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心理咨询师不再出现在职业资格目录里面,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为何取消?这意味着什么?好久会有新的认证?如果现在想要从业该怎么办呢?……
不少人心里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疑问,所以我在此做一个说明。个人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一、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事记
1、在国家人社部(原劳动部)发三级二级证之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组织培训、考核、发证,至少持续到2006年左右才慢慢终止。
2、2001年,中科院心理所郭念锋等专家在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等机构的一批领导和学者的支持下,推动原劳动部把心理咨询师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颁布了职业标准(试行),出版了教材。
3、2002年开始实施培训,2003年第一次考试,2004年第一批证书下发。2005年颁布了05年版的职业标准,并出版了05年版的教材。
4、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咨询师群体亮相,虽然并不太优雅,但毕竟引起了各方面关注,以致于2009年心理咨询师全国统考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
5、2015年,心理咨询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四大类服务业人员,而后报考人数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统考人数接近60万人次。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鉴定持续16年,超过400万人报名参加培训,获得证书的有150万左右。
二、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取消
1、2017年,心理咨询师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很多人还是蒙了,圈内圈外都一样。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不重要,更不意味国家要取缔心理咨询师。想一想,农民也是一种职业,虽然从未进入这个目录,却一直存在。
2、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学历教育+实习、见习+督导+继续教育,拿到执照需要约6-10年的专业学习与积累),我国的职业标准从一开始就要低很多,但就是这一标准也远远没有落实,比如三级培训需要达到500学时(面授需要60多天),而实际上的培训严重缩水,甚至有些培训机构会为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的人报考,更有一些机构直接卖证(参加考试,无论考多少分都能拿到证书),可以想象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是一些什么样的水平。最终,一百多万人取得证书,真正从业的可能不到十万,而且从实际能力来看,从业的里面还有不少连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都算不上。但不管怎么说,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考试的实行,还是大规模地普及了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等知识,这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3、虽然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与法律法规,造成不少乱象,但人社部不再组织三级二级考试,并不是针对心理咨询师,要知道人社部组织统考的其他证书也取消了。
4、所以为什么要取消认证?相关文件如是说:为了“建立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目录,有利于明确政府管理的职业资格范围,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有利于进一步清理违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活动”。简单一点来说,其实是为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可以参看一些发达国家,都不是政府部门来发证,而是行业协会自己组织培训、认证等,而且往往一个国家有好些个品种的认证,比如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
所以,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不等于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等于国家和民众不需要心理咨询及相关的服务!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不少有利心理咨询发展的部署,“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心理健康,相应的指标会都会进行考核,社会治理的四大体系之一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在全国数十个省市进行试点,即将全面铺开,连村一级都会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必然是在上升的。在我国,优秀的甚至只是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很欠缺,目前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缺口至少上百万。
5、重要说明: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并不属于准入类证书(准入,即必须有证书才能从事该行业),而是属于水平评价类证书,也就是理想来说有三级二级证表明具有相应的技能等级水平,然而由于培训的缩水,证书与实际水平的脱节相当严重,绝大多数持证者并不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实力。
目前来说从事心理咨询师并不必须要具备任何的证书,没有三级二级证的人从事心理咨询并不违法,但要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却远不是获得三级二级证就足够的,而是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积累才行,而参加培训学习自然会有相应的学习证明(不是说资格证)!
三、那取消了认证,以后怎么办?
