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吧 关注:1,019贴子:5,065
  • 4回复贴,共1

“阳燧”、“方诸”与取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燧取天火(明火)
上古时期,在距今约五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燧人氏,三皇五帝之首,华夏文明火的始祖,古书《尸子》载:“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用木取火。
他根据五种应天时而生长的五色木材来取火。在春天的时候取青色的榆木之火,在夏天的时候取赤色的枣木之火,在长夏的时候取黄色的桑木之火,在秋天的时候取白色的柞木之火,在冬天的时候取檀黑色的槐木之火。
那么木燧之火做什么用呢?《周礼》载:“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取暖烹饪用之。”汉代之前木燧取的火被称作国火。
上古时期还有一种火,叫明火,明火有两种,一种是冰台取天火,另一种是阳燧取火。
关于艾,《说文解字》中说:“艾,冰台也。”
《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是冰台取天火的记载,故艾别名冰台。冰台取天火运用的是冰透镜聚光原理。
东汉许慎《淮南子》载:“阳燧遇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古人用阳燧对准太阳将阳光折射集中到干燥的艾草上,不久的时间就会把艾草点燃,这种把阳光转化成火的方法被称作“阳燧取火”。
木燧之火的发明给我们带来温暖,那么古人用阳燧之火做什么呢?
通过阳燧取的火被称之为“明火”,明火不能像钻木取的火那样用于一般生活用火,《周礼》:“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祭祀时用之。”古人认为这种取于太阳的火具有纯阳的洁气,所以明火只能用于古老的祭祖仪式上,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太阳之火的敬畏。
现在天津市博物馆珍藏一枚汉代阳燧,其背面外圈铭文记载“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除不祥兮。”古时人生了病,请阳刚中正的人用太阳之火引燃的艾草为人艾灸,利用艾燃烧时产生的药力和热力驱除病灾,后来,这种方法慢慢演变成了医家专用的灸法了。
-----
艾灸以天火治病为上
阳燧取得的天火,用来治病也是非常好的。晋代陈延之《小品方》记载,灸疗不宜用八木之火,而宜用“阳燧”对日取天火。
从贯穿历代艾灸法用火的史料来看,灸火的火源以引取天火也就是太阳之火为上选。
今本的《内经》(《灵枢》、《素问》)以针法技术为主流。秦汉时代的灸法专著,《扁鹊灸经》、《仓公(灸)法》、《灸法图》、《新集备集灸经》等大多亡佚或残缺不全。出土的古医书如马王堆《脉书》、张家山《脉书》虽然直接涉及了灸法,但没有谈到用火的原则。
图 艾灸图

《黄帝虾蟆经》其中有篇“辨灸火木法”,主要分析灸法的用火。就提到了这件事:
“.......太上,阳燧之火以灸为上;次以石之火,常用;又槐木之火灸,为疮易差;无者,膏油之火亦佳。'
可见,灸法的火源以取太阳之火为上选,陈延之的《小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说法完全相同。灸法火源以天火为主的说法到底可以追溯到何时,目前并没有资料可证。大约起于战国,贯通整个传统时代,医家将太阳之火做为灸法用火不变的原则。
《黄帝针灸虾蟆忌》即《黄帝虾蟆图》,亦称《黄帝虾蟆经》,是中国古老的针灸文献,为第一部论述人神禁忌、时间禁忌的专著,在古中医针灸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撰人佚名,成书年代约在东汉到东晋之间。现存一卷(共 9 篇),系日本医家和气奕世(公元 16 世纪左右)家传古卷子本,后经 1796 年(日本宽政八年)丹波元简抄录,至 1823 年(日本文政六年),其子丹波元胤于敬业乐群楼雕刻的《卫生汇编》中辑录了此书,该刻本得以刊行并返传中国。目前国内所藏均为此本影印版。
用火的时候,一定会讲到八木之火不可灸,是哪几种木呢?
《针灸资生经》中引《下经》的一段话,颇能说明这一问题:“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次有火镜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丸皆良。”。
所以在《黄帝虾蟆经》的这篇“辨灸火木法”就清楚的写了八木之火的害处,原文说:
“松木之火以灸,即根深难愈;柏木之火以灸,即多汁;竹木之火以灸,即伤筋,多壮筋绝;橘木之火以灸,即伤皮肌;榆木之火以灸,即伤骨,多壮即骨枯;枳(《本草纲目》载作“柘”)木之火以灸,即陷脉,多壮即脉溃;桑木之火以灸,即伤肉;枣木之火以灸,即伤骨髓,多壮即髓消。——右八木之火以灸人,皆伤血脉、肌肉、骨髓;太上,阳燧之火以灸为上;次以石之火,常用;又槐木之火灸,为疮易差;无者,膏油之火亦佳。”其内容,《医心方》和《外台秘要》等书也有载录。
八木者,松木火难差增病,柏木火伤神多汗,竹木火伤筋目暗,榆木火伤骨失志,桑木火伤肉肉枯,枣木火内伤吐血,枳实火大伤气脉,橘木火伤荣卫经络。
阳燧之火,是指用“火镜”从太阳光取火;喈石之火,是用铁镰敲击“火石”取火。
对此,李时珍《本草纲目》艾火条下有过解释:“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须注意“以艾承之”一语,可知直接用于灸治的仍然是艾,阳燧只是用以取火而已。“磁石之火”,即《纲目拾遗》所载的“击石火”。
李时珍还说:“凡灸艾火,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则钻槐取火为良。若急卒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
又《医心方》引“《小品方》云:凡八木之火皆害人肌血(肉)筋脉骨髓,不可以灸也。太上用阳燧之火,其次磁石之火,天阴以槐木之火为良也。——阳燧是火珠耀日取火也;天阴无日时则钻槐木取火也。”说的也是在天阴无日时才钻槐木取火而避用“八木之火”。
但是讲到桑木火的时候,古籍《串雅外编》记载了一种灸法叫“桑木灸”,是用干桑木,像一些痈疽发背,发不出来,或者是瘀肉不腐溃出不来,就用桑木劈成细片或细条扎一块儿,点燃了去吹,烟气向患处去吹灸,可以治疗久不愈、发不出来的问题。桑木火性畅达,通关节,祛风寒,可以用来治一些病。


