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脾酒吧 关注:1贴子:35
  • 7回复贴,共1

【蓄劲 仙灵脾酒】酒,百药之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书•食货志》:“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用上的高度评价,是祖国医药学又一伟大发明。


1、医源于酒
医的繁体字“醫”,从“酉”(酒)。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大量关于酒的记载,《五十二病方》全书283方,用酒超过40方;《养生方》有6个药酒方;《杂疗方》有酿制的药酒1方。
《黄帝内经》对酒也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共载13个药酒方,指出,古人作“汤液醪醴( láo lǐ 甘浊的酒,泛指酒类)”,“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疾在肠胃,酒醴之所及”。
《素问·血气形态篇》:“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醪药”,认为经络运行不畅,表现出肌肤麻木不仁时,治疗宜用药酒。
《素问·玉版论要篇》日:“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之主治,二十一日已;见其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酒类就已在防病治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酒方也很多。如《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抵当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侯氏黑散、防已地黄汤、天雄散、肾气丸、瓜蒌薤白白酒汤、红蓝花酒等。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干金翼方》专列药酒篇章,应用已涉及内、外、妇、五官等科。《千金方》所载药酒80多方,主要见于妇人、风毒脚气、诸风、伤寒等篇章;《千金翼方》的养性、中风、辟谷、伤寒、备急、痔漏等篇章。孙思邈在药酒方少则1味,多则60余味,有简有繁。
明代《本草纲目》“附诸酒方”共录酒方71个,治疗范围包括虚损、风湿瘙痒、虐疫、脚气、风毒、风疹,风癣、瘿气、耳聋、中风、水肿、咳嗽、产后瘀血、肾气痛等50余种病症。《本草纲目》记录药物1892种,而与酒同用者达95%以上;还有一些用到酒的外治方法,包括洗、熏、浴等。其较为全面集中地展示了中医酒方的丰富内涵。


IP属地:广东1楼2020-11-26 14:22回复
    2、酒方多用
    2.1 单方
    单独用酒,运用酒本身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治疗相关疾病。
    《本草纲目》记载着单独用酒的治病方法:用烧酒灰汤治鹅掌风,用烧酒入飞盐治冷气心痛,用烧酒温饮治阴毒腹痛,用真火酒一杯治呕逆不止,用头烧酒治寒湿泄泻,用火酒滴耳取耳中异物,用醇酒灌服治卒中惊死,用社酒洒壁萌治诸虫,用暖酒淋洗治蛇咬成疮等。


    IP属地:广东2楼2020-11-26 14:23
    回复
      2.2 复方
      将酒作为药物的一种,与其他相关药物组成复方,共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唐代盂诜的《食疗本草》中就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密酒、地黄酒、牛膝酒、牛蒡酒、大豆酒、枸杞酒、通草酒、仙灵脾酒等14种。


      IP属地:广东3楼2020-11-26 14:23
      回复
        2.3 辅助
        用酒炮制药物,涉及到浸、泡、渍、炒、熬、焙、淬、蒸、洗、拌、和、化、酿等炮制方法。
        《本草纲目》:热厥头痛,大黄酒炒;虚损自浊,地黄汁及酒熬膏;金石中毒,黑铅溶化淬酒;痰瘤结核,金星草、大黄、桔梗、玄参酒蒸;鼻齄面疮,苍耳叶酒蒸焙研服;血淋血尿,荆叶汁和酒服;冻疮、漆疮,酒化猪脑涂洗;轻身益寿,忍冬藤酿酒饮;肝虚自汗,松脂酿酒饮等。


        IP属地:广东4楼2020-11-26 14:23
        回复
          3、药理作用
          3.1 补益身
          酒味甘能补,具有“厚肠胃,养脾气”、补益健身的功效。饮入之后,“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得温中之意,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故“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
          3.2 祛邪恶
          《本草纲目》:“博物志云: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食故也。”酒气芳香,性热而烈,故能辟除寒湿秽浊、疫疠之气,“杀百邪”而安正气。


          IP属地:广东5楼2020-11-26 14:24
          回复
            3.5 引药效
            酒性善走窜,温热而升,有导引他药直达病所的功能。陶弘景《名医别录》:“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性热,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
            3.6 变药性
            《本草纲目》中酒与他药相配,具有改变中药性能与主治的特点。从中药药理分析,酒性温热,味辛善散,若与寒性药配伍,可借其辛热之性,既可使其性由寒转温,又能降低寒性伤阳之弊。
            以大黄为例,生者,性味苦寒,功能攻下积滞,主治热结便秘证,酒制大黄,性味辛苦而微温,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治寒凝血瘀诸证。酒铽还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如黄柏本治下焦,“酒制则上”。


            IP属地:广东6楼2020-11-26 14:24
            回复
              3.7 防病疫
              《千金方》载:“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药酒在古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本草纲目》中的屠苏酒和椒柏酒,同样说明酒具有辟一切疫疠和不正之气的功能,可以用于预防疫疠的流行。
              3.8 通血脉
              《伤寒论》中的酒煎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条),用于治疗血虚寒凝致厥兼内有久寒证。正如李萌岚《伤寒论条析》中曰:“用清酒煎药,取其懔悍之性,以助阳气,更增温通血脉之功,使寒去阳复,旧恙得除。”此意在助药力,加强其活血、温中、祛寒的作用。


              IP属地:广东7楼2020-11-26 14:24
              回复
                3.9 行经络
                用酒制药物或制成药酒,可助药物通行经络。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苍术,汁酿酒治一切风湿筋骨痛”,“妇人乳汁不通,穿山甲炮,酒服。”
                3.10 防腐蛀
                《本革纲目》日“白花蛇,以酒浸,炙过则不蛀”。现代研究证实,乙醇的浓度一般达到20%即具有良好的防腐力,这也是中医常用酒剂便于长期保存、服用的重要原因。
                3.11 怡心志
                曹操《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说明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


                IP属地:广东8楼2020-11-26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