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混音求后期吧 关注:783贴子:3,417
  • 2回复贴,共1

大半夜分享一下鼓组混音的个人经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鼓组的混音和音色平衡是整个曲目中比较稍微麻烦一些的音色,要想混的时候有头绪首先需要了解鼓组的录音方式。
两个文章可以参考:
https://www.soundonsound.com/techniques/recording-drums
https://www.masterclass.com/articles/home-recording-studio-101-how-to-record-drums
录制完成后录音师常见的音轨命名主要是如下:
Hi Tom(高嗵鼓)
Lo Tom(低嗵鼓)
也有叫Floor Tom的,注意下就好。。
Snare/SN(军鼓)
Kick(底鼓)
Kick有时候有两个话筒,一个是Kick In 一个是Kick Out,这是比较标准和商业化的录音方式,当然录音手法也比较重要,小棚有时候只用一个底鼓话筒。
Kick In和Kick Out在音色上有一些不同,把它们放到一起,对于底鼓的采集,如果混音得当,就会有比较好的声音。
Kick In对于高频 有更好的质感,Kick Out有更出色的低频,这是一般情况。
Hats(镲片)
Overhead(头顶话筒)
Room(房间或氛围话筒)
关于Kick刚刚讲到了Kick In和Out的一点点区别,其实不管Kick In Out选择什么样的话筒,只需要聆听素材就可以知道了,因为底鼓的理想音色大家都了然于胸了。
处理方式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所谓叫什么名字。
另外要说的就是有时候还有一个sub话筒,这个话筒也非常重要,主要是提供超低频,如果音箱下潜不够混这个轨道时候可能比较麻烦一些,考虑到kick没什么声场其实这时候拿起耳机才是明智的选择。
sub没什么好说的,见得不多,保持音量合适的比例就好。
所以,混Kick的时候考虑到三个轨道各自的职能,例如Kick In提供冲击力,Kick Out提供鼓成像,不能靠Sub提供冲击力,sub是提供体积感与力量感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混音会比较容易取得好效果。
接下来就是Snare,它与Kick一样,往往都摆在C,因为两者叠起来的声音往往比掰开来要好,也不是绝对,具体以情况为准,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摆就放中间就可以。
Snare的声音听起来硬邦邦,混的时候不要混的太软,尤其是做EQ衰减不要过度,不然听音时候浑身不舒服。
Snare与Kick一样也可以有2个话筒,Bottom和Top,
Tom的话筒其实没什么好讲的,毕竟嗵鼓是串音大户...有时候混音师常常想把Tom的轨道全mute掉哈哈。
注意Tom鼓在EQ和压缩的时候一定要跟随整体的鼓组风格,不然串音与其他鼓套件的close mic产生冲突之后声音会非常不融合,所以一定要考虑Tom不是Tom,Tom是底鼓+军鼓+嗵鼓的集合体...
然后就是Hats,往往镲片都是由Overhead和Hats话筒共同提供的,有时候甚至没有Hats话筒,对于镲片作为高频特别多的乐器,人耳比较敏感,如果音色比较差相信大家都能听出来我就不讲了,处理时候,以原生态为主,这是我的习惯。
所以,我们直接跳到Overhead与Room。看到这里,你可能大概能猜出了,鼓组的摆位与OverHead有关,确实,这是我要说的。Overhead是头顶话筒,谁的头顶呢,当然是鼓手的头顶了,它被用于采集鼓组声像信息和整体音色,我们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从OH找到
如果OH有L和R那就按照立体声方式之间拉到极左极右,一般OH很少用单声道话筒,我的观点是单声道的OH还不如不用,呵呵。
当你混鼓的时候,记得连overhead跟Room一起solo,例如PT是安全独奏,S1是独奏保留。带着OH跟ROOM是必须的(其实不是。)
好了,让我们来聊聊声像,一个鼓该怎么摆,其实从OH就能听到。直接聆听OH,你会听到很明确的Hats与Tom位置...按照那个位置摆就好了,Snare跟Kick的位置很多人设备不好或者不会听就只能听到差不多在中间...不过也没关系啦。实在不行借助PAZ等分析仪表看也可以。
注意一点,并不是固定的,你可以摆偏左一点点, 偏右一点点,类似,只要偏差不是太大,鼓听起来就没有问题。
Room就是房间话筒,采集混响的,如果你解决不了它就mute掉自己创造一个混响,用个二级Percussion总线就好了。
最后就是鼓组的一个bus的安排,按照我们惯例,同一音色的摆一个bus内,所以我个人是Kick in/out/sub我会放到一个Kick,Snare Bottom、Top放到一个Snare,OH L/R放到overheads,Hi Hat、Ride我会放到Hats,或许会加上铃鼓。
如果想要控制整体音量或者加胶水感,比如用SSL 4000 G压缩器,你可以考虑二级总线。音量的话其实用编组或者VCA都挺好,这样就省掉一个IO.
鼓组混音的难点不是在于部件多,而是它们是有机整体,这是难点所在,所以我在上面提到了一个原则,就是互相服从,举个例子,你在混Tom的时候,Tom轨道串了Snare,所以你处理一些Tom轨道与Snare相关度大的频段时候必须考虑Snare的表现。
处理完鼓的基本音色与动态之后,这里给一点建议,就是混响的,考虑到Room的存在,和Hats本身的氛围感,我一般只给Snare加额外的混响...鼓作为瞬态很强的乐器,记得别用大混响,一般Room就OK.
关于鼓组冲击力的问题,我这有2个小窍门给大家。这两个小窍门的前提是鼓的音要准,你可以用Waves Torque校准一下。
1.使用瞬态塑造器,比如Waves的Smack Attack或者SPL TRANSIENT DESIGNER,Oxford也有,太贵了,不建议.....
2.使用激励器和饱和工具,比如elysia Karacter、Vertigo VSM-3,以及各类磁带机都是非常nice的染色,加上去很容易让鼓有灵动感和复古感。
最后就是鼓组录音缺陷,比如相位问题,话筒和鼓选择不好,我就简单聊聊。
对于相位问题,检查的主要是相近的话筒,比如Kick In Out、Snare Bottom Top,最简单的方式看波形,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反相就反转一个音轨的极性,大多数EQ都带这个功能,S1有mixtool可以单独拿来反转极性。记得反转后鼓组应当是有力一些,说明相位问题有所改善。
或者拖动音轨把轨道波形对的差不多齐,记得要有改善才好,没改善就弄回去吧...没救了
插件用Waves的InPhase或者Melda Production的Mautoalign
话筒、鼓选择不好,其实主要表现还是音色差,这里我们可以用叠轨道的方式给它处理一下,叠一个好的音色鼓到差的轨道上,方式有2.
1.用插件
2.用melodyne或者waves tune导出midi用软音源替代
插件就是鼓组替换工具,比如SPL DRUMXCHANGER,Steven Slate TRIGGER,后者用的人比较多,这些不需要你会MIDI知识就能用,一切都是自动的, 有些音源也能TRIGGER,比如Addictive Drums,我就不介绍了。
混音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也是一名很普通的业余爱好者,并不多专业,只希望大家能共同进步,有问题可以在贴吧与我共同探讨。
2020.3.5
骞尧


IP属地:浙江1楼2020-03-05 23:39回复
    支持下


    IP属地:江苏2楼2020-03-06 15:39
    回复
      打call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0-03-10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