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吧 关注:170贴子:452
  • 3回复贴,共1
Parvinatator小泅龙源自拉丁语,parvus意为“小的”,natator意为“游泳者”,是生活在早三叠纪至中三叠纪的鱼龙类海洋爬行动物的已灭绝属。其化石是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的。
复原图出自维基和谷歌,图二中间偏左者为麋鹿小泅龙。




IP属地:北京1楼2020-04-13 16:57回复
    Parvinatator小泅龙
    Temporal range: Early Triassic–Middle Triassic
    时间范围:早三叠纪——中三叠纪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科学分类
    Kingdom:Animalia动物界
    Phylum:Chordata脊索动物门
    Class:Reptilia爬行纲
    Superorder:†Ichthyopterygia鱼龙超目
    Family:†Parvinatatoridae小泅龙科
    McGowan and Motani, 2003
    Genus:†Parvinatator小泅龙属
    Nicholls and Brinkman, 1995
    Type species模式种
    †Parvinatator wapitiensis麋鹿小泅龙
    Nicholls and Brinkman, 1995
    地质信息
    唯一已知的小泅龙化石来自于岩屑堆积的硫磺山组,位于未知的层位,因此其确切地质年代未知。据最准确的估计,该化石的年代介于奥伦尼克阶和拉丁阶之间,大约在2.51-2.35亿年前之间。在附近还发现了其他小型鱼龙,包括格氏龙(Grippia)、歌津龙(Utatsusaurus)和球凸齿龙(Phalarodan)。
    历史信息/发现
    1995年,伊丽莎白·尼科尔斯(Elisabeth Nicholls)和唐·布林克曼(Don Brinkman)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硫磺山组中发现了麋鹿小泅龙(Parvinatator wapitiensis)。这个属唯一发现的化石是一个部分头骨和两个前鳍。颅骨已发生构造变形,部分关节脱臼,后部分骨折,并向前旋转进入轨道。左前鳍保存完好,仅有轻微的重叠和断裂,而右前鳍严重重叠和断裂。
    描述和古生物学
    根据对牙齿大小与头骨宽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小泅龙估计不到1米长,与其他基底层鱼龙的大小和一般形状大致相同,尽管还不清楚小泅龙是否像歌津龙和格氏龙那样缺少背鳍。和其他早期鱼龙一样,小泅龙也很可能用一种类似鳗鱼的侧移身体动作来推进,这种侧移被称为鳗形。根据颌的大小和牙齿的形状,小泅龙被认为以小鱼和头足类动物为食,类似于其他基底层鱼龙,而不是像软体动物和蛤蚌这样的硬壳生物。鱼龙典型的特征是有一双大眼睛,这表明它们喜欢在黑暗中猎食,要么是在夜间,要么是在深水中。在重建了头骨的不清晰的眼眶后,它与其他鱼龙眼睛的大致形状和典型尺寸相匹配。
    种系发生
    关于小泅龙在其亲缘物种中的确切位置意见不一。下面Motani的种系发生图将小泅龙和歌津龙作为基底层鱼龙,而不是真正的鱼龙。

    然而,根据Maisch和Matzke在2000年的研究,小泅龙是一种真正的鱼龙,比歌津龙和格氏龙更晚分出。


    IP属地:北京5楼2020-04-15 10:19
    收起回复
      这小尖嘴儿萌萌哒


      IP属地:广东6楼2021-10-28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