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云图吧 关注:508贴子:33,556
  • 9回复贴,共1

风云四号B星专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分钟、250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图像产品和500米分辨率真彩色合成图
B星搭载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还增加了一个7.24微米至7.6微米低层水汽通道
快速成像仪最高分辨率提高到250米,相对于全球先进的成像仪空间分辨率500米而言提高了4倍,实属世界第一。
空间分辨率达到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全球最高——250米。


IP属地:云南1楼2021-07-05 21:17回复










    IP属地:云南2楼2021-07-05 21:20
    回复
      风云四号02星通过出厂评审 5月底择机发射
        4月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组织召开风云四号02星出厂评审会,相关专家和研制人员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重点听取卫星研制部门关于风云四号02星的出厂报告,一致同意通过出厂评审。专家认为,风云四号02星按照型号研制技术流程规定完成了全部研制工作。测试、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均满足研制总要求,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研制过程技术状态、质量受控,且与工程各大系统接口相匹配。
        风云四号02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发业务星,计划于今年5月底择机发射。该星在充分继承风云四号A星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功能和性能,新增快速成像仪、Ka数传通道等,提高了成像仪、探测仪、空间天气监测仪器探测性能,且设计寿命由5年提升到7年。该星发射后将与目前在轨的风云四号A星,实现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双星组网业务运行。


      IP属地:云南3楼2021-07-05 21:28
      回复
        6月3日凌晨,风云四号B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首发业务星,风云四号B星将与在轨运行的风云四号A星组网协同工作。
          风云四号B星由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实施,中国气象局为用户部门。承担业务使命的B星科技含量有何提升?它将如何更加精准地预报天气?
          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朱纪涵 摄)
          预报员的“眼睛”
          “与工作考核寿命5年的试验星A星不同,风云四号B星作为业务卫星,设计和工作寿命均为7年,且各项性能指标要求更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总设计师董瑶海说,在继承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风云四号B星在高频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方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此次B星最新装载的快速成像仪具备区域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监测能力。结合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B星在A星每5分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成像1次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
          “这将帮助预报员更灵活地观察台风、暴雨等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结构及其演变的精细化动态,也让短时强降水、飑线、雷暴等小尺度、短生命史、破坏性大的强对流天气更容易被识别和捕捉。”风云气象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张志清说。
          “以前气象卫星提供什么产品,预报员就用什么产品。风云四号B星投入使用后,可以成为预报员的‘眼睛’。”张志清说,由需求驱动的智能观测,将带领气象卫星业务从提供数据产品向快速响应预报服务需求转变。
          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0.05摄氏度!精确感知大气变化
          除提高频率外,风云四号B星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它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温度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相比A星提高1倍。
          “这将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初始场资料数据,提高对突发天气的预报精度。”风云四号光学星地面系统副总设计师杨磊说,此次B星搭载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还增加了一个7.24微米至7.6微米低层水汽通道,相当于在源头加装了一个高科技“探头”。
          “对预报员来说,低层水汽的快速变化对局地突发性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是预报预警的得力助手。”杨磊说,B星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也从16千米提高到12千米。这就意味着探测的格点更细、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晴空大气温、湿度廓线数据,能够更好地辅助气象决策。
          此外,研制团队通过攻关,突破了大视场光学系统、亚角秒级高精度扫描控制等关键技术,能够进一步为台风观测、台风路径预报、强对流天气系统等分析和定位提供更加精细的观测资料。
          6月3日零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双星“联手”弥补观测范围不足
          “风云家族早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风云气象卫星正持续为11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中国气象局局长庄国泰说,即将“入职”的风云四号B星,将与风云四号A星携手拓展风云家族全球服务的“版图”。
          遥望星空,风云四号A星、B星双星“联手”,观测范围将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面积,且囊括了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
          “风云四号B星定点位置向东偏移后,观测范围扩至日界线以东,大大弥补了之前卫星在西北太平洋东侧观测范围不足的缺点,能够全面覆盖我国责任海域,为全球台风监测,特别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中心副主任钱奇峰说。