通知里面如此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严禁在目录之外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坚决防止已取消的职业资格“死灰复燃”,对违法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事项,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也就是说:1、在相关政策没有变动之前,心理咨询师不会有“资格认证”一类的证书了,如果有,那就是假的、违规的。
2、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和单位(心理学方面的)可以开展培训,可以进行“能力水平评价”,可以发相应的证书,但不能是“国字头”的证书,不能带有资格、认证等字样,发的证书本质上就是一个培训合格证。
现在有三个全国性的心理学方面的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以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会员主体;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以精神卫生工作者为会员主体;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以社会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会员主体。但这三者都是偏学术性的组织,不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的“家园”。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还在筹建中,国家级的协会不像地方协会那么轻松就可以成立,一旦成立,就完全符合政策精神,很多后续工作就会很好开展了,这也是目前行内行外大家所期盼的。还有一个单位就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的挂靠单位,拥有长期的心理学全学科的科研积累和雄厚的教学资源。
地方性的行业协会较多,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并发证,但目前影响都相对有限。也有一些较大的心理学相关的企业,但目前同样还没有开发出系统的并得到广大认可的培训课程(希望以后会有价格适中而且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出现!)。
四、如何鉴别各种证书
短期内社会上不会再有官方半官方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但已经有很多的培训及证书出现,如何鉴别、取舍?
因为有巨大的需求,自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取消以来,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培训及证书出来“抢占山头”,开始是多种国际心理咨询师(多种,不是一种)抢占百度等广告位置而霸占了市场,而后五花八门的各种组织越来越多,利用大家对相关信息的缺少了解,忽悠了数十万心理学爱好者,包括一些已经取得三级二级证书甚至是已经在从业的人员!
在这些乱象丛生的背景下,经过一些专家的不懈努力,于2019年10月,在青岛举办了“第一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这是中国目前仅有的四家国字头的心理学组织或机构联合举办的首次大会。四天的大会举办了十多个工作坊,更重要的是在对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过去进行了回顾,也对未来进行了展望的基础上,发布了多项共识与声明,其中一项是关于培训与证书的,具体内容请见:《关于心理咨询类培训课程与证书的共识与声明》。
其重要内容有:
1、政府部门已不再颁发心理咨询类资格证书,市场上新出现的打着各种政府部门旗号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均是伪证;
2、截至目前,国内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批准任何有关心理咨询师的国外认证项目(不管是国际心理咨询师还是联合国心理咨询师还是宇宙心理咨询师);
3、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是系统的专业的工程,非心理学组织或机构(不管它看起来名头有多大)开展的培训将不会得到心理学行业的认可。
所以,想参加培训并有一个相关证书的同仁,在选择培训与证书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排队绝大多数了:
1、打着政府部门旗号的,不考虑。
注意,现在有不少打着这样那样部门旗号,实际上后面还加了一串名号的,这些都是商业机构在运作,同样不用考虑。
2、注意相关介绍,带有“资格证”“执业认证”“中国”“国家”等字样的,慎重考虑,类似的宣传肯定是违规的。
3、看组织机构和发证机构是否是心理机构,不是心理方面的机构,基本上也不考虑。
不管它牌子看起来有多大,比如中国**协会、全国**中心等等,都一样,非心理组织,不顶用。
4、如果是心理机构,再看机构是否得到行内的普遍认可。
注意:有些培训和证书听起来很厉害,但组织机构其实是地方性质的协会或者一些组织的二级机构,或者某个公司某个企业自己搞的。
5、进一步细看其培训内容是不是系统、专业,师资是否强大,是注重培训还是主要在吆喝证书等等。当然,这需要一定的专业了解才能判断。
6、太便宜的不考虑,基本可以肯定是水货;太贵的不考虑,因为他们不过是想挣你的钱而已。
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拿不准,请多与同行及专业人员商讨。
五、如果现在想要从业怎么办?
心理咨询现在是非准入性的行业,从业并非一定要有什么证书。也就是,目前来说,没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也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及相关工作,但你必须得有相应的能力!!!
