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小说吧 关注:326贴子:20,280
  • 3回复贴,共1

无尽芳华 第738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738章 共襄盛举


IP属地:重庆1楼2021-04-17 21:39回复
    很快,楚予谦便看到一位小吏跑过来:“楚大人,董院长有请。”
    楚予谦含笑跟在其身后,来到熟悉的院落,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董院长……”
    现任翰林院院长董祺翰,站在自己的办公厅前,笑着迎接楚予谦:“楚大人,今日是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
    “董院长……”楚予谦对他行了个晚辈的礼:“董院长风采如昔,可喜可贺。楚某今日冒昧前来,是忆起了旧时的情景,意欲旧地重游一番,不知可否。”
    董祺翰满脸皆是笑意,伸手相扶:“楚大人多礼了,你我如今已是平级,可当不得如此的大礼啊。难得楚大人念旧,老夫便陪楚大人走走,请。翰林院一如当年,可是人,早已换了几拨了,想起来……楚大人当年来翰林院之时,一切犹如昨日。当年,老夫还不是院长,楚大人风华正茂,这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老夫老矣,楚大人忆成为朝廷的三品大员了。你们那一科,楚大人你,是升得最快的吧……果然是天纵英才,年少有为……”
    “董院长还是如当年那样对我关心备至。”楚予谦一边听着董祺翰的话,一边表达着自己的敬意。“当年你对我的情义,我一直没有忘记。可是我长期在外任职,在京的那几年官卑职小,什么也做不了。终于得蒙圣召再次回京,在路上回想起京城旧事,居然最想回翰林院来看看。我也非常怀念在翰林院的日子啊。”
    说到这里,两人已经走到了楚予谦当年工作的院子,楚予谦停了下来,伸手摸了下门边的那棵树:“这棵树还在啊……”
    院子里的人早看到了,立即拥出来迎接:“院长大人,楚大人。”
    楚予谦一看,一个也不认识了,感慨道:“旧时的人却都不在了……”
    董祺翰很是理解的一笑:“十几年了,好些人都离开了。不过,还是有几个你当时的人留下来了,不知此刻他们在不在……”
    两人说着话,走进了院子,看着自己曾经呆过的院子,想起自己在这里工作的日子,楚予谦的感慨更多了:“恍如昨日啊……”
    看了一会儿,董祺翰又带着楚予谦往别的院子走,一边走一边向楚予谦介绍现在翰林院的各位翰林及其出身。越走,跟在他们身后的人就越多。终于,楚予谦见到了几张熟面孔,脸上的表情惊喜交集:“多年未来翰林院了,还能见到故人真的是太好了。故友相见,自然非比寻常,今日我作东,请在场的诸位小聚,以示庆贺,恳请董院长也赏个脸,如何?”
    “这个……”董祺翰看了下现场的人,小声道:“予谦,你愿意请故人相聚,自是美意。可是现在……你要不要三思?”示意他现场的人不少,这样子请客,花费必然不少。
    楚予谦笑道:“无妨,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各位翰林愿意的,都一起,我们有话可以慢慢谈。”董祺翰也听说过楚予谦的一些传闻,自己好心提醒过了,也算尽到责任了。看楚予谦的模样,真的是不在乎这几个钱,于是笑咪咪的答应了。
    消息很快传开了,更多的人围过来,跟在楚予谦身边,与他道景仰之情。翰林本就清闲,在大家闲得无聊之际,有人前来与他们聊天,再请他们吃饭,这些清贵的闲人,自是求之不得的。
    时辰还早,当然不急着此刻就去酒楼,于是转了一圈之后,董祺翰便带着楚予谦到自己的院子里坐下。此刻还留在翰林院的几位高官,陪着楚予谦坐下喝茶说话。
    楚予谦喝了几口茶水,又提起一事:“我今日前来,其实还有一件事。”
    董祺翰心情愉悦:“予谦有何事,只管说来。”
    “我想问一下,当年翰林院的那个诗社,现在还在吗?”
    董祺翰眼珠一转,隐隐有点猜测,但还是不敢相信,脸上不露声色:“这个么,我老了,没有参与,是他们年轻人在搞,听说还在吧?”
    翰林院,别的没有,会写诗文的人,则到处都是。这样的一个机构,怎么会没有诗社?当年楚予谦他们也曾经参加过翰林院所谓的诗社,去应了个景儿。现在有没有,楚予谦心中有数:就算没有,现在马上成立一个,也不愁没有人,所缺的不过是钱而已。
    当然,翰林们都是要面子的,就算翰林们缺钱,也不能直接说。于是,楚予谦笑着道:“我还想象当年一样,入个社,不如各位翰林是否嫌弃?”
    嫌弃?这是不可能的。诗社这样的集会,向来是人越多玩起来才越开心,何况这个参加进来的人,还是个大金主呢。


