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00,657贴子:3,357,160
  • 10回复贴,共1

浅论如何根据将领战绩判断将领水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度。
这里说的只是【战绩】,由于战绩也包括【战术、谋略】等,所以这里在计算战绩时候,会将其算进去。
如果【个人能练兵】,由于这个也影响战绩,所以也会算进去。
但是不会算【是否写了兵书】,也不会算【将领除了军事以外的东西】。
(1)为什么不以【是否写了兵书】衡量?
原因是,兵书谁都能写。。。
比如我大明的孙承宗老先生,写了一本《车营扣答合编》,但。。。【他练的车营到底在对满洲、对义军身上有多大作用?】——这个我们是不清楚的。所以此处搁置。
(2)为什么不算【将领除了军事以外的东西】?
原因是,比如反间计吧。反间计是典型的【决胜于庙堂】的做法,攻击的是【你这个政权的政治清明程度】
跟将领本人,关系并不是很大。
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强如白起,都【在长平之战后灭赵的窗口期,因为韩赵的反间计,被秦王命令退兵】,
这与白起本人的军事水平,几乎是毫无关系。
(3)关于后勤。后勤比较麻烦。
我们知道,后勤原则是【就近保障后勤】,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能只运送30公里,就不要运送60公里——后者耗费显然更大。
所以,【将领不懂后勤的很少】
但是,古代战争中,尤其是涉及到【转运】的时候,【后勤往往也和整体国力、国家文官系统有关系】
所以,【将领也很难有机会完全掌控后勤】(除非你本身就是君主)
所以关于后勤,我个人是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IP属地:江苏1楼2021-01-18 22:36回复
    下面大概会分这四项。其中第三项应该会分得比较细。
    一、战役数量
    二、单次战役的结果评价、局势影响力
    三、单次战役的难易程度
    四、个人战术革新、练兵


    IP属地:江苏2楼2021-01-18 22:42
    收起回复
      一、战役数量
      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讲过。【百战百胜的将领是否比有一败的将领要更强?】
      ——答案是,不一定。
      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数学原理:【打得越多,失手可能性越高】
      假设A和B,两个人面对的敌军一模一样,然后A的每次战役胜率高达95%,B的每次战役胜率高达90%。其他所有影响因子相同。
      ——看这个数字,A要强于B
      但是,A如果打了10场,根据概率论计算可得,【A有高达40%的概率,至少输1场】
      而B只打1场,根据概率论计算,【B有高达90%的概率,保持全胜(1战1胜)】
      ——所以如果只是以【是否全胜】作为评价标准,是很有偏颇的。
      需要考虑到战役数量的因素,【在其他相同的情况下,战役数量越多,水平相对越高】


      IP属地:江苏3楼2021-01-18 22:46
      回复
        以下二、三两项。
        先说一下我的总体算法。
        二、三两项需要【综合考虑,计算加权的平均战役得分】
        为什么是平均战役得分而不是总的战役得分?【因为前面第一项已经考虑了数量问题,所以这里需要把数量因素剔除】
        举个例子吧,一次胜仗,歼敌10万人,三次败仗,每次自损1万人
        (为了简便,这里就忽略胜方的损失了,实际考虑时还需要加上,但是这里就只是做演示,领会大意即可)
        总共4次战役,第一次的【战役结果得分】是10分,后3次的【战役结果得分】是-1分
        其中第一次特别难,【难度加权分】是10,
        后3次中第一次【特别难输】(也就是输得很不应该),【难度加权分】同样是10,其余两次都是平均水平,【难度加权分】是5,
        那么总的【加权的平均战役得分】=(10*10-1*10-1*5-1*5)/4=20


