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08,102贴子:95,173,498

蒋介石与戒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看到一篇蒋介石的戒色历程,看到他将自己戒色居然还记日记反思,自己觉得很惭愧。好文分享戒友们互相学习借鉴)
 注:蒋介石可以说是我比较尊敬的一个前辈,他努力修身自律,才有后来的成就,而且算是一个比较爱国的人了,比如,“谁搞台独,我就搞他脑袋”,这篇文章的相当大部分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了蒋介石先生也是与淫欲抗争过的,我想,这也许对我们戒淫提供一点借鉴作用。那么,我转贴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历史秘档:天理和人欲之间挣扎过的蒋介石


IP属地:广东1楼2020-05-13 19:27回复
      按照道学家的要求进行修养
      儒家学派认为:修身是人生的第一大事,也是各项事业的起点。宋明时期,道学家们提出了以“存天理,去人欲”为核心的一系列修身主张,一方面将儒学伦理规范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一方面则前所未有地细密设计了各种遏制“人欲”的办法。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1920年3月,戴季陶醉酒,“以狗牛乱骂”,蒋介石一时激动,闪过与戴拼命的念头,但他旋即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彼平时以我为恶劣,轻侮我之心理,于此可以推知”,“我岂可不痛自警惕乎”!
      为了克服这些坏毛病,蒋介石曾以相当精力阅读道学著作,企图从中汲取营养。


    IP属地:广东2楼2020-05-13 19:27
    回复
      宋明道学有所谓理学和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蒋介石涉猎过朱熹的著作。宋明以后的道学家中,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著作。
        1922年岁首,他曾节录曾国藩的“嘉言”作为自己的“借镜”。其内容有:“虑忘兴释,念尽境空”;“涵咏体察,潇洒澹定”;“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以志帅气,以静制动”;“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军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等。
        1925年1月2日,他又将曾国藩的“惩忿窒欲”,“逆来顺受”,“虚心实力”,“存心养性”,“殚精竭力”,“立志安命”等“嘉言”抄在当年日记卷首。可见,他在力图按曾国藩的训导立身处世。
        蒋介石不仅认真读道学书,而且也真的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道学家中朱熹一派普遍主张“省、察、克、治”,蒋介石也照此办理。
        1920年1月17日日记云:“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
        1922年10月25日日记云:“今日仍有几过,慎之!”
        1925年2月4日日记云:“存养省察工夫,近日未能致力。”
        1925年9月8日日记云:“每日作事,自问有无疚心,朝夕以为相惕。”
        可见,蒋介石是经常检讨自己的。
        1920年1月1日,蒋介石决定自当日起,至第二年4月15日止,“除按日记事外,必提叙今日某某诸过未改,良知未致(或良知略现),静敬澹一之功未呈也”。他所警惕的过失有暴戾、躁急、夸妄、顽劣、轻浮、侈夸、贪妒、吝啬、淫荒、郁愤、仇恨、机诈、迷惑、客气、卖智、好阔等16种。如果一旦发现有上述过失,就在日记中登录。因此,他的日记对自己的疵病,常有相当坦率甚至是赤裸的记载。