        IP属地:云南4楼2021-07-05 21:28
        回复
          细数风云四号B星三大关键技术突破
            2021年6月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B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风云四号系列的首颗业务卫星,在继承A星综合探测能力优势的基础上,风云四号B星观测能力将进一步升级。新装载的快速成像仪,最高可见光分辨率250米,相比A星的成像仪提升1倍;提高后的辐射成像仪、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等载荷的空间分辨率、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使B星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探测结果与真实值偏差小于0.5摄氏度。
            历经五年攻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研制团队突破了大视场高精度高分辨率长线列灵活成像、星上微振动测量与抑制、长线列探测器星上实时导航配准等多项技术难题,促进我国气象卫星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确保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与稳定。
            高频成像快速获取热点区域气象资料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及周边热点区域气象资料获取的时效性、增强我国对中小尺度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风云四号B星在研制之初就瞄准“更高时空分辨率、更高探测灵敏度、更高定量化精度”的设计目标。此次B星最新装载的快速成像仪通过长线列探测器、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结合二维灵活扫描成像,成功实现区域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监测能力。结合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B星在A星每5分钟对我国及周边区域成像1次的基础上,将实现百万平方公里区域1分钟级连续观测成像,可为台风、短时强降水、强对流等短时极端天气提供小于1分钟间隔的区域高分辨率昼夜连续监测数据。“东西布局、联合观测”,风云四号A星、B星双星在轨将能提供更高频次的全圆盘及中国区观测数据,可有效监测台风、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的生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为数值天气预报、短临天气预报提供更高频次的观测数据。
            探测灵敏精确感知大气0.05摄氏度变化
            风云四号B星将提供比A星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精度,可在36000千米距离精确感知到地球大气0.05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其温度探测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在0.5摄氏度以内,相比A星提高1倍。可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初始场资料数据,提高对突发天气的预报精度。
            利用装载的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B星可对陆地、海洋、云和大气等地球环境参数进行高精度、多光谱定量遥感,直接服务天气分析和预报、气候预测以及环境和灾害监测。多通道云图数据可以用来捕捉不同的天气变化,通过观察云的运动还能辅助捕捉风的信息。通过多通道观测,还可捕捉沙尘及其运动信息。陆地观测产品可提供火点信息,辅助森林草原火险监测和扑救工作。星上装载的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可探测人眼难以捕捉的大气温湿度廓线信息,为大气做“三维CT”,晴空大气温湿度信息可提示未来几小时哪些区域将会发生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可开展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实时监测空间粒子、磁场等变化信息,为航天器活动、空间科学研究及空间天气预警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高清分辨 精准定位辅助气象决策
            风云四号B星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250米可见光分辨率观测,比A星提高1倍。同时,干涉式红外探测仪空间分辨率由16千米提高至12千米,晴空观测数据可利用率提高25%。空间分辨率提升的同时,星上图像导航配准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研制团队连续攻关,突破了大视场光学系统、亚角秒级高精度扫描控制、长线列焦平面探测器技术、长线列星上导航配准技术等关键技术,将进一步为台风观测、台风路径预报、强对流天气系统等分析和定位提供更加精细的观测资料。


          IP属地:云南5楼2021-07-05 21:29
          回复
            全球服务版图 再“扩大”
              从澳大利亚山火到伊朗南部洪涝,从巴基斯坦沙漠蝗灾到孟加拉湾气旋风暴……作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重要成员,风云家族早已肩负国际重任,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
              即将“入职”的风云四号B星,将续接家族使命,与风云四号A星携手“打拼”,拓展风云家族全球服务的“版图”。
              众所周知,风云家族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以高频次观测地球表面1/3的固定区域见长,其星下点定点位置,决定了它目之所及的观测范围。
              遥望星空,风云四号A星定点于东经104.7度,而B星则将定点于东经123.5度赤道上空。当双星合璧、强强联手,观测范围将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面积,且涵盖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
              “风云四号B星定点位置向东偏移后,观测范围扩至日界线以东,大大弥补了之前卫星在西北太平洋东侧观测范围不足的缺点,能够全面覆盖我国责任海域,为全球台风监测,特别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中心副主任钱奇峰表示。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全球气象服务中,风云家族静止和极轨“两派”地球的“守护神”同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组成“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静止气象卫星观测格局,依靠高时效、高频次的数据产品,以及机动的区域扫描观测能力,可为覆盖区域的用户提供实时的天气监测信息,能源源不断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气象监测、灾害预警、交通运输等连续稳定的保障服务。而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打造了“上、下午星业务组网观测”模式,利用其较高的分辨率、较宽的观测幅宽、微波探测能力,以及观测区域覆盖全球的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生态环境、洪涝等应急减灾服务。
              “两派”携手,风云家族的体系优势在气象卫星国际应用服务效益方面更显所长。2018年4月,中国气象局发布 “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_ESM)”,为注册用户提供数据、产品以及监测服务。如今,使用风云家族观测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至118个,其中包括83个“一带一路”国家,风云卫星的全球应用服务潜力正逐步释放。


            IP属地:云南7楼2021-07-05 21:30
            回复
              风云四号B星成功定点东经123.5°赤道上空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1年06月11日07:49
                6月10日17时7分,风云四号B星(以下简称“B星”)成功定点东经123.5°赤道上空静止轨道位置。测控数据显示,卫星空间姿态稳定、星上各种仪器工作正常。
                6月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B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的首发业务星。它将与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的风云四号A星联手,共同组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双星组网业务布局,进一步扩大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范围。
                组网后,双星观测数据将广泛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灾害天气预警、气候预测服务、生态环境监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等领域,进一步满足我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气象监测预报、应急防灾减灾等服务需求。以台风预报为例,在预测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台风位置、强度和路径时,预报员将有更佳视角。
                在充分继承A星技术状态的基础上,B星进一步丰富了功能、提升了性能。与A星相比,B星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增加水汽探测通道,并对部分通道光谱进行调整,提高了精细化观测水平;对静止轨道干涉式红外探测仪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升,能提供更加精确的高光谱大气辐射和温湿度廓线等产品;新增快速成像仪,具备区域范围内最高250米空间分辨率快速成像能力,对台风、暴雨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更加连续、灵活、精细;新增Ka数传通道,数据下传能力进一步提高。
                定点后,B星正式开始为期7个月的在轨测试,将充分验证卫星平台、载荷、星地一体化指标。在专门针对应用系统的测试中,也将边测试、边应用,以充分发挥卫星效益。


