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吧 关注:153,864贴子:889,073

扯一扯各国的火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27 12:55回复
    镇楼图
    左边是土星5号火箭(美国)
    右边是N1火箭(前苏联)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这俩
    到发帖的今天仍然是运力最强的火箭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7 12:58
    回复
      土星5号的第一级所用的F1发动机是迄今为止推力最大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
      有人质疑这么强的发动机为什么没能继续用下去
      这是因为美国人(错误的)认为液氧煤油发动机无法解决积碳问题
      如下图,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发动机会有一缕黑烟,这是因为煤油燃烧不充分,这限制了此类发动机的效率
      美国人的“对策”是继续搞氢氧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路线直接断了
      (图用的猎鹰系列火箭的梅林发动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27 13:07
      回复
        苏联的N1火箭虽然失败了
        但苏联继续开发了更强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rd170,rd171,rd180之类的都是一脉相承
        美国人并搞不懂苏联怎么解决了积碳问题,在苏联解体后才知道,苏联用的rd170采用的高压补燃循环,富氧燃烧。配合苏联产的高品质煤油,积碳问题就解决了
        rd170也成了当前推力最大的发动机
        可惜的是,采用如此强大发动机的能源号超级火箭及其搭载的暴风雪号随着苏联解体再也没有飞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7 13:12
        收起回复
          上班去了。晚上再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7 13:32
          回复
            氢氧发动机虽然比冲大,无污染
            但其推力比液氧煤油发动机低的多
            ↑(“通俗的说”就是氢氧发动机“喷”的快但力气小,用在高空或太空中合适,在低空空气阻力大的地方不合适)
            为解决纯氢氧发动机火箭推力小的问题,美国人一般是捆绑固体火箭助推器
            如航天飞机火箭
            欧空局的阿丽亚娜5火箭也有类似设计
            固体火箭推力更大,但价钱也更高
            ↓发射时两边儿拉浓烟的就是固体火箭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27 20:39
            回复
              当然美国人也有纯用氢氧发动机的火箭
              比如德尔塔4
              这火箭不考虑价钱的话相当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27 20:40
              收起回复
                纯氢氧发动机贵怎么办?
                换煤油发动机没生产线怎么办?
                买俄罗斯的……
                美国宇宙神5火箭就是采用的俄罗斯产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2-27 20:41
                回复
                  NASA发展航天飞机的初衷是省钱
                  航天飞机运力大且部分可重复使用
                  但挑战者号事故让航天飞机每次起飞都需要严格检测+大量更换零件
                  这导致航天飞机发射成本居高不下,重复使用产品居然比一些一次性火箭还贵
                  而哥伦比亚号的解体事故暴露了航天飞机更多的问题且没有好办法解决
                  最终航天飞机黯然退役
                  航天飞机也算点错了科技树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2-27 20:47
                  回复
                    航天飞机的技术并没有完全抛弃
                    设计中的SLS火箭就是基于航天飞机火箭研发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2-27 20:49
                    回复
                      不过
                      美国航天显然存在体制问题
                      近年各个项目不是鸽了就是超支严重
                      例如↓这个韦伯望远镜
                      1996年就开始规划
                      计划接替哈勃望远镜,最初向美国国会报价5亿美元
                      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花费了100亿美元,而且最快也是明年才能发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望远镜需要发射到日地L2点上,坏了无法维修失败了无法补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2-27 20:54
                      回复
                        SLS火箭与几家做新一代飞船的都是拖沓的不行
                        最新消息是SLS火箭推迟到2021年首飞
                        特朗普的2024年登月我看是够呛
                        一个没有多少新技术的火箭为何如此能鸽?
                        怕是故意拖沓骗国会的钱养自家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2-27 20:56
                        回复
                          美国现在最好用的火箭并不是NASA这个官方部门的
                          而是SpaceX的猎鹰火箭
                          讲道理这个级别的火箭并不是只有他一家,他的技术也不是最先进的
                          例如它用的是上一代燃气发生器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仿佛是技术倒退了
                          而且猎鹰9号需要9台发动机才能起飞,猎鹰重型更是需要27台发动机
                          这设计出来的时候肯定有质疑,毕竟苏联的N1火箭就是30台发动机才能起飞导致可靠性差最终失败了
                          然而现在的控制技术已经远超当年
                          上世纪60年代苏联人要有今天的电脑,N1火箭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增了,甚至搞不好第一个登月的是苏联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02-27 21:32
                          回复
                            猎鹰火箭“走红”的主因是
                            它能够返回
                            这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所以它的出现让不少火箭提前退役了
                            猎鹰重型火箭也是现役运力最强火箭,没有之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2-27 21:38
                            收起回复
                              与美国苏联(俄罗斯)相比
                              我国的航天起步晚经费少
                              90年代前
                              我国最强的火箭也只能发射1-2吨的载荷,而且并没有经费进一步发展
                              在美苏(俄)在发展大型液氧煤油火箭,氢氧火箭时,我国只能继续使用技术门槛低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火箭
                              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这是无奈而务实的选择
                              为了维持航天行业的生存,我国在90年代尝试进入国际航天市场
                              长征二号E(主要发射近地轨道)
                              长征三号乙(主要发射同步转移轨道)
                              就是这个时候艰难研制的
                              5吨级别的运力虽然相比国外仍有很大差距,但对于发射地球卫星来说也勉强够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2-27 21: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