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到2020,十年这么快就过去了。
,
恍惚间觉得昨天不是昨天,昨天是十五六年前、是十五六岁,是三两好友下课后在校门肉夹馍,风卷残云后又去打球,心底里一直念念着写不完的作业和美好的那个女同学。
,
在过去的11个月中,发生了很多故事。郑州的一位琴友收到琴后认为声音太厚不够明亮,那时我有些沮丧;但随之大连的一位琴友收到琴后则认为声音太亮不够浑厚,那时我很诧异,随之,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怀疑。但也因此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不曾对自己的声音判断有过怀疑。作为直接发声乐器,每一个琴友的发声方法是不同的,触弦角度、发力方向、指甲形状、打磨方式都有着千千万万的不同,之前我一直的想法是:没关系,好的琴会告诉琴友什么是好的声音,随着时间,琴最终会影响大家对声音的感受。
,
现在,更多我考虑这样,保证“大基底”、“大底色”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使得雪腴的声音能根据不同的琴友,更加满足不同琴友对于音色的喜好,如有的琴友希望声音亮一点、有的琴友则希望声音润一点,当然,所有的琴友都希望琴的声音要通透一点哈哈哈。那么在保证“基底”的情况下,音梁结构的细节调整、打磨方式;亦或者希望在双面板的情况下,保证了双面板的性能的同时,保留一部分传统琴的优势特点,传统音梁结构下的双面板结构表现如何?可是,传统音梁下,如何保持面板重量在合适区间?
,
诚然,不就主要两种,外红内白或者外白内红吗?没错,在红松上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加拿大雪松是我们几乎唯一的选择,但在云杉白松上,欧洲云杉这么大的分类,我们怎样调整能获得更接近我们理想的声音?被称为云杉之王的德国云杉?还是这些年大热的瑞士阿尔卑斯月亮云杉?还是意大利云杉的骄傲巴赫曼?根据云杉的不同产地导致的结构强度不同,怎么样才能更接近我们理想的声音?如果外红内红,我们的背侧板能不能使用雀眼枫呢?指板如果换成枫木硬度并不需要担心,但是对声音的影响呢?每一点都使人无比兴奋!希望获得怎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沟通决定!
,
,
部分雪腴琴友的制作材料:

如此密度的大师级西班牙红松材料,这把是640的弦长



Master之所以比5A会更高一级,因为不仅仅纹路密度,还要极其均匀,这样的面板振动才会无比充分



每一张背侧板一起认真挑选,也确定了她们最终的独一无二。
,
恍惚间觉得昨天不是昨天,昨天是十五六年前、是十五六岁,是三两好友下课后在校门肉夹馍,风卷残云后又去打球,心底里一直念念着写不完的作业和美好的那个女同学。
,
在过去的11个月中,发生了很多故事。郑州的一位琴友收到琴后认为声音太厚不够明亮,那时我有些沮丧;但随之大连的一位琴友收到琴后则认为声音太亮不够浑厚,那时我很诧异,随之,我开始有了一定的怀疑。但也因此让我更加确定自己的判断,无论如何,不曾对自己的声音判断有过怀疑。作为直接发声乐器,每一个琴友的发声方法是不同的,触弦角度、发力方向、指甲形状、打磨方式都有着千千万万的不同,之前我一直的想法是:没关系,好的琴会告诉琴友什么是好的声音,随着时间,琴最终会影响大家对声音的感受。
,
现在,更多我考虑这样,保证“大基底”、“大底色”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使得雪腴的声音能根据不同的琴友,更加满足不同琴友对于音色的喜好,如有的琴友希望声音亮一点、有的琴友则希望声音润一点,当然,所有的琴友都希望琴的声音要通透一点哈哈哈。那么在保证“基底”的情况下,音梁结构的细节调整、打磨方式;亦或者希望在双面板的情况下,保证了双面板的性能的同时,保留一部分传统琴的优势特点,传统音梁结构下的双面板结构表现如何?可是,传统音梁下,如何保持面板重量在合适区间?
,
诚然,不就主要两种,外红内白或者外白内红吗?没错,在红松上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加拿大雪松是我们几乎唯一的选择,但在云杉白松上,欧洲云杉这么大的分类,我们怎样调整能获得更接近我们理想的声音?被称为云杉之王的德国云杉?还是这些年大热的瑞士阿尔卑斯月亮云杉?还是意大利云杉的骄傲巴赫曼?根据云杉的不同产地导致的结构强度不同,怎么样才能更接近我们理想的声音?如果外红内红,我们的背侧板能不能使用雀眼枫呢?指板如果换成枫木硬度并不需要担心,但是对声音的影响呢?每一点都使人无比兴奋!希望获得怎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沟通决定!
,
,
部分雪腴琴友的制作材料:

如此密度的大师级西班牙红松材料,这把是640的弦长




Master之所以比5A会更高一级,因为不仅仅纹路密度,还要极其均匀,这样的面板振动才会无比充分



每一张背侧板一起认真挑选,也确定了她们最终的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