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事业单位吧 关注:55,168贴子:569,631

一万字面试上岸心得,我能火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面试上岸6要诀
在答1000+道题目之后,我总结了一路走来遇到的、见到的问题,这部分心得只代表个人经验,建议结合自己实际情况。
大家在面试备考尤其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以下问题:
嗯呃是常客,想一句挤一句——表达不畅
讲话没规划,想到哪讲到哪——层次混乱
答题像机器,背诵感朗诵腔——表达僵硬
内容没细节,答题不接地气——内容空洞
讲话太啰嗦,内容废话太多——冗长拖沓
讲话没感情,无法耳目一新——情绪苍白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低分考生身上,换言之,摆脱这几点就是高分考生了。我将这几点总结成答题原则,也是努力的目标,请大家先记住,后文会仔细说明举例子讲操作。
表达流畅比内容更重要——听地顺耳!
逻辑层次比内容更重要——思维清晰!
自然沟通比内容更重要——自然随和!
内容具体比空谈更高分——言之有物!
语言简洁比冗长更高分——干脆利落!
有情有意比平淡更高分——有血有肉!
为了更加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从面试答题高分6要诀的反面切入,给大家逐个分析下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它们会给你的面试答题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些问题,从而赢得考官认可取得高分!
面试高分痛点一:表达不畅
1、表达不流畅的常见表现
出现大量口语词,如“嗯、嗯……”“呃、呃……”“然后、然后……”“我们、我们……”;讲话不连贯,一句一句往外挤,出现卡壳甚至长时间中断冷场;改口重复,讲不下去就重复上一句。
2、表达不流畅的负面影响
面试的本质是聊天,题目就是考官问的话,你的答案就是你回复的话。和人聊天,若对方结结巴巴,你能听得下去吗?讲话不顺,这天就聊不下去啊。任何的面试都是这样,讲话不顺的基本挂掉,也就是公考面试这种考试,讲话不顺的占一半,所以就显的没那么严重,若是在企业面试,直接挂掉了。但是,公考之中,讲话不顺都是平均分以下了,和挂掉也没差多少了。
3、表达不流畅的原因分析
面试不同于笔试,笔试有大量时间构思,而面试往往是列好框架就开始展开讲,所以许多人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难以完成任务。具体分解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没有思路。表达的前提是思路,也就是通常说的答题框架,任何的表达都是顺着好几个点逐个展开的,绝不是信口胡诹就能有条有理。所以说,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展开论述,就会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开始东拉西扯直至卡顿;
(2)追求华丽。这是一个大误区,总把自己当央视主持人或者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出口成章、辞藻华丽还有“关口前移”“顶层设计”这种官方语言,甚至还有答题必背名言警句、文言诗词或者领导人讲话的。你想,朴实的白话都讲不明白哦,还搞这些幺蛾子,没学会走就想开始飞,这不是给自己徒增负担么,必然是导致卡顿;
(3)基础太差。不排除一些同学日常的讲话就不流利,比如语病多、倒装句多、词汇匮乏,这种属于表达能力确实有问题的。
4、表达不流畅的解决对策
(1)没有思路的,应学好面试理论。面试理论的价值在于,让考生在90秒内能迅速搭建起答题的框架,接下来顺着框架一点一点展开讲就行了,能有效解决因没有思路而导致的无话可说和卡顿结巴;
(2)追求华丽的,应扭转错误理念。答题该追求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清晰、流畅地说给考官听,即便是用平实的语言的也能做到清楚明白,也能得到高分!沟通的终极目标是把自己想说的信息传递给考官,讲一堆自己都不知是什么意思的话,怎么可能把意思讲明白?!考官听个啥?听到的是装X翻车,所以说千万不要为词藻而牺牲流畅度,表达流畅可比讲地华丽更重要!
(3)基础太差的,应不断大量开口。平时讲话就颠三倒四的人,真的会有,但是绝不要放弃,改起来虽然会很困难,但是经过持续答题训练,时一定能提升的!举个例子啊,现在的外交部发言人,当年也是个普通的基层外交官,那时他对镜头讲话也是“嗯呃啊”一堆,颠三倒四不着重点,四五句话讲半天也没讲明白,但是你看现在呢?所以说啊,勤能补拙,千万别放弃。
面试高分痛点二:层次不清
1、层次是什么?
