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699,668贴子:12,519,891

网络第一名著--火焰塔《五胡录》,一切五胡研究的源头[精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有网民对五胡的印象是从一本书开始的,这本书就是火焰塔的《五胡录》
       当初火焰塔准备写三国,一个偶尔的机会,他看到了三眠之蛹(当时在美国)的文章《参合破》,大为震动,于是改写十六国,开始网络连载《五胡录》,那一天是2004年3月初,和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一样都是三月初
        这本书在网络引发了巨大地震,许多原本对三国了如指掌的人看着这段三国后的时期,惊得说不出话来,而正规媒体却对此文章封锁
        这本书在网络疯传,使一向默默无闻的冉闵(相比其他历史人物)变的名声大噪,人们知道了,五胡十六国时期,辽阔的华夏大地头一次被勇武剽悍的少数民族所统治,他们性情刚烈,为人慷慨,精战阵,善骑射。他们驱动本部族的主力骑兵,把以步兵为传统作战主力的正统汉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于是,人们研究起了十六国,使十六国研究蔚为大观,而这一切源于一本书,就是《五胡录》
自封精品
贴出来,缅怀经典



1楼2010-03-04 16:05回复
    大家看后都赞不绝口,只有石崇在旁边一言不发,忽然顺手摸出一把铁如意对着珊瑚树就是一通乱砸,转眼就把个价值连城的宝物砸了稀巴烂,王恺脸上的笑容伴随着这棵珊瑚树的香消玉殒而消失了。  
         御赐的宝物被砸毁,其他人都大惊失色,只有石崇莞尔一笑道:“这等小东西算什么,一会儿我送给你几个。”  
         石崇就叫随从回家把自己收藏的珊瑚树都搬过来,有好几十株,最大的有四尺高,次等的也有三尺,而像王恺拿出来给大家展示的那一种,几乎算是最次等的。  
         石崇对王恺说:“这些珊瑚树,您就随便挑几个,算我赔偿你的吧。”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也满脸愧色,连被打坏的珊瑚树也不再拿走,一溜小跑关上门,觉得自己没脸见人,好几个月不敢露面。  
         经过这场闹剧,石崇的阔气在全国都出了名。一些正直的大臣对此很看不惯,就屡次向武帝上表要求提倡勤俭治国。武帝一听到“勤俭”二字就烦,一拂袖子又回后宫,坐上羊车行乐去了。  
         国民的堕落不只是在经济,在行政上也开始腐化起来。为了弥补大肆铺张带来的亏空,武帝公开悬赏卖丨官,凡是给武帝送钱的(注意是给武帝送钱,而不是给国库)都能得到相称的官职或免祸。羊琇当官的时候接受贿赂,司隶校尉刘毅发现后认为羊琇罪应处死,羊琇赶紧向武帝行贿。武帝就把羊琇藏起来,半月之后又把他放出来官复原职,把刘毅气了个仰八叉。  
         到了元旦,武帝率领百官去南郊祭天,祭礼结束后,武帝看到刘毅在旁边站着,就问他:  
         “朕可以比得上古代的什么皇帝啊?”
         刘毅回答:“陛下的功绩,可以与汉朝的桓帝和灵帝这样的昏君相比。”  
         武帝和文武百官顿时愕然,很多人都变了脸色,只有刘毅神态自若。武帝问道:“朕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也算是开国之君,怎么能和桓灵之流相比呢?”  
         刘毅答道:“桓灵二帝虽然悬赏卖丨官,但是收入都上缴了国库,现在陛下您卖丨官的收入却归了皇宫,相比之下,陛下您还不如桓灵二帝呢。”  
         武帝突然放声大笑道:“呵呵,看来我还是比桓灵英明啊!他们那时候没有人提醒,而朕今天却有你这样的忠臣,看来朕还是很高明的啊!”说完之后,他命侍从赏赐刘毅黄金若干,然后抽身而去,留下一帮傻了眼的大臣站在那里发呆。  
         三
         武帝的弟弟司马攸(就是过继给司马师的那位)被封为齐王,他性情温和,得到了百姓们的敬重,而武帝对他则非常疑忌。惟恐天下不乱的三杨和荀勖赶紧趁这个机会猛进谗言,建议武帝把齐王司马攸赶远点省得烦心。于是武帝就下诏书命令齐王攸为大司马,到青州去当军事长官。武帝以前就下过罢兵诏,解散了所有的军队,像洛阳这么大的城市才留一百个兵把守,所以这青州军事长官其实是个没有一点实权的光杆司令。
    


