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33,120贴子:14,614,470
  • 1回复贴,共1

史上最细十二章纹讲解,我想不能更细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二章纹是古代祭祀服上的图案。
十二章纹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纹均有取义:日(日中有乌,彩云托之)、月(月中有玉兔捣药,下彩云护之)、星辰,取其照岱;山(山岳一座),取其稳重;龙(五爪龙一对,身被鱗甲),取其应变;华虫(彩羽雉鸟一对),取其文丽;宗彝(祭祀礼器.绘虎、雉各一),取其忠孝;藻(丛生水草),取其洁净;火(若光焰之状),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常作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皇帝在最降重场合,穿十二章纹礼服,其次,视礼节轻重而定,大抵与冕旒相称。如冠用九旒,衣裳则用七章;冠用七旒,衣裳用五章,以此类推。故有衮冕服、氅冕服、毳冕服、绻冕服及元冕服之分别。

《五经图》十二章纹所绘日纹,为日以彩云护之,日中有三足乌。《说文》:“日者,“太阳之精。”《广雅》:“日名耀灵,一名朱明,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古人认为日中有三是乌,《淮南子》:“踱,无蹲也,谓。足乌。“
汉·张衡释曰:“日阳精之宗,积而成乌,足有三趾,阳之类数也。"古代常以三足乌表示太阳,三足乌亦称“金乌六古时成为太阳之别称。《诗·小雅》中“九如六以“如日之升"作颂词,取高升之义。
十二章纹“日”列为第一章,当具有光照大地天下祥和之吉庆寓意。
日在古代又叫:耀灵、朱明、东君、大明、阳乌、金乌。

十二章纹之一。《五经图》十二章纹所绘月纹,为月以彩云相护,月中有玉兔捣药。《淮南子》:“月者,太阴之精。以古代神话,以玉兔、蟾蜍替代月。《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兔,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三国·典略》:“兔者,明月之精。”《册府元龟》:“晋中兴书徵祥说曰:'白兔者,月精也。“十二章之月纹当取其光明之含义。

十二章纹之一。《五经图》十二章纹所绘星辰为三星鼎立,上一星与下两星直线联之。此图或“北斗”之略图。
汉·司马迁《史记》:“及秦并大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之属,百有余庙。”“晟"说泛指众星,用如“星辰”;一说专指北斗星,用如“北辰”。
北齐·顔之推《颜氏家训》:“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十二章中,日、月、星,谓之“三辰”。日、月、星,显系为最富神灵的天神,故列于冕服十二章纹的第一之义。
三章,则取其照临天地。

山纹,以线绘山形。西周便有祭“五岳“之祭礼。
《周礼》:“以血祭社稷、五祀、五岳。”
《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人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人川之在其地者。”《汉书“郊
祀志》下:“(宣帝神爵元年)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山于,西岳华山于北阴,北岳常山于曲阳。”
《释名》:“山·产也·言产生万物。“《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气韩诗外传》:“夫山,万人之所膽仰。材用生焉,宝藏植焉,飞禽萃焉,走兽伏焉,育群物而不倦。有似夫仁人志士,是仁者所以乐山也。”
《礼记·明堂位》郑注:“山,取其仁可仰也。”十二章中之山纹,以取其“产“、“宣”、“仰”等含义。

《五经图》十二章所绘龙纹,为相对双龙,左为降龙,右为升龙。古时认为:龙能灵变,能兴云雨,利万物,济苍生,是最高的祥瑞。隋·顾彪《尚书疏》:“龙取其变化方。”宋.聂崇义《三礼图》:“龙能变化·取其神。“十二章之龙纹,则取其灵变、祥瑞之义。
华虫
《五经图》中所绘华虫为一雉形。华虫是雉的别称,俗称“野鸡”。其羽华丽,古时常作服饰。《书·益稷》:“山龙华虫作会。飞传》:“华,象草华;虫,雉也。”
《疏》:“草木虽皆有华,而草华为美。.一“雉五色,象草华也。《月令》五时皆云'其虫气虫是鸟兽之总名也。”此释华虫为二物。
唐·孔颍达《疏》:“华虫者,为雉也。“
“雉是鸟类,其颈毛及尾似蛇,兼有细毛似兽。”唐·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华虫者雉也,雉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
隋·顾彪《尚书疏》:“华取文章,雉取耿介。”