层次其实就是有逻辑的体现,逻辑反映的是考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程序,于考生而言,体现考生的脑子是否清楚;于考官而言,决定了考官能否更容易的听明白。
答题是一定分层次的,比如分析“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可以从危害、原因、对策等不同层次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原因得和原因一块说,对策得和对策放一块,这种就叫分层了。
不仅分析问题要有层次,解决问题也要有层次,比如解决问题也是分轻重缓急,通常都是急的先讲,循序渐进,因为日常做事都是这样。解决一个群众投诉,一般是“回应-调查-处置-反馈-总结”这个顺序,不可能不调查就处置,也不可能不处置就反馈,否则就会乱。也因此我很反对考生把重点放在背答案上,背答案永远看不到内在逻辑,答出来的东西都是七扭八扭一团乱的。
2、逻辑层次不清的表现
(1)乱。一言蔽之,没有清晰的答案脉络。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说什么,既没有分层也没有分条作答,比如意义里面谈了对策,谈了对策又绕回去谈意义。夹杂着随便谈,作答内容可能出现前后矛盾、内容交叉、内容重复、大点套小点、答题分叉迷路等问题。这种混搭固然有人能说的滔滔不绝,听的人却感觉很乱,完全不知道想说什么。
(2)断。一言蔽之,断层不连贯。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常听说“过渡”这个讲法,过渡就是为了连贯的。许多考生的答题框架也存在不连贯的问题,比如一个积极现象“最多跑一次改革”,分析了一堆积极意义之后直接跳到对策说要改进。这就是思维不连贯,既然那么好,怎么突然又说要改进?是不是得在说要改进之前提一下问题或者不足,改进的对策才顺理成章。
(3)错。一言蔽之,逻辑顺序不合理。比如先说对策再分析原因,这是不对的,我们分析都是采用递进原则,常听人说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吧,对策是分析的最深一层,讲了最深的对策了,就不能绕回浅层去谈原因了。再比如,组织一次会议活动,都已经已经开始说会议开始后请领导发言了,却又说准备场地和资料。这些都是错误的逻辑顺序,必须改掉,否则答案就会一团乱。
3、逻辑层次不清的结果
(1)说得少。一个长达2分钟的答案,可能是由5个点展开而得来的,如果没有分层、分条,就会变成想到什么说什么,原本3个点可以讲一分多,但因为不分条可能就被揉在一起三句话讲完了,这不就没啥可说了。我打个比方,你或许就明白分层分条-展开解说的对于答题时长的重要性了,一张 A4纸是揉成一团的表面积大,还是平铺的面积大?当然是平铺,揉在一起一定展不开,一定不会有大篇幅。
(2)来回绕。没有层次就会没有讲述的先后顺序,就会出现说完原因说对策,说完对策绕回来又谈原因,甚至谈完原因又去谈危害,这样框架上的乱搭乱绕。再者,上一条中提到的,要点被揉在一起快速说掉了,就没话可说了,就极可能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而干脆将刚才表达的意思换种表达再说一遍,俗称“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自己是否绕晕不重要,关键是考官一定被绕晕。
(3)没重点。我们列的框架其实代表着一个观点或一件要做的事,它不是靠一个词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而是要展开解说才知道是具体什么意思,具体怎么做的。而如果没有分层作答/分条作答的思维,就会把答题的重点放在嘴不停上,而不是把点讲清楚,核心的意思可能出现的很晚,甚至压根没说。而考官是不可能替你做阅读理解的,考官只会很头疼地想:你到底要表达什么?