IP属地:河北1楼2020-07-05 08:52回复
    明代的《针灸大成·卷九·点艾火》
    点艾火
    《明堂下经》曰:『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为上。次有火镜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诸番部用镔铁击阶石得火,以艾引之,凡仓卒难备,则不如无木火,清麻油点灯上,烧艾茎点灸,兼滋润灸疮至愈不痛,用腊烛更佳。』
    “有火珠耀日以艾亟(jí)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为良,凡人卒难备矣。”
    这里面有个词叫“火珠耀日”,这个火珠在古书里叫“火齐珠”,就是凸透镜的琉璃珠,可以用来向日取火。在中医里是“火珠耀日”法。
    “贞观四年,其王范头黎,遣使献火珠,大如鸡卵,圆白皎洁,光照数尺,状如水精,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这是水晶状的凸透镜火珠,古代有国家进贡过这个火齐珠宝物给中国,中国自己也会制造的,火珠取火和阳燧取火都是取的“天火”。
    “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
    这里面又讲到“火照耀日”。在《针灸大成》中指的是“火镜”,“火镜耀日”,也就是阳燧向日取火,而艾草也叫“冰台”,“削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也是取火的方式,如果没有“火齐珠”取火,用阳燧“火镜”来取火也是可以的。
    包括到现在用的放大镜,也有类似效果,就是将太阳光聚集到一点,用艾把火引燃叫“取天火”。
    这里说取火最好的是“火珠”,但凡人难备矣。没有怎么办呢?“火镜”亦佳。两者取的都是天火,都为“上”之火。
    图 艾火烟

    “若遇天色阴暗,遂难得火。”
    但天色不好的时候,难得火,就是没有太阳那就取不到天火了,
    “今即不如无木火也,灸人不犯诸忌,兼去久 ,清油点灯,灯上烧艾茎,点灸是也。兼滋润,灸后至疮愈易安,且无疼痛。用蜡烛更佳,”
    又不能用八木之火。后面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清油点灯,一个是蜡烛,以前的菜籽油等等的植物类油,蜡烛也是石蜡,天然的矿物,也是很好的方式。
    “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镔铁击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着灸。”
    番邦的人也知道这八种火不能用,那就用火石击打出火星,用艾引着,来取施灸的火。
    古人的用火方式,延续到现代也知道,最好的火是太阳的火,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可以操作,这是取天火。
    还有可用酥油灯或者石蜡点火,不太建议用打火机取火,有的说法认为石油是地球的肾精,不管怎么说,还是建议能够用一些纯天然的火为好。
    但是,现在一般都是打火机用的多,可惜的是估计现在没什么机会用上天火治病了啊!嗯,或许现在倒是可以用放大镜试试取天火。


    IP属地:河北2楼2020-07-05 08:55
    回复
      艾灸扶阳养生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三种治疗方法:一灸、二针、三中药。“灸火虽微,内攻有力!”这是因为《本草从新》中认为艾叶“能透诸经”。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亦非良医也。”“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
      明代李梴(南丰人)《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图 《扁鹊心书》图