              IP属地:云南8楼2021-07-05 21:30
              回复
                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图像和数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1年07月01日20:00
                风云四号B星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首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供图
                风云四号B星静止轨道快速成像仪动画云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视频
                风云四号B星静止轨道快速成像仪动画云图。
                  7月1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高时效可见光观测图像。这批图像可直观显示对流云团的精细化结构,时空分辨率分别从5分钟、500米提高到1分钟、250米,提升了中小尺度云团连续快速监测能力,对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特别是突发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6月3日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首发业务星,主要应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领域。处于在轨测试中的该星,成功获取首批高精度数据和图像产品。在全圆盘卫星云图上,天山的积雪、青藏高原的湖泊、河套区域的地表纹理、东北华北区域的对流云团、南北半球高纬度区域的涡旋云系等清晰可见。1分钟、250米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图像产品和500米分辨率真彩色合成图的图像和动画产品上,对流云团的精细化结构和发展演变过程清晰、直观。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产品生成技术应用机器学习,实现了真彩色的大气订正。
                  该卫星所搭载的快速成像仪是世界首台昼夜高频次成像仪器,可提供2000公里×2000公里区域的1分钟间隔多谱段连续观测,对台风、暴雨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更加灵活、精密。先进的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新增低层水汽成像功能,增强了对地球表面和云的定量观测能力。静止轨道辐射成像仪和快速成像仪相互协同配合,既保证了静止轨道大气遥感所需的多光谱功效,也具备了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能力。
                  风云气象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唐世浩表示,风云四号B星让人们第一次肉眼清晰地看到分钟级的“风起云涌”变化过程,也实现了“哪里有灾害迅速看哪里”的愿望。此外,B星产品种类显著增加,可为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台风、洪涝、干旱等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提供观测支撑。
                  风云四号B星发射后定点于东经123.5度,与风云四号A星携手,观测范围西达印度洋,东逾太平洋国际日界线,不仅完全覆盖我国国土,且涵盖西北太平洋、大洋洲等更广阔区域。对台风预报而言,其不仅可为监测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台风位置、强度和路径等提供更佳视角,也将为“一带一路”气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这两颗卫星的图像产品将进行融合,向公众和应用部门提供无缝隙大范围的连续观测图像。
                  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光学星地面系统总设计师陆风表示,为保证卫星观测和数据的长期稳定性,风云四号B星使用寿命为7年;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全新核心业务系统,以充分发挥卫星效益;风云四号B星单日处理数据量约为风云四号A星的1.2倍,数据日服务能力提升50%。
                  下一步,风云四号B星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在轨测试,边测试边应用,分期分批发布产品。风云四号B星也将与A星形成组网优势,在重点区域、重要天气过程监测上强强联合,提供更丰富的观测内容。


                IP属地:云南9楼2021-07-05 21:31
                回复


                  IP属地:云南10楼2021-07-05 21:33
                  回复
                    风云三号“黎明星”发射成功 系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 将有效提升天气气候、大气环境和空间天气的监测分析能力
                      7月5日7时28分,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7月5日7时28分,被誉为开启新征程的“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以下简称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推动我国气象卫星应用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E星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也是第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E星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和D星组网运行,我国也因此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三星组网后,每6小时可为数值预报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盖的资料,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E星搭载了11台仪器,其中3台仪器为全新研制,7台升级改进,1台业务继承。E星可实现对三维大气、洋面风场、夜间微光、太阳和电离层等多种要素的监测,将增强天气气候、大气环境和空间天气监测分析能力。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见证E星的成功发射,并向为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同志表示敬意。他指出,继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后时隔一个月,风云气象卫星大家族又喜添一位新成员,这是我国气象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各单位要扎实做好E星在轨测试工作,精密组织、精诚合作,尽早发挥E星应用效益。
                      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指挥,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新文表示,E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天气预报预测、气候变化应对、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空间天气预报预警等各应用层面的能力和水平。“它是完善和丰富我国现有气象业务观测体系的黎明星,是助推气象现代化高质量建设的标志星,也是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星。”
                      世界气象组织(WMO)向中国气象局来函表示,E星发射将填补全球天基气象观测系统空白,中国气象局将成为全球极轨卫星观测序列的第三大支柱。
                      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表示,E星设计寿命由5年提升至8年,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和适度扩展卫星平台能力,提高载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探测精度,可充分发挥卫星应用效益。
                      E星地面应用系统针对新载荷、新搭配,建立了新的算法和处理方法,在规模、性能、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上均有大幅度提高。
                      E星及其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研制。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所属有关单位研制。发射、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组织实施。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气象局研制建设和运行。


                    IP属地:云南11楼2021-07-05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