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鸦羽吧 关注:4贴子:184
  • 11回复贴,共1

part1(重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防吞。


IP属地:北京1楼2021-04-29 01:14回复
    2.质疑点二:庵野秀明只看了本书访谈内容?人物介绍是编辑竹熊的个人想法?
    (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长,恳请耐心观看)

    这个质疑来源于上图的用户,他认为:“本书关于人际关系并非来自公式,而是由书的编辑竹熊写的。并且从竹熊那里得到了确认。”(发布时间:13年6月2日)
    需要注意的是,这名用户是【论坛的网友】,【非公式译者】,所以他的话仅代表他自己的看法。
    这段内容完全是此用户的【推测】,没有拿出证据。
    链接1(见楼中楼)
    (此论坛不是公式论坛,是由爱好者搭建的社群网站。关于它的更多信息,会在后面的部分讲到。)
    2.1证据一:竹熊的twi片段一:
    链接2:(见楼中楼)


    IP属地:北京2楼2021-04-29 01:14
    回复
      可以看到:竹熊这条推文是为了澄清一个误会,那么这个误会是什么呢?
      出自下面这个页面:

      翻译如下:
      “(庵野)当时的心境在太田出版社的《偏执狂》《精神分裂者》中赤裸裸的记述了,请大家去参考那个。顺便一提,《偏执狂》《精神分裂者》的访谈部分,虽然是提问的形式,实际上是庵野自己写的。也就是说,【是庵野先生的自问自答】。
      后记|当前报道刊登后,《偏执狂》《精神分裂者》由笔者竹熊一个人,用通常的访谈形式:采访者竹熊和大泉提问的形式,将文章内容集合后委托订正过的消息追记在此处。”
      好了,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竹熊推特上所谓的误会是指:10月28日这篇新闻稿中的“庵野自问自答”是错误的,采访部分竹熊和大泉的发言不是庵野之笔。
      但是竹熊的推特内容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首先,这里有专有名词需要解释:
      加筆修正(かひつしゅうせい):
      かひつ【加筆】 文字加工,修改;[添削]删改(文章).
      ▲ 原稿に〜する/修改〔加工〕原稿.
      ▲ 旧稿に〜のうえ出版する/旧稿修改之后出版.
      しゅうせい【修正】 [誤りを直す]修正;[手直し]改正;[字句を]订正,修改
      ▲ 予算案を〜する/修正预算草案.
      ▲ この法律は〜を要する/这项法律fǎlǜ需要修改.
      ▲ 〜液/涂改液. ▲ 〜予算/修正预算.
      加筆修正即指的是“(文章)修改订正”,其中包括增删、加工。(据小学館中日・日中辞典,后面我们还会进一步提到)
      其次,原贴对于这段翻译有个相当大的错误误导读者。
      (下图为原贴网友翻译)

      由推文②是顿号结尾,所以推文②③是由于推特字数限制把一句完整的话断开了,所以我们这里再把竹熊推文②③连起来:
      “《精神分裂症》《偏执狂》是竹熊和大泉实成对庵野秀明进行了采访,竹熊和大泉归纳的【文章】让庵野先生红字加笔修正后出版的书,不过提问部分不是庵野先生的写作。”
      看到了吗?这句话的主语是《精神分裂症》《偏执狂》这两本书,而不是【采访】。而原翻译混淆了【采访】和【文章】两个词,并且【替换了句子的主语】就得到庵野只修正了采访部分的歧义。
      庵野修订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狂》这【两本书】,自然就包括了访谈部分和其他部分,即,整本书的内容。只订正访谈部分不是事实。
      证据一结束,总结一下:
      竹熊的推文告诉我们:《偏执狂》是庵野在【书】的基础上订正加工的。所以没有理由不看人物介绍的内容。
      关于庵野修订的是整本书的内容,在接下来的证据二、三中会更充分地证明。