      在南宋窦材1146年写成《扁鹊心书》里还记载了一件艾灸灼关元穴位的好处的事情,也算是比较神奇吧,我们来看看:
      “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备,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辛卯年间,岳阳民家,多受其害,能日淫十女不衰。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即艾火之效耳。”
      图 艾草又被称为回阳草

      还有“艾火遍身烧、祛病如把抓”是唐朝药王孙思邈的艾灸思想和艾灸方法。成熟的艾叶热性,是纯阳性,接受太阳真火,储存太阳火力,用于人体能补充人体阳气,可以救回阳气垂危的病人。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指的就是:艾叶味是苦辛,纯阳性,用于人体能补充人体阳气,可以救回阳气垂危的病人。能通畅人体经络,能投入肝脾肾脏,调理气血,驱逐寒湿之气,温暖子宫的功效。用艾灸人体,能进入人体经脉、脏腑,医治百病。治疗阴邪即寒湿之邪的最有效最根本方法是,人体要阳气充足,阴邪之气自然消退。补充人体阳气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大灸、重灸、多灸。
      这都是借阳火之力保养人身啊,看来艾灸“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这话说的有一定道理啊!
      图 关元穴、中脘**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礼拜熏一次,一次二十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则瘴疠、瘟疟之气不能着人。”他老人家常用艾叶温灸足三里,活到101岁。李时珍“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而他的故乡湖北产的蕲艾是药效最好的一种艾。
      除了灸法扶阳外,另两个扶阳大方就是丹药与附子了。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磺为主,扶阳祛湿。
      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服用生硫磺来回阳,他认为生硫磺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磺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IP属地:河北4楼2020-07-05 09:00
      回复
        熏烧艾叶可避秽气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并说:“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
        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中医认为,艾叶气香、味辛、性窜,熏烧艾草枝叶可驱蚊蝇、避秽气。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
        而一些文学史记类书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春秋时期的《庄子》中就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璠之《艾赋》中也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的记载。可见在当时民间已有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习惯。
        据西医药理研究表明,艾叶烟熏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数减少95%-99.8%。对腺病毒、鼻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浙江省中医院一区曾于1998年5月年到1999年4月采用中药艾条烟熏作为病室消毒的方法,结果一年的空气检测合格率高达94.4%。
        而一些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儿科病室,怕使用化学灭菌剂会对太小的孩子造成刺激,也会用熏艾的方法来杀菌。
        图 郑州中医院:门诊大厅艾烟氤氲驱疫戾

        在《中医外治杂志 》里有一篇名为《中药艾条烟熏应用于母婴同室的效果观察》的文献,文中提到根据房间大小,中药艾条空气消毒1g/ m³,点燃后置于母婴室中央,其烟雾不断升腾、弥散至燃尽,每日一次。取20次空气细菌培养结果,得出平均消毒前973.05cfu/ m³,消毒后444.5 cfu/ m³,取得了良好效果。
        艾草含有1,8-桉叶油素等21种挥发物质,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根据日本学者大西基代和西谷郁子的研究发现,艾草燃烧后的生成物药效远好于未燃烧的艾草,这也就是艾灸疗法比一般的热敷、熏蒸效果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既然用阳燧取得的天火治疗疾病效果都这么好,要是用天火点燃的艾草烟,想必驱疫效果更好吧!在天津市博物馆珍藏一枚汉代阳燧,其背面外圈铭文就写到“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除不祥兮。”啊!
        所以,天火近于天,用于祭祀神明真是再好不过了。


