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468贴子:710,866
  • 8回复贴,共1

自闭症儿童家长居家干预心得—日常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长们现阶段,最关注的莫过于语言和社交了,但是语言是要有前置能力的,社交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除了这两块,我还想再简单补充指令和刻板行为这两个问题。
关于语言,基于我最近听的台湾林丽英老师的讲座,我简单的叙述一下。大家不要笑话我哈,我也是现学现卖,哈哈。
1、语前期
主要指的是无口语的孩子,孩子至少要理解达到50个名词,才有可能说出第一个词,所以有些家长只是着急孩子不说话,却忘记了为什么孩子不会说话,原因在哪里?那这里建议大家列一个名词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进度,同时也可以进行词语的扩充。
比如孩子能听懂苹果,那就在他吃苹果的时候输入
动词+名词的组合(吃苹果)
比如孩子能听懂吃苹果,那就在他吃苹果的时候输入
人称词+动词+名词的组合(宝宝吃苹果)
2、语汇期
只要孩子有了有意义的口语,就进入到这个阶段了,除了教会孩子理解更多的名词,动词,人称词以外,同样也可以用以上方式进行已知词汇量的扩充,当孩子的理解的词汇数量达到200个左右,可以加少量简单的形容词,林老师很强调这一点,形容词一定要放在这个阶段来教,在孩子理解能力提升了以后才可以进行,不然就会出现形容词和名词混淆的状态,比如红色的苹果,你问他,这是什么?回答,红色。
3、构句阶段
这个阶段,还有已经有简单的口语了,也可以说出一些短语,那就要加入主谓宾的句子,例如前面说的苹果的例子,也可以进行一下复杂一点的句子,比如把沙发上的手机给妈妈,把爸爸的毛巾拿过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4、精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很好的使用句子了,那就可以开始纠正语音语法的错误,让孩子明白句子的构造,人称代词的使用等等。
前期无口语的孩子呢,沟通的表现方式,简单归纳为以下三点。
1、手势(食指指物)
2、肢体动作
3、眼神
那对于不会指物的孩子呢,可以去参照我主页的指物篇,指物不单单是一个动作,它是无口语孩子表达的基本方式,用合适的方式去表达,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行为问题。
学会了指物以后,从眼前的物体,慢慢过渡到远距离的物体,比如柜子上的薯片,冰箱里的酸奶,让孩子慢慢理解空间上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不是靠大人拼命灌输的,而是要让孩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慢慢做联结的。
肢体动作是孩子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比如孩子想打开盖子,但是他未必会指物,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孩子的肢体动作,大人千万不要一边带孩子,一边玩手机,这个会忽略到很多细节。
眼神,是众多机构最强调的一点,眼神固然重要,但练习眼神绝对不是把所谓的理论生搬硬套过来,而是,你理解的这套理论的核心,你知道该如何通过常规社交游戏(也就是家庭成员和孩子的互动,比如抛接,举高高,挠痒痒等),先建立常规,我用的是123开始的开头,结尾用结束,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通过你的动作,明白常规指令后面代表的游戏,或者是游戏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孩子了解或者控制游戏及事态的发展,给孩子一种熟悉感,安全感。
综上所述,孩子的干预必须有一个有爱心,耐心,恒心的固定照顾者,这个人要理解孩子,要明白孩子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动作后面所代表的含义,如果时间允许,要尽量回应孩子每一个眼神,因为每一次的目光对视,对我们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但是照顾不等于包办,我们还是要尽量让孩子经历生活中的常规活动,吃饭要拿碗,勺子,洗澡要先脱衣服等等。
话说,我今天早上收到了一条特别搞笑的回复,她和我说,她觉得ABA太残忍了,给孩子的爱要无条件的,我之前讲的是ABC原则,他是属于ABA行为分析里的一种方法,比如孩子想吃薯片,可以让他自己拿袋子给大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强化的过程。那她就回我说,孩子想吃东西,我们给他是爱的表现,不应该让他做这些事情,说了一大堆,我也忘记了,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嗤之以鼻的。任何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付出就有收获,现实吗?你工作了,老板给你工资,你很开心,这是ABA。你老公过生日了,你送他一块他心仪已久的手表,他觉得很感动,对你更好了,这也是ABA,生活中的ABA随处可见。他不是一种固定的方式,他是一种概念。我并不是推崇ABA,因为现在的机构太滥用ABA了,大多都是死板的桌面和卡片,孩子记住的之前卡片上图案的名称,实际泛化起来并不容易。而且这些记忆都是点状记忆,并没有在孩子大脑里形成认知点的连接。再者说,爹妈能管一辈子吗?我们的孩子,这种能力已经很差了,居然还以爱的名义去娇惯孩子。宠爱不等于溺爱,宽容不等于纵容,共勉。
关于社交,其实这个概念真的是特别宽泛,曾经和群里的宝爸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候很家长都说,孩子社交不好,那就上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我当时还觉得他指的也是这种,后来聊着聊着,他才说他讲的社交包括生活中和家长的互动。没错,社交游戏是社交,社会人际交往也是社交,是我先入为主,曲解了人家的意思,哈哈。但是同时也很高兴,看到还有这么多,和我同样理智,爱学习的家长,我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其实呢,没开篇之前呢,我确实有一些牢骚想发一发,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还是正确阐述事实吧。毕竟大家时间都很宝贵!