        IP属地:江苏4楼2021-01-18 23:19
        回复
          二、单次战役的结果评价、局势影响力
          这个我仍然用例子来演示。
          比如A对上敌军,10次小败,每次损兵1%,但是最后一战获胜,团灭了对方;
          B对上敌军,10次小胜,每次歼敌1%,但是最后一战失败,被对手团灭
          ——单纯计算胜率,同样会得出【A强于B】的结论,但是实际上【A是弱于B】的,
          因为一次战役的胜败是一方面,【胜有多大胜、败有多大败、胜败影响究竟多大,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每次战役的【战果得分】是不一样的。
          (1)如果【给每次战役的战果评价从-10(团灭惨败)到10(团灭对方的大胜)进行打分的话】,
          A的10次小败可能只是10个-0.1分,团灭对方却是10分,B恰好相反
          (2)实际上,这种打分并没有-10到10这种严格的上下限,因为【即使同样是团灭,团灭对方2万人,和团灭对方20万人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就是【歼敌兵力数字】的影响(当然这里又要考虑古代史料注水的问题)
          注意,【这里的所谓战役结果评价得分,【不完全】等同于最后的战争结果!】
          有的是等同的,最典型的比如谢玄的淝水之战——只考虑战果而不考虑难度的话,【淝水之战是硬生生把一个统一北方和四川的大帝国雏形给打崩溃了!】
          但有的是不等同的,比如汉尼拔最后输给了罗马,但【汉尼拔的坎尼会战一战报销了罗马和同盟7万军队和80名元老院成员,间接造成大量意大利城邦倒向汉尼拔】——可以说战役成果【极其强大】!
          比如拿破仑最后失败,但其【奥斯特里茨战役结果是奥地利求和,神罗解散,在德意志成立了法国保护国莱茵联邦】——可以说战役成果【极其强大】!
          又比如说项羽,项羽最后是兵败身死,但【彭城之战一战击毙汉军和诸侯军20多万,毙俘多位诸侯王,将汉军战线从彭城打退到365公里外的荥阳,导致魏豹等汉军盟友背叛】——可以说战役成果【极其强大】!
          那么为什么会有【战役结果评价得分高,但最后无法赢得战争】呢?
          在汉尼拔上面,主要是【罗马人多兵多,兵员素质高,而迦太基内部有掣肘】
          在拿破仑方面,主要是【拿破仑的半岛战争和侵俄战争直接导致列国对法国的仇恨度拉到最大,而且平民也加入了抗法行列】
          在项羽方面,主要是【刘邦的政治才能非常高,笼络了大量人才;西楚继承的楚军体系本来单兵战斗力就不强】
          ——但是,这些【战争结果】并不能改变【战役成果的评价】!