(4)听的累。如果一个面试是四道题,一个考场会有至少21名考生,如果是事业单位考试,一般是3道题,考生的数量可能更多。考生们的答题内容其实相差不大,这是由生活经验有限和培训同质化导致的。内容本来就大差不差,比的不就是谁讲的清楚,谁让考官听得舒服了。如果没有层次,考官理不出你的框架,再加上前述三个问题中提到的乱/绕/空,考官就会心很累,脑子嗡嗡地,你的考试基本也凉了。
4、如何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
(1)学好理论,科学搭建框架
答题一般都会在稿纸上列框架,框架不是凭空产生的,单纯靠经验也不能保证每一道题都有思路,因而学习每种题型的答题框架就是必须的基本功了。理论课程的意义就是,看到题目后能立刻想到个1234来。如何形成理论框架?我的建议是,以课程中教授的框架为基础,加上刷题总结-优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形成框架后,按照顺序按部就班一点一点去说明白、说充实就好了。
(2)注意细节,合理排列要点
在许多题目中我们分几个层,层中又含几个点。层的先后顺序要由浅到深,各层中点也得讲究排列。同一层中的各点,他们的关系一般是并列或递进,这就也有了先讲哪一个的讲究了。比如谈乡村振兴的意义,可以从对农民、对农村、对国家这3个点来分析,我们一般选择从小到大来排列,呈递进的状态。“不仅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还能吸引劳动力回流,赋予农村生机,更能发展农业,保证粮食安全”,若是按“农民-国家-农村”来讲,就显得思维混乱了。
(3)注意过渡,顺畅衔接各层
在各层之间需要合理运用过渡句、过渡段来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使表达顺畅。比如谈完危害之后分析原因,就可以说“是什么导致好事变了味呢?我认为马拉松比赛成为扰民坏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谈完原因后提对策,原因和对策之间也得过渡,“既然找到了乱象的症结,就应该对症下药,我认为要办好马拉松比赛,打响城市知名度得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二要……,三要……”
(4)标好序号,善用逻辑词语
我们的答案中,要点信息少则四条,多则近十条,如果不使用逻辑词,不仅自己不知道讲到哪了,还剩多少,考官也难以把握你到底讲了多少,更不会有清晰的感觉。运用逻辑词,将自己要说的内容标号序号,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其一、其二、其三等。当然,使用逻辑词一定要注意避免大点里面套小点,也就是不要出现“首先XXX的意义是深远的,第一……,第二……”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层前不加逻辑词,条内不加逻辑词。也就是像危害-原因-对策这种层(每层里会有123条),在最前面是不加逻辑词的,而某一条可以在条前加逻辑词,但是条内肯定不能再加逻辑词了。
(5)总结逻辑,活用关联词语
我们答题陈述的多个信息之间也需要衔接的,但是又不能使用“第一第二第三”这种逻辑词,怎么办?建议使用关联词。当然,这些信息间并非都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转折关系,必须正确分清关系,使用正确的关联词。如表转折的“固然……,但是……”“然而…..”;表递进的“不仅…还会…甚至…”“不但…而且……”“不仅…而且…甚至……”;表并列“并”“且”“一方面…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还有可能是”等等。
面试高分痛点三:形式僵硬
1、什么是交流式作答
笔试看成绩,而面试看人。答题的目的也是为了看人,我们要成为考官喜欢的人。考官喜欢什么样的人?喜欢自信大方的人,喜欢自然从容的人。面试的高级形态是摆脱了紧张、局促、僵硬,自然沟通,就像聊天,这会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会给人这个考生水平很高,这点题目难不倒他的感觉。所以,面试答题最好能营造出一种与人聊天的沟通感。
2、形式僵硬的常见表现
(1)程序型僵硬。“考生开始答题……考生答题完毕……考生开始回答第二题……”为什么要说开始答题,你张嘴说话了,不是在答题是在干吗?你和朋友聊天会说“我开始回答你的问题”吗?当然这些都是机构教的,美其名曰规矩周正,但其实过于拘谨了,并不讨人喜欢。
(2)节奏型僵硬。具体说来就是讲话没起伏、没声调、没情感,毫无波澜起伏,就像白开水,听着感受非常平淡无奇,这并没有吸引力。
(3)仪态型僵硬。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不敢看人,全程大部分时间低头看稿纸,抬头了也是眼神空洞、飘忽不定,并没有与考官的眼神交流。
3、如何建立交流的感觉
