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万吧 关注:430贴子:2,585

宋代豪族陈氏三尧及其先祖究竟祖籍何地?一一一三尧与新化鹅塘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代豪族陈氏三尧及其先祖究竟祖籍何地?一一一三尧与新化鹅塘伯万祖无关!按新化陈氏族谱记载,伯万祖生于公元855年,寿90岁,而历史记载大宋故中散大夫左谏议大夫轻车都尉临颖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累赠开府仅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秦国公陈省华卒于公元1006年,试想当时如此大名鼎鼎的秦国公当朝宰相之父死后为何要迁葬其家族所谓祖籍地河南新郑而不是新化鹅塘?按常理推算,伯万公卒于公元950年,而寿67岁的省华公当时应已出生十来岁,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已的先辈出生地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09 19:26回复
    伯万祖生于855年,按新化鹅塘老谱世系表查阅其后裔详细的出生时间确实不符合正常人世系生育规律。附:元和生殁未祥一一翔生殁未详一一诩一一玿文一一省华一一尧叟生于宋太祖建隆庚申元年,宋太祖天祐丁巳年卒寿57岁葬河南开封府新郑县 尧佐生于宋太祖乾德癸亥元年 卒于宋仁宗庆历乙酉五年寿83岁葬河南新郑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09 19:28
    回复
      尧咨生于宋太祖开宝庚午三年,宋仁宗景祐甲戌元年卒寿65岁,尧叟(公元960年)尧佐(公元963年)尧咨(公元970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3-09 19:29
      回复
        又查其他资料得知:元和生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年)卒于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正月十二日 子时 葬新化禾仓岭辛山乙向 翔生于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 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甲寅四月初六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3-09 19:29
        收起回复
          伯万公第二子分支,52代后人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0-03-15 23:20
          回复
            我也觉得很奇怪,不科学呀


            IP属地:山东10楼2020-04-28 23:58
            收起回复
              你是不明就里,胡说一通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0-04-30 10:17
              收起回复
                葬新郑就是祖籍地在新郑?哪来的逻辑嘛。


                12楼2020-12-10 19:09
                回复
                  北宋陈氏三尧的祖源,从目前所有的家谱及官方的记录来看,主要有三条线索
                  1、伯万公之后,这也是民间伯万公陈氏家谱记录最多的一条线索,但也有疑之处,就在于伯万公与其孙翔公的资料对不上,引起质疑。
                  2、有部分陈氏家谱说三尧是文则公之后,文则公何许人也?这些陈氏家谱上说:陈道巨,娶张氏生三子:文赞、文则、文贞。文则为“三尧”之嫡祖,文赞就是陈武帝陈霸先父亲。好像大部分家谱上陈道巨三子是文赞、文辅、文英,而这些家谱则是文赞、文则、文贞。还说文则为“三尧”之嫡祖。
                  3、说三尧是叔达公后裔,因为《云门陈氏家谱序》,已经把陈翔的祖上及其活动区域交待得一清二楚:“后主弟叔达,陈封义阳王,入唐拜侍中,为武德贤相。侍中三世生武后朝中书舍人讳光弼,乃因挂误被斥居河朔。又三世生博州录事参军讳芳,复因官为家占籍为博州人。录事曾孙讳翔,唐末事蜀王建为新井令,建欲帝蜀,遂弃官,家于阆州之西水新井”。此载与正史、墓志完全一致,十分可贵。依序所述,陈翔是叔达十世孙,为不争之事实。序中指“河朔”与“博州”,显然为不同的两地。
                  综上所述:三尧是伯万公之后,流传最广,家谱记录最多,也是大多数人最认可的,文则公之后,几乎得不到大多数人认可,错误百出。三尧是叔达公后裔,目前仅云门陈氏有详细记录,再无其它记录,成了孤证,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采用为伯万公后裔。
                  本人也是伯万公后裔,尧佐公后人,如果有朝一日,被证实为叔达公后裔,再改认叔达公为祖也没有问题,那叔明公和伯万公就不是我们三尧之祖了,但大家都是陈氏支系,同源异流而已。


                  IP属地:广东14楼2020-12-18 10:03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12-18 13:59
                    回复
                      诩近20岁与伯万公去的新化,之后他带着家眷去的阆中。之后亨和裔去了沔阳,利和了湘乡,此时段新化基本没有伯万裔。自北宋末永、康、齐三宗从河南新郑来新化,伯万裔开始在新化繁衍。三宗以前的世系,也是三宗带来的说法。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0-12-29 14:44
                      收起回复
                        怎么联系你?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21-03-05 19:53
                        收起回复
                          1、古代富贵人家十五六岁结婚生子,正常得很。
                          2、以伯万公为一世。一世伯万公出生于江西吉安泰和,70岁高龄以武军节度使兼湖广招讨宣抚防御史身份驻军、定居并身后葬于湖南新化鹅塘,二世元和公任南京太守,三世翔公任山东博州刺史,后随王建入蜀,再后弃官定居四川阆中,四世诩公从湖南新化赴四川阆中投靠父亲,以教书为业,五世昭文公没离开过四川阆中,六世省华公981年出任河南济源县令,全家人出川,定居河南新郑。以上均有史书记载,省华公和三尧身后葬在新郑,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3、六世省华公身后,本人被追封为秦国公,四世诩公被追封为齐国公,五世昭文公被追封为楚国公,这些也是史书记载,无可争议。
                          以上三条,环环相扣,形成完整证据链。这条证据链足以证明,三尧是伯万公的七世孙。


                          19楼2021-10-17 16:43
                          回复
                            清乾隆皇帝寿89岁,和伯万公年寿相差一岁,他如此富贵,也仅仅五世同堂!六世同堂的概率,这世界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11-07 06:40
                            收起回复
                              你难道北宋京城的官吏一律陪葬在京城周边吗?何况他们父子四人位居如此高位,不是你说的要葬在祖居地新郑,再说现在的湖南新化伯万公后裔,都是三宗从新送迁回的子孙后代,然后从新化再分三湘,遍及他省,新郑都认伯万公为祖,三宗三陈以上世系,也是他们从新郑带回新化的。


                              IP属地:广东21楼2023-05-12 1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