    IP属地:重庆2楼2021-04-17 21:40
    回复
      于是董祺翰笑着道:“诗社这个事,现在是王昶在打理,你问问他呢?”说着手一指,指向一个站在旁边四十出头的编修。
      这位王编修立即欣喜的凑上前来,拱手行礼,笑着道:“楚大人如果愿意参加我们的诗社,我等自是扫榻相迎。只是一件事:凡参加诗社者,皆需缴纳一笔钱,充作经费……”说到这里,王编修满脸期待的看向楚予谦。
      “这个规矩我知道。当年我亦缴纳了资费,如今离开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得到机会再入诗社,也需要多缴纳一些,以表示感谢。嗯,这样吧,今年我缴纳五百两作资费,如何?”
      听到这个数字,王编修惊得眉毛往上挑,却不敢立即答应,看了董祺翰一眼。
      董祺翰已经高兴得眉毛胡须都开始抖了,但毕竟读书人还是要面子的,没有立即答应:“这个……予谦好意,我等心领了。不过,不需要这么多,咳,这个诗社么,是大家的诗社,所需的费用也是大家一直凑的,不用你一个人承担。”
      “不要紧。费用充足一点,可以多搞几次聚会,或者去外面邀请一些名士来一起参与。别的罢了,论诗文,我们翰林院应该是京城里挑头的,最有影响的,院长以为呢?”
      王编修喜得脸上的笑都绷不住了:“楚大人说的甚是。若论诗文,我翰林院自然不惧怕任何人。只是以前确实经费不足,搞不起来……”
      楚予谦不待他说完,便直接表示:“没问题。只要我还在京城,每年都可以交给诗社这样一笔经费。你们以这笔钱为基础,想办法组织一些热闹的诗会,以振我翰林院的声势。董院长以为如何呢?”
      “多谢楚大人。”看到董祺翰不反对,王昶确定了可以拿到这笔钱,还可以每年都拿到这笔钱,立即郑重起来,向楚予谦深深的抱拳一躬身:“在下不才,平时就喜欢替同事们跑跑腿啊,张罗些事情,所以诗社的事情,大家平常交给我张罗。诗社能得到楚大人资助,是翰林院的一大幸事。楚大人放心,院长也放心,这笔钱,鄙人一定好好处理,账目一定清楚,不负楚大人的盛情,将翰林院的诗文,发扬光大,名扬京城。”
      “楚某人相信王大人一定会说到做到。”楚予谦也立即表示了对这位素昧平生的王大人的信任。他只需要送一笔钱表示一下对翰林们的善意,对于诗社到底能搞成什么样,并不在乎,那是翰林们自己操心的事。
      “到时也请楚大人屈尊光临啊。”王昶也看出了这一点,赶快正式提出邀请。
      “当然。只要能抽出时间来,我肯定会来参加,共襄盛举。”楚予谦其实根本没有心思来写诗,但他明白自己也需要适当的敷衍一下,所以点头答应了,还真准备着参加一两次翰林院诗社的活动。
      正聊得开心,身边的长随跑回来了:“大人,已经在东顺楼定好了。”
      楚予谦满面笑容:“酒楼定好了,各位大人,我们这就出发吧?”
      旁边的翰林们,早已听到了,引起了一片低声的惊呼:“东顺楼啊?那今天要吃多少钱啊?这可真是……”
      楚予谦就当没听到,伸手扶着董院长,客气的领着几位高级官员一起出发了。其他的翰林,则各自约着一起乘车,跟在车队后面,浩浩荡荡的来到东顺楼。
      东顺楼位于京城的繁华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这样一支车队来到,很是吸引眼球。看到一辆又一辆车上走下来的翰林们,旁观的路人皆惊奇不已,并探头打听。就在当晚,楚予谦还没有回家,“楚材大人花了五百多两银子在东顺楼请翰林们吃饭”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外面得到消息的人,自然说什么的都有,但是酒楼内的气氛,却是炽热的。翰林,意味着清贫,所以被楚予谦请来的翰林中,有些哪怕在京城居住多年,却根本没有进过东顺楼这样的酒楼。董院长及几个高级官员还好一点,低级官员则表现出了稀罕的感觉。看到一桌子精美的菜肴,又喝了一口美酒,有年纪大的头发花白的翰林居然掉下泪来:“真没有想到,我此生,居然也能吃到如此的美味,进这样高档的酒楼。”
      在酒酣耳热中,有翰林来向楚予谦敬酒,楚予谦也笑着接受了。有一个人来向楚予谦敬酒之时,还跟他说起一件事:“楚大人,我是翰林周世伦。我们几位翰林,喜欢刻印章,我们几人也时不时的聚一聚,切磋技艺。我们想最好能结个社,也想请楚大人加入我们。”
      楚予谦眼珠一转:“刻印章啊?我对此道不甚精通,也不敢跟人切磋。”周世伦“哦”了一声,低下头来掩饰着自己的失落,楚予谦却接着道:“不过我一位族弟,却对此道颇为喜欢,时常在家里琢磨……”
      “啊?”周世伦惊喜的抬起头来:“原来是同好。不知楚大人能否引见,我们也认识一下?”
      “自然可以。只是我那位族弟,因身有残疾未有功名,只怕有污各位翰林的清名……”
      “无妨无妨。我们只是以技会友,又不是任命朝廷官员,有无功名皆可。”周世伦也是聪明的,顺着楚予谦的话说。
      “那,周大人给我一份名贴,回头我叫我那位族弟专程拜访。你们一共多少人?七人?唔,我那族弟,一年缴二百两银子做资费,可够用了?”
      “够了够了,多谢楚大人高义。”周世伦一躬到底。
      “好说。你们这个社如能结起来,也是个好事。我虽不能参加,但也愿意尽绵薄之力,共襄盛举。”


      IP属地:重庆3楼2021-04-17 21:41
      回复
        今天的内容,分布于二、三楼。


        IP属地:重庆4楼2021-04-17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