(1)称谓差异化。考试是不对等沟通,我们更没必要加剧这种不对等感、对立感。我个人觉得,除了进场和出场的问好环节,实在想不到其他环节为什么要出现“考官”两个字。现在大多数人都自称“考生”,所以我们就自称“我”,“我对第一题的看法是这样的”
(2)学会抑扬顿挫。光声音足是不够的,音量音量高固然能营造自信的感觉,但是如果没有语调起伏就会显得很尖,也显得吃力,并不会显自然,也不会有沟通感。我们本就是人,不是念稿机器,讲的话有起伏,有快慢是应该的,毕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是我们想强调的重点啊。
(3)眼神交流。答题时要抬头,要看考官的眼睛,敢看本身就是自信的体现,一旦建立眼神交流,就能将考官拉入沟通的场景之中,达成娓娓道来的感觉。
面试高分痛点四:内容空洞
1、空洞的表现,
一是空话套话,动辄精神指示家国天下;二是有方向没办法,只说该成为什么样子,却没具体的实现途径。
这些都是缺乏答题的诚意,空话套话往往缺乏针对性,与题目的关联度不高,看似有道理嘴不停,但都是废话,虚的多、实的少,没有听出任何实在的个人想法,也就不会对你有深刻印象,更加不会认同你的答案。而有方向没办法也很严重,方向都能想得到,但办法不是人人有,只说“要加强思想建设”既没说怎么建设,也没说建设什么思想,怎么解决问题呢?这就是俗称不接地气,接地气的标准很简单,讲给别人听,别人知不知道该咋操作,否则就是无法落地执行,讲的越大,越显得没有解决的能力。
2、空洞的解决办法
面试答题一定要插入一点具体内容,要有细节支撑。这些细节我们在生活中都体验过、见识过,迁移到答题之中来就可以了,这就是接地气。这点在对策中体现尤为明显。
举个例子:
西南地区某村旅游资源丰富,有温泉、溶洞、喀斯特地貌,有开发商来村里开发旅游,但由于土地价格问题遭到村民阻挠,开发商打算撤资。如果你是村干部,你怎么处理?
1号考生答案:
第一,我会主动找到开发商,告诉开发商会尽快完成征地,挽留开发商。
第二,我会找到村民,了解村民的诉求,满足村民对于土地价格的诉求,说服村民出让土地,推进旅游开发。
第三,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会多了解村民诉求,及时合理解决,争取村民对招商工作的支持,有效打造本村的经济支柱。
点评:不少人会感觉讲的挺好、挺有道理,但是答案之中全是目标和效果,并没有达成目标的办法,也就是空了。
2号考生答案:
第一,我会主动找到开发商,感谢开发商对我村发展的支持,向开发商说明当前的征地进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承诺会于一个月内完成征地,请开发商给予更多的沟通时间,相信通过进度说明和决心展示能够挽留住开发商。
第二,我会找到村民,尤其是意见强烈的村民,了解他们对于土地补偿的诉求,并参照政策规定、市场征地标准,与上级单位和开发商沟通后上调征地补偿标准,从而说服村民出让土地,推进旅游开发。
第三,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会提前调查民意,多了解村民诉求,多做思想工作,多树立典型榜样,及时合理地化解村民的误解、满足村民的合理诉求,争取村民对招商工作的支持,有效打造本村的经济支柱。
点评:这个答案,有具体的方法,有细节的支撑,这就是答题有血有肉。
3号考生答案:
第一,我会主动找到开发商,一方面感谢开发商对我村发展的支持,表达征地工作推进迟滞的歉意,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向开发商说明当前的征地进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承诺会于一个月内完成征地,请开发商给予更多的沟通时间。相信通过进度说明和决心展示能够挽留住开发商。
第二,我会找到村民,尤其是意见强烈的村民,了解他们对于土地补偿的诉求,并参照政策规定、市场征地标准,与上级单位和开发商沟通后上调征地补偿标准。另一方面,我也会召开项目说明会,召集全体村民参加,向村民分析我村当前的贫困处境和旅游项目落地后带来的增收机遇,并列举相似案例增强说服力,从而说服村民出让土地,推进旅游开发。
第三,在今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会汲取本次教训。既要提前调查民意,多了解村民诉求、搜集村民的顾虑,也要多做思想工作,多树立典型榜样,及时合理地化解村民的误解、满足村民的合理诉求,争取村民对招商工作的支持,有效打造本村的经济支柱。
点评:这个答案内容更具体,但是要量力而行,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想到这么多、驾驭得了这么长的篇幅。
面试高分痛点五:冗长拖沓
1、冗长拖沓的表现
(1)框架中信息太多,什么都想说,但时间有限,即便讲了三分多钟但什么都说不明白;
(2)表达啰嗦,也就是在对框架进行展开时,废话特别多,导致重点被废话淹没了。
这里或许会有同学不明白,痛点4要求讲多一点,痛点5怎么又要求讲短一点了?