      IP属地:北京3楼2021-04-29 01:17
      回复
        2.2证据二:竹熊推文第二部分: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翻译如下: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①关于昨天“《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中连采访问题都是庵野自己编”这个“误会”在网络上流传一事*,庵野秀明发来邮|件道歉,这里向大家转达一下。庵野本来想传达的意思,就是指他在【校样】上做了大量修改补充,但可能是没表达到位,导致大家产生了误会。
        (*指对谈负责人那边28号在网上发的新闻稿里含这句话提的这个错误信息)
        ②一般的采访流程,是由采访者把新闻稿以外的部分,即问题和回答总结归纳成文,由受采访者确认,视具体情况在上面补充自己的发言。《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也是照这个流程进行的。
        ③庵野先生是那种对自己采访中发言做相当多补充的受采访者。若受采访者对自己的发言做了大幅度的订正,那可能会为了保持问题和回答的一致性,修改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即使是这种情况,也会由采访者确认后,再定下最后的原稿。
        ④《精神分裂症 》和《偏执狂》,也确实是照这个流程进行的。庵野在邮|件里说,《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是最能反映自己TV系列到旧剧场版心情的两本书。身为采访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对于要向新一阶段迈出步伐的庵野,我也会一直为他声援。
        整理一下,这段推文其实是依旧是澄清先前所说的误会:“庵野秀明自问自答”。之所以造成这种误会,是因为庵野在【加笔修正】的过程中把一部分记者提问修改了。
        好了,这段推文依旧给我们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信息:
        【校样】二字。
        日语“ゲラ”的中文是校样:
        ゲラ〈印〉(1)〔活字箱〕长方形活字盘(2)〔校正刷〕校样
        ▲ 棒組みの〜/长条校样.
        ▲ 〜を校正する/校对校样.
        ▲ 赤字〜/红样.
        ▲ 初校〔再校〕〜/初校〔二校〕校样.
        (据小学館中日・日中辞典)
        关于【校样】这是一个出版界术语,下面是来自日文网站的解释:
        「ゲラ刷り」は「校正(誤字脱字のチェックなど)」を行うための「校正刷り」のことです。
        ワードなどで書かれた「原稿」を、イラストやデザイン、ページ番号等が入っている「本番のレイアウト」に流し込んだものになります。
        翻译:“校样印刷是:为了校正(检查错字漏字等)进行的校正印刷。
        将写上的文字的原稿文字加入插图或设计,页码等,制作出来的是“完整的排版”。”
        可以看出:【校样】已经是包装好了全部最终要出版的书籍的内容。


        IP属地:北京4楼2021-04-29 01:19
        回复
          为了进一步解释【校样】这个概念,我们找到了一位业内人士今年写的专门文章作为参考。
          这名编辑的资料如下:
          岡田勘一[編集者·ライター]
          編集者·ライター/有限会社マイストリート所属 小説の企画·編集 アニメ関連のブックレット·パッケージ制作 各種インタビュー執筆 ライトノベルガイドブック、アニメガイドブック制作 その他、いろいろ編集してます。
          编辑·作家/供职于Crowd Gate有限公司
          小说的策划和编辑;制作与动画有关的小册子和包装;撰写各种访谈;制作轻小说指南和动画指南;编辑各种各样其他的东西。
          (注:Crowd Gate有限公司是FGO、罗德岛战记、涂鸦大乱斗、Idolish7等著名游戏的数字内容制作公司)
          可以肯定,这名编辑是ACGN领域非常专业的编辑。
          以下是他关于书籍出版的文章《「ゲラ」って何?知っておきたい出版用語【改めて出版業界の知識を学ぶ】》
          (“校样”是什么?你需要知道的出版用语【重新学出版行业的知识】)
          链接:(见楼中楼)
          这里有一些出版业的术语,你在与编辑交流时要先掌握。
          基本上,该解释是基于假设该书是一部小说或其他书面作品。
          目录
          ■手稿
          ■朱字/赤字
          ■DTP
          ■标页码、版面边缘、扉页、标题、版权页
          ■校样
          ■校对·校阅
          ■删除空白
          ■附录
          ■交稿·责任校对完毕·校完末校
          ■总结


