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服役年限,是很多年轻军官关心的问题。在过去的军官法、军官服役条例以及基层军官管理规定中,明确给出了各级别的最低服役年限。以本科毕业的副连职中尉为例,军官法规定的最低服役年限是六年、正连职八年(此处计算干龄,原文为服役十年、十二年)。
《现役军官法》给出的服役年限,是各级具体明确退役年限的政策红线。除军官法规定的例外情况之外,各级制定退役政策均不能逾越现役军官法规定的范围。结合具体主建单位的情况,各级可以自行制定退役政策,按军官法的规定,因地制宜,灵活把控。
所以,在改革之前,基层军官服役的普遍情况是:至少满八年。
改革期间,现役军官法停止适用,因此才有了如今退役政策的松动,比如,干龄满四年即可转业复员,不满四年可转改文职退出现役。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松动,原因在于编制体制调整期间,基层需要释放超编超配干部,因此在政策法规上给与了具体执行单位一定的空间,以完成裁减编制员额的任务。
显然,现役军官法修正案通过之后,新的秩序定会建立起来。
01
如何把握军官法规定的最低服役年限
我们知道,在军官法修正案通过之后,现役军官的服役期极有可能分为义务期和职业军官。所谓义务期,指的是生长干部从军校毕业之后,必须履行规定的服役义务。在义务期期间,军官不得退役。军官服满义务期之后,可以依法退役。
这当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退役是否代表一定能退役?
答曰:不一定。
军官法规定的最低服役年限,是主建单位制定退役政策的依据,而结合具体主建单位的情况,退役政策又根据当年干部的补充和调配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政策。现役军官法的约束对象是政策制定者,而不是军官个人,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一个单位想退役的人数太多,退役完了就没人在位了,那么,显然绝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放走。
现役军官法更大的作用是约束义务期内、刚调职以及其他情况军官不得退役的情形。也就是说,今后,军官除一些及其特殊的原因之外(政治、宗教、身体等原因),非法定情形不得退役。
02
义务期最低服役年限是多少?
在多篇关于军官设置义务期的政策研究性文章中,多位专家将义务期表述为在军队服役5-6年。结合我国选调生、应届公务员、乡村教师以及部分特殊行业的服务期情况来看,该期限从理论上讲不会低于5年。军官在义务期内,如无特殊情况要求退役,属于违法行为,如所在单位无特殊情况批准其退役,同样属于违法行为。军官服满义务期之后,可正常提出退役申请,由主建单位批准其退役。
03
义务期政策执行的现实可能性
法律的灵魂在于执行。实行义务军官制,其现实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具体到各单位,能否将因地制宜的执行好法律法规?
首先,义务军官制成立的前提需要结合生长干部分配具体政策统一实施。对于一些艰苦边远单位来说,军官的退役意愿往往比较强烈,实行了义务军官制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服满义务期的军官要求退役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同样也要加快艰苦边远和一线基层的生长干部补充数量。即两个加大:加大本科毕业生向艰苦边远地区分配的力度,加大艰苦边远和一线基层单位干部的流动率。只有在后备军官充足的情况下,义务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执行,才能保证真正想要离开部队的军官能够依法退役。
第二、对于技术保障型单位,由于其职业军官比例较高且技术性较强,可考虑扩大军事院校学历层次较高人才的补充,同时面向地方大学甚至社会直接招收军官,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作为后备补充。这一类型单位,降低其人员流动率,保证技术人才能够终身专岗,钻研业务。建立人才集中管理,面向任务派遣的人才应用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军官的最大效能。
同时,扩大技术保障、院校后勤、医院库所等单位的文职人员比例,尽可能的保证军事院校生长干部往师以下作战部队和艰苦地区分配补充。
第三、优先保障有意向成为职业军官人才的升学、培训、交流、提职、大项任务锻炼等需求。给军官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让其能够多次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主动选择、慎重选择。同时,加强舆论正向引导,营造促进军官长期服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使军地两侧的舆论空间充盈强军正能量。
第四、经过升学、培训、调职等具体选择之后,在满足职业军官后备数量以及基层战备在位率之后,可以安排服满义务期的军官正常退役。转交地方退役安置系统接收并妥善安置。
结语
本文对军官最低服役年限进行了展望和分析。这个问题,对于国家而言,是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而言,则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才能估计出自身退役的可能性以及现实方法。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本号其他文章,点击进入:
★逐月领取退役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告别军营,我的这十年
★军官职业化落地之后,新时代计划安置将是怎样一幅美好的图景?★深刻理解军官职业化,请收藏这篇不可多得的资料!★为什么干部退役不能放开走留,真相在这里!★情怀满满的三剑客,咋就正式转业了呢?