这就是误区了,不要把充实等同于讲地多,痛点4中我们提到了要学会填充细节,但是不是填充废话,填的细节都是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内容具体不等于语言啰嗦,它们完全是两码事!内容具体的核心是有细节,这些细节有助于办法落地。内容啰嗦指的是车轱辘话(绕来绕去没新信息)、废话(与本条核心关联度不大)。想讲的的事情不是越讲越明白,反而越讲越糊涂了。若是这样,记得,这不是内容具体,是啰嗦了。
事实上,经过训练之后许多同学会变得特能说,但是说的多了不代表说的好了,不重点地胡吹拿个平均分可以,拿高分不可能。因为,啰嗦也使人听不明白。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第一,要开展学习体验活动。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学习体验线路,组织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仪式活动。”
“第一,要开展学习体验活动。过往的宣传形式太过于单调了,宣传效果一直不好,不仅老百姓不爱看,基层干部们也对宣传效果不满意,所以使用传统宣传方式时干部磨洋工,群众不满意,实在不能这样了。如果不思考调整,我们的舆论宣传必将处于无人愿看的地步。所以啊,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学习体验线路,通过展览和旅游的方式就会显得有趣许多,干部组织起来觉得有干劲、老百姓也愿意主动参与,可以说,这项调整意义重大,当然,也要组织有庄严感和教育意义的仪式活动,单纯只是看,而没有点明教育主题的点睛之笔效果也会打折扣。”
这里还是没讲车轱辘话呢,但是相信你已经判断出了哪个答案简洁、哪个啰嗦了?
优秀的答题表现必定是在限定答题时间内,既有细节支撑要点,又做到了简洁干脆。
所以语言要简洁是指要避免啰嗦!
2、怎么解决冗长拖沓
如何平衡好语言具体和语言简洁之间的关系呢?
1个总原则:每个要点的阐释应以清楚明白为标准,让考官听懂即可,两句话能说清的不要啰里八嗦用五句话、八句话去说、去凑时间。
2个组织方式:
第一,宏观上而言,答题框架要有主次取舍。框架里的要点比较多的时候,一定要有主次详略,不能什么都想讲,也不能都想细讲。比如一道问“怎么看”的综合分析题,如果是负面的现象,我们可以谈危害、原因、对策这三个层次,假设危害✖3,原因✖3,对策✖3,就有了9个点。如果都详细谈,反而因为没有重点什么都谈不明白,自己说着累,考官听着糊涂。可以危害对策重点谈,原因一笔带过点一下;也可以危害重点谈,原因对策简略谈。每个人的重点谈论层次可以不同,拣自己擅长的来谈就行。
总之,搭框架一定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细,把握主要的、重点的,逻辑完整自洽就可以了。
第二,微观上而言,要点展开应简洁干脆。建议做这样的训练,先提出一个大概的讲法,再往里面加上解说和细节,通过这种方法来把握详略、轻重。
(1)要点:发展直播电商要发动群众,利用好群众力量。
(2)要点+具体解说:发展直播电商要发动群众,尤其是要发动村两委成员充当示范先锋,我会通过上门谈心走访的方式做思想工作,向群众分析发展前景、展示成功案例。
(3)要点+具体解说+效果:发展直播电商要发动群众,尤其是要发动村两委成员充当示范先锋,我会通过上门谈心走访的方式做思想工作,向群众分析发展前景、展示成功案例,打动群众,号召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面试高分痛点六:缺乏情感
面试高分的本质就是给考官留个深刻的好印象,适当的情感和情绪会让考生更活色生香、更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答题本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也本就该自带情感,倘若只是机械陈述,变成一个答题机器,并不是理想状态。
有这么几个地方是表达情感、情绪的好地方。
1、表态度
在答综合分析时,许多人表达态度只会说“赞同/不赞同”“好/坏”,其实态度就是应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表达清楚立场就好了。
据调查显示,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时长是6个月,而80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长是2年,90后是15个月。对此你怎么看?
