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院吧 关注:2,140贴子:5,942
  • 11回复贴,共1

考研经验分享|我如何从湖美跨考上岸中国美院基础部研究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I大家好,我本科是湖北美院漆艺系的学生,去年上岸中国美术学院基础部研究生,很高兴有机会写帖子和大家分享我的考研经验。
在跨校跨专业考研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会产生迷茫和无助,所以,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带来一些帮助。


1楼2021-06-10 18:12回复
    我的情况:
    本科:湖北美院
    本科专业:漆艺
    报考院校/专业: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
    初试分数:376
    专业基础:140
    专业技法:135


    4楼2021-06-10 18:14
    回复
      考研规划
      现在回想起来,在文化失利的情况下,是通过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了自己的成绩,使我成功上岸。虽然我的复习节奏可以说是相当紧张,得用半年的时间来恶补之前的不足。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大学期间我在我所选择的本科工作室中主要研究综合材料创作,因此,对于考试写生能力的要求来说,自身的绘画功底有所荒废。其次是因为多年没有好好学习文化课。再结合第一次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拉分大的经验。
      所以我制定的考研战略是以专业为主,文化课为辅的战略。即:在综合能力不济的情况下,七八月份加紧绘画练习,每次老师的示范一定去看,每天坚持画速写,做到能够每天解决一个造型问题,课下一定要找专业老师来挑毛病,并在下一张上有所解决,同时建议报一个与专业课程无时间冲突的英语基础班为后面英语学习铺路。九月份根据自己的不足,调整之前计划,然后政治在这个时候安排进来加紧复习,同时,报一个时间不冲突的英语班,将空余时间的留一部分给文化课,减少晚上速写课和课外绘画自习的时间去补文化课的不足。


      5楼2021-06-10 18:15
      回复
        英语:我认为文化课里面最拉分的就是英语,很多人对于英语的复习不到位,无效率。
        我有两个建议:1.报一个英语补习班。2.上策报班,下策自学。本身考研漫长的时间里大家对于英语就提不起劲儿,我本身也是今年报了英语班,半途从英语二转到英语一,英语二要掌握6000单词,而英语一要更多。推荐买本《十天搞定考研词汇》,按照里面的计划,7月8月去背完,4000个基础词,9月10月买张剑的真题,唐迟的阅读宝典和朱伟的单词书,配合着做,每次做完把生词搞懂,阅读题是考研英语关键。作文模板看看刘晓燕,如果报班了,就按报的课程来。11月12月补漏,继续背单词作文,把没做完的阅读真题做了。(英语一二在2010年前不分的,后来分开的,因此英一二都可做)复试必须报个英语班。


        6楼2021-06-10 18:15
        回复
          专业课:基础部专业是全身像素描和创作,内容是不会变的,但是考的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
          就像去年考半开全身像,前年考速写,这些宁可多涉猎,也不要一根筋,万一呢。练过了总是有心里准备的,这一点老师应该会安排,所以跟着老师就行了。我是9月份开始的,跟着老师的要求做,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还有一方面就是自己努力。
          我总结了几点我的学习方法:
          1反思,我每画一段时间把自己的画拿出来对比,有没有进步,还是说没有突破,下一次该怎么做。有些时候觉得自己一直没有变化,那这时候就是遇到瓶颈了,突破了就提升,有新的感悟,这是取决于自己,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
          2尽量每张画要完成。每一次都当成考试在画,很多同学画着画着就不画了也有可能是画的不好,但就算是这样也应该尽力去挽救,不能只在状态好的时候才能画好画。
          3向同学(对手)学习,在杭州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都可以学习,老师当然会教你,但往往同学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启发,在你追我赶的竞争关系中,进步是很快的。


          7楼2021-06-10 18:15
          回复
            请问专业创作考什么呀 怎么考,什么形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1-05 01:17
            收起回复
              复试以后又考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1-05 01:18
              收起回复
                学长可以加下您的微信吗?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2-25 00:53
                收起回复


                  11楼2022-05-22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