          IP属地:江苏5楼2021-01-18 23:32
          收起回复
            三、单次战役的难易程度
            这个分项是【许多人都会考虑和讨论】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如何和第二项综合计算,则是4楼我说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1)兵力对比
            这一条不用多说了,你1万打1万和1万打10万完全不是一个难度。
            当然很多时候史书上没有具体的兵力对比,这时候只能靠【合理推测】,
            比如战国后期秦攻赵的几次战役,从作战目的来看,应该是【灭国战级别】,而【秦国国力远强于赵】
            ——所以合理推测【秦军兵力远强于赵】是合适的。
            (2)兵员素质对比
            你打1万满洲八旗,和打1万卫所兵也不是一个难度。
            ——这方面廉颇其实相当典型,廉颇打燕国那真是【战神状态】,但长平之战前期,对上【左庶长王龁】却连战连败,连守城都守不好
            当然这里有廉颇准备不足的因素,后期廉颇【坚守不出】秦军也没办法攻得下来,但这里也可以看出,【秦军】和【燕军】的兵员素质差距是很大的。
            秦军兵员素质战国后期应该是前二水平(秦赵),而燕军兵员素质。。。最多也就是争取一下倒二。。。
            (3)兵种结构对比
            这个最典型的就是,步兵打骑兵一般情况下要高看一眼——因为【骑兵对步兵整体上具有优势】
            所以能【以步制骑打出决定性成果的,都值得更高看一眼】
            (4)科技对比
            这个一般不多见,毕竟古代和近代,大部分战役双方都是没有科技代差的
            但是【如果真出现形成科技代差那种情况】(比如西班牙打印加),那自然【科技优势一方实际难度要低得多】
            (5)将领对比
            这个也不用说了,用小攻的话说,汉尼拔碰到大西,无论输赢都是打不出坎尼那种战役的。
            又比如长平之战时候秦使反间计让赵国换将,奥斯特里茨拿破仑谦卑让亚历山大一世不听库图佐夫之言等。
            (6)主场客场作战对比
            客场作战难度更大,【大非川薛仁贵在3000米高原上失败,不代表他会在关中平原失败】
            当然,【【【如果本来你可以主场作战的,结果你非要跑去客场作战——那你输了代表你战略眼光不行,这一条无效】】】
            典型的比如【刘备夷陵之战】——你完全可以吃几个边境小城就走人了,非要贪功,最后全军覆灭这不是你眼光不行是什么?
            又比如【拿破仑征俄之战】——实际【拿破仑本人对后勤考虑得相当到位了】,但【这场战争完全可以不打,你非要打这怪谁】?
            (7)攻击防守作战对比
            防守更加容易,尤其是【守城、守关、守工事】之类更加容易。
            所以我认为【除非守军给攻城方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玉璧)、重要将领阵亡(钓鱼城)、重大战略转折(睢阳)否则攻城方不应该算败绩】
            (8)双方提供后勤的能力对比
            由于【后勤的特殊性】(1楼),所以我这里说的实际上是【除了将领本人能够负责和改善的部分、其余的提供后勤的能力】,你如果是将领,那基本上要看【上层对你的态度】和【国家综合实力】
            ——所以我其实一点不意外明末明军拉稀的水准,明末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欠饷几年的军队状态,能打才奇怪了。。。
            (9)奇谋加成
            这一条,放在【战役部分】,可能会很多人不理解。放在【战役难度】部分,估计不理解的人就更多了。
            我来详细说明一下。
            一般的所谓【战术谋略】,实际可以包括两种:
            一种是【可以普适化的部分】,也就是这种东西可以【长期使用,别人使用】;
            还有一种是【无法普适化的部分】,往往【不仅别人无法复制,你本人甚至都无法复制】
            ——为了方便,我这里把前者称为【战术】,后者称为【奇谋】
            举个例子,【西班牙大方阵】是【战术】,并且别人普及了;
            坎尼会战的反弧线阵型,虽然同样是【阵型】,但从战争效果来看,这招不仅别人无法普及,汉尼拔自己都不一定能【有效使出来】——奇谋一旦被对手看破就无效了,甚至可能被对手将计就计;
            奥斯特里茨的【故意放弃普拉岑高地,再在关键时刻夺回】这招,如果拿破仑自己重新使一遍,【哪怕对手是亚历山大一世,法军也很可能是惨败结局】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奇谋出了一次就不再出了】的原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奇谋】需要放在【战役级别】来思考。
            那么为什么放在【战役难度】层面来思考呢?
            ——原因很简单,【成功使用奇谋,要比成功的正常打法更难】,以及【往往对敌人的心理震慑、对军事思想的流传也有特殊效果】
            所以我这里把【奇谋加成】放在【战役难度】里面,成功使用奇谋的,战役难度实际上是更高的。


            IP属地:江苏6楼2021-01-19 00:13
            收起回复
              四、个人战术革新、练兵
              这里的【个人战术革新】,参照6楼,指的是【别人可以复制】的【战术】(无法复制的【奇谋】我写在6楼了)
              这一部分,我个人认为,只能作为【加分项】来考虑,不能作为【主要部分】来考虑。
              ——因为这里的都是【可以复制】的部分。
              打仗本身不是军事研究,打仗是【结果导向型】的,
              所以往往会出现【好的战术革新和练兵方略迅速被敌国学去】的情况,这点在【西方近代战术革新】中非常明显
              ——那么别人学去了,你这个就不再有优势了,可能也无法再影响战役结果。
              当然,【战术先驱和开创者】确实比较伟大,所以可以得到加分,
              但本身这一项不能作为将领本人的主要评价标准。
              话说回来,【好的战术革新和练兵】往往也是【需要战绩支撑】的,
              所以【杨杰士卡的车营强无敌,孙承宗的车营一言难尽】
              对于西方来说,比较典型的比如腓力二世(亚帝之父、马其顿方阵创立者)、贡萨洛(西班牙方阵创立者)、杨杰士卡(胡斯战车创立者)、莫里斯亲王(荷兰体系创立者、莫里斯操典)、沃邦(棱堡)、古二爷(瑞典体系、古斯塔夫雷霆、团属火炮等)。。。。
              基本都是有非常硬的实战战绩支撑的,腓力二世这种没有自己打,但是他儿子可是打穿了波斯帝国。。。
              对于中国来说,比较典型的:
              吴起——练兵很强,到哪里哪里兵就厉害,有战绩支撑,可以加成;
              戚继光——纪效新书、戚家军,战术和兵法有战绩支撑,可以加成;
              诸葛亮的八阵,emmmmm.....按照知名诸葛粉大内义兴的说法,也只是【改善了八阵】,【实际战绩偏少】,算半个吧。
              岳家军的练兵和阵法——这个是被吹的最厉害的。。。实际岳家军和金军打(而不是伪军打)只有四伐一次,而且中间有胜有败,战役结果是【岳飞在赵构诏书之前就主动南撤,速度很快】,这个怎么说,也不算有实际战绩支持。所以只能存疑了。