其实这次疫情呢,对我们星爸星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像一些去机构的孩子,不得不在家里干预,想提升社交技能的那些家长,也不能带孩子走亲戚,串门,去游乐场呢。但是,这些也不能阻碍我们的干预。
那下面就分享两个居家干预的社交游戏吧。
1、举高高
相信每个孩子都玩过举高高的游戏,而且都会玩的非常开心,那我们如果能在游戏中,加入游戏常规,指令和眼神,那就再好不过了。我是这样做的,大家可以做一下参考哈。
1、呼名,宝宝,吸引孩子注意力。
2、孩子成功看向你,你同时做出手势并加入指令(举高高)。
3、孩子进行参与,走到你旁边。
4、大人蹲下,和孩子处于平视的状态,不管孩子看没看你,都要给予眼神(备注:后续熟练了以后,适当延长等待时间,并期待眼神接触,切勿掰孩子的头强制看你)。
5、大人站起来,举手说抱抱。
6、孩子配合,举小手,同时再一次等待眼神接触(备注同上)。
7、举起孩子,同时配合旁白(123开始/123高高都可以)(备注同上)。
8、在半空中停顿几秒,看孩子的表情和眼神(同时再一次等待眼神接触)(备注同上)。
9、下落,同时配合旁白,理解差一点的孩子就说下,好一点就适当延伸词语或者短句。
10、如此反复几个回合,先建立常规,后面的程序就非常好进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规游戏中,当孩子适应了这个常规以后,那加入你加入等待和变化,孩子就会关注你,他会疑惑为什么突然停住了,如果孩子一旦和你有眼神接触,你应该报以微笑,然后立刻回应,让他明白原来他的眼神有这种魔力,他一看你,你就笑了,就可以陪他玩了。然后呢,生活中一定要多笑,每次孩子对你有眼神的时候都要微笑,这种微笑是会传染的,真的,我儿子现在基本也是看到我就会笑,这并不仅仅的是刻板的微笑,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眼里,和你的眼里,在对视的一瞬间,有满满的爱。
2、躲猫猫
1、呼名,宝宝,吸引孩子注意力。
2、孩子成功看向你,你同时做出手势并让孩子看到你手里拿着他喜欢的某某东西,比如酸奶。
3、孩子走过来,蹲下,等待眼神。
4、大人在孩子马上要到面前的时候,躲在门后。
6、先不要给孩子声音提示,给他适当的思考空间。
7、孩子找不到,并发出声音(啊啊啊也算),语言提示孩子。
8、如果孩子还是没有找到,动作声音提示,敲门,引导孩子。
9、孩子成功找到,大人蹲下,等待眼神,然后你把酸奶给他。
10、生活中先建立常规,我这里说的是以酸奶吸引孩子和你玩躲猫猫,孩子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因为开始的时候,有些孩子并不懂得躲猫猫,甚至你躲起来他都没有任何反应的,所以这里就使用了这种方式,当孩子的游戏常规被建立起来以后,可能你只是一个动作,孩子就完全明白了。但是这里还是要建议大家,开始按常规步骤去走,因为常规里面有很多沟通的回合,这个千万不要省略,因为每一次的沟通都无比珍贵。而且,眼神绝对不是训练出来的,自发的眼神才有意义,机械式的盯着你,没有任何情感交流的眼神,你要吗?
