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吧 关注:71,696贴子:536,325
  • 9回复贴,共1

谈谈中医治疗各种胃病的防止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谈谈中医治疗各种胃病的防止措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4-05 21:28回复
    脾胃在五脏居中、人体中焦、心下。心火的下交、肾水的上奉、肺气的肃降、肝气的升发、脾胃的升清降浊都离不开脾胃这一升降枢纽。脾胃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先天不好的可以通过后天补充。脾胃属于气血化生之源,人身体的正气、抵抗力都来源于此,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靠脾胃的供给。再说胃部这一器官,胃部上部连接食管,接口是贲门;胃部下部连接十二指肠、胆囊,接口是幽门,吃的食物通过胃部的腐熟经过十二指肠流向大小肠,一旦脾胃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升清降浊,会引起积食、胃胀、胃痛、恶心呕吐、食物反流、胆汁反流、反酸、打嗝、嗳气、食欲过强或者无食欲,所以会出现一系列胃病如各种胃溃疡、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萎缩/非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结石等一系列西医病名。脾胃中焦出了问题,会导致上下不能相通,导致上下相阻隔,多是引起上热下寒,如上部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口渴,下部手脚冰凉、肠鸣拉肚子、便秘、性欲低下。在体表就是长各种痤疮湿疹、出汗。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液,导致水饮停滞脾胃,水饮上冲心、肺、食管、头部引起的咳喘、短气、胸闷、心悸、头晕、耳鸣、吐口水痰涎、背部冷等问题。脾气不足,引起中气下陷,浑身无力,坠胀,发热以及无法统摄血液导致便血,尿血等。基于上述症状,所以平时一定要保护胃部。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05 21:29
    回复
      经常有人问我说:我有胃息肉,还有胃糜烂,怎么办”?”胃不好去医院,都要做胃镜检查,绝大多数人出现这样的结果,胃镜检查内容常有这样的描述,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炎,充血、水肿、糜烂,胆汁反流,胃小息肉。
      我给大家解答,不论你的胃难受还是不难受,不论难受的严重还是轻,到医院胃镜结果只有三个,胃癌、胃溃疡、各种胃炎,确诊胃癌、胃溃疡病情很严重,需要好好治疗甚至做手术,其它九成以上的是各种胃炎,那么,慢性浅表性胃炎严重吗?
      各种胃炎是没有大问题的意思,
      充血水肿糜烂不要紧,是医生的行话,
      有病的没有病的都这么描述,
      这些名词电脑胃病报告单早就设置好了,胃息肉和体表长猴子一个道理,
      大息肉做电切,小的很在意也可以做,
      胆汁反流大多是插管刺激干呕造成的。
      了解了这些,你就不用害怕了,各种胃炎的检查结果是医生用排除法,排除了重大疾病以后的诊断,报出这种结果不是病情多么严重,反而是告诉你,没有大问题,充血水肿糜烂这几个词,医生都这么描述,没有事的意思,不要过于关注。
      查出是慢性胃炎,应该怎么办?
      没有症状不难受的不用管,难受就吃药好好治,简单不?我胃病有难受,检了就是这个结果,吃西药还是吃中药好?
      我来告诉你,老胃病西药基本一个也不能除根,它要是能治好就没有老胃病了,那个病人没吃过大把大把的治胃药?找个好中医辨病根吃草药能除根八成,什么叫除根?治好后多年不会胃难受,甚至吃凉辣喝酒都没有感觉,当然,不能这样做,不注意还会再患胃病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9-16 22:46
      回复
        如果大家能仔细看我的解说,相信可以学到很多常识,像很多人说的老胃病治不好?
        或者有些朋友说,胃病靠养
        养的好吗?
        “养”只是托词而已
        聊胜于无招
        言不治者,未得其术也
        其实大多数老胃病中医能除根
        前提是找准病根
        温寒调热热多少最重要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9-16 22:55
        回复
          说说最近治疗一例老胃病的经历。
          中医治病重找病根,药并不是越多越好,我时常治病就几位就够了。
          一药多用呀,药没有好坏,对证的就是最好的!
          【男,45岁,胃病就诊,18年的老胃病6位小药就解决了。症状:胃撑胀,嗳气频频,有时隐痛,怕凉重,肠鸣,大便日1-2次,不成形,好解,尿畅;心烦,失眠,好生气,头晕,胸闷;汗出正常,怕凉,手足凉;脉沉细弱,舌淡水滑薄白苔】
          这是寒热错杂的胃痞证,病根是这样的:
          【上热+胃痞+下寒+表寒+气滞气串气逆】
          用药简单:栀子、半夏、生姜、干姜、陈皮、茯苓
          呵呵,半个月,妥妥的好了,再来半个月巩固。
          半夏生姜除胃痞、降低逆气;
          栀子清上热,但能带来下焦的寒,制约姜之热;
          干姜温表里之寒,制约栀子的寒凉;
          陈皮理气、化痰;
          茯苓,利水化痰,还能水走前阴,实大便!
          病机、方药环环相扣,一药多用,堪称经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17 13:22
          收起回复
            胃有灼热,就是胃酸多,中医看来表象是胃热,但是,这个胃热是有根的,一种情况就是胃热、真热,如调胃承气汤方证;
            第二种情况是,胃热本于寒,多用吴茱萸类方;
            第三种情况最常见,寒热错杂,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专门为此而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9-22 21:31
            回复
              请问您在哪里坐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18 23: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