              IP属地:江苏7楼2021-01-19 00:34
              收起回复
                最后再谈一下,怎么根据这四项给出最终的综合评价。
                一、战役数量
                二、单次战役的结果评价、局势影响力
                三、单次战役的难易程度
                四、个人战术革新、练兵
                (1)先根据4楼的算法,综合二三两项,计算得出该将领的【加权平均战役得分】,如果过低,可以直接排除名将行列
                ——因为这意味着打的战役整体平平无奇,何来名将?
                100次作战每次都不温不火,那只能叫宿将,不能叫名将;
                如果只有1次作战且不温不火。。。那连宿将都不能叫,只能叫军事上的新人。。。
                (2)然后基本是按照【加权平均战役得分】进行排名,但是:
                如果两者这一项基本一样,则比较【战役数量】,数量更多的排前面;
                如果【战役数量】过低,而且【加权平均战役得分】也没有非常非常高,则该将领排名可以往下适当调整
                ——因为【战役数量】低说明这人水平如何还没有得到大量的检验,有可能是因为一定程度的运气才获胜,
                而如果【加权平均战役得分】非常非常高,一般能打出这么高的得分,运气成分就很小了,即使真是运气那也认了。
                如果【战役数量】过低,而且【加权平均战役得分】也没有非常非常高,则该将领排名可以往下适当调整
                ——这个典型的是乐毅、赵奢。
                这俩都是战绩过少的典型,乐毅只有济西之战,虽然战果辉煌,但是难度过低(五打一)而且还未竟全功,最后被人反杀了(当然跟他没有直接关系,但齐军说是还有相当大的残余实力也不为过);
                赵奢则是只有阏与之战,虽然是大胜,而且体现出来的水平不差,但此战实际意义没有达到决定国势的地步,秦军几年后就再次进攻了;
                所以综合下来,这俩的排名只能往下调一调。
                而对于【战役数量】过低,但【加权平均战役得分】非常高的情况,不做调整
                ——比如孙膑、李牧,【战役数量】由于【史书记载简略】并不算高,
                但是孙膑两次神仙仗,【直接让魏国从天下第一掉进二流水准】(实际孙膑才是秦夺回河西的第一功臣),可以说是【直接改写了战国的历史走向】,影响极端恐怖;
                李牧对匈奴是大规模歼灭战,而且是【以步制骑的大规模歼灭战】(赵军有骑兵,但数量远远无法和匈奴相比),
                对秦国则是在难度极高的情况下,对王翦为首的名将保持不败,而且杀其副将
                上述两位,其【加权平均战役得分】都非常高,实际也就是说【要么战役影响极大,要么战役难度极高】,由此还是可以认可该将领的水平的。
                (3)最后,考虑第四项的加分项。
                根据我7楼的标准,需要是【能被别人复制】而且【有实际战绩支撑】的【战术、练兵】
                ——实际这一项,恐怕真要严格下来,能得分的人也不多。估计都得是军事史上留名的人物才行了。。。
                这个加分项,既然是加分项,众所周知【不能喧宾夺主】。
                所以我是不会把贡萨洛排到贝利撒留的前面的,尽管西班牙方阵是划时代的变革。。。
                考虑加分项,把上述排名再做一些微调。于是得出最终结果。


