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鬼吧 关注:36,696贴子:825,320
  • 22回复贴,共1

【观赏误区·填坑】可怜之人,没有可恨之处——奈绪小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尸鬼》中的观赏误区非常多,因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标尺去理解、评价当中的情节和人物,而脱离了作品的主旨(如果它存在)。
曾经一个帖子里提到过【观赏误区】的例子,如“护士小律不吸血,是因为善良”(善良固然是一个表面因素,却不是该剧情想表现的内容)、“小彻放了护士长,是因为在小律身上认识到自己的丑陋”(乍一看一善一恶对于这段的解读是联系到了一起,实则联系两人的都是对所奋斗之事的绝望)。
所以,本贴算是继续填这一坑。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通常认为,奈绪小姐是一个可怜之人(悲剧结局);而考虑到其人物命运的原因,又被认为是一个可恨之人(所谓归因为“家人之死是她一手作为的”)。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切合作品,而是独立于作品主旨、建立于读者个人“偏见式”理解下的结论(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式的断章取义)。并且这也是大多数观众“如常、应该”的样子,尤其是“快餐节奏”时代下的人们,不仅是观众,连制作方追求的也不再是“高质量”,更多是以“高人气”及其带来的“高收益”所驱动的。
.
【何谓尸鬼?】
在刚进贴吧时,最早参与的话题是“尸鬼行为对错”的讨论,这个话题偏离了我的目的,然而万物都有联系,从中亦可以把握正确的“尸鬼”概念(尸鬼到底是什么)。
期间在一个帖子中,我无奈于辩论者的思维不够深入,认为其在论证自身论点时没有“突出主要矛盾”,随后我用比喻写了一个“猴子和菜猴(新物种)”的帖子。
其实,尸鬼是不是新物种,并不重要。但很多观众解释为,诸如“种族之战,无关正义”、“以侵略战争作比”,然而这些并不是“尸鬼与村民”真正的关系。
毫无疑问的,尸鬼和村民存在“亲人”关系。也许,别家的孩子不是你的亲人,但从人群角度看,“孩子”和“父母”就是亲人关系。这不难解释,沙子为何一直重复“被抛弃”的关键词;也不难解释村民为何迟迟不肯将“尸鬼(指亲人)”看作“尸鬼(指生存累赘)”的心理。
又毫无疑问的,尸鬼给村里是“带来死亡”的关系(生存累赘)。很多观众认为,尸鬼被“暴力反击(杀戮)”的原因,是“尸鬼自己作死”或者“领导无方”。其实尸鬼带来死亡,是一件特殊条件下的客观事实,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尸鬼,是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下的老人(群体)”说的解读。不管一个尸鬼善良还是阴险,“活着就要牺牲其他人”(这也是护士小律提到的),(给村民/亲人)带来死亡这件事根本和尸鬼的个人意志无关,甚至和尸鬼的群体意志也无关(动漫中沙子有时候代表了尸鬼群体的意志,不管她是要“大家”偷偷吸血、还是“豪夺”吸血……)。沙子非常清楚,村民的反抗(杀戮)不是“出于怨恨”,而是“为了生存(活下去)”。
.
【错误归因】
在错误的解读中,自然也对应了错误的归因和解决办法,这些都禁锢在观众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中。也遇到一些(基于此的)反驳,这些问题我都不多论证。
我遇到一个印象深刻的反驳是,“你生过孩子吗?”。我没有,但我非常能想象和理解,一个人(比如90后独生子女)上有4老下有2小+中年丧偶的生存困境。那个人夙兴夜寐、食少劳多的画面呼之欲出。更何况,一家如此、家家如此的糟糕局面。
我遇到的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反驳是,“养老人很大开销吗?”。这个问题真不好论证,我觉得当下中国说养老人很难,倒也不觉得明显。这受限于读者的认知范围,但如果了解过日本在老人身上的财政支出,大概会惊讶。也许将来,中国也会面临到人们“苦于养老”的局面吧。
一些“共存”观点也是持反驳面的,诸如“血库、买血”说、“控制尸鬼人口”说。这些观众,朦胧中感觉到“村民的反抗/杀戮”是不对的,但他们仍然没有直面“尸鬼问题”。这些“共存”建议似乎是可行的,比如结尾有一个尸鬼老婆婆就被家人藏在家里、约定“不要被发现、只吸自己的血”。但是如果家家藏有尸鬼呢?家家都不止一个尸鬼呢?会带来什么?没错,是死亡,一个家的死亡,也是一个“村子”的死亡(毁灭)。那时,该怎么办?(这些正是敏夫要做选择的事:跟尸鬼一起等待最终死亡和毁灭、还是杀戮尸鬼延续“村子”)。
.
【插入:近日跟弟弟讨论中国老龄化问题】
近日,中国老龄化数据被引起关注,还有伴随的低生育率问题。
之所以写这一段,是因为上一段提到“控制尸鬼人口”的说法。自从老龄化这个词被提出,过去那么多年,强大如国家调控的力量也难以实现这个“共存”建议。看来,这即反映了这些建议是建立在个人思维局限性的,又反映了建议者不知实现难度的“缺乏实践”的想当然说法,这些“共存”建议更没有实际的实践指导细则(有也难以证明其可行性,却很容易理解其不可行性。因为这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的证明难度并不对等)。
控制人口,毫无疑问是国家重视的领域。此时让我想起看过相关的一本书,2017年看的《人口原理》。……这是一个复杂的又高难度的问题,以至于我不敢、也不能(能力不足以)和弟弟详细讨论。
但弟弟看出,解决低生育率问题才是根本。因此,他认为需首先解决此问题。我则认为,生育率是一个更为复杂(难操作)的问题,中国应首先(急切)解决老年人“再就业”的问题,此问题将为解决根本问题提供“足够”的时间。很简单的说,“一个新生儿要18年才能劳动,但老人却每年都在‘诞生’”。弟弟反驳说,“每年也有新年轻人投入劳动市场,这样看新生儿投入劳动其实也是一年”(这种理解有点像流水线加工时间,理解障碍的读者可对比理解)。我心知弟弟没有看到本质,说,“那是因为生育率没有断的情况,如果生育率断了1年会怎样?2年3年呢?生育率和老年化率哪个容易断?”。
于是,他理解了一些关于我国人口的问题。于是又问,“如何提高生育率?”,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我如是结束了这次讨论。
老龄化背后的影响是国民劳动力(生产力)问题。生育率虽然是根本性的,但也是长耗时(长期见效)的;重要的是处理老年人“再就业”(相当于年龄反向劳动力开源)。现实是,我国为了解决该背后问题(劳动力),采用了工业时代以来的古老方式“延长退休年龄”策略。这是一个具有时代局限性的办法,一方面成效不再如前,另一方面与提高生育率成抑制效果(时代在呐喊的是“no 996”)。但我认为该问题比“提高生育率”更有可操作性,其重点是“当下或准老人群体特性分析”,简称“时代变了”,这既是我们遇到的问题难点、又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生育率更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问题,它需要国家改变当前的社会意识主流到有利于生育率的方向和位置。网上呐喊“no 996”实际上成效不大(应该说只是众多方面中的一方面),这是一个综合症,但如理解《尸鬼》和“共存”建议一般,群众的希望建立在一种“局限的”想当然中。
.
【可怜之人,没有可恨之处】
合着这奈绪小姐都成工具人了。在我看来,奈绪小姐是一个可怜之人(悲剧结局),却没有可恨之处(时代归因)。
奈绪小姐家破人亡是一个时代归因导致的悲剧。不管奈绪小姐是否“复活”,这个家必然受“尸鬼危机”牵连而破灭、毁灭。就像大家说的元子小姐,悲剧的结局与个人意志无关。那奈绪小姐的行为是可恨的吗?乍一看是奈绪小姐“害死”了全家,但其实全家死亡不可避免(比如奈绪不吸血,就其他尸鬼吸),那奈绪小姐的行为又是什么?该如何去看待她的行为?

