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吧 关注:84,781贴子:3,722,487
  • 0回复贴,共1

三国时期得科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绝世的天才——诸葛亮:早期觉得科研圈太乱,不想参加。有个导师不停的劝,说你这样的天赋不干科研可惜了啊。后来感动了开始做研究。可惜导师家底很薄,买不起好仪器。于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奋力发表了几篇CNS,后来经费有了,实验室换了。结果因为年迈的导师不小心,搞砸了一个项目。导师退休之后把实验室PI的位置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当了PI之后,实验室又有了起色,同一个课题,诸葛亮想做,其他的实验室就换方向。拿满了所有能拿的荣誉之后,诸葛亮退休。可惜后来他做的这个方向渐渐的没人做了。
低调的孤狼——司马懿:早期觉得科研圈太乱,不想参加。有个名声不好的副教授想给他写推荐信,他说自己身体不好拒绝了。后来等到荀教授表态写信,他才申请读博。前期老老实实干活,不显山露水一步步在学术界发展。后来,突然举报和自己同门师兄,都是诺奖有力竞争者的曹教授数据造假,瞬间拿出来整理的完完备备的铁证,让曹教授直接退出了学术圈,后来如愿以偿的获得诺奖。后来,司马懿研究的方向渐渐的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成为一代宗师。但是后人传说,那些造假的行为,是他故意陷害曹教授的,所以对他这种坑同门的行为,多有非议。
最强的佣兵——贾诩:文章公开发表的很少,但是横向课题接到手软,各种企业、政府和组织的钱来者不拒,什么来钱做什么,但是活确实做的好,没有不满意的。一切以甲方的要求为准,从来不在乎什么学术或者商业伦理问题。后来手握多家大公司的股份,和多国政府高层都保持着沟通渠道。传说他富可敌国,但是福布斯榜上从来都没有他的名字。
灵性的助手——郭嘉:从来没有独立带组,也从来没有亲自做过实验。但是和一个大实验室的PI曹教授关系特别好,每次曹教授有什么想不通的事和郭嘉聊聊,总能产生新的启发。郭嘉从来没有当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但是在曹教授领诺奖的时候,致辞中特别提到了郭嘉的贡献。
执着的学者——荀彧:年轻的时候是多面手,自己能做实验,也能带组,还会打理实验室的行政事务。早年发过不少顶刊,很多学生执迷于其颜值想选他做导师。而在他手下做过事的学生都说荀彧的实验室非常干净整洁,每天在实验室工作一天, 回家都是香的。但是后来因为坚持要做一个其他人看来已经过时的课题,逐渐没有了资源,但是坚持不想追热点,于是带着遗憾退休了。不过因为早年给司马懿写过推荐信,所以在司马懿的实验室成气候之后,带他儿子进了自己的组,成为了学术世家。
草莽的传说——吕蒙:勉强本科毕业之后,一把年纪了在实验室做技术员,生活枯燥无味。被PI勉励了几句,突然就开窍了。后来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直接影响了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分支。他的名字也因为这篇文章牢牢的写在了科学史上。但是这篇文章发表不久,他就因为情绪激动脑溢血,不久之后去世了。
神奇学二代——陆逊:实验室PI最近好几个课题都被抢发了,眼看明年实验室支持下去都困难。这个时候PI突然提拔了一个刚刚博士毕业,连博士后都没有做过的陆逊来当二老板,主持实验室的各项事务。当时手下一批熬了很多年的博后、助理教授包括副教授都不服,觉得突然空降一个学二代是怎么回事,实验室如此艰难,怎么还搞裙带关系?然而都被压下去了。结果在陆逊的主持下,实验室居然起死回生,渐渐向好了!从此脱颖而出,自立门户。不过后来因为研究方向和学界大佬发生了冲突,被迫中年退休。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2-30 13: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