十二章纹之一。《五经图》所绘火纹,为火焰燃烧之状。《礼记·明堂位》郑注:“火,取其明也。“《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飞尚书.洪范》:“火日炎上。”孔
颍达引王肃疏:“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古“火“字形,似燃烧之火焰,故其字形有“象形"之说。如《尚书·益稷》孔安国注:“火为火字。”十二章中之火纹,当取其兴旺明亮之寓意。
宗彝
十二章纹之一。宗,指在在杯形祭器上,绘有虎、雄图纹。雄,为一种长尾猿。《尔雅·释兽》:“印鼻而长尾。"郭璞注:“雄似称猴曲大,黄黑色,尾长数尺。”
《周礼·春官·司尊彝》:“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裸用虎彝、雄彝。"《周礼·司服》贾疏:“虎取其严猛,雏取其有智,以其印鼻长尾,人雨则悬于树·以尾塞其鼻,是其智也。气礼记.王制》孔
疏:“宗彝者,为宗庙彝尊之饰,有虎雄二兽。虎有,雄能辟害,故象之。
不言虎,而谓之宗彝者,取其美名。"十二章之宗彝纹,取其“智"、取其猛、取其不忘祖先和取其辟邪等象征意义。

十二章纹之一。《五经图》十二章所绘藻,为丛生水草之形。《尚书·益稷》孔传:“藻,水草有文者。"
宋·聂崇义《三礼图》毳冕条:“藻,水草也。取其文、如华虫之义。”十二章之藻纹,当取其象征文采之义。
粉米
十二章纹之一。也作“酚抹”。以粉来为白米,指白色米形花纹。
《孔传》:“粉,若粟冰,米,若聚米。"分粉米为二物。
《旧唐书·舆服志》:“社稷,土谷神也。粉米由之成也。"宋《蔡沈集传》:“粉米,白米,取其养也。"聂崇义《三礼图》:“粉米取其洁,又取其养人也。"隋.顾彪《尚书疏》:“粉取洁白,米取能养。"十二章之粉米纹,当取其象怔洁白、养人之义。

十二章纹之一。为黑白相间的形纹样。《尚书.益稷》孔安国注:“黼若形。”《尔雅·释器》:“蔗谓之黼。"晋·郭璞注:“黼文画芾形。“《考工记·画缋》:“白与黑谓之
黼。"《说文》卷七下:“黼,白与黑相次纹。"
《周礼,司服》贾疏:“,谓白黑,为形则斧纹,近刃白,近上黑,取断割焉。"冕服采用黼纹,象征临事能断。其色刃白身黑,谕意能断是非。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黼能断割,象圣王临事能决也。"宋·陈祥道《礼书》二:“黼即芾也,刃白而銎黑,有专断之义。"

十二章纹之一。黻纹,为黑青相间椏形纹样。《考工记》:“黑与青谓之鮁。"
《周礼·春官·司服》疏:“鮁,黑与青,为形则两'己,相背。"
《尔》孙注云:“而自古画像则作生,形,明两“弓”相背戾,非两“己”相背戾也。两“弓”相背,义取于物,与斧同类。两“已”,之“弓”何物耶?然则各传注所言两“己”者,岂非两“弓”相
沿之误与?"《汉书·韦贤传》师古注云:“黻,画之啞,文。"十二章之黻纹,取臣民背恶向善,取君臣有合离之义。


1楼2020-03-27 22:39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30 16: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