从法律上来说,不需要证书就可以从业,但从实际上来说,从业肯定会有一堆培训证书。
所以即使暂时没有资格证可考,学习还是一定要跟上,能力不会凭空而来。而学习,肯定会有相应的培训证书(不是资格证)。
在所谓新的“认证”出来之前,还将有一段不短的过渡期,这时会有一些培训出来满足大家的甚至是社会的需求,这本是挺好的。但培训太多,确实会让才接触这块的大伙眼花缭乱。
我做培训已经十年出头,经过多方对比,我觉得在心理咨询师基础积累这方面,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是目前同类培训中最靠谱的。这并不排除以后会其他的心理学组织或机构开发出更好的课程,甚至相关专家也希望有更好的培训课程出现,只是目前来说,确实还没有发现有超越心理所项目的培训课程。(如果大家发现性价比更高的课程,请记得分享给我哦。)
在2019年10月的青岛大会上,还发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具体内容请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其中提到已经取得三级二级证的以及心理咨询类专业科班出身的可以登记,另外经过心理学组织或机构举办的系统的心理咨询综合类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也可以进入登记系统。心理所项目进入这个登记系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六:对未来的展望
立法:可以更好的规范行业:已经有专家提交了相关立案,但立法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正式出台。
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在努力筹建中,如果正式成立的话,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产生影响,顺理成章地开展从基础到进阶的一系列培训与认证,但这也还需要时日。
建立心理咨询师登记与注册制度:中国心理学会已有心理咨询师及机构的注册系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也即将运行注册系统,但要求都相对较高。中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咨询师登记系统在2019年11月将正式上线,这是目前最接地气的,可以先争取进入。
以后中国也许也会有几个组织或机构的认证,但能够得到广大认可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比一家独大其实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正道,想要学习就选择目前最靠谱的,而不是选择目前没有的“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之类的。将来如果有新的认证,到时的要求肯定会更高,提前做好相关积累总是有备无患。
再来一句:如果是科班出身最好(硕士及以上)——如果不是科班出身,能够去整个专业学历更好——学校的系统教育不现实,那起码先进入登记系统,再尽量注册!——即使不能进入注册系统,也要积累自己的本事,好好学习!
仁爱心理依然会伴你前行!
我们作为一家从事心理咨询与培训的专业机构,就培训来说,我们本着培养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这一大原则,同时兼顾大家不为了从事心理咨询而只是在平时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的需求,将继续和多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一系列培训,陪伴大家前行。
欢迎加微致电:18946665171
为何取消?这意味着什么?好久会有新的认证?如果现在想要从业该怎么办呢?……
不少人心里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疑问,所以我在此做一个说明。个人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一、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事记
1、在国家人社部(原劳动部)发三级二级证之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始组织培训、考核、发证,至少持续到2006年左右才慢慢终止。
2、2001年,中科院心理所郭念锋等专家在中科院心理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心理学会等机构的一批领导和学者的支持下,推动原劳动部把心理咨询师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颁布了职业标准(试行),出版了教材。
3、2002年开始实施培训,2003年第一次考试,2004年第一批证书下发。2005年颁布了05年版的职业标准,并出版了05年版的教材。
4、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咨询师群体亮相,虽然并不太优雅,但毕竟引起了各方面关注,以致于2009年心理咨询师全国统考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
5、2015年,心理咨询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第四大类服务业人员,而后报考人数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统考人数接近60万人次。
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鉴定持续16年,超过400万人报名参加培训,获得证书的有150万左右。
二、人社部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取消
1、2017年,心理咨询师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很多人还是蒙了,圈内圈外都一样。其实,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不重要,更不意味国家要取缔心理咨询师。想一想,农民也是一种职业,虽然从未进入这个目录,却一直存在。