    5楼2010-03-04 16:07
    回复
           成都王颖这才知道他的部队有多没用,只好领着几十个骑兵牵着惠帝的牛车往洛阳逃跑。由于大家跑得匆忙,身上满打满算只带了三千文钱,路上只得乞讨而行,靠吃混着盐巴和蒜的糠来充饥。晚上住不起高级旅馆,就住孬的,连惠帝晚上都没有被子盖,只得盖包袱皮。第二天早晨连饭都买不起,卫士向对门老翁要了只蒸鸡,惠帝放到瓦盆里用双手撕着吃,觉得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的饭。他们一直到了黄河边才碰到张方的巡逻骑兵,张方把乞丐皇帝一行接回了洛阳。  
           鲜卑骑兵只图在邺城抢掠财物,没用心去追捕惠帝就先回去了。王浚放他们回国的时候发现鲜卑人抢了八千多个妇女,便坚决不准鲜卑人把她们带走,鲜卑人就在易水旁把这八千妇女全部淹死在河里。  
           河间王颙听说张方抢到了惠帝,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命令张方把惠帝和成都王颖带到长安,连皇宫用品典籍也带走,张方得令后立即准备搬家。惠帝不愿意去,躲到后花园的竹林里,张方派士兵把惠帝强行架到车上,然后在皇宫和洛阳城大肆抢掠,宝贝都放进自己兜里,不能分的大件就扯碎扔掉,只有笨重家具和书籍才装到车上运走,又趁机抢掠了很多宫女做军妓。大军排成长蛇阵,在茫茫的大雪中,伴随着一片片百姓的哭声向长安前进。  
           到了长安,河间王颙把羊后放了出来,仍然立她为皇后。他对成都王颖是越看越讨厌,干脆把这个光杆司令皇太弟的头衔给废了,另立十七岁的豫章王炽为皇太弟。成都王颖没一点势力,向河间王颙讨了点兵又回去防守洛阳去了。河间王颙在公元304年12月当上宰相,掌握了晋的大权。
      那位临阵脱逃的东海王越在老家又慢慢地发展起来。公元305年7月,东海王越以张方劫持惠帝为理由,联合兖州刺史苟晞等人讨伐河间王颙。幽州都督王浚也派新招募到的部将刘琨率领八百幽州突骑前来支援。  
           成都王颖的部将石超在洛阳附近迎战东海王越的部队,打了半天不分胜负,突然碰到刘琨的幽州突骑加入战团。刘琨的幽州突骑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石超的部队根本抵挡不住,就四散逃跑,联军趁势赶杀石超的溃军,石超趁大家不留神逃了个无影无踪。  
           想不到刘琨的幽州突骑速度飞快,打扫完战场后认准了石超逃跑的大概方向就追,一会儿工夫就追上了石超,石超还没来及招架就掉了脑袋。  
           第二天,刘琨又杀往廪丘(今山东菏泽),半路得报说东海王越的部队和河间王颙的部队在谯州(今河丨南开封)混战,刘琨的幽州突骑又转向谯州去援助东海王越,更是连战连胜。这时候王浚的鲜卑骑兵也跨过河北前来参战,联军部队跳过闭门不出的成都王颖,直接进驻荥阳(今河丨南荥阳),威胁长安,声威大震。  
           河间王颙顿时慌张起来,想到对方进攻的时候是以张方劫持惠帝为理由,就准备以牺牲张方为代价来向东海王越媾和。河间王颙就买通了张方的亲信,给张方带去一封书信,在张方看信的时候把他给杀了。  
           公元306年1月,河间王颙把张方的人头给联军送去,想不到联军居然不允许和解。河间王颙的部队一听连最能打的张方都被害死了,顿时纷纷哗变。联军部队以鲜卑骑兵为先锋,一路上踢踢踏踏地杀进长安,河间王颙的部队闻风即溃,不投降的就给他们看看张方的首级。没几天就打下了长安,河间王颙只身狼狈逃跑。
           成都王颖听说河间王颙跑了,他也漫无目的地乱跑,先往长安跑,跑到华阴时觉得是自寻死路,就又向南跑,准备去新野。后来又觉得这样也不妥当,于是改往北跑想去投靠胡人,半路上被关卡逮住,送到成都王颖从前的老巢邺城,被迫自尽。  
           鲜卑骑兵率先杀入长安,头领下令大掠三日,共杀死两万多老百姓,无论是官员还是逃出来的老百姓都跑到终南山摘橡子充饥,直到东海王越到达长安才停止。众大臣又用牛车把惠帝接回洛阳(这辆牛车大概是政丨府惟一的交通工具)。这时的京城已经是四处破败,皇宫里面衰草连天,小朝廷只好在黑瓦屋里面重新建设,幸好羊后还没在兵荒马乱中死掉,又重新被立为皇后。  
           河间王颙逃到太白山后不敢露面,后来听路边的老百姓说朝廷要赦免自己,还要让他当司徒,心想有这等好事,就忙不迭地跳出来自投罗网,被早就准备好的宪兵给宰了。  
           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终。
      