          IP属地:北京5楼2021-04-29 01:20
          回复
            其中,我们摘录校样及校样前后各一个环节翻译如下,来看看庵野秀明需要在本书中完成什么工作。
            ■版权页
            原则上,版权页是书的最后一页。书上有标题、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出版商、发行地、印刷商、装订商、发行码等。
            实际的发售日和发行日不同的理由请参照这里。
            加印后,在出版年月日的下方会追加加印的出版日。
            版权页之后进入的广告页面叫做“本公司广告”。
            如果页数有剩余的话,可以像这样介绍本公司的书籍。
            ■校样
            校样是指校样=校样纸。现在纸张和数据的界限比较模糊,以PDF形式收到的东西也统称为校样。
            “校样”这个词指的是在活版印刷时代用来放置成品版的木箱。以前把大量的文字图章(铅字)组合起来做成印刷的活版的基础,然后试印、进行校对。这个现在全部用DTP能进行。
            校样的语源是“galley”,意思是大帆船。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看起来像大帆船。
            在英语中,校对印刷是「galley proof」,proof是“证明、证据”的意思。
            现在活版印刷已被废除,在日本留下了“校样”一词,在英语中留下了“证明(proof)”一词。
            顺便说一下,关西地区的“校样”是指“爱笑的人”。
            ■校对·校阅
            校对是指指出文本和风格中的错误的过程。 它检查汉字、用法和字符统一方面的错误。
            校阅检查事项与内容更相关。 它检查稿件内容中的不一致之处,如描述的不一致和事实性错误。 如果制作预算不多,委托校阅的费用可能很高,所以编辑也可以承担校阅的责任。
            校阅需要检查的范围很广,比如确认文本中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指出作者所写内容的矛盾之处,以及根据社会形势,文本是否合适。 这是一个像工匠一样的工作,不仅需要仔细检查文本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IP属地:北京6楼2021-04-29 01:22
            回复
              由上可见:
              1.当庵野秀明收到样刊,已经可以看到全书的版权页,也就是《偏执狂》中“庵野秀明著 竹熊健太郎编”这个部分。但是他对此并没有做出修改,说明庵野秀明本人认同本书为“庵野秀明著 竹熊健太郎编”。
              2.校样是已经完成排版、试印,便于编辑进行校对的全书,【不存在取出全书中某个部分出来试印的情况(光是页码就能把人弄疯了)】。校样印刷完成后,供专业人士进行校对和校阅。
              3.校对、校阅环节中,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1)汉字、用法和字符错误;
              (2)描述不一致、事实性错误;
              (3)确认文本真实性;
              (4)指出作者内容的矛盾性;
              (5)内容是否适应社会形势。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校阅通常需要委托给更专业的人士,一般不由编辑负责(文中指出,也有编辑承担此任务的情况存在,也就是说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如果作者没有意愿,更不需要作者参与此环节。
              但是,庵野秀明作为作者,却承担了此项工作。这可以充分说明,庵野秀明非常重视这本书,并且以他“偏执狂”的性格、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他“大量的红笔修改订正”,以上的内容他一定巨细无遗地检查并修改订正过了。(如果对他的工作态度和性格还有疑问,我们就丧失了讨论的基础)
              而且可以看出,由于庵野秀明先生在样刊上作出了大量的修改,导致流程不得不重新进入DTP环节,所以竹熊先生才会说得到了最终的原稿(也就是作者应该提供给编辑的内容),整个流程被返工到了最初的环节。
              不过,我们不能断定庵野一个人完全接手了这项工作。一般而言,除了庵野之外的编辑(即竹熊健太郎)和校阅者也会向他指出“描述的事实性错误、所写内容的不一致之处、以及文本是否适合社会形势”。也就是说,在包括庵野在内的三方都校对、校阅过了“渚薰是真嗣的|同|性|的|恋爱对象”这句话,并且达成统一意见,认为这句话“真实、一致,且能适合社会形势”。
              证据二结束,总结一下。
              庵野是在【完整的排版】的校样上加笔订正了书的内容,没有理由单独不看人物介绍的专栏。他可是连记者提问都会去修改的人,却保留了人物专栏里“恋爱”部分,足以说明他对此并无异议。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这本书就是如此的特殊,作者、编辑、校阅者三方都不负责任,庵野秀明被人控制了,竹熊健太郎自作主张,校阅者也被竹熊健太郎搞定了,竹熊的所作所为就为了在这本书里夹带个人想法,那么我们也无话可说了。


              IP属地:北京7楼2021-04-29 01:24
              回复
                此时,上面提到的论坛网友也看到了竹熊的推文,并转述了一遍(时间:2014年10月29日)

                “竹熊健太郎在推特上否认了庵野被报道的关于《偏执狂》《精神分裂症》的言论是真实的。他表示,庵野的言论被误报或误解,庵野已经给他发了mail,为造成的误解道歉。”
                这个论坛网友的转述时间和竹熊推文是同一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对庵野言论的误解就是指:“记者提问部分不应该被当作庵野的写作”。而并不是所谓的“人物介绍是竹熊写的不是公式信息”。
                而且发现问题没有?距离这个网友发布“人物介绍非公式”(13年6月2日)时间相差一年多。两条内容又来自不同的帖子主题。而在2014年10月28号之前,竹熊推特并没有去澄清什么东西,那么这位网友的结论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论坛网友的转述时间和竹熊推文是同一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对庵野言论的误解就是指:“记者提问部分不应该被当作庵野的写作”。而并不是所谓的“人物介绍是竹熊写的不是公式信息”。
                而且发现问题没有?距离这个网友发布“人物介绍非公式”(13年6月2日)时间相差一年多。两条内容又来自不同的帖子主题。而在2014年10月28号之前,竹熊推特并没有去澄清什么东西,那么这位网友的结论是从哪里来的呢?
                另外,原帖把13年的发布的内容放在下面,造成时间关系上的混乱,然后把两段内容拼接在一起,试图让人误解是:“竹熊承认了人物关系是非公式消息。”
                是不是一种故意的【移花接木】呢?