那时间关系,就分享这么多了,其他的抛接的游戏,抱着孩子转转,在床上跳跳这种都是大同小异,只要你把这两个玩好了,其他的就会游刃有余了。
另外的话,大人带孩子一直玩这种,一定是吃不消的,那就再试试玩具,或者并不一定是玩具,像我儿子的话,就喜欢好丽友口香糖的盒子,有四个部件,他会拆开,然后再安上,那你说机械记忆也好,没有意义也罢,那他就是喜欢。除了必要的干预之外,我就一个目标,让他快乐。希望大家也能发现孩子的喜好,陪他一起玩,一起动手,我相信,这是促进亲子感情最重要的一部分。
说下指令哈!日常指令的时候,尽量不要呼名,否则每次喊他名字都是任务,他应名一定会变差。指令的话,第一次下达,等到3—5秒,如果没反应,可能孩子没听见,第二次你可以靠近孩子,等待2秒,如果孩子依然没有反应,辅助他完成。
不听指令无非就是三种
1、没听见(再发一次)
2、听不懂(辅助,从多到少,从有到无)
3、听懂了不想做(先从利他的指令开始,再从其他的开始练习,这两种指令穿插进行,或者后者进行不固定强化,比如做两次可以玩几分钟举高高。)
游戏和指令相结合,我觉得挺不错的,当然还是看个人的看法,我是觉得, 生而为人,不管任何事都有付出努力,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的孩子社会性这么差,不懂得付出才有收获,不愿意做任何和他没关系的事情,这个真不能说等他以后长大了慢慢学习,比如从小潜移默化的让他去理解。更何况,类似水给妈妈这种指令,也能让他明白妈妈陪他玩口渴,要喝水,所以来帮助妈妈,让他明白指令不是无意义的,自己做的事情可以让妈妈开心,多角度来看,我觉得有益无害。当然了,本人认知有限,可能还没想到过哪些弊端,希望看到这篇帖子的家长多多指点。
最后说一说刻板行为吧,一直想说来说,没时间。关于这一块,大家的普遍反应就是做感统。我曾经听人幼PCI的洪老师讲座,里面有特别讲到了这个,如果非说感统的话,每个人都要做感统,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我就晕车很厉害,虽然坐这么多年车,缓解了一些,但是,你说晕车算不算感统失调呢?具体的,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大家一定要懂什么事感觉统合失调,一定要懂机构的训练方法是什么,如果只是荡秋千荡多少下,拍球拍多少个,那就算了,这不是感统,这就是运动而已。
想想我们,有没有刻板行为?
我觉得我个人是有的,而且我还是强迫症晚期。平时放手机,一定是手机屏幕朝下,不管几分钟之前去过厕所,我准备入睡的时候必须再去一次,同样的收纳箱必须按颜色放好,物品的类别,大小必须按规则分类,这样我才觉得安心。
如果按照我们对刻板行为的评判标准来看,那我是不是也很刻板呢?
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所谓的刻板行为,就是因为孩子的认知问题,他的心智小而已,一岁的孩子玩开关,来回坐电梯正常吗?答案是肯定的。再有就是我们的孩子本身就兴趣狭隘,就喜欢那么几种,很难拓展,家长也没有完全的去针对孩子的情况加以改善,觉得刻板的玩具收起来了,觉得刻板的动作,不让孩子做了。
孩子的内心独白:那我还能干啥?
答案是:变本加厉的自我刺激。
然后家长再一次的阻止,家长的想法是:
为什么别人的都是母慈子孝,我们家就是鸡飞狗跳?(比喻手法哈,大家不要介意。)
孩子怎么想呢?
我这是什么妈啊?我喜欢的玩具不给我玩,我自我刺激也不行,我高兴的事她都不让我做,我不爱她,我要远离她。
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如何,可想而知。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刻板行为变成游戏陪他一起玩,喜欢举高高就举嘛,喜欢转圈你抱着他一起转,像我前面说的,加入常规,既满足了他的自我刺激,又能练习指令和词汇,还能高速有效的促进亲子关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asd的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和人相处,对物体的兴趣远远大于人。因为物品有规律可循,他是固定的,静态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安全的,可控制的,就像轮子只会按他拨弄的方向转一样。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有控制权(但不是纵容),让他觉得安心,没有危险。再者就是,我们在试图改变孩子之前,一定要改变自己,如果你都不能改变,你凭什么要求孩子改变呢,对吧?
如果亲子互动已经炉火纯青了,那么孩子就在社交这条漫漫长路上,就已经踏出了跨越性的第一步,希望大家的宝宝,在新的一年,进步多多,健康成长!
主页还有其他文章,有需要的请大家到主页查阅,有好的建议和指导,也欢迎大家私聊或者留言,谢谢大家听我的唠叨,咱们回见!


1楼2020-02-22 10:42回复
    很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2 11:32
    回复
      半夜睡不着,翻看到你写的帖子,各种观念不谋而合,希望加微信交流guhuanhuanvip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0-03-31 00:18
      回复
        可以加个微信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29 17:33
        收起回复
          你总结很棒 你的孩子很幸运 有个认真努力的家长


          7楼2020-06-09 15:39
          收起回复
            能加个微信吗?我急需这样的交流来带孩子,希望能早日正常有眼神交流和指令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9-21 13:41
            回复
              ABA是一个训练过程。在ABA互动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引导孩子,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思路。不是机械记忆,那不成马戏团训练小动物了。成条件反射了。
              无论孩子有没有先天的缺陷,最好的干预是家长在专业指导下亲自与孩子互动。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爱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IP属地:广东9楼2020-09-21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