      15楼2010-03-04 16:17
      回复
        第二章 匈奴复兴(1)
             公元三世纪初,经历了八王之乱后的大晋帝国已经是一片废墟,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四周的邻居们却因为晋朝内乱而迅速崛起。匈奴就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匈奴自从五百丨年前被汉朝打败投降以来,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后来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到了三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颖手下当将军。当幽州王浚讨伐成都王颖的时候,刘渊向成都王颖建议凭借自己的威望去匈奴借兵助战。本篇就从刘渊回到故乡左国城开始。  
             刘渊回到了故乡左国城,五百丨年过去了,他的族人还是那样地贫穷和受人欺负。刘渊见到了匈奴族辈分最高的左贤王刘宣,说明了来意。  
             左贤王说:“我们的祖先和汉丨人结拜为兄弟,经过这么多朝代,我们匈奴除了封号以外一无所有,和普通老百姓地位没什么两样,你是匈奴的英雄,有什么打算吗?”  
             刘渊陷入了沉思。  
             四周的匈奴贵族们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窃窃私语。  
             一个年轻的匈奴族人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前朝冒顿单于在世的时候,汉丨人一听到我们的名字就瑟瑟发抖,从祁连山到鄢支山,从狼居胥山到黄河,匈奴的勇士就像草原的雄鹰一样彪悍,今天你作为匈奴的首领,懦弱地在这里讨救兵不觉得可耻吗?”  
             左贤王继续说道:“今天大晋国发生内乱,骨肉相残,正是上天给我们匈奴族人一个恢复祖业的好时候,你能带领我们的族人复兴从前的王朝吗?”  
             帐篷里面所有人的情绪都被感染了,他们全部站了起来,双眼喷发着怒火,一齐高呼着“复兴”二字,向天空挥动着拳头。  
             刘渊回答:“我愿意。”  
             在一片欢呼声中,刘渊被大家抬了起来,抛向半空中。  
             整个的匈奴部落都流传着刘渊回来的消息,老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几百丨年来生活在汉丨人的阴影下的匈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希望,四处流浪逃荒的匈奴人纷纷赶回来投奔刘渊,才半个月就募集了五万人马。在左贤王的帮助下,刘渊担任了匈奴族的大单于。  
             他刚一上任,就派遣部队去邺城援助成都王颖。但这时的成都王颖已经因为没有听刘渊的计策而大败逃亡了。刘渊听到了消息后,爽朗一笑道:“司马颖不用我的计策而失败,真是个大笨蛋。但是从前我们有约定,现在还不得不帮忙。”就带领着部队回到故乡,准备进攻鲜卑人的后方。  
             左贤王说道:“汉丨人平常把我们当奴隶看待,现在中原大乱,正是上天要把建丨国的使命交给我们。现在鲜卑人进攻晋朝,正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要帮助我们的仇敌呢?”  
             刘渊就给大家解释:“现在我们消灭掉晋朝,正如同摧枯拉朽一样容易(成语“摧枯拉朽”可能就出自这里吧),不过那些汉丨人不一定认同我们。从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和刘邦约为兄弟,我们也是半个汉丨人,虽然汉朝已经灭亡了,但是按照我们兄终弟及的规矩,我们可以说是继承汉朝的名义,也可以说是正统啊。”  
             大家一听领导果然见解不同,纷纷赞同刘渊的观点。刘渊就回到了左国城,祭拜天地,自称汉王,尊阿斗刘禅为先帝 (这是不是很搞笑啊),任命左贤王刘宣为丞相,他从前的老丨师崔游为御史大夫,族人刘宏为太尉,齐心协力地治理国家。  
             新生的汉国在刘渊的治理下一派勃勃生机,很多被晋朝迫害得快活不下去的人都来投靠他,匈奴族里也有不少有能耐的,刘渊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些有能耐的人都得到了重用。  
        