                IP属地:北京8楼2021-04-29 01:25
                回复
                  2.4证据四:本书的日亚网站——作者页面,同样写明了庵野秀明著、竹熊健太郎编辑:

                  我们来分辨一下著者和编辑者:
                  【著者】ちょ‐しゃ:
                  書物を書き著した人。著作者。
                  “写书的人,作者。”
                  【編集】編集へん‐しゅう:
                  [名](スル)一定の方針に従って資料を整理し、新聞·雑誌·書物などにまとめること。また、撮影済みの映像を映画などにまとめること。また、その仕事。「週刊誌を―する」「動画を―する」
                  “根据一定的方針整理资料,并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在报纸、杂志、书籍中。另外,将摄影图像放在电影中也是编辑的工作。“
                  可以看出,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资料,并且编辑是要服从一定的方针的。作者就是写书的人。
                  (注:关于日本书籍出版不同职位的职能区别,以及职责的高低,请参考网站,这里就不翻译了(见楼中楼)
                  日本出版业对于不同的职能的职责有非常详实的界定,简单来说:
                  【監修】和【著者】的责任>【編集】和【ライター(writer)】的责任
                  当一本书同时出现【著者】和【編集】时,【著者】是书籍最大的负责人,他对书里面的内容有最终解释权。
                  最后,编者的确有权利对文章加入自己的注解,也有权利对作者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但是这些都是要【遵循工作流程】,【取得作者同意】,并通过一次次【精细到标点符号的校正校阅】的。编辑没有一个人独断的权利,随意说一位编辑在书里面加了个人想法是对别人工作的大不尊重。
                  证据四完毕:没什么好总结的。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本节开头的质疑了:
                  庵野秀明只看了本书访谈内容?
                  当然不是。
                  人物介绍是编辑竹熊的个人想法?
                  当然不是。
                  第一部分完:
                  结论:“渚薰是真嗣的同性的恋爱对象”,是出自总导演庵野秀明亲自红字订正,大量修改增删后并署名为【著】的作品,并评价“那时所有心境都在上面了,请参考”的官方公式书。


                  IP属地:北京13楼2021-04-29 01:38
                  回复
                    2.3证据三:来自K社公式网站,庵野秀明的简历页面:
                    链接:(见楼中楼)

                    两本书都署名了【庵野著、括号某某编】。
                    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些栗子:
                    栗子一:

                    这本书是:【著(他脚本家と共同)】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有他人参与共同著作。
                    栗子二:

                    原帖网友提出的《孤掌难鸣》也在简历之列,但是由上图可得他只参与了对谈。
                    举这些栗子是为了说明:
                    简历是非常准确的著述表述,会清楚标注庵野参与了书籍的哪部分工作。
                    《偏执狂》在这里的标识为“著”。
                    但是从其他的书可以看出来:如果有别人参与共同著作会标识为:【著(他脚本家と共同)】。
                    如果只参与了采访与对谈的话,简历上应该写【インタビュー】【対談】
                    那么如果《偏执狂》庵野只负责了采访内容,不订正其他部分,那这本书应该是写:【書籍『庵野秀明 スキゾ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インタビュー(編:竹熊健太郎)】
                    如果竹熊参与了写作,那么这本书应该是:【書籍『庵野秀明 スキゾ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著(竹熊健太郎と共同)】
                    这又是一个庵野参与了全书订正的证据。


                    IP属地:北京17楼2021-04-29 01:53
                    回复
                      测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4-29 01:56
                      回复
                        我们再来一个更具体的栗子。
                        庵野公式网站履历,在2015年和2017年这两栏,涉及到了同一篇访谈:
                        我们对比一下这两栏的信息:


                        这里我们再次提到【加筆修正】这个词。根据上面的资料,2015年庵野接受了一篇专访登在《AERA》上,到17年这篇专访再登载在《热风》的时候,他进行了重新构成和修改订正。《热风》是一本登载很多文章的册子,不仅庵野一个。而庵野确实只订正了对自己专访的那篇文章。
                        也就是说,如果庵野只是接受采访并订正自己采访的部分,庵野会照实地以“ インタビュー·加筆修正”的方式写在自己的履历上。但是,《偏执狂》庵野用的不是 “インタビュー·加筆修正”,而是 “著”。这是一个有力的说明,证实他不只是订正了自己采访的部分,而是全部订正过了。
                        证据三结束,总结:
                        可以肯定,庵野的简历是非常准确详细的,可见庵野的确参与了整本书的订正工作,而不仅仅是采访,否则不会在上面署名为【著】。


                        IP属地:北京21楼2021-04-29 0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