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吧 关注:22,014贴子:68,114
  • 3回复贴,共1

土壤出现问题怎么办?怎样有效地预防作物死棵烂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今很多农户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发现,一块地的作物越种,长势、品相、收成越来越差。不仅作物个体出现问题,还易得病。不管用多少肥料和杀虫剂均不能一劳永逸。
而导致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大概率就是出在土壤上,那么究竟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导致以上的现象呢。我们接下来看一下,
土壤大、中、微量元素营养比例失调
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农户日常施肥过程中不按照比例施肥,往往只重视施氮磷肥,导致钾素严重匮乏。

而长期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就会使土壤当中部分微量元素慢慢减少,从而导致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最后导致作物长势受阻。


1楼2021-03-16 17:26回复

    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长时间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不断积累盐分,尤其是硝酸盐的积累。
    这些盐分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会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

    农作物连作造成的“重茬”---土壤病
    在土壤当中连续种植一种或者同科作物,由于该作物所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在种植过程中连续被吸收而缺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不能保持平衡状态。
    也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还有前茬作物根系的分泌物因累积成为有毒物质而形成病土,导致死棵烂苗。


    2楼2021-03-16 17:26
    回复

      耕作层变浅
      农田由于长期的机械耕作碾压和人工作业,致使农田土壤耕作层变浅,而有效的活土层仅有15公分左右。
      加之降雨、灌水沉实,土壤“犁底层”上移加厚,形成了坚硬深厚的阻隔层,阻碍了土壤中的水分、养分和空气上下运行,也阻碍了作物根系下扎延伸,最后导致土壤蓄水能力越来越少,抗旱性能不断下降。

      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现在的农田长期不施用农家肥,很少进行秸秆还田,中国传统农业精髓的种植绿肥也不搞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间接导致了土壤当中的有机质长期得不到补充。
      再加上化学氮肥超量的施用,使土壤当中碳的耗竭速度加快。从而导致土壤当中有机质含量严重不足。
      而土壤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当中的有机质有关,当有机质含量不足时,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低下、土传病害加剧等现象便会出现。

      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
      由于土壤缺乏有机肥补充,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不合理的灌溉,化肥的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板结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土壤的自然活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设施农业土壤综合障碍病
      设施栽培是在全年封闭或季节封闭环境下,由于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肥料投入、高农药用量、高强度高频度人为干扰,过量施肥,土壤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状态,过量灌水,过度耕作与践踏,在如此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土壤健康急剧恶化。
      一般种植2-3年,就会出现土壤内部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害。

      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侵蚀主要表现有:水蚀、风蚀和耕蚀主要是农民垦殖过度,很多山坡被垦为农田。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年复一年的耕作,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其次是开垦后没有实施保护性耕作,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保护等,而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
      长期流失, 必然导致土壤过沙, 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3楼2021-03-16 17:27
      回复
        以上就是土壤出现问题以后对作物产生的影响以及原因。
        农夫稼园公司针对以上问题研发生产的酸性土壤改良剂——改田换地,就是这样一款既环保,又安全有效的土壤修复剂。尤其针对化肥使用量过剩,土壤板结不透气,土壤酸化盐渍化,土传性病害屡治屡犯的田地效果突出。


        这就是被化肥(尤其是大量元素肥)“喂坏”的土壤,盐渍化呈现出青苔、红苔、板结、龟裂,酸化严重。山东辽宁等大棚区这种现象最为典型。用农夫稼园改田换地就能够疏松土壤,二次分解盐分重新吸收利用,节约肥料使用量,平衡土壤酸碱度,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增产提质。
        用过改田换地改善土壤后,切记不要再盲目的施肥,要多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水溶肥,快速补充土壤有机质


        4楼2021-03-16 1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