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293贴子:981,095
  • 4回复贴,共1

“礼”和“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示他人。 孟子曰:“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是说恭敬之心就是“礼”,以礼待人,恭敬之心足矣。 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正派人之间的交情是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没有功利考量的交往,不是物质利益上的交易,不需要用“物”来维系。
“礼物”原来是指用于祭祀的礼器,后来的人所称的“礼物”原本是叫“祭品”、“牺牲”。礼最初的含义是敬神,敬神时奉献的物品叫祭品或牺牲,用于向神换取保佑或帮助。宗教发展到了一神教以后,大概神厌恶了人这种虚伪的“恭敬”,就禁止了贡献祭品和牺牲,比如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虽然神为人做出了榜样,但人却因贪欲所致,执迷不悟,又把“祭品”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互相交换利益,并把这种交换的媒介称作“礼物”,为这个庸俗的商品披上雅致的外衣,并把这种交易称作“礼尚往来”!用“送”礼物掩盖利益交换的本质,所以“礼物”一词也折射出了人的虚伪和贪婪。人的礼义廉耻,就在这些“礼物”的“往来”中荡然无存!
“礼尚往来”常常被贪官用来做受贿的挡箭牌,“礼尚往来”的本意是说人们在礼节、礼貌上应该有来有往,别人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你,你也应该以同样恭敬的态度对待对方,并不是要把“礼物”送来送去。如果“礼”夹带了“物”就变成了交易,既然是交易,那就会遵照商品社会的经济规律:等价交换。那些说着“礼尚往来”的人,不过都是想在这“往来”上面赚点利益而已,不但庸俗还有点贱。“恭敬”就成了个虚伪的面具,显得滑稽且丑陋。所以“礼”和“物”是两个对立的东西,互赠“礼物”,实际上是对“礼”的亵渎。有礼就不该有“物”,有“物”就没有“礼”,互赠“礼物”其实只是一种交易。所谓“礼物”其实是市场上的概念,一般是用来交换“好处”的。


IP属地:重庆1楼2021-01-17 20:21回复
    孔儒教祭天礼物是必须的,而且不同等级的人祭祀用的礼物也是不同,所用祭器也是有差别,这就是孔儒教礼的起源。祭祀时与正确无比的天沟通都需要礼物,上行下效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之间相互沟通自然也需要礼物,就算中间没有贪污腐败,但是孔儒教把大多数精力用在烧钱的礼教上也是浪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17 20:45
    回复
      历史上孔儒徒就是靠丧葬祭祀礼数的繁杂作为立命入世之抓手,由繁杂的礼教产生的事物,也就有了孔儒教的格物致知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17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