A考生:这是个不好的现象
B考生:我充满深深的担忧
哪个更让考官印象深刻?
2、举例子
A考生:我们要向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B考生:我在新闻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疫情爆发之初,一位95后护士支援封城中的武汉,带着行李箱出门时,她的妈妈紧紧拽住箱子不放。这名年轻的护士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抱着妈妈,伺机跨出了家门,奔向了武汉。许多人说,95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被惯坏了的,但是在灾难来临之际,我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偏见,书写了无私奉献的生动篇章。
哪个更具感染力?
3、与人沟通
学区调整,家长围堵校门口,怎么办?请情景模拟。
A考生:各位家长,我们教育局已经了解到大家的意见了,我们一定会保障大家的合理诉求,请大家安静下来听我说两句!
B考生:各位家长朋友们,我是教育局的小王,受单位委派解决大家的诉求。大家先不要着急,请安静一下听我说。我家孩子今年7岁,也处在上学的关键时期,同样作为家长我特理解大家想给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慈爱之心。哪个父母不想孩子的成长能更好一些呢?但是啊,这次学区调整并不会让各位的孩子失去优质教育资源。
哪个让人听着更舒服?
综上,怎么做到“有情”呢?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不要当答题机器。
2、要有语言风格。当一个真情实感的人,就不必学播音腔、评论腔,考试也不是选这样的人,而想了解你的深浅。因而,用自己的话、生活化的语言、接地气的语言、直白的大白话去阐述你的想法和做法就行了。这样做,会减少学习成本,更快进入答题状态,答起题来也更加自然流畅,此外,因为都是自己的想法,还可以避免给人生硬的模板感。当然,我这里说的生活化、接地气,绝不是啰嗦、病句、不着重点。
3、要有语气语调。语气表达只有带起伏才能答出真情实感,因而只有好内容还不行,还要配上有感情、有起伏的语气。语气的形成应当是加入自己对应的情感,放松自己的情况下去把内心的情感色彩、情感波动、情绪变化借助语气表达出来。
4、要有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显自信,也能传递情绪,与考官的对视中将你的情绪传递给他,能有效打动考官。
5、不要无病呻吟。有情绪也得是真实的情绪,如果刻意去演,大可不必,情绪有感而发就好。
最后
自信大方比一切都重要


1楼2021-06-23 14:08回复
    一楼自己拿


    2楼2021-06-23 14:14
    回复
      点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6-24 11:10
      收起回复
        好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6-24 11:14
        回复
          阅读量真惨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6-24 12:10
          回复
            厉害,我一定好好看,过了面试我来还愿!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6-24 12:15
            收起回复
              已收藏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6-24 17:03
              回复
                收藏+1,感谢楼主。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6-24 19:36
                收起回复
                  厉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6-24 20:08
                  回复
                    1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6-24 21:29
                    回复
                      牛逼,点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6-24 22:08
                      回复
                        有心了,谢谢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06-24 23:19
                        回复
                          好长啊,鼓励一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6-25 07:43
                          收起回复
                            楼主牛逼!!!好人一生平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6-28 09:42
                            回复
                              写得这么好竟然没人看,不可思议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6-28 11: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