      IP属地:广东3楼2020-05-13 19:28
      回复
        蒋介石谋求与介眉断绝关系是真,但却并未下决心戒除恶习。10月15日日记云:“下午,出外冶游数次,甚矣,恶习之难改也。”同月30日,蒋介石赴日游历,这次,他曾决心管住自己。关于这方面,有下列日记可证:
          10月30日:“自游日本后,言动不苟,色欲能制,颇堪自喜。”
          11月2日:“迩日能自窒欲,是亦一美德也。”
          可见,蒋介石的自制最初是有成绩的,然而,没过几天,蒋介石就无法羁勒心猿意马了。日记云:“色念时起,虑不能制,《书》所谓‘人心惟危’者此也。”当日蒋介石对自己稍有放纵,结果是,“讨一场没趣”,自责道:“介石!介石!汝何不知迁改,而又自取辱耶!”
          同年11月19日,蒋介石回到上海,过了一段安静日子,心猿意马有所收敛。12月31日岁尾,蒋介石制定次年计划,认为“所当致力者,一体育,二自立,三齐家;所当力戒者,一求人,二妄言,三色欲”。他将这一计划写在日记中:“书此以验实践。”看来,这次蒋是决心管住自己了,但是,他的自制力实在太差,于是,1920年第一个月的日记中就留下了大量自制与放纵的记载:
          1月6日:“今日邪心勃发,幸未堕落耳。如再不强制,乃与**奚择!”
          1月14日:“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
          1月15日:“晚归,又起邪念,何窒欲之难也!”
          1月18日:“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次,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
          1月25日:“途行顿起邪念。”
          蒋介石时而自制,时而放纵,处于“天理”与“人欲”的不断交战中。在整个1921年都是如此。
          当时,“吃花酒”是官场、社交场普遍存在的一种恶习,其性质类似于今人所谓“三陪”中的“陪酒”。同年9月6日,蒋介石“随友涉足花丛”,遇见旧时相识,遭到冷眼,自感无趣,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交朋友要谨慎,否则就会被引入歧途,重蹈覆辙。11月6日谓蒋介石寄住香港大东旅社,晚,再次参加“花酌”,感到非常“无谓”。这些地方,反映出蒋介石思想性格中的上进一面。
          1922年,蒋介石继续“狠斗色欲一闪念”。日记有关记述仅两见。9月27日云:“遇艳心不正,记过一次。”10月14日,重到上海,日记云:“前曾默誓除恶人,远女色,非达目的不回沪。今又入此试验场矣,试一观其成绩!”次年,也只有两次相关记载:3月1日云:“近日心放甚矣,盍戒惧来!”6日云:“出外闲游,心荡不可遏。”两年中,蒋介石仅在思想中偶有“邪念”闪现,并无越轨行为,看来他的修身可能确有“成绩”。


        IP属地:广东5楼2020-05-13 19:29
        回复
           戒名利诸欲
            道学家们既反对纵情声色,也反对沉溺名利,视之为“胶漆盆”,要人们通过修养,从中滚脱出来。
            蒋介石早年修身时,也很注意戒名利诸欲。1919年,他作《四言箴》自励:“主静主敬,求仁学恕,寡欲祛私,含垢明耻”,明确地要求自己“寡欲”。蒋介石要求自己将事业放在首位,而不汲汲于求名求利。这一层意思,他在1920年2月的一则日记中表述得更清楚:“事业可以充满欲望,欲望足以败坏各种事业,不先建立各种事业,而务谋餍足欲望,是舍本而逐末也。”
            多欲必贪。蒋介石既要求自己“寡欲”,因此,特别注意戒“贪”,保持廉洁。1921年,蒋介石因葬母等原因,花销较大,欠下一批债务。次年9月,孙中山命他去福建执行军务,蒋乘机写信给张静江,要求张转请孙中山为他报销部分债务。写信之前,蒋矛盾重重,思想斗争剧烈,日记云:“今日为企图经济,踌躇半日。贪与耻,义与利四字,不能并行而不悖,而为我所当辨。如能以耻字战胜贪字,此心超然于利义之外,岂不廉洁清高乎!一身之荣辱生死,皆为意中事,安有顾虑余地乎!”
            1923年7月,蒋日记有云:“戏言未成,贪念又萌,有何德业可言!”可见,像他努力戒色一样,对“贪念”,也是力图遏制的。
            蒋介石长期生活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习染既久,难免沾上奢侈、挥霍一类毛病。1920年岁末,蒋介石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元之多,顿觉惊心,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道学家们大都要求人们生活淡泊,甘于“咬菜根”一类清苦生活。上述日记表明,蒋介石早年在这一方面同样受到道学的影响。