2、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学历教育+实习、见习+督导+继续教育,拿到执照需要约6-10年的专业学习与积累),我国的职业标准从一开始就要低很多,但就是这一标准也远远没有落实,比如三级培训需要达到500学时(面授需要60多天),而实际上的培训严重缩水,甚至有些培训机构会为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的人报考,更有一些机构直接卖证(参加考试,无论考多少分都能拿到证书),可以想象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是一些什么样的水平。最终,一百多万人取得证书,真正从业的可能不到十万,而且从实际能力来看,从业的里面还有不少连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都算不上。但不管怎么说,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考试的实行,还是大规模地普及了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等知识,这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3、虽然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与法律法规,造成不少乱象,但人社部不再组织三级二级考试,并不是针对心理咨询师,要知道人社部组织统考的其他证书也取消了。
4、所以为什么要取消认证?相关文件如是说:为了“建立公开、科学、规范的职业资格目录,有利于明确政府管理的职业资格范围,解决职业资格过多过滥问题,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有利于进一步清理违规考试、鉴定、培训、发证等活动”。简单一点来说,其实是为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可以参看一些发达国家,都不是政府部门来发证,而是行业协会自己组织培训、认证等,而且往往一个国家有好些个品种的认证,比如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
所以,取消心理咨询师考试,不等于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不等于国家和民众不需要心理咨询及相关的服务!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有不少有利心理咨询发展的部署,“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心理健康,相应的指标会都会进行考核,社会治理的四大体系之一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在全国数十个省市进行试点,即将全面铺开,连村一级都会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发达程度,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必然是在上升的。在我国,优秀的甚至只是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很欠缺,目前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缺口至少上百万。
5、重要说明: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并不属于准入类证书(准入,即必须有证书才能从事该行业),而是属于水平评价类证书,也就是理想来说有三级二级证表明具有相应的技能等级水平,然而由于培训的缩水,证书与实际水平的脱节相当严重,绝大多数持证者并不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实力。
目前来说从事心理咨询师并不必须要具备任何的证书,没有三级二级证的人从事心理咨询并不违法,但要真正从事心理咨询却远不是获得三级二级证就足够的,而是还需要更多的专业积累才行,而参加培训学习自然会有相应的学习证明(不是说资格证)!
三、那取消了认证,以后怎么办?
通知里面如此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严禁在目录之外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坚决防止已取消的职业资格“死灰复燃”,对违法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事项,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也就是说:1、在相关政策没有变动之前,心理咨询师不会有“资格认证”一类的证书了,如果有,那就是假的、违规的。
2、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和单位(心理学方面的)可以开展培训,可以进行“能力水平评价”,可以发相应的证书,但不能是“国字头”的证书,不能带有资格、认证等字样,发的证书本质上就是一个培训合格证。
现在有三个全国性的心理学方面的协会:中国心理学会以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会员主体;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以精神卫生工作者为会员主体;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以社会心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会员主体。但这三者都是偏学术性的组织,不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的“家园”。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还在筹建中,国家级的协会不像地方协会那么轻松就可以成立,一旦成立,就完全符合政策精神,很多后续工作就会很好开展了,这也是目前行内行外大家所期盼的。还有一个单位就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科研教学机构,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筹委会的挂靠单位,拥有长期的心理学全学科的科研积累和雄厚的教学资源。
地方性的行业协会较多,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并发证,但目前影响都相对有限。也有一些较大的心理学相关的企业,但目前同样还没有开发出系统的并得到广大认可的培训课程(希望以后会有价格适中而且系统、专业的培训课程出现!)。
四、如何鉴别各种证书
短期内社会上不会再有官方半官方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但已经有很多的培训及证书出现,如何鉴别、取舍?
因为有巨大的需求,自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取消以来,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培训及证书出来“抢占山头”,开始是多种国际心理咨询师(多种,不是一种)抢占百度等广告位置而霸占了市场,而后五花八门的各种组织越来越多,利用大家对相关信息的缺少了解,忽悠了数十万心理学爱好者,包括一些已经取得三级二级证书甚至是已经在从业的人员!