        IP属地:河北5楼2020-07-05 09:01
        回复
          明火、明水用于祭祀
          考古显示,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河南庙底沟、郑州大河村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彩陶上,常见有日月纹饰。殷商甲骨卜辞中的“王宾日”、“出日”、“入日”等甲骨文,被认为是殷王朝夕迎送日神的记录。
          《尚书·尧典》有“寅宾出日”、“寅饯纳日”的记载,可见迎送太阳的礼拜仪式由来久远。
          西周以后,在《礼记·郊特牲》说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郑玄注“大,犹遍也,天之神,日为尊。”孔颖达疏“而天之诸神唯日为尊,故此祭者日为诸神之主,故云主日也。”“长日之至”指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最长的时间,此时郊祭日神。
          《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注:“夜明,月坛也。”孔颖达疏:“王宫,祭日也者;王,君也;宫,亦坛也……日神尊,故其坛曰君宫也。”“夜明者,祭月坛名也。”
          又“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注“天无形体,悬象着明不过于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孔颖达注疏:“天之诸神,唯日为尊,故此祭者,日为诸神之主,故云主日也”。
          《天文志》云:“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日月与天同运,同为空中耀眼的发光体,为光明的象征,光明由黑暗生,因此先民将太阳、月亮,都视作天的代表。
          图 虢国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仿制的巨型阳燧(网络图)
          阳燧(遂)又称火镜,亦作“阳鉴”,是对日聚光取火的青铜凹面镜;阴燧又称水镜、方诸,亦称鉴诸、鉴燧,是月夜承接露水的盘子。明水火取诸于日月,是日月的象征,表达对日月的崇拜。
          《周礼·秋官》:“有人掌以天燧,取火于日。”
          《周礼·疏》中说: “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于日,故名阳燧,取火于木,为木燧者也。”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故阳燧见燃而为火。”
          《礼记》载:阳燧、木燧属左右配用之物,晴则以阳燧取火于日,阴则以木燧钻火。古人以阳燧取火为最高等级,用于敬神。
          阳燧的记载,多与祭祀有关,运用于祭祀礼仪,每年春分设坛祭祀日神,秋分祭祀月神,有特定的礼仪。
          《管子·轻重己》:“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摠,带玉监(镜的美称,金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日。”、“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摠,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
          祭日时“带金监”,与祭月“带锡监 ”对举。
          《周礼·考工记·辀人》记载鉴燧之成分“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青铜铸器即铜与锡之合金,故每金、锡并举。然单铜单锡不能为镜,疑此称铜多锡少者曰金,锡多铜少者曰锡,其实皆青铜耳。铜多则色黄象日,故金监以祭日;锡多则色白象月,故锡监以祭月。铜锡各半,可造镜及燧。
          监又作鉴(鉴),是青铜镜。语出《周礼.春官》“凡卜,以明火爇燋。”郑玄注“明火,以阳燧取火于日。”
          卫宏《汉旧仪》:「皇帝唯八月饮酎,车驾夕牲,牛以绛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
          另,《旧唐书·礼仪志》:「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需要点火,而火种罐里的火,灶塘里的火,全都是不洁之火,而真正的洁净之火,便是阳燧反射阳光,点燃的火焰(与阳燧镜相配的就是鸟柱灯,鸟柱灯背上灯捻燃起的火,才可以参加祭祀)。
          《周礼》称“明水”,明,洁也,取明水于月,取明火于日,欲得阴阳之洁气也。
          明水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利用方诸(铜盘)于月夜,凝聚夜气所得露水,作为祭祀所用凈水,以洗涤祭祀所用的谷物(粢盛黍稷);明火是以阳燧聚焦,取得的火,点燃祭祀照明所用的烛(明烛)。
          在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20就还写到阳燧之火和方诸之水用于祭祀神明:
          “东海方诸之间有巨蚌焉,长尺有二寸者,因名方诸。取其壳,以柔帛拭之良久,以月照之,以器承之,则得水焉。”、“古者祭法尚洁,必以方诸之水、阳燧之火荐于神明焉。”
          这是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太阳是“阳之精”,月亮是“阴之精”,认为用明水火可“得阴阳之洁气”,对明火明水的运用,《大唐开元礼》卷二十二〈吉礼.斋戒〉提及:“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光禄卿监取明水火。太官令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樽前。”对日聚光取火,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为祭祀的礼仪。
          这就是“阳燧”取火,“阴燧”(方诸)取水的来历哦!
          大家熟知的奥林匹克圣火是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引燃火种的。
          奥运会圣火通常于奥运会开幕前几个月在奥运会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点燃。
          圣火采集方式遵循古希腊的传统,由首席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前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然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
          而中国古人自古就用阳遂取天火,“古希腊”为什么却与中国用凹面镜聚光取得火种完全相同呢?
          图 西周虢国阳燧,阳燧取火图
          世界上有历史记载,及出土文物证明中国是最早使用阳燧取火的,而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又是怎么知道用凹面镜引火的呢?!
          所以,奥运会的历史,根本不像西方说的那么早,想必这是取材于中国的“阳燧”取火的用于祭祀而伪造出来的吧!
          而所谓的“古希腊”阿基米德用反光的物品烧毁战船,中国清朝的版本是写成在意大利亚的,后来才改成“古希腊”的版本“罗马人攻打叙拉古城的时候,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看到罗马战船上用作标记的颜料有可燃成分,便号召城内的居民回家取来能反光的物品,如银盘子、铜盘子等器物,将阳光折射到罗马军舰上,烧毁敌人船只。”
          可是,中国的“阳燧”乃是凹面镜啊,才能利用太阳光聚光取火的,这个“古希腊”阿基米德用反光的物品可烧毁不了战船啊!
          就算“古希腊”阿基米德改成用“阳燧”,可是这也是中国发明的,除非它们又是想证明“华夏文明西来说”,是啊,“传入”中国,结果“古希腊”要去盗火了,真是搞笑啊!


          IP属地:河北6楼2020-07-05 0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