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缘吧 关注:2,356贴子:40,198
  • 0回复贴,共1

【天璞·赏器】巴拿马金奖得主邵顺生《一脉相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邵顺生老曾说过:“我爱制方壶,最开始跟我的经历有关。都知道方壶难制,难就难在严丝合缝,而我曾经做过木匠,对线条、平面和角度的精准把握就有了优势。到后面,我制壶有了更多的感悟,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的方壶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纯粹的方,而追求刚中带柔、方中带圆。”

这把壶名为“一脉相通”,壶身总体为方,边角却是优美的弧线,看在眼里有品性气节,拿在手里却觉得圆融妥帖,紫砂壶对邵顺生老师而言,不单是手艺,更是一种创作艺术。一把壶的风格,体现的是制壶人的品德、艺德。”

《一脉相通》的造型比较奇特,出气孔位于壶盖后方,拇指轻摁壶盖一侧的圆形气孔,开开合合,茶水断断续续。“传统紫砂壶在设计时总会将气孔设置在壶盖中间的位置。但邵老师偏反其道而行之,将气孔置于一侧,具体位置则根据人体工程学和力学原理,力求达到‘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效果——用食指、中指固定壶把,拇指自然地就能按在气孔上,就可以很平稳地拿起壶倒茶,并且得心应手,随意调动角度,随时控制出水。”

此壶的原理是通过气流的控制来达到控水的效果,但是壶要不漏气才不漏水,作为一把方壶,这对口盖的精度、平整度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壶盖与壶身丝丝合扣,这不仅要求制壶师要有高超的技艺与丰富的经验,还需要合适的气候与环境,“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文人爱壶,自古有之。这把“一脉相通”壶,其精妙之处还不单单在于壶形的设计与气孔的巧思。细看之下,小小两方壶面,竟大有乾坤。此壶装饰是由高级工艺美术师钱一清老师亲自铭刻,正面刻绘了范仲淹的名句: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反面刻绘了一幅:茶烟翠韻图。我们不得不惊叹:了不得,小小一把壶,两位老师倾力打造,可见老师们对此壶的青睐之情,此壶一出,可谓当代文人壶之高峰了!

邵顺生,195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丁蜀镇紫砂村,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传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紫砂艺术大家,作品《隋唐钱柜》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掌握了各个紫砂艺术的门类和流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使作品“有挺劲阳刚之气,含深厚大度之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的艺术精品,并在各大艺术评比中屡屡荣获高奖,作品被业内人士和专家称之为《壶中艺术经典》。五十多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四十多件作品荣获金、银奖,十多件作品被国际、国家、省级、市级博物馆收藏。2010年授予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楼2020-12-07 15: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