可以说,奈绪小姐是全剧“最幸福的人”。正如她的自评,除了原生家庭不幸以外,遇到丈夫之后都是幸福,而自己也是一个孝顺公婆、爱孩子丈夫的媳妇。
如果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不再把吸血看成是吸血,“吸血不过是年轻人赡养老人的支出”,不难看待奈绪小姐的行为:家人(人类一方即年轻人)心甘情愿的爱着她、不抛弃他;而她也希望家人(子女)能变成尸鬼(老人)。而时代的悲剧是,她的愿望落空了,家人并不能“自然死去”(白发送黑发)。
在我看来,奈绪小姐和沙子一样幸福、也和沙子一样悲剧,两人的命运最为相似。沙子说,“即使变成这样,家人还是想养活我”,说明了家人并没有抛弃沙子;“我去找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家人不见了……找啊找,回过神来,已经到了妹妹都不在的年代了”,同样面对家人的“消失”。
……
【智者的恐惧来自未知,智者的恐惧来自预知】
自人类改造世界(指人类劳动)以来,出现的第一关智者表现是,“恐惧来自未知”。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感觉到把控力,有其是科学发展的时代,人类所惧怕的东西都是“尚未把握的事物”。比如你是一个机械工程师,你负责的产品软体方面出问题了,你会焦虑不安去找“懂”的人解决(事不关己除外)。
而人类第二关智者表现是,“恐惧来自预知”。就像一部分人恐高一样,因为预见了“掉下去的危险”而害怕。而现代社会中的预知已经不是古时候这种“危险”的预知,而是如“人生毫无意义”这种“真理回答”式的结果的预知;正如老龄化问题显著的当下,人们对未来的预知。
.
【时代的逆流】
“比起丢下你,迎来演出的成功;我宁愿跟你一起,面对失败”。这样的感情,或许在功利化、物质化的时代下,是难以被理解和奉行的。我们这个时代也一样,似乎再难找到一件让人们不在意得失和代价、都要坚持的事了。
奈绪小姐的幸福不言而喻,美丽,但是凄凉。如果可恨的话,那大概是上帝的错。


.
【额外填坑:误区-辰巳的虚无主义】
辰巳并非真正的虚无主义者。“如果人生毫无意义”(正如《西西弗神话》一书的火爆事件),即是虚无主义思潮的巨浪,也是人群视图反抗“这种命运”的挣扎。
真正的虚无主义者,他没有想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也不会坚持去做任何事。
你是否有过一些放弃的经历?比如考试临时抱佛脚,抱着抱着,忽然觉得“没有意义”、“还是休息算了”的想法,这就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表现(虽然它在你的思维人格中并不稳定长存);有的人试图去反抗这种“虚无”,还是继续抱佛脚,“不管有用没用,万一有用呢”,他其实并不承认这些行为的意义,只是在“反抗心理”中寻求安慰,它本质上还是认为“做这些事是无意义的”,当中的“万一”其实并不抱希望,或者说“身体在学习,心不在”。
可想而知,虚无主义的人,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内在动力去做一件事,更加不可能为了这件事“付出一切”。而辰巳反而是一个“积极主动、付出一切”的人,实际上,辰巳非常明确自己的追求(要做的事)是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辰巳和静信对话,“被沙子美丽的身姿吸引”,“仅此而已?”,“这样就足够了”)。
既然如此,辰巳到底想做什么? doge


IP属地:广东1楼2021-05-03 15:30回复


    IP属地:广东10楼2024-03-25 09: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