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39,984贴子:190,227
  • 13回复贴,共1

史学考证方法从古代的例子到现代的例子,大略看一下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学考证方法
从古代的例子到现代的例子,大略看一下呗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10-27 04:14回复
    最早的例子应该是子夏所论“三豕”的错误,见于《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推想一下,子夏在去晋的路途上经过了卫国,就去了卫国国家藏史馆,看卫国史书中写到“晋师三豕过河”,觉得很奇怪,为啥晋国要派三只猪渡过黄河,难不成卫国在骂晋国军队是猪,不可能,骂人是猪要等几百上千年呢,而且史书都是要记录大事的,那么可能是字写错了,把己写成了三,把亥写成了豕,应该是纪录时间。后来再到晋国的藏史馆,一检验,果然应该是“晋师己亥过河”,晋国军队于己亥日渡过黄河。解决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0-10-27 04:26
    回复
      以宋代史学家吴缜所撰《新唐書糾謬》(目录也编得更好)为例,参见卷一之一曰以無為有的第一件事,代宗母吳皇后傅。
      后幼入掖廷。肅宗在東宮,宰相李林甫陰構不測,太子內憂,鬢髮班禿。後入謁,玄宗見不悅,因幸其宮,顧廷宇不汛掃,樂器塵蠹,左右無嬪侍,帝愀然謂高力士曰:「兒居處乃爾,將軍叵使我知乎?」詔選京兆良家子五人虞侍太子,力士曰:「京兆料擇,人得以藉口,不如取掖廷衣冠子,可乎?」詔可。得三人,而后在中,因蒙幸。忽寢厭不寤,太子問之,辭曰:「夢神降我,介而劍,決我脅以入,殆不能堪。」燭至,其文尚隱然。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臨澡之。孫體攣弱,負姆嫌陋,更取他宮兒以進,帝視之不樂,姆叩頭言非是。帝曰:「非爾所知,趣取兒來!」於是見嫡孫,帝大喜,向日視之,曰:「福過其父。」帝還,盡留內樂宴具,顧力士曰:「可與太子飲,一日見三天子,樂哉!」后性謙柔,太子禮之甚渥。
      今案:本紀代宗以大厯十四年崩,時年五十三,是歳己未,推其生年實開元十五年丁卯歳。而李林甫以開元二十年方為宰相,且案林甫本傳,其未為相之前亦無謀不測,以傾東宮之事,此其證一也;又案開元十五年太子瑛尚居東宮,至二十五年瑛始廢。二十六年六月,肅宗方為太子,是歳戊寅。則代宗已年十二矣,此其證二也;且肅宗既為太子,其宮室之內,汛掃廷宇、整飭樂器,宜各有典司,玄宗既臨幸其宮,則主者當掃灑整飭,以為備豫,豈有乘輿方至,而有司恬然不加嚴飭除治以俟之者乎?就如肅宗誠憂,林甫構扇不測,則懷危懼不過中,自隱憂而已,何豫於掌灑掃典樂器之人,而亦不舉其職歟?此其證三也;代宗旣於玄宗為嫡長孫,而又生之三日,玄宗親臨澡之,其事體亦已不輕,彼負姆者,遽敢率爾取它兒易之!上欺人主,下易皇孫,靜尋其言,有同戱劇。雖人臣之家亦不至是,況至尊之前乎?此其證四也;由是言之,則吳后傳中,所言虛謬可見,蓋出於傳聞小説增飾之言,不足取信於後世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10-27 04:31
      收起回复
        很长的一篇了,要翻译我也懒,此楼先贴一下其中新唐书原文的翻译,翻译源自《二十四史全译》。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10-27 04:43
        回复
          虽然吴缜囿于时代未能用无神论来说明,但其中矛盾是却实存在,且无从他类文献进行检验。Ok,我来用白话文简要说明一下吴缜的纠谬,他认为整件事太假了“虛謬可見”,而且有四大例证。
          一、根据唐书本纪[卷六]记载代宗(李豫)是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53虚岁时死的,以此推知出生于开元十五年(727年),而李林甫在开元二十年(732年)才当宰相,又根据李林甫本人列传[卷二二三上]记载,他没当宰相时也是阴险狡诈,有陷害东宫太子之事,「林甫因中人白妃,願護壽王為萬歲計」。
          二、开元十五年(727年)时,李瑛是太子,一直到737年李瑛才被废除太子之位。738年六月,李亨才当上太子,这时的李豫都12岁了。
          三、李亨都当储君了,那么他的宿舍应该是专门有人来打扫,结果李世民都要来视察了,都不晓得打扫一下,甚至李世民到门口了,结果还是不晓得打扫,就算李亨心理有点不好,李林甫有阴谋,那些专门打扫的不晓得自己该干啥了?
          四、李豫作为李世民的嫡长孙,李世民要亲自给自己孙子洗澡,这个事相当重大了,而那个保姆竟然敢用其他小儿来替代,欺骗皇帝,换了皇孙,还在那静静地伺候,真的是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10-27 05:32
          收起回复
            钱谦益《牧齋初學集》卷一百一之太祖實錄辨證一之上入濠城
            壬辰閏三月甲戌朔,上入濠城,郭子興留置左右。
            《滁陽王廟碑》云:「為門者所執,將欲加害,王親馳活之。」《實錄》云:「人以告子興,子興遣人追至。」親馳之與遣人,其緩急則有間矣。《廟碑》為太祖親稿以授張來儀者,《實錄》不據此,何也?
            居數月,子興與妻張氏謀以馬公季女妻上,張氏曰:“吾意亦如此。”子興意遂決。即孝慈高皇後。
            滁陽王夫人張氏,次夫人亦張氏。據張來儀《廟碑》,初勸滁陽館高帝於貳室者,次夫人也。滁陽被械,攜二子從高帝奔告魯淮者,亦次夫人也。其後女為上妃,生三王二公主。人知滁陽能識眞主於魚服之中,不知皆次夫人啓之也。滁陽夫人生三子,皆與高帝不協。而次夫人獨能知高帝,且以其子相託。當滁陽信讒疑忌,高帝憂疑疾疢之時,其所以周旋側陋,解釋惎間,又可知矣。高帝親稿滁陽事實,蓋亦深著次夫人之功。而《實錄》但云子興夫人張氏,盡沒其實,大失高帝之意。余故表而出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0-10-27 06:14
            收起回复
              钱谦益的这个辨证算是熟练到家了,两次据实录并做出了一个合理推测,为了减少繁芜之处,所以推测少了许多。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10-27 06:15
              回复
                现代的方法都是与科学研究的方法存在相似性的。
                以陈寅恪著《韓愈與唐代小說》为例,先例出其史料,又见他人讲述旧朝故事,后因材料而提出子问题,对子问题提出假设后进行检验,终归结子问题之结论,以推知原本问题,后做出结论,确有密切之联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10-27 06:18
                收起回复
                  感谢交流研究历史心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10-27 13:21
                  回复
                    值得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10-28 1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