                IP属地:江苏8楼2021-01-19 01:21
                收起回复
                  ——End——


                  IP属地:江苏9楼2021-01-19 01:22
                  回复
                    刚才有人提到【战略】,我突然想起我貌似还没写过关于战略的部分。
                    其实吧,虽然国人习惯是很注重战略的作用(可能跟古代文人占话语权主导有关系),
                    但是,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过分高估战略的。
                    原因还是举例来说明:
                    (1)你是君主,你全国之兵10万,对手全国之兵1万,你打赢了灭国战争——请问你的【成功战略】影响多大?
                    (2)你是君主,你全国之兵1万,对手全国之兵10万,你打输了灭国战争——请问你的【失败战略】影响多大?
                    前者,正常情况下你怎么打也是赢——所以影响很小,趋近于0
                    后者,正常情况下你怎么打也是输——所以影响很小,也趋近于0
                    (3)你是君主,你全国之兵20万,对手全国之兵10万,你打赢了灭国战争,但是【关键的一战是某次战役你的将领以5万全灭对手5万】——请问你的【成功战略】影响多大?
                    这个就是【战役级别占决定性因素】的例子,【成功战略】不能说毫无影响,但是其实影响也不算大。
                    所以,我个人认为,【【战略部分也作为附加项来处理,并且只有在【这个战略显著影响到了战争成败】的时候才纳入考虑】】
                    ——什么叫【显著影响到了战争成败】,如果是前述第一第二个例子,怎么打也是赢/输的情况,可以不考虑
                    如果是第三种,虽然战略有一定影响,【但核心胜利原因是战术层面的将领发挥】,那也基本不做考虑
                    另外,【成功战略不可能作为失败战略考虑,失败战略不可能作为成功战略考虑】
                    ——这一点貌似是废话。但是,对于【三国历史】,前者就是吕蒙的【全据长江】,后者则是诸葛的【隆中对】
                    【全据长江】的成功,【隆中对】的失败,固然有【背盟偷袭】这一不多见的原因,但是——【失败战略就不要来碰瓷成功战略了!】(当然这个案例中,我个人是倾向于两者都不计入考虑。)
                    另外就是,【战略算不算用人等政治能力】?
                    ——第一,只考虑【使用军事人才】的情况,如果是任命萧何这种,就不算;
                    ——第二,就是这个军事人才【显著影响了战役、战争的成败】,才考虑;
                    ——第三,考虑【用人的可能性与个人性】,什么意思,
                    【拿破仑战争时期普鲁士没有任用拿破仑作为主帅,是不是战略失误?——不是,因为拿破仑不可能在普鲁士手下任职】
                    【唐高宗使用李绩、薛仁贵等人灭高句丽,是不是战略成功?——不是,因为这个是按部就班的升职】
                    【斐迪南二世在三十年战争中提拔华伦斯坦,是不是战略成功?——是的,因为斐迪南二世提拔华伦斯坦属于某种意义上的破格提拔】
                    举几个典型的【需要考虑战略附加项】的例子:
                    (1)刘邦、项羽在楚汉战争
                    韩信一开始在项羽手下,最后跑去刘邦那边,韩信显著影响了楚汉战争的成败
                    并且刘邦提拔韩信是破格提拔
                    ——刘邦战略加分,项羽战略减分
                    (2)隋炀帝征高句丽
                    这个正常打,就算输也不可能导致【被筑成京观、国家动荡最后崩盘】
                    而且【同意高句丽的临时停战、动员百万大军上前线导致后勤崩盘都是隋炀帝的个人主张】
                    ——隋炀帝战略减分
                    (3)诸葛一伐任用马谡
                    【马谡言过其实】【亮违众拔谡】,OK行了,你换【魏延王平甚至赵云】都不会输得那样搞笑。
                    你自己做的决定,就要自己承担结果。
                    ——诸葛亮战略减分
                    (4)拿破仑征俄战争
                    这一场战争本身完全可以不打,但是【拿破仑还是打了】,
                    既然打了,【哪怕拿破仑对后勤的关注以当时的眼光看十分到位,但最终还是输了】,那你也得承担后果
                    ——拿破仑战略减分
                    (5)老毛奇在王朝战争
                    不多说,堪称是【战略影响战争的代表作】
                    老毛奇对【铁路在军事上的运用】、【快速大量先敌动员】、【分进合击外线决战】可谓是理解得非常深刻,也确实没有这几样,普鲁士很难赢得那么干脆和漂亮
                    当然有人说,实际普鲁士作战计划也不是完美的,废话,大部分作战计划都不是完美的,但是能执行到这个程度,已经足够了。
                    ——老毛奇战略加分


                    IP属地:江苏20楼2021-01-19 10:34
                    收起回复

                      有个白(和谐)痴拿山海经当论据,靠,你太牛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1-2]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神话传说】】】!!!!!!!!
                      你说我能怎么办?只好给他禁言了。


                      IP属地:江苏25楼2021-01-19 2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