        16楼2010-03-04 16:18
        回复
          第二章 匈奴复兴(4)
               被朝廷倚为顶梁柱的东海王越死去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城。城里的守将东海王越的狗腿子何伦、李恽听说后台垮了,害怕怀帝翻脸,赶紧连夜护送着东海王越的老婆、儿子出城,准备前往封地东海。军丨队要逃亡的消息一传开,恐怖气氛立即笼罩了整个洛阳城。那些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的王孙贵族们万分害怕洛阳城里的饥民找他们算总账,纷纷收拾东西,背着大包小包要求和军丨队一齐逃亡,至于东海安全不安全,去东海的路上安全不安全,现在已经没人考虑了,他们只知道有无数饥民的洛阳最不安全。于是,这支拉着大量金银细软的逃亡大军也浩浩荡荡地沿着东海王越走过的不归路前进,走向最后的灭亡。  
               这时候石勒刚刚消灭掉王衍的军丨队,经过几天的休整,自东向西地逐渐逼近洛阳城,当何伦、李恽的运宝车队走出洛阳不远,就和石勒的主力部队撞个满怀。  
               把寒光闪闪的大刀举在头顶的匈奴骑兵冲向这支由王子公主们组成的运输队。只有以前见识过匈奴骑兵的厉害的老兵油子才明白要赶快逃命,所以两个领队都跑了,晋军失去了首脑顿时全军大乱,那些平常四体不勤的腐朽贵族只知道护住自己的包裹不让乱军踩到了。当匈奴骑兵杀进人群里的时候,包括东海王越的儿子在内的四十八位逃亡的皇室贵族和他们的老婆孩子全部被凶残的匈奴骑兵踏为肉泥。只有何伦和李恽两人看到滚滚烟尘后就丢下部队和随身财产扭头就跑,凭借好马捡了两条性命,辗转逃到了江南。  
               石勒歼灭晋军主力后,刘聪命令石勒、王弥、刘曜从东、北、西三面包围洛阳。怀帝看到文武百官都四散而去了,他也带领着皇宫里的最后几十人要逃出洛阳,这时才发现中央政丨府已经穷得连一辆车都没有了(应该是被那些贵族拉走装财宝去了吧)。怀帝只好打算步行投奔远在徐州的大将苟晞。当这一小撮人走到从前洛阳最繁华的铜驼街的时候,道路两旁破败的建筑物里突然涌出了大量的饥民,冲过来准备把这一群衣着光鲜的人当作晚餐。怀帝他们无法前进,只好撤回皇宫,紧闭大门,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被全世界所抛弃的怀帝手里并没有能变出食物来的阿拉丁神灯,为了活命只好命令禁军将士们晚上扮作盗贼,去抢劫饥民手里一点点可怜的粮食和死尸来果腹。(君临天下的皇帝居然变成了盗贼头子,这重大的打击降临在怀帝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比饥饿更可怕的是日渐逼近的敌军,像渐渐收紧的绞索一样,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死亡来临之前的恐怖、惧怕和歇斯底里。)
               不久,刘聪两万七千人的先头部队就来到了洛阳城下,和前几次不同的是,这回没有严阵以待的晋军等着他们,先锋呼延晏还以为晋军在设空城计埋伏等着他,就命令全军一齐向城里放箭,放了半天也没反应,他就带领部队杀进洛阳城里的一个角,放了一把火,赶紧跑出来看效果。
          烈焰平静地在洛阳城里燃烧着,竟然没有人群救火的嘈杂声,呼延晏和他的手下都觉得十分害怕,只好等待着援军过来给他们拿主意。第二天等刘曜、王弥、石勒都来齐了,三军一齐进攻洛阳,进城后才发现洛阳已经是一座炊烟已绝半月的死城。全城只有三万多饿得皮包骨头的活人,其他都是吃剩的人的骨架。匈奴兵只好“积德行善”把这最后的三万人也一并都杀死。  
               刘曜的部队带头冲进了皇宫,把所有的财宝和宫女连同晋怀帝一齐运走,惠帝的老婆三十岁的羊后还在宫中饿着肚子,刘曜一看她长得不错就把她给拉上马抢走。随后匈奴兵挖了晋朝诸皇帝宗室的祖坟,烧毁了宫庙,把天下第一繁华的千年古都洛阳和方圆千里都变成一片废墟,最后敲着得胜鼓班师回自己的首都平阳。  
          


