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吧 关注:2,762贴子:17,359
  • 13回复贴,共1

探寻出生地富田镇(感谢当地朋友的引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条河就是富水河,台阶上面就是文天祥的家,家旁边就是竹居,对着这座山就是文山,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8-05 10:52回复
    吃个同款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8-05 11:04
    回复
      说实话,这块碑的拓印我是真想要。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8-05 11:06
      回复
        有红色树木的山就是文山,这些红色树是新栽植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8-05 11:08
        回复
          我在富水河旁跟朋友吐槽的“他游的是野泳”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8-05 11:08
          回复
            你这一趟是没少跑啊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12 14:42
            收起回复
              楼主这个拓文是在哪里拍的,还想请问下楼主欧阳夫人全名叫什么?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1-08-18 01:32
              收起回复
                想发几篇今年回忆去年的游记


                IP属地:四川9楼2022-06-30 11:26
                回复
                  跟这一对参观游客分别之后,我们进第三展厅,途中我跟朋友说:“这太好了。我希望文天祥泉下有知,能看到后世人这么敬仰他喜欢他。”第三展厅我后悔进错了后门,进后门就是“炼狱前日”五组图,早看晚看都要看,但我还是打算把悲伤放到后面,我们从第三展厅“万里行役,时穷节现”开始看,这里是从五坡岭被俘开始的,旁边的崖山海战电光展示器没有打开,不过瑕不掩瑜,这里还有不少文天祥的作品可以看。我谈起昨天提到的《南海》“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人寿有时而尽,未若志节之无穷,精神之永存。张弘范让他看到了南宋王朝的覆灭,作为崖山海战的亲身经历者,看到国家最后一线残存希望在自己眼前消失,他又有多绝望。《宋史文天祥传》记载张弘范对《过零丁洋》最后两句的态度是笑而不答,但这是崖山海战还未出结果前。崖山海战出结果之后,张弘范请文天祥参加了庆功宴,作为胜利者的张弘范对身为亡国之臣的文天祥作出“善意”的提示:“国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既然你想名留青史,但青史是由我们这些胜利者书写的,国家灭亡了,无论你怎么做,没人会把你写到史书上。文天祥回答到:“人臣自尽其心,岂论书与不书?”我不太认可现代不少人翻译的《过零丁洋》最后两句的意思,现在翻译的意思是文天祥想名留青史。我认为这样看就太狭隘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提到的是“谁”,不是仅仅指的自己,而是人人都不免一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没有主语,这句话也不仅仅指文天祥自己,他的意思应该是正义的行为都会得到认可,公道自在人心。凡是符合”留取丹心”的行为都会映照史册,这跟苏联无名烈士纪念碑上“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是一个意思,名字是个符号,名字背后正义的行为才是更值得铭记的价值。
                  第三展厅应该是重中之重,我们看完过零丁洋之后又往后看。后面就是《元夕》诗歌:“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人间大竟渡,水上小烧灯。世事争强弱,人情尚废兴,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死不愧庐陵,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看了看我所处的纪念馆,这是江西省最大的历史名人主题纪念馆,故乡的人没有忘记他,文天祥九泉之下应该也会欣慰。后面的展览内容是文天祥打算狐死首丘,归故乡的时候绝食八天的事情。我跟朋友说:“我们是来旅游的,就算有点特殊意义,主调色彩都是快乐。如果不是文天祥,我们也不知道有个这么好玩的小城市。可是他一旦走了,就再也不能回故乡了,这是最后一次归故乡。魂归故里,这四个字太沉重了。他这次被押北上之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故乡山水只能在梦里和回忆里重现。”幸好,文天祥的遗骨历经艰难还是被运回故乡安葬,之前文天祥担心很有可能没机会遗骨归故乡,退而求其次希望建立衣冠冢招魂封之。但是在无数人的帮助之下,文天祥的遗骨最终返回故乡,没有被孤零零地丢在刑场上,也没有一直被埋在墓林聚冢乱坟岗的小南门大道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文天祥起兵勤王开始人民就一直冒着各种生命危险帮助他,归骨故乡的愿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实现了。文天祥最终能够长眠在故乡青山绿山之间,庐陵宁静的青山接纳了自己远归的孩子。
                  三展厅分为前后两段,前后段的连接是一幅正气歌长廊,我们走过大幅的正气歌隶书长卷去看文天祥生命的最后三年。“炼狱千日”分五幅图讲解,“秽气熏蒸”“患痈苦病”描述了狱中环境恶劣,《正气歌》就说狱中七气,夏日狱中弥漫着死老鼠死尸和厕所的臭味,狱卒做饭的炉子在唯一的窄窗下,火气烤人,助长炎虐,屋内潮湿腐土和垃圾在高温下散发着难闻的土气。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个特殊之处,把很多恐怖的元素糅合在一起直白地展示出来,但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恐怖的气息。以一气而敌七气,以一身而抗一国,文天祥的勇敢冲淡了恶劣环境带给人的恐惧感,让人感到的不是恐惧无望的弥漫,而是勇气正义的无可战胜。“患痈苦病”指的是文天祥在狱中最后一年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疽痈复发之后狱中又缺医少药,以至于疽痈严重到流脓,引发发烧寒战。此时在艰苦环境的折磨下,文天祥眼疾复发,左目接近失明。第三幅图”思亲恨离“应该是文天祥最难过的事情,文天祥起兵的时候39岁,最大的孩子是在13岁左右,换算到现在,文天祥不过是个小学生父亲的年龄。后来文天祥孩子大多死于乱军之中,现在仅存两个女儿柳娘和环娘,不过十四岁。文天祥在《得儿女消息》诗中说:“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他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今日事已如此,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途中有三诗,今录至。言之于此,泪下如雨······一、读此三诗,便见老兄悲痛真切之情。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兄事只待千二哥至,造物自有安排。一、可将此诗呈嫂氏,归之天命。仍语靓妆、璚瑛,不曾周旋得,毋怨毋怨。徐妳以下,皆可道达吾此意。当此天翻地乱,人人流落,天数,奈何奈何。一、可令柳女、环女好做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中国历史发展到今天不容易,我是来旅游散心的,可是我透过历史明白背后的血泪代价,这封信每个字都给我沉重感。如果没有文天祥这些人前赴后继的牺牲,我不会有跑到文天祥故乡来闲逛玩耍的机会。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该学习别人好的一面,我怀着三分愧疚的心情打下了这段文字,我承认我以前因为特殊情况总是把日子过的颠三倒四醉生梦死,但我认认真真向文天祥承诺,过去意味着过去,向前走莫回头,我会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说的话太孩子气了。其他两幅图是“听琴寄歌”和“责叛耻降”,与那帮位高权重的南宋前同事相比,汪元量只是个无权无势的宫廷琴师,他在中秋节的时候前来慰问狱中的文天祥,为文天祥演奏了《胡笳十八拍》。身处狱中与世隔绝的文天祥十分欣慰,喜爱音乐的文天祥评价汪元量琴艺“取予疾徐,指法良可观也。”他跟汪元量探讨了音乐和诗歌创作的方法,还在汪元量第二次来的时候赠予汪元量集杜诗而成的《胡笳诗》十八首。


                  IP属地:四川15楼2022-06-30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