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远美术刀剑吧 关注:955贴子:2,729
  • 0回复贴,共1

日本刀“玉钢神话”的真相大揭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熟悉日本武士刀的人大多都知道“玉钢”这种以日本传统工艺获得的原料,如果一把武士刀不是用“玉钢”制作的,那这把武士刀的价值就会大大缩水,甚至有人会说不用玉钢制造的刀不能称之为武士刀。武士刀迷们总会想象他们最熟悉的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战国精英们使用着玉钢锻制的武士刀所向披靡。
熟悉日本武士刀的人大多都知道“玉钢”这种以日本传统工艺获得的原料,如果一把武士刀不是用“玉钢”制作的,那这把武士刀的价值就会大大缩水,甚至有人会说不用玉钢制造的刀不能称之为武士刀。不管是出于对传统技艺的尊重,还是那一份带有历史文化的情怀,玉钢在日本刀迷中间被捧上了神坛,甚至会夸张到认为玉钢的性能远超现代钢铁。武士刀迷们总会想象他们最熟悉的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战国精英们使用着玉钢锻制的武士刀所向披靡。
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在他们所熟悉的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们这些战国精英所佩戴的刀并不是用玉钢制造的。在这个时代,充斥在日本冶金市场的除了少量自产的鉧铁和铣铁外,大部分是被称作“南蛮铁”、“支那铁”、“船舶铁”等铁原料,此外还有“阿兰陀铁”、“露西亚铁”“渡来铁”等等。这些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名称说明了一件事,这些铁原料都是进口来的。那个时代的日本刀(古刀)大部分是利用这些原料锻打制成的,尤其是大量足轻使用的武器。
▲南蛮铁
根据日本学者的考证,这些进口来的铁有一部分来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西方早期殖民者对日本的贸易。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西方早期殖民者自然不会舍近求远从遥远的欧洲将铁贩卖到日本,因此,这些殖民者从距离日本最近的中国大陆、东南亚、印度等地购买铁制品,转手卖给日本。明朝嘉靖年间,仅广东省的铁产量就达到了年产1.6万吨的惊人规模,如此巨大的规模显然并非仅仅供明朝国内市场使用,大量的铁随着明朝日益繁盛的走私贸易被转卖到东南亚甚至日本。
▲后人还原的明代船舶
另一部分是通过日本与明朝的堪合贸易以及倭寇的掠夺而来。根据考证,日本向明朝出口硫黄、铜、太刀、枪、扇子等物资,而进口铜钱、铁、银器、磁器、生丝、织物、毛毡、药剂、古书画、书籍等。因为明朝政府对铁视为战略物资,出口有一定限制,所以当时的日本人以求购铁制成品为手段.倭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大铁锅,在中国本来很便宜的大铁锅卖给日本时价格翻到了1两银子,大的甚至到了4两银子。“铁锅重大物,一锅价至一两钱,重古者千文价至四两”。当堪合贸易终止后,倭寇对东南沿海的掠夺就成了进口铁的主要获取来源。
▲明代锅
可以说,正是这些进口的铁支撑了整个战国时代日本战争对铁的需求,各种甲胄、刀剑,甚至日本铁炮(火绳枪)都是利用这些进口铁制造。
▲日本铁市场分类及年代表
那么为什么这个时期日本人不使用本国制造的玉钢来锻制刀剑呢?
原因很简单,战国时代玉钢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如下表所示,玉钢被发明的年代是江户时期。室町乃至战国时期,日本本土所能生产的铁被称作铣铁。
日本冶铁技术发展表
制铁法铁原料制钢法时期年代原始低温野炉块炼铁原始锻打上古刀4~10世纪初期低、中温炉鉧状、铣铁卸し铁上古刀~古刀1000~1596中期高温炉 (踏み鞴)出羽・印可・千种钢商用既成钢新刀(庆长之后)1596—1781高温炉 (天秤鞴)玉钢分别既成钢新々刀1781~1876
▲野太刀演示
玉钢又叫“和钢”。玉钢之名来自明治时代,当时的日本人称大炮炮弹为“玉”,后将制作日本刀的原料也称为了“玉钢”。如果用冶金学的术语它应该叫做海绵铁或块炼铁,这是人类最早期学会冶铁技术产出的一种原始铁原料。冶炼海绵铁的技术为公元前1400年的赫梯人所发明,中国早在西周晚期也掌握了这种技术,到了汉代随着炒钢及高温炉的发明,中国开始淘汰以海绵铁锻制铁器的方法。
▲玉钢
日本工匠将砂铁与木炭混合在一起放入炉中,通过木炭的还原,将铁元素从矿砂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中,还原出的铁又与碳结合,形成了一定碳含量的铁碳合金。铁的完全熔解温度为摄氏1538℃以上,但是日本国小,资源贫乏,不仅无法获得高温燃料,更不具备高温炉和相应的鼓风技术。于是他们使用一种以槲木为原料制成的“备长炭”低温燃料,这样的冶金技术仅能将炉温提高到1200度左右,此时还原的铁无法完全融化成液态,而是半流动状态,冷却后像海绵一样成多孔状。海绵铁不是均质的铁块,含炭量从0.2到2.5左右,把海绵铁敲成小块,再以目视依照其断面的光泽,只挑出含碳量在1~1.7%左右且杂质较少者称之为玉钢。 这种冶铁方式也被称作“鉧押し法”。简单言之,玉钢就是一种在低温冶炼状态下制成的海绵铁。
鉧押し法与现代高炉制铁对比
鉧押し法高炉制铁材料砂铁铁矿石燃料木炭(备长炭)焦炭炉顶温度℃900~1000500炉心温度℃12001300~1700炉底温度℃15002000还原剂真砂土、硅酸盐石灰石CaCO3还原温度℃约10001300~1500精炼时间(h)978
▲明嘉靖时期日本刀
由于工艺落后,玉钢的出产率和产量非常低,为了炼制1吨成品钢,需要耗费大约二十多吨的原材料。所以这是一种效率非常低下、成本高昂的原始冶炼法。如果战国时代大量的武器使用玉钢制造,恐怕日本的大名们即使破产也无力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
▲明治10年《玉鋼縁起》
而“玉钢神话”的产生有着很深刻的历史背景。随着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家康最终统一日本,日本国内的战事逐渐减少,对武器的需求也随之降低,对铁原料的需求也不高。为了统治的需要,从1633年2月到1639年7月,德川幕府连续五次颁布了所谓的“锁国令”。其中主要内容之一是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这也导致了进口铁占日本铁市场的比例迅速下降,日本市场开始以本国制造的铁为主。于是武器匠人也开始用本国出产的铁来制作刀剑。此外,得益于丰臣秀吉对朝鲜的入侵(壬辰战争),日本从朝鲜获取了一定的冶金技术,这其中也包括后世制造日本刀所使用关键的包钢技术(甲伏锻)。进入江户时期,日本本国的冶铁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天秤鞴这种高温炉也被发明出来。18世纪末,随着鉧押し法的成熟,这种方法产出的铁被称作玉钢,成为了制作日本刀的铁原料。
▲天秤鞴冶铁
▲日本岛根县玉钢冶炼现场
由以上内容可以得知,生产玉钢并不难,玉钢这种材料论其质量和性能也无法与现代钢匹敌。它不过是世界各国很早就被淘汰的古老冶金技术,得益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被保留了下来。但是随着日本刀在世界范围的热度上升,玉钢及其制造方法被视为日本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目前在日本岛根县还有人从事冶炼玉钢的工作,作为一种受保护的传统技艺而存在为日本国内的一些刀匠提供玉钢原料。


IP属地:广东1楼2020-07-22 13: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