          22楼2010-03-04 16:22
          回复

                 成汉国谢绝了石虎合攻东晋的建议,给石虎的回信里称呼他为赵王石君,石虎看了后很不高兴。这时居住在大兴安岭一带的肃慎国给石虎进贡了当地特产楛矢,石虎派遣使者把楛矢转送给李寿。以示大度。想不到李寿命令史官记载道:“羯使来庭,献楛矢。”(呵呵,石虎头一次发善心就碰了个软钉子,这应该是他这一辈子惟一一次显示大度了。)  
                 石虎恨得牙痒痒,但成汉地势艰险,正面攻打比上青天还难。这时凉州刺史张骏去世,他的只有十几岁的儿子张重华接任其职。石虎听说新继任的凉州刺史是个娃娃后,就准备先从凉州下手。  
                 在幽州吃过败仗的麻秋被石虎派往凉州作战,进攻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金城守将被迫投降,整个凉州大为惊恐。老将裴恒只好坚守不出。  
                 经过几代执政的凉州小朝廷已经形成了很官僚的门第观念,武将不是靠战功而是靠出身来取得官位。这时候,司马张耽向张重华推荐了自己的参谋谢艾。  
                 等谢艾上朝一亮相,大臣们才发现谢艾不过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书生,都大失所望,认为谢艾没有资历,不能担当重任。  
                 张耽对大家说:“当年韩信被推荐不是因为从前有名声,穰苴被信任不是因为从前是老将,吕蒙被晋升不是因为从前有功勋,魏延被重用不是因为从前有品德。因为聪明的君主要注意到那些和常人不一样的人,让他们各尽所能,让年轻人做大事。现在敌人重兵马上就要到了,那些老将怎么没有人敢上阵呢?”  
                 张重华向谢艾求教兵法,谢艾对答如流。末了对张重华说:“我只需要七千人就可以为殿下灭掉麻秋。”  
                 张重华就拨给了谢艾五千人马。谢艾到了前线,半夜准备偷袭麻秋的阵营。突然有两只猫头鹰在军营里乱叫,那些本来对谢艾就不信任的士兵都认为这是不详之兆,谢艾却十分高兴地对大家说:“赌博的时候听到猫头鹰叫就一定赢,现在两只猫头鹰在牙门里叫,这是大胜的预兆啊!”(没想到谢艾这家伙还是赌神。^O^)  
                 于是谢艾就下令全军突击。和裴恒对峙了很长时间的麻秋军早就懈怠了,冷不防被谢艾的生力军一冲,只好狼狈撤退,半路上被杀死五千多人。  
                 张重华听说谢艾一出马就取得大捷,非常高兴,下令重赏谢艾。这一下引得众老人们都大吃干醋,一齐跳出来诋毁谢艾,张重华只好把谢艾贬为酒泉太守镇守边境去了。(这段故事和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何其相似!面对强敌,老将裴恒坚守不战,静观其变,而浮躁的后方却指派从来没打过仗只会吹牛的谢艾来当统帅。和赵括差不多年龄的谢艾也像赵括当年一样冒险出击,却把敌人打了个大败……呜呜,这我可真不好解释了,大家的意见呢?)
                 石虎听说了麻秋战败的消息后,又补充给他大量的精兵,凑足十万人的大军进攻凉州。这次的军队里有石虎的御前骑兵——黑槊龙骧军三千人,是石虎赖以起家的最精锐部队。这回老将裴恒已经退休,新任守将一看敌人势力庞大,率领两万多老百姓向后赵军投降。  
                 张重华手下的老家伙们这回可傻了眼,没哪个敢出马迎战。张重华只好再次命令酒泉太守谢艾率领骑兵三万人应战。  
                 谢艾刚渡过黄河就碰到了麻秋的大军,谢艾就大喊大叫让麻秋出来答话。麻秋一见谢艾哭笑不得,原来谢艾模仿诸葛亮的样子坐着一辆小车子,戴着一顶白帽子,摇着一把羽毛扇子正和手下谈笑风生(简直跟周星驰的风格一样嘛)。麻秋一看敌人主将就在面前,赶紧命令三千黑槊龙骧军鼓噪突击。  
            