★对于军官职业化,你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来源 复转圈
《现役军官法》给出的服役年限,是各级具体明确退役年限的政策红线。除军官法规定的例外情况之外,各级制定退役政策均不能逾越现役军官法规定的范围。结合具体主建单位的情况,各级可以自行制定退役政策,按军官法的规定,因地制宜,灵活把控。
所以,在改革之前,基层军官服役的普遍情况是:至少满八年。
改革期间,现役军官法停止适用,因此才有了如今退役政策的松动,比如,干龄满四年即可转业复员,不满四年可转改文职退出现役。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松动,原因在于编制体制调整期间,基层需要释放超编超配干部,因此在政策法规上给与了具体执行单位一定的空间,以完成裁减编制员额的任务。
显然,现役军官法修正案通过之后,新的秩序定会建立起来。
01
如何把握军官法规定的最低服役年限
我们知道,在军官法修正案通过之后,现役军官的服役期极有可能分为义务期和职业军官。所谓义务期,指的是生长干部从军校毕业之后,必须履行规定的服役义务。在义务期期间,军官不得退役。军官服满义务期之后,可以依法退役。
这当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退役是否代表一定能退役?
答曰:不一定。
军官法规定的最低服役年限,是主建单位制定退役政策的依据,而结合具体主建单位的情况,退役政策又根据当年干部的补充和调配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政策。现役军官法的约束对象是政策制定者,而不是军官个人,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一个单位想退役的人数太多,退役完了就没人在位了,那么,显然绝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放走。
现役军官法更大的作用是约束义务期内、刚调职以及其他情况军官不得退役的情形。也就是说,今后,军官除一些及其特殊的原因之外(政治、宗教、身体等原因),非法定情形不得退役。
02
义务期最低服役年限是多少?
在多篇关于军官设置义务期的政策研究性文章中,多位专家将义务期表述为在军队服役5-6年。结合我国选调生、应届公务员、乡村教师以及部分特殊行业的服务期情况来看,该期限从理论上讲不会低于5年。军官在义务期内,如无特殊情况要求退役,属于违法行为,如所在单位无特殊情况批准其退役,同样属于违法行为。军官服满义务期之后,可正常提出退役申请,由主建单位批准其退役。
03
义务期政策执行的现实可能性
法律的灵魂在于执行。实行义务军官制,其现实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具体到各单位,能否将因地制宜的执行好法律法规?
首先,义务军官制成立的前提需要结合生长干部分配具体政策统一实施。对于一些艰苦边远单位来说,军官的退役意愿往往比较强烈,实行了义务军官制之后,必然会出现大量服满义务期的军官要求退役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上,同样也要加快艰苦边远和一线基层的生长干部补充数量。即两个加大:加大本科毕业生向艰苦边远地区分配的力度,加大艰苦边远和一线基层单位干部的流动率。只有在后备军官充足的情况下,义务期才有可能得到真正执行,才能保证真正想要离开部队的军官能够依法退役。
第二、对于技术保障型单位,由于其职业军官比例较高且技术性较强,可考虑扩大军事院校学历层次较高人才的补充,同时面向地方大学甚至社会直接招收军官,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作为后备补充。这一类型单位,降低其人员流动率,保证技术人才能够终身专岗,钻研业务。建立人才集中管理,面向任务派遣的人才应用模式,充分发挥职业军官的最大效能。
同时,扩大技术保障、院校后勤、医院库所等单位的文职人员比例,尽可能的保证军事院校生长干部往师以下作战部队和艰苦地区分配补充。
第三、优先保障有意向成为职业军官人才的升学、培训、交流、提职、大项任务锻炼等需求。给军官提供多种职业发展路径,让其能够多次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主动选择、慎重选择。同时,加强舆论正向引导,营造促进军官长期服役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使军地两侧的舆论空间充盈强军正能量。
第四、经过升学、培训、调职等具体选择之后,在满足职业军官后备数量以及基层战备在位率之后,可以安排服满义务期的军官正常退役。转交地方退役安置系统接收并妥善安置。
结语
本文对军官最低服役年限进行了展望和分析。这个问题,对于国家而言,是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的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而言,则要结合个人具体情况,才能估计出自身退役的可能性以及现实方法。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本号其他文章,点击进入:
★逐月领取退役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告别军营,我的这十年★军官职业化落地之后,新时代计划安置将是怎样一幅美好的图景?★深刻理解军官职业化,请收藏这篇不可多得的资料!★为什么干部退役不能放开走留,真相在这里!★情怀满满的三剑客,咋就正式转业了呢?
★对于军官职业化,你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来源 复转圈

你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