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30贴子:328,946
  • 0回复贴,共1

老牟再说《论语》 <1.10>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牟再说《论语》 <1.10>
【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了解政事的,老师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说解】本章子贡和子禽的对话,盛赞了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德行。孔子周游列国志在弘扬圣贤之道,存心仁爱,无私无畏,与之相处皆受到感化,各国国君对孔子都很尊敬,会主动以国家的政事向他请教。所以本章子贡没有回答是“求之”还是“与之”,而是“得之”,是不求之求。
人只要遵道而行,外显的就是德行。孔子深悟圣贤之道,他的完备之像是《述而篇》中描述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而不仅仅是“温、良、恭、俭、让”。子禽属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孔子去世后,子禽曾和子贡说“仲尼岂贤于子乎?”而被子贡严厉斥责。可能是鉴于子禽的理解能力,子贡在这里点到为止,只是告诉了子禽老师外显的温、良、恭、俭、让的德行,没有言及更高的层次。
【老牟悟语】
1、君子内求诸己,心存恭敬,和善待人,人受其感化而实情相告,所以君子必闻其情;小人外求诸人,心有欲望,谄媚求人,人厌其形貌皆敬而远之,所以小人难闻其情。
2、富贵之道在仁心宅厚,一个人内有仁心待人宽厚,则外现“温、良、恭、俭、让”的德行,可保富贵长久;一个人失去仁心,处处求一己之利,便现刻薄无礼、高傲自大之态,这样即入**之境,久之则富贵不保。
3、道德虽然是无形的,但可以控制有形的东西。大德之人必得财富与富贵,获得家庭幸福;无德之人有了财富与富贵,极易招致祸灾。


1楼2020-10-19 20: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