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吧 关注:412贴子:856
  • 1回复贴,共1

《施何经》及注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相应部.燃烧品.施何经》
“施何给体力?施何给美貌?
施何给安乐?施何给眼力?
施谁给一切?问您对我说!”
(世尊回答:) “ 施食物给力,施衣给美貌,
施车乘给乐,施灯明给眼,
施与住处者,他即给一切,
教导佛法者,他即给不死。”
【 (庄春江新译)“施与什么是力气的施与?施与什么是容色的施与? 施与什么是安乐的施与?施与什么是眼的施与? 谁是一切的施与者?请你解说我之所问。” “食物的施与是力气的施与,衣服的施与是容色的施与, 车乘的施与是安乐的施与,灯火的施与是眼的施与。 凡施与住房者,他是一切的施与者, 但凡教诫法者,他是不死的施与者。”】
施何经注
(pg. 1.0078)
42.在第二:「施食物」——由於即使强力之人在没吃两三餐之後,也无法起来;然而,即使羸弱之人在吃了(食物)之後即具有(体)力,因此说:「施食物给力」。
「施衣」——由於即使貌美之人(穿了)弊衣或没穿衣服,则会变得丑陋、鄙陋、难看;在穿〔覆盖〕了衣服之後,即犹如天子一般地美丽,因此说:「施衣给美貌」。
「施车乘」——即是象乘等的施与者。然而在:
「沙门不适宜象乘,马乘战车不宜乘,
然此沙门所宜乘,穿着拖鞋护戒蕴。」
因此,施与伞、拖鞋、手杖、床、椅者,以及整治道路、建阶梯、造桥梁与准备(提供)船只者,一切都是「施车乘」。
「给乐」——由於车乘能带来快乐,因此称为(给乐)。
「给眼」——即使有眼力者在黑暗中也无法看见色(境),因此施与灯明者称为给与眼力者,他(将)获得犹如具有天眼的阿那律长老一般(的眼力)。
「给一切」——只是成了体力等一切的施与者。即使在两三个村庄托钵集食後并未获得任何(食物)而归来(的比丘),在清凉的池塘沐浴後,进入住处,在床上躺卧片刻後即起来坐着,其身体犹如被放入般带来体力;在外面游行者,其身体的色处被风、热〔日晒〕所燃烧,在进入住处,关起门来躺下片刻,即平息了不平衡的身体〔异分相续〕,回到平衡的身体〔进入同分相续〕,其色处犹如被放入般带(pg. 1.0079)来(美貌);在外面游行者,其脚被荆棘所刺、被树桩所伤,而且会生起爬虫类的危害及盗贼的怖畏,在进入住处,关起门来坐下之时,所有的危难都没有了,在其诵法之时即(生起)法喜之乐,作意(修习)业处之时,即生起止息(烦恼、身心平静)之乐;同样地,在外面游行者,其(身体)流汗,眼睛扰动,在进入坐卧处的刹那,犹如掉入水坑一般,连床、椅等也看不见〔无法了知〕,在坐下片刻之後,其眼净(色)犹如被放入一般,带来了(视力),即能看见〔了知〕门板、窗户、床、椅等,因此说:「施与住处者,他即给一切」。
「他即给不死」——犹如在装满钵的胜妙饮食之时一般,因此称为他给与不死的布施。
「教导佛法者」——举凡教导佛法、讲说义注、教诵巴利圣典、回答问题、解说〔教导〕业处、听闻佛法〔说法〕,这一切都称为「教导佛法」。而且当知一切布施中,这法施是最上的,如说:
「法施胜过一切施,法味胜过一切味,
法乐胜过一切乐,爱尽胜过一切苦。」
Dhp.p.,v.354.
施何经复注
(Sò.i,p..) (pg. 1.0118)
「没吃两三餐之後」——即没吃两三顿饭之後。
「无法起来」——即使要起来也不可能,何况其身体要更做其它的工作,即羸弱的状态。〔由於羸弱的状态,即使要起来也不可能,何况其身体要更做其它的工作。〕
「即使羸弱之人」——先前羸弱之人,在吃了(饮食)之後即具有力量。如此是从增加和类比来说食物能使身体有力量的。由於给与食物的施主对接受者是给与体力的,所以他未来由於给与体力而自己的身体能守护其力且不会丧失,因此世尊说:「施力後即成为力的分有者〔施与体力後即成为有体力的分享者〕(a. ni. 5.37)」,其余文句也只是以同样的方法(来理解)。


1楼2020-09-12 08:35回复
    阿弥陀佛,可以读一读金刚经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06 2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