            42楼2010-03-04 16:41
            回复
                   石虎很喜欢儿子石宣和石韬,石邃就对他们俩恨之入骨。石宣在冀州驻守,石邃就对部下说:“我要去冀州杀石宣,敢不去的就斩首!”然后领着五百多卫兵去杀弟弟。半路上石邃不停地喝酒,卫兵都逃跑了,石邃一看四周就他自己也昏昏沉沉地回来了。  
                   石邃的母亲听说后,派侍者劝阻石邃,石邃一刀就把母亲派来的侍者的脑袋给割了下来。石虎听说后,也派了一个宫女过去打听,石邃表面上对她笑嘻嘻的,突然拔出剑来就砍,幸亏这个宫女跑得快才逃出他的魔掌。石虎就把石邃喊过来问话。石邃见了他老爹后一言不发就走。石虎大怒,当天晚上就把石邃以及他的老婆孩子共二十六人一起杀死,然后装在一个大棺材里埋掉,改立石宣为太子。  
                   少了一个石邃,石宣和石韬弟兄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恶劣起来。双方都想把对方致之死地而后快。某天石韬在家里盖了栋房子叫做宣光殿,石宣听说后大怒,过来一看大梁长九丈,就把干活的工匠全部杀死,把大梁截断走了。  
                   石韬一看,又找了一批工匠把大梁换成十丈的。
                   石宣听说后更加憎恨。对亲信杨柸说:“石韬这个混账畜生(连他爹都一起给骂了),居然敢这样违抗我的旨意!你如果能杀死他,我就把石韬的封地都赏给你,到时候陛下必定会亲自去看。那时候我再对付我老子。”  
                   不久石宣打听到石韬去寺庙进香,就让杨柸等人用绳梯爬到石韬的卧室,把石韬的手和脚都砍下来,然后挖掉他的眼睛剖开他的肚子,把刀剑都插在他身上,割下他的舌头做物证走了。  
                   石虎听说后大惊失色,急忙要过去看到底怎么回事。司空李农建议说:“害死石韬的人恐怕是自己人,陛下还是不要轻易出门为好。”石虎就派重兵包围石韬的卧室,然后再命令百官来吊丧。  
                   石宣身穿华服坐着漂亮的车子过来了,领着上千名卫兵。一看石虎已经有防备,就放肆地对着旁边哀悼的官员呵呵冷笑,他下车后把石韬脸上的被子拿开,看到弟弟挖掉双眼的脸后,把被子一丢,仰天大笑,上车而去。  
                   石虎明白了这事儿是石宣干的,就急命他进宫解释。石宣借口母亲过于悲伤,不敢前来。石虎立即派重兵包围太子府,把石宣和杨柸都捉来对质,石宣供认不讳。石虎大怒,命人把石宣关到猪圈里,将他的下巴用铁环锁起来穿到木槽上,用猪食来喂他。过了几天,石虎在邺城北门外架起柴堆,命令石韬的亲属把石宣的头发连根拔掉,依照石韬死的样子割掉他的舌头,砍断他的手足,挖掉他的眼睛,然后用绳子穿过他的下巴吊在柴堆上将他烧死。石虎和石韬、石宣等的亲属几千人在旁边围观。等火熄灭了以后,石虎下令把石宣的骨灰洒在大路上供人践踏。  
                   石虎又下令杀死石宣的老婆孩子。石宣的小儿子只有五岁,石虎非常疼爱他,抱着他痛哭。石虎想赦免他,但是石韬的手下一致要求不能赦免。监斩官从石虎手中拉过石宣的小儿子,石宣的小孩大喊道:“不是儿子的罪过!”一直扯断石虎的衣带,石虎一挥手,命令将他们全部斩首。又下令把太子府的官员全部处以车裂的刑罚,将尸体做成饲料喂猪,把东宫卫士十多万人都发配到凉州戍边(也不是他们的罪过呀)。  
                   几个太子都死了,下一个由谁来当太子呢?有人向石虎推荐战将出身的石遵和石斌,但是有个小官员叫做张豺的(皇帝叫虎,臣子叫豺,真是相得益彰),当年跟随石虎灭前赵的时候曾活捉过刘曜的小女儿,并把她献给石虎,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石世,现在只有十岁。张豺对石虎说:“陛下再立太子的时候最好考虑他母亲的出身,从前几个太子的母亲不是出身名门,当然脾气不好,以后应该选择母亲地位高的来推举(这又是血统论)。”  
