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吧 关注:9,283贴子:35,533
  • 11回复贴,共1

八卦楚汉,韩信是刘邦的私生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卦楚汉,韩信是刘邦的私生子
可能广大看官一见标题就要开骂了,刘邦脑子有病啊,要杀害自己的血脉。刘邦脑子当然没病,所以也不会斩杀自己的血脉,韩信是吕后杀的。吕后杀掉刘邦的私生子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韩信是刘邦的私生子一说,究竟是荒诞不经,还是存在这样的可能呢。不妨让我们来看看历史记载。
韩信的年纪多少,根本查不到。但刘邦的年纪是有的,起兵的时候四十八岁。如果那个时候韩信的年纪在三十以下,就有可能是刘邦的私生子。因为刘邦游手好闲,到处游荡,韩信的出生地距刘邦生活圈子很近,刘邦一迈腿就能窜到淮阴。韩信的年纪应该不大,他加入项梁只是个小兵,如果年纪很大,可能就不会加入了。战士级别,三十岁以下太正常了。
韩信有安葬母亲的记录,没有提到父亲,那么韩信有没有父亲就成了问题。很可能是母亲一人把韩信拉扯大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父亲的存在。如果有的话,应该父母合葬才对。韩信根本就不知道父亲的存在。
韩信在楚不得志,投靠了刘邦,直接找刘邦会面,受到赏识,实为一见钟情式的结合。刘邦只因为一席之谈就授予韩信治粟都尉高官。治粟都尉绝对是高级干部,相当于现在的总后勤部部长助理或副部长,与韩信此前的连敖连级干部相比,真有天壤之别。搜遍网络,治粟都尉也只有韩信一人。此前没有此官职,此后亦不见此官职,两千多年来治粟都尉只有韩信一个人。刘邦此举可谓神来之笔,既不可思议,也无章可循,所以韩信之后,再也没有人出任此职。如果是刘邦为韩信量身定制特设的,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因人设事。为什么刘邦要为韩信做如此另类的事,可能刘邦与韩信见面拉家常的内容也不少。看韩信长的英俊挺拔,与自己年轻时相仿佛,一谈家事,依稀似曾相识,我靠。你妈妈是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啊。韩信说是啊。刘邦明白了。怎么安置韩信,还用说吗。至于拜将台上的对话纯属编造,因为韩信在那里说了很多他根本不可能掌握的资讯。讲那些无聊话之前,韩信还无聊地被逃跑了。
记住,韩信不是因为拜将台上的对话而受重用的,在上拜将台之前韩信就是高级干部了,管后勤的副部长。拜将台之后韩信也没有作战记录,所以他不需要为刘邦的彭城惨败负责。韩信从来也没当过高官,可能是天赋好,刘邦的血脉嘛,所以非常胜任,萧何功劳里庞大的后勤保障就有韩信的贡献。但他的军事天才还是不如刘邦,他就没有办法解决章邯的残兵败将。
韩信并不满足于作后勤,他要统兵作战,正好汉赵开战给韩信提供了机会。
汉遇彭城惨败,反楚联盟的赵突然对汉发难,不仅侵占了汉之河内,今天的河南淇县(原为殷国之都),而且趁魏国空虚对魏大肆侵占。以举国之军力追随刘邦反楚的魏豹见国家将灭亡,急忙回国救亡图存。
原本魏就不强,一时也无法逐走侵略军,可能要向汉求援:老大救我,光复山河。
刘邦因为这时要严惩侵略者赵国。可能有点能顾不上,抽不出手。
原本是军需官的韩信献计,以援魏之名,取道魏国袭赵老巢,顺便吞并了魏。
刘邦犯难了,魏是我的盟国啊。韩信说给魏安个反叛之名可也。
刘邦豁然开朗,妙计。韩信请缨率兵执行自己的蓝图。刘邦恩准,委派韩信为袭赵军的统帅,并执行吞魏计划。韩信此前不是没打过伏吗?没关系,刘邦把最信任也能力最强的曹参从关外调回来,辅佐韩信攻魏。韩信一路汉军俘虏了魏豹,曹参对韩信的表现满意就回到刘邦处。韩信独自率兵又占领了赵首都(没有背水一战),完成了战略任务。这个过程可以体现出刘邦韩信的相似度——两个人都没有军事背景,天生会打仗。(可参考[原创]千古奇冤话魏豹
刘邦任命韩信当攻齐刘集团汉军统帅一事更体现了刘邦的宠爱,此前韩信连侯也不是,居然把资历很老的侯曹参、灌婴等人让韩信统辖,就像一个上校部下配了好几个将军一样。完成灭齐后,韩信有点飘飘然了,开口要刘邦封他为齐假王,理由很搞笑,没个王镇不住。小子,此时你连侯都不是,直接当王,把那些叔叔伯伯放哪里。看老子不揍扁你。部下又来劝和了。没准刘邦是演戏给下面看的,不然怎么一下子真齐王呢。
韩信放刘邦鸽子的事又是子虚乌有的编造,韩信早早地就到了指定的会战地点陈,刘邦也根本没有惨败过,一切都在刘邦掌握之中。项羽已经是瓮中之鳖、板上之肉,任刘邦宰割了。刘邦为了突出韩信,特意让韩信当决战统帅,自己在边上押阵。最后还是让项羽冲出重围了。如果是刘邦主持决战,项羽绝对跑不掉。韩信与刘邦的军事能力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差得不是一点点。
韩信从齐王转为楚王,看似贬了,实际上刘邦的老家就在韩信的地盘上,这对韩信是充分信任啊。这时吕后看不下去了,这韩信的功劳也没有多大啊,怎么老公偏心眼一路小灶,莫非有鬼?参上一本,陛下,韩信这小子不安分啊,很多老弟兄都有顾虑啊。
刘邦头一下子就大了,我靠,要穿帮啊。马上组织人马,拿下韩信,不让他当王了。韩信不服,不服也没有用。罪名很大,处罚很轻,王不当当侯,荣华富贵少不了你,放在身边,天天能看见,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吵嘴怄气常常有,一切都在刘邦掌握中,韩信自己并不知道他与刘邦存在血缘关系。
吕后越来越怀疑了,韩信一个待罪之人屡次无礼,怎么就啥事没有呢?妈的,这样怀疑来怀疑去也不是个事,索性把韩信做掉,省得烦神。有刘邦护着也不碍事,总会有空子可钻。刘邦出征了,要韩信同行,闹情绪不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有吕后了。吕后动手了,韩信一命归天了。作案手段与日后毒杀如意如出一辙,趁皇帝不在,趁受难者的保护伞不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目标干掉。如果韩信真是那个罪名,何不让刘邦回来慢慢发落,难道关在牢里的韩信还有本事造反。所以吕后杀害韩信是蓄谋已久,而且有成熟的套路。
刘邦回来一看韩信没了,六神无主,失态发怒。
吕后讥讽道:你火什么呀火,你在外面搞小三还有理拉。
刘邦差点没气背过去:我认识夏雨荷之前根本不认识你啊。
吕后:怪不得你一个劲地废太子,是想给韩信挪地方吧。
刘邦:如意更像我。
吕后:这是你的障眼法,第一步换上如意。第二步就是换上韩信了。
刘邦:你这个妇人不可理喻。
吕后:我说错什么了?换完太子,就该换皇后了。是不是想用夏雨荷把我换掉?
刘邦:夏雨荷早就死了。
吕后:夏雨荷幸亏早就死了,不然你换太子的劲头还不知会有多大呢。
刘邦:气死我也,气死我也。
刘邦拂袖而去,再不理吕后了。
有什么办法呢,人死不能复生。就是把吕后打入冷宫,韩信也活不过来啊。何况吕家的势力是相当大,支持者众多,斗得太厉害,大汉王朝的大船,也会说翻就翻啊。就这样刘邦心情一直不好,死在萧曹等老弟兄之前很多很多。
欲知详细考据,可以百度菜子韩信刘邦研究:千古谁识拜将台/千古谁识追韩信(升级版)、千古谁识背水战(足本) 、千古谁识汉灭赵(网络任意搜索即得)
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 -
欢迎光临菜子学院 登坛拜将——针对韩信的高级黑 -
惊天绝密,韩信的死难完全是他自己设计的