在这些乱象丛生的背景下,经过一些专家的不懈努力,于2019年10月,在青岛举办了“第一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这是中国目前仅有的四家国字头的心理学组织或机构联合举办的首次大会。四天的大会举办了十多个工作坊,更重要的是在对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过去进行了回顾,也对未来进行了展望的基础上,发布了多项共识与声明,其中一项是关于培训与证书的,具体内容请见:《关于心理咨询类培训课程与证书的共识与声明》。
其重要内容有:
1、政府部门已不再颁发心理咨询类资格证书,市场上新出现的打着各种政府部门旗号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均是伪证;
2、截至目前,国内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批准任何有关心理咨询师的国外认证项目(不管是国际心理咨询师还是联合国心理咨询师还是宇宙心理咨询师);
3、心理咨询师的培养是系统的专业的工程,非心理学组织或机构(不管它看起来名头有多大)开展的培训将不会得到心理学行业的认可。
所以,想参加培训并有一个相关证书的同仁,在选择培训与证书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排队绝大多数了:
1、打着政府部门旗号的,不考虑。
注意,现在有不少打着这样那样部门旗号,实际上后面还加了一串名号的,这些都是商业机构在运作,同样不用考虑。
2、注意相关介绍,带有“资格证”“执业认证”“中国”“国家”等字样的,慎重考虑,类似的宣传肯定是违规的。
3、看组织机构和发证机构是否是心理机构,不是心理方面的机构,基本上也不考虑。
不管它牌子看起来有多大,比如中国**协会、全国**中心等等,都一样,非心理组织,不顶用。
4、如果是心理机构,再看机构是否得到行内的普遍认可。
注意:有些培训和证书听起来很厉害,但组织机构其实是地方性质的协会或者一些组织的二级机构,或者某个公司某个企业自己搞的。
5、进一步细看其培训内容是不是系统、专业,师资是否强大,是注重培训还是主要在吆喝证书等等。当然,这需要一定的专业了解才能判断。
6、太便宜的不考虑,基本可以肯定是水货;太贵的不考虑,因为他们不过是想挣你的钱而已。
很重要的一点,如果拿不准,请多与同行及专业人员商讨。
五、如果现在想要从业怎么办?
心理咨询现在是非准入性的行业,从业并非一定要有什么证书。也就是,目前来说,没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也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及相关工作,但你必须得有相应的能力!!!
从法律上来说,不需要证书就可以从业,但从实际上来说,从业肯定会有一堆培训证书。
所以即使暂时没有资格证可考,学习还是一定要跟上,能力不会凭空而来。而学习,肯定会有相应的培训证书(不是资格证)。
在所谓新的“认证”出来之前,还将有一段不短的过渡期,这时会有一些培训出来满足大家的甚至是社会的需求,这本是挺好的。但培训太多,确实会让才接触这块的大伙眼花缭乱。
我做培训已经十年出头,经过多方对比,我觉得在心理咨询师基础积累这方面,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是目前同类培训中最靠谱的。这并不排除以后会其他的心理学组织或机构开发出更好的课程,甚至相关专家也希望有更好的培训课程出现,只是目前来说,确实还没有发现有超越心理所项目的培训课程。(如果大家发现性价比更高的课程,请记得分享给我哦。)
在2019年10月的青岛大会上,还发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具体内容请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届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其中提到已经取得三级二级证的以及心理咨询类专业科班出身的可以登记,另外经过心理学组织或机构举办的系统的心理咨询综合类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也可以进入登记系统。心理所项目进入这个登记系统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六:对未来的展望
立法:可以更好的规范行业:已经有专家提交了相关立案,但立法毕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正式出台。
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在努力筹建中,如果正式成立的话,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发产生影响,顺理成章地开展从基础到进阶的一系列培训与认证,但这也还需要时日。
建立心理咨询师登记与注册制度:中国心理学会已有心理咨询师及机构的注册系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也即将运行注册系统,但要求都相对较高。中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咨询师登记系统在2019年11月将正式上线,这是目前最接地气的,可以先争取进入。
以后中国也许也会有几个组织或机构的认证,但能够得到广大认可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比一家独大其实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正道,想要学习就选择目前最靠谱的,而不是选择目前没有的“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之类的。将来如果有新的认证,到时的要求肯定会更高,提前做好相关积累总是有备无患。
再来一句:如果是科班出身最好(硕士及以上)——如果不是科班出身,能够去整个专业学历更好——学校的系统教育不现实,那起码先进入登记系统,再尽量注册!——即使不能进入注册系统,也要积累自己的本事,好好学习!
仁爱心理依然会伴你前行!
我们作为一家从事心理咨询与培训的专业机构,就培训来说,我们本着培养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这一大原则,同时兼顾大家不为了从事心理咨询而只是在平时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的需求,将继续和多家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一系列培训,陪伴大家前行。
欢迎加微致电:189466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