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李琰吧 关注:325贴子:2,138
  • 0回复贴,共1

★历史之巅★访“铁娘子”李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访“铁娘子”李琰
     时间:2010-04-17 08:24来源:七台河矿工报
     本报记者 邢秀芬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中—)、冬奥冠军王濛(右)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孙国祥摄
     
    
     素有体坛“铁娘子”美誉的李琰,4月16日,面对本报记者采访,目光温柔似水。看过本报记者撰写的评论《王濛跪拜,感天动地》,李琰感触颇深,她说王濛的两个响头,感谢的何止是我李琰,其中饱含着王濛对祖国、对家乡、对诸位恩师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感恩基层优秀教练
    
     记者:您如何看待培养出六位世界冠军的七台河教练?
    
     李琰:国家体育总局号召我们学习孟庆余精神,今天从贵报的报道中,我看到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看到了以孟庆余为代表的教练们甘于清贫、拒绝教学训练市场化,不把学苗当商品,视队员如孩子的高尚情操。
    
     基层教练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从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领他们入门,对这些启蒙老师执著的精神和敬业精神,我非常敬佩也非常感谢。
    
     七台河是冬奥冠军的摇篮
    
     记者:七台河培养出很多的冬奥冠军,您对七台河短道速滑项目是怎么看的?
    
     李琰:我觉得七台河市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城市,2002年、2006年、2010年的冬奥会上,都出现了七台河籍运动员的身影:杨扬、王濛、孙琳琳,我觉得这个城市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是个福地,是冬奥冠军的摇篮。
    
     记者: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获得5枚金牌,其中3枚被七台河运动员夺得,七台河短道速滑优势项目在今后的发展中,您有哪些建议?
    
     李琰:作为教练,希望整个短道速滑项目都有好的规划和前景。今天来到七台河,看到这里有着浓厚的氛围和精神,那么多的孩子在这儿接受短道速滑训练,很受鼓舞。正是因为这里有着浓厚的氛围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出现一批又一批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才能从七台河走出去,站到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奥运精神鼓舞冠军城
    
     记者:今后,七台河如何在体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李琰:体育本身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无形的价值,我觉得应该好好的利用,好好的开发。作为体育工作者,作为短道速滑的一员,就是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将来能够更好地去提高、去发展短道速滑项目,为国、为家乡争光。
    
     记者:冬奥冠军王濛和孙琳琳是七台河的骄傲,在主教练的眼中,她俩是怎样的运动员?
    
     李琰:她们是我众多孩子当中的两个。作为一个体育人来说,你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化为一种精神价值的转变,去鼓舞其他的青年人,甚至是鼓舞整个城市,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誉。
    
     助冰雪健儿腾飞
    
     记者: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您带领中国队创造了冰坛奇迹,那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李琰:把自己的队员、学员教到最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们,让心怀梦想的冰雪健儿早日腾飞,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愿望。
    
     记者:这次回来,王濛和孙琳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李琰:在运动员训练比赛当中,每个孩子都有责任感、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她们永不放弃、奋勇争先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她们心中一直有着祖国培养意识。各级领导、各级教练把她们培养到国家队这个平台,国家再进一步投入,进一步培养,使她们有更大的运动和发展空间,主要靠自身努力,我只是帮助她们而已。
    
     全国人民关注七台河
    
     记者:您被授予七台河市荣誉市民称号有何感想?
    
     李琰:七台河人非常热情,我很高兴成为七台河市荣誉市民。
    
     记者:作为荣誉市民,您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回到七台河、帮助推介七台河,加速体育事业发展呢?
    
     李琰:七台河不只是我一个人关注的地方,是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地方,从这个地方连续出现很多冬奥冠军,出现很多的世界冠军。随着七台河冰上基地的建成,设备的不断完善,我觉得会有更多更好的赛事在这里完成。



1楼2010-04-22 07: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