                   第二天上朝时,石虎对大臣们说:“我真想找三斛灰来洗洗我的肚子(石虎自己一肚子的坏水儿,恐怕是用硫酸也洗不干净),难道是我的肚子里面太脏才生出这些畜生吗?二十多岁的儿子就想杀死父亲。现在石世才十岁,当他二十的时候我已经老了。”  
                   在大臣们的一片惊诧中,石虎选定年仅十岁的石世当太子。  
                   孙子被杀的惨状深深地刺伤了这个还想活十年的老人。不久,石虎宴请一个叫佛图澄的高僧。佛图澄对石虎说:“贫僧死期已到,请为贫僧准备一口棺材,要和陛下用一样的规格。”  
                   石虎虽然听得是一头雾水,但还是照办了。不久佛图澄果真死了,他的徒弟把他的遗体放到棺材里。  
                   过了半月,西域来了几个和尚拜见石虎,闲谈中说到半路上曾经和佛图澄会过面。石虎非常惊诧,就命令工匠掀开棺材,只见里面有一头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头老虎。石虎想:“我姓石名虎,如今石虎在棺材中,莫非我快要死了?”
              


              45楼2010-03-04 16:42
              回复
                留名
                期待更新


                54楼2010-03-04 22:06
                回复
                  收藏。


                  IP属地:辽宁55楼2010-03-05 09:56
                  回复
                    没了?


                    56楼2010-03-06 15:08
                    回复
                      已经是完本了,我前年就在图书馆看过这本书


                      IP属地:四川57楼2010-03-06 15:10
                      回复
                        抱歉,邦彻秀备的ID在明朝吧被封了,不能更新了
                        要看全书,请到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z=723548198


                        59楼2010-03-06 16:30
                        回复
                          我从中看到的到不是矛盾,而是现今的实用,老有人JJ歪歪说部下不忠,老跳槽。
                          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民,拿《五胡录》考校他们基本是非感和感恩心态,再决定是否重要。
                          这也是良策之一呢。


                          IP属地:江西62楼2010-03-06 18:07
                          回复
                            我早就知道冉闵
                            因为家里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63楼2010-03-06 18:14
                            回复
                              火焰塔写得本来就是五胡,而不是那个时代所有中华大地上的国家,不给东晋笔墨是很正常的啊。而华丽血时代才是对那个时代总括,当然要写所有的。。


                              64楼2011-05-09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