          IP属地:广东7楼2020-05-13 19:31
          回复
             其他
              诚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原意为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后来被视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和境界。(邪淫的人多数是不诚实的,如欺骗妻女,婚外情,而不诚实的人难成大事)道学家无不尊诚、尚诚。北宋的周敦颐将“诚”说成“圣人之本”,要求人们经过“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后,回归“诚”的境界。
              蒋介石深受道学影响,他在早年也曾一度尊诚、尚诚。1922年11月20日日记云:“率属以诚为主,我诚则诈者亦诚意矣!”这里,“诚”被蒋介石视作一种驭下之道。1923年5月4日日记云:“凡事不可用阴谋诡计,且弄巧易成拙,启人不信任之端。”这里,“诚”被蒋介石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1924年5月3日日记云:“机心未绝,足堕信义与人格。”这里,“诚”才被蒋介石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准则。
              然而,政治斗争讲究手段、计谋与权术,即所谓纵横捭阖,不可能和“诚”的要求契合无间。1926年以后,“诚”字就少见于蒋的日记了。


            IP属地:广东8楼2020-05-13 19:34
            回复
              其他搜来的日记(可能与上文有重复)
              蒋介石的一生,既好色而又戒色,既放纵而又想修身,就像一个活脱脱的矛盾自搏体。
              譬如,在其日记中,就有大量好色但又力图戒色的记载,其中具体入微,堪称大胆而又暴露,这在名人日记中,殊不多见。
              譬如1920年,其中就留下了大量放纵与戒色相斗争的记载,罗列如下:
              1月6日:“今日邪心勃发,幸未堕落耳。如再不强制,乃与**奚择!”
              1月14日:“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
              1月15日:“晚归,又起邪念,何窒欲之难也!”
              1月18日:“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次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
              1月25日:“途行顿起邪念。”
              一月如此,接下来的几个月,也是如此。
              2月29日:“戒绝色欲,则《中庸》‘尚不愧于屋漏’一语,自能实践。污我、迷我、醉梦我者惟此而已,安可不自拔哉!”
              3月25日:“迩日好游荡,何法以制之?”
              3月27日:“晚,又作冶游,以后夜间无正事,不许出门。”
              3月28日:“色欲不惟铄精,而且伤脑,客气亦由此而起。”
              3月30日:“邪念时起,狂态如故,客气亦盛,奈何奈何!”
              4月17日:“晚,游思又起,幸未若何!”
              6月27日:“色念未绝,被累尚不足乎?”
              7月2日:“抵沈家门,积善堂招待者引余等入私娼之家,其污秽不可耐,即回慈北船中栖宿。”
              从这个回船的记载看,蒋介石还算有点自觉了。


              IP属地:广东9楼2020-05-13 19:39
              回复
                8月7日:“世间最下流而耻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关,则茫茫尘海中,无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为众所鄙之虞!”
                8月9日:“吾人为狎邪行,是自入火坑也,焉得不燔死!”
                8月23日:“午后,神倦假眠,又动邪念。身子虚弱如此,尚不自爱自重乎!”
                1921年,蒋介石仍在继续“天理”与“人欲”的大战,相关日记如下:
                1月18日:“我之好名贪色,以一澹字药之。”
                5月12日:“余之性情,迩来又渐趋轻薄矣。奈何弗戒!”
                9月10日:“见姝心动,这种心理可丑。此时若不立志奋强,窒塞一切欲念,将何以自拔哉!”
                9月24日:“欲端品,先戒色;欲除病,先遏欲。色欲不绝,未有能立德、立智、立体者也。避之犹恐若污,奈何甘入下流乎!”
                9月25日:“日日言远色,不特心中有妓,且使目中有妓,是果何为耶?”
                9月26日:“晚,心思不定,极想出去游玩,以现在非行乐之时,即游亦无兴趣。何不专心用功,潜研需要之科学,而乃有获也。”
                11月26日:“欲立业,先立品;欲立品,先立志;欲立志,先绝欲。绝欲则身强神卫,而足以担当事业矣!”
                12月1日:“陪王海观医生诊治诚病。往游武岭,颇动邪思。”
                12月8日:“荡心不绝,何以养身?何以报国?”