1楼2020-02-14 17:06回复
    涵子7 小时前
    一派胡言 粘贴复制 毫无依据 来到知乎 弄虚作假


    2楼2020-03-21 07:10
    回复
      南有乔木5 小时前
      分析得不错,很有见地,不过需要对楚汉史比较熟悉才能看懂


      3楼2020-03-31 05:36
      回复
        我也不敢说,汉武帝与匈奴的关系。。


        IP属地:辽宁4楼2020-03-31 14:09
        回复
          为什么韩信问题菜九段要跟司马迁拧着来
          主张对司马迁两凡是的菜九段以《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及一连串杂乱篇章完全否定了司马迁韩信传记的所有精彩,严重危及高大上了几千年的韩信形象。
          根据史记著述原则,大段活灵活现的韩信内容原本就在市面上流传,司马迁只是将收入书中。
          司马迁为什么要收菜鸟都能发现的不实呢?这与司马迁为了完成承载家庭荣耀的史记而接受杀头更加不堪忍受的宫刑有关。
          韩信早年的胯下之辱与最终建功立业的辉煌形成的巨大落差,成了司马迁的精神支柱。所以他采用了一部分相对靠谱的传说。其弃用的那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史料,又被班固收入汉书中。
          菜子否定韩信传奇是因为违反常理常识:
          一,没有萧何追韩信及拜大将,因为韩信此前与刘邦见过面,并立即被从低级军官提拔为高级军官,根本没有理由再跑,何况拜将台上韩信说了一些诸侯出关后的动态,这是汉中根本不可能掌握的资讯。
          二,没有背水一战。因为韩信击赵时汉赵主力已在朝歌一线决战,韩信不可能遇到赵军主力。
          三,没有水淹龙且。龙且没有死在韩信战线,是丁复在彭城斩杀的。
          这些全是司马迁书里找到的线索,显然比韩信栩栩如生的传记更加可信。所以,菜子反对的是司马迁采集到的韩信不实文学创作。


