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吧 关注:179贴子:33,069
  • 7回复贴,共1

2种入静的方法!4种入静后的感觉!《百度来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静功,道家称为服气、吐纳。通过静坐,让自己的思想安静下来,道谓“存思”。 《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婴儿者,无思无虑,饿者食,渴者饮,完全是种自然的状态之中。“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入静的方法
有呼吸法、意守法、体感法和口诀法等。
呼吸法
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 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在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
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 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5cm),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观想。
入静也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世人都有凡尘杂念。内心里的灰尘,必须运用慧剑斩心。静坐有利于调整人的心态和情绪。一个心烦气躁的人、内心有杂念的人、五心不定的人,是很难去做好静坐的修炼的。
入静的感觉
神志:练功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思维处于停止状态,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合一,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了。
呼吸:呼吸较平常更细、匀、深、缓。有时会出现胎息,即肚脐呼吸、皮肤呼吸现象。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任其自然,不刻意追求其结果。
体感:真正进入入静状态,能感觉到全身周围会是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此刻即进入了入静之门。随着练习的时间久了,练功者会感觉到身体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轻如云。
意识: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在目。这些都称之为幻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境不起波澜。


IP属地:云南1楼2021-08-10 11:32回复
    这些方法都不打算用,
    良性意念法。在练功中想着美好的、愉快的事物,这种方法对人的思想情绪有着积极作用,排除恶念和邪念,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感觉这个法子比较靠谱


    IP属地:云南2楼2021-08-10 11:35
    回复
      第一种,顺式呼吸,就是吸气时把腹部鼓起,呼气时把腹部缩回。第二种,逆式呼吸,就是反过来。吸气时将肚子收缩,呼气时再把肚子鼓起。以上两种方法都可选用,目的是在胸式呼吸时,配合腹部以鼓起及回缩。——做腹式呼吸时的原则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第三,一呼一吸要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缩回肚子)3~5秒,屏息1秒。第四,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第五,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呼出要彻底。每天练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选择。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也可用手帮助。呼吸过程中如有口津溢出,不可吐掉,可徐徐下咽。总之,如能坚持天天做腹式呼吸 顺腹式呼吸时,吸气时则膈肌收缩,横膈下沉,增加了胸腔的空间,空气即被大量吸进。呼气时,膈肌松弛横膈上升使胸腔收缩,气体就被排出。而横膈上下一厘米,即可增加肺通气量250~350毫升,经观察腹式呼吸可以增加横膈的上下幅动度,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一般可使幅动度达3~5厘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肺通气量,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也就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练功者通过腹式呼吸的锻炼,能加强腹部诸肌群的收缩力。这样就改善了胸腹腔的血液循环,实现了对腹腔诸器官的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也相应地加强了周身器官的营养供应,促进了各个器官的系统的机能。   顺式呼吸就是一般的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小腹部逐渐收进,比较容易练,而且容易放松,可以做到吸气无意,呼气时微微提起会阴部,有助于做到松静自然,不憋气不紧张,对体弱多病者容易收效,可以达到养气健身的目的。   逆式呼吸,也叫拳式呼吸或意识呼吸,吸气时稍用意提起会阴部(俗称提肛),逐渐收缩腹部使小腹部下凹,呼气时放下会阴,腹部自然放松而小腹部自然隆起。一般逆呼吸更能加强肠胃的活动功能,有助于气沉丹田和发力,用于强身,功效显著;用于技击,发劲自然而凶猛。


      IP属地:云南4楼2021-08-11 16:50
      回复
        每天练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选择。百度来的
        虽然没看到这些,平时也在主动练习,走路的时候,或者坐着的时候,
        或者躺着的时候,也都在练习,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坐式、卧式、走式、跑式吧


        IP属地:云南5楼2021-08-11 16: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