                IP属地:广东10楼2020-05-13 19:39
                回复
                  1924年后,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在色欲方面更加检点,不过偶尔也会有些波动,如以下记载:
                  1925年4月6日:“荡念殊甚,要此日记何用。如再不戒,尚何以为人乎!”
                  4月11日:“下午,泛艇海边浪游,自觉失体,死生富贵之念自以为能断绝,独于此关不能打破,吾以为人生最难克制者,即此一事。”
                  同年11月16日晚,蒋介石在参加苏联顾问的宴会上“讲述生平经过、恶劣历史”,对自己的“好色”作了坦率的解剖和批判。
                  1926年全年安静无事,仅11月21日日记云:“见可欲则心邪,军中哀戚不遑,尚何乐趣之有!”
                  1927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合。戒色成功矣。


                  IP属地:广东12楼2020-05-13 19:40
                  回复
                    (以下是另外的记录)
                    “魔都”青年蒋介石戒色记
                    古籍善本研究收藏2019-06-17 07:25
                    上海,近代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
                    这里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无数青年男女实现个人理想的圣地。闯荡上海滩,是民国时期很多年轻人发家致富的捷径。
                    蒋介石就曾是“沪漂”大军中的一员。当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长期居住在上海。从1911年到1922年,假如你要穿越时空回去找老蒋,他不在上海,就在回上海的路上。


                    IP属地:广东13楼2020-05-13 19:44
                    回复
                      蒋介石好色,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但是,蒋介石也知道好色不好,他有心戒色。在他决心和介眉分手之后,从此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天人交战”。
                      戒色之初,蒋介石还是决心很足。在去日本出差时,他发誓管住自己,回到上海,他也不再去烟花柳巷游荡,即便是路上见到美女,也能做到目不斜视。蒋介石欣慰地说:“自游日本后,言动不苟,色欲能制,颇堪自喜。”


                      IP属地:广东16楼2020-05-13 19:46
                      回复
                        蒋介石一边克制欲望,一边时不时犯错误,直到34岁时,他的戒色之旅仍未成功。因为大上海的繁华,美女众多,蒋介石常把上海作为“试验场”,验证自己戒色的成果。
                        与蒋介石的偶像曾国藩相比,蒋介石的自制力可是差的太远了。因为蒋介石窒欲,只是戒杂心邪念与外出游荡,曾国藩戒色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是彻底的戒——包括夫妻之间。曾国藩将“床榻之内不敬”视为罪恶,在外人面前,夫妻间过分亲密他都要骂自己是**。
                        蒋介石35岁时,戒色之旅似乎取得一定成效。当时,喝花酒是常见的社会现象,上至大知识分子,下至富裕人家,都喜欢在烟花柳巷中喝酒玩乐。而在戒色道路走了好几年的蒋介石,自己已不再去青楼游荡,有时为了应酬办事,跟随朋友“涉足花丛”,他都要提醒自己不可结交损友,以免重蹈覆辙。
                        到了1927年,40岁的蒋介石基本上告别了好色之心。自蒋介石在上海和介眉彻底分手,决心戒色以“励志立业”起,与这一场持续了八年的“戒色之旅”终于成功了。


                        IP属地:广东18楼2020-05-13 19:46
                        回复
                          我看完蒋介石的戒色历程感觉又好笑又为自己的不精进惭愧,虽然说蒋介石被毛泽东打败了,但是如果没有毛泽东,蒋介石也许在中国也算是名正言顺的伟人了。伟人亦如此戒色,反观我等鼠辈,既缺乏蒋那样的能力,又没有像他那样努力自我搏斗,,,惭愧惭愧,,该学该学!


                          IP属地:广东19楼2020-05-13 19:51
                          回复
                            那我来自顶一下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0-05-13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