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最近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写完作业又到了这个点,被妈妈赶鸭子上架似的赶回床睡觉了,就再发一篇以前的老文吧。
这个是当时初一写的考试作文。
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
古人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挑灯夜战,夜以继日,漫漫无期的苦读生涯中,你是否也曾数过满天的星斗,独品古人的愁绪,抑或是跨越星河的一笔忧伤?
独处幽冥之室,信手拈起一粒棋子,任茶香烂漫,屋外野花芬芳,苍竹漠然而立,远方海天一色,雾缭绕,渐迷了人眼,却看古卷百般轮回,恍惚间宛若重回旧梦,又似窗外不慎打破朗朗书声的读者,梦醒了,才发觉自己才是那个在肥皂泡泡里的人,方才兴致勃勃的从古风小说里抬起头来,却依旧恍然若失…
书对我的定义很广泛,名著?不一定是好书。拙作?又不一定是坏书。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可能是那个最粗犷的哈姆雷特,胃口既多又杂,喜欢的就是好书,不喜欢的,不管你的作者再怎么出名,也不会进入我的眼界。
刘慈欣说:“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多远,但越看越神秘。”这是科幻巨人刘慈欣对宇宙的见解,其实用在书上也毫不为过,书,无非就是用机器打印成的化合物,是废纸,也是金子,就看你怎么去看这透明的东西,见解越深,就越神秘,反之浅显的人怎么看就是一摊废纸,好书,就是让我们拥有一个鉴别好坏的点金手,武功越高深,越能变废为宝,甚至让你拥有神力,去推开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文化传承的民族,中国也有属于它的文字,倾诉着百年的悲欢离合,传承着先人的教诲与智慧的沉淀。
那么,就不得不提出四书五经了。
四书五经创作的那些的年代,人声沓沓,号角连天,断不尽乱世烽火,只能把酒临风,断去情仇,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年代,还有人专心致志于创作,有的人周游列国,传播礼教;有的人四处游说,收尽门徒;有的人修齐治平,不苟权贵;还有的人志诚为道,清贫一生。他们的努力,传承的是精神的力量,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其中最出名的,肯定莫过于孔子所著的论语了。
“里仁为美,择不出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仁矣。”纵观论语,“仁”被提起竟然多达109处,可见“仁”是行为之基石,何为仁?爱人,爱物,只是一种发于内心的善意。次者则是对于君子的强调,也多达107次,孔子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后人整理,剖析中,挖出了孔子对于君子的五大概念“恭宽信敏惠”,美名其曰君子,其实也是对中华人民行事风格的理解,但是,再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做到了吗?我们真的把古人言传身教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了吗?
不,现实是很残酷的:毫不顾忌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看着不准乱扔垃圾的标语,还笑嘻嘻地和朋友一起随意扔掉手中的饮料瓶;餐厅里无论老师纠正多少遍依旧闹哄哄的队伍;甚至在父母的大吼下依旧大吼回去的我们。请问,我们做到了吗?当然没有,比起孔子书中的小人我们都居于其后,虽然他们奸诈狡猾,危害国家,但是他们披着羊的外衣,仍然像一个谦谦君子,像一个花蝴蝶一样飞舞在世上,而我们却无视规则,暴露了自己的丑陋,也暴露了人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披上羊毛外衣,再变成“羊”一样的本性,其实很简单。你看:地铁口读书的小男孩,带起了学习的浪潮;雷锋为人民服务,带起了助人为乐的浪潮;孔融让梨,带起了谦让的浪潮;卧冰求鲤,带起了孝亲敬长的浪潮….那么,我们是否只要以德立身,以学为本,就可以传播属于00后的正能量,掀起属于00后的浪潮?
仁德,说起来简单,就是中国新时代的口号,做起来却难,确实,我们很难成为古人口中的君子,甚至连得到导师的一个微笑都很难很难。但是作为人们寄托希望的一代,我们应该胸怀大志,勤学习,修品行,肯创新,将中华传统,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年以前写的啦...
文笔也改变了很多,比方说我现在的文笔显得简约大气啦。
就这样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