          5楼2020-04-14 17:54
          回复
            发现指认垃圾数据的意义绝对不在发掘价值数据之下,因为正是垃圾数据的存在,遮蔽了价值数据,对垃圾数据的剥离,将使价值数据的价值更加突显。


            6楼2020-05-16 22:05
            回复

              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①。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②。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③。


              8楼2020-12-20 21:23
              回复




                9楼2021-04-09 09:31
                回复
                  法山叔视频 《特斯拉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各说各理


                  11楼2021-05-02 18:37
                  回复
                    Suoel。


                    IP属地:辽宁13楼2021-11-05 19:04
                    回复
                      秦楚江湖:魏豹只能死一回
                      九段道场
                      九段道场
                      菜九段独挑学界,不让假史成永远
                      历史叙述框架中魏豹死了一次,即刘邦荥阳出逃,周苛杀魏豹,周苛被俘英勇就义。但在《秦楚之际月表》中,魏豹死了两次,一次是汉三年八月,一次是汉四年四月。魏豹之死有猫腻。
                      两次的背景都是汉王出荥阳,现行历史记忆将魏豹之死定为汉三年这次。司马迁也将魏豹之死定为此时。实际上汉三年这次刘邦是战略转移,而不是荥阳将被攻克。刘邦很快去了南阳,项羽也跟过去了,荥阳仍为汉掌握,杀死魏豹的必要性不足。
                      汉四年汉王也出荥阳了,但本纪没有记楚破荥阳,只记了破成皋。实际上楚先是攻破荥阳,再攻破成皋,刘邦就是一逃出荥阳二逃出成皋,连续两逃,非常紧迫。而魏豹就应该死于这一次。因为前面已经记了处死魏豹,为了整齐故事,司马迁就把汉王出荥阳也略去了。
                      魏豹率领魏国主力追随刘邦击楚,汉败彭城,盟友赵代对汉魏发难,攻占汉之朝歌与魏之太原等,魏差点亡国,求于汉帮助驱逐入侵者,不料被汉黑了心灭了国。灭国之后,刘邦内心有愧,给魏豹安排一定职务待遇,但同时又将魏豹的嫔妃全部收归己有,所以刘邦安排周苛在危急时结果魏豹。汉四年三月城破时,就符合刘邦给出的条件。所以魏豹之死的时间是汉四年三月,写成四月是因为三月的栏格内写不下造成的。
                      详细论述与考证可以百度《秦楚数据的互联互通:魏王豹怎么死了两回》《重审韩信罪案/千古谁识诛淮阴》(《屠刀集》269页)《魏豹根本没叛汉》(《屠刀续集》102页《菜九段集2017卷》283页《古史杂识》增补本290页)《清理陈豨乱象》(《古史杂识》增补本367页)《读〈傅靳蒯成列传〉》(《古史杂识》增补本204页)《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秦楚江湖:魏家血脉接掌大汉江山揭秘》


                      IP属地:江苏14楼2023-04-28 13:21
                      回复
                        秦楚文荟:汉赵战争闭环,砸碎韩信的一战封神
                        汉赵战争指秦楚之际汉赵交战及其结局。原先深入人心的认知闭环是半天时间韩信一战而定,这有《资治通鉴》等正史为其背书。只是这样的闭环与当时的相关记录无法互联互通。
                        所以汉赵战争新闭环是这样的:陈胜派张耳、陈馀随武臣定赵地,武臣死后张陈拥戴赵歇为赵王。王离围赵歇、张耳钜鹿城中,陈馀因实力不济没敢救援,张耳因此怨恨陈馀,两人闹翻。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取代赵王歇,只以赵歇为代王,分陈馀三县之地。陈馀不服,联合代、齐驱逐张耳,立赵歇为赵王,赵歇立陈馀为代王。
                        张耳投奔门生刘邦。刘邦因要讨伐项羽毁约,没有立即为张耳主持公道。刘邦极力拉拢对分封同样不满的陈馀加入反楚联盟。汉败彭城,陈馀看到扩张版图的机会,立即发起