它林黛玉祖先是恶鬼附体?
                          第四,第20回时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套用鼠孙子qqqq1234593(至真斋主)的逻辑,第20回时林黛玉已经死了,第20回以后的林黛玉肯定是鬼!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1-10-07 21:49
                          收起回复
                            这个我也分析过,首先是动机,非黛即钗是部分读者说的,不是任何一个贾府长辈说的,宝钗就算为了地位也没必要去毒害黛玉,没了黛玉她也不是百分百能嫁给宝玉了,她费这劲干嘛。再一种是宫斗小说常见的,容不得别人分享,可宝钗不是啊,端午元妃赏赐明明白白说了她巴不得宝玉挂念着黛玉别在这事上留心,吃拧了突然就要下毒。
                            第二是可行度,她怎么确定黛玉一定会自己把毒燕窝吃光,要是黛玉身子不爽把燕窝赏了紫鹃雪雁吃,一个不舒服不就穿帮了,再或者贾母要看太医顺便让给黛玉也看看,别人看不出太医还看不出?再或者黛玉吃絮了宁可不吃她又怎么办,既然说她心机了,这样又不能保证一击必杀又不能完全洗脱嫌疑,这还叫心机,这叫没脑子吧。
                            第三是宝玉的反应,从宝玉给晴雯换太医来看,宝玉是粗通医道的,他如果看出了燕窝有问题,为什么不告诉黛玉,担心黛玉害怕也就算了,回头还和宝钗没什么隔阂,二爷你这心也太大了,整个一傻缺吧


                            IP属地:吉林14楼2021-10-08 00:41
                            收起回复
                              批驳拥林派造谣胡扯所谓“梅片有毒”谬论

                              拥林派造谣诬钗无所不用其极。梅片,是天然冰片中的上品,是樟科植物的提取物,又名龙脑、龙脑香、龙脑油等。古代中医对梅片的性温、性寒本来就有三种说法。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认为梅片性微寒,但也承认有可能性温或性平:“龙脑香……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出婆律国,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气,明净者善;久经风日,或如雀屎者,不佳。”但唐慎微《证类本草》认为梅片性温:“龙脑香……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气,明净者善,久经风日或如雀屎者不佳。……婆律膏,是树根下清脂。龙脑,是根中干脂。……南海药谱云:龙脑油,性温,味苦。本出佛誓国。此油从树所取,摩一切风。”根本不存在所谓“冰片性寒凉,气血虚的人不宜服用”之类的说法。黛鼠无视古代中医的不同说法,直接无视性温、性平说,又进一步把性微寒偷换成性寒凉。足见拥林派为造谣诋毁宝钗,其居心之阴险、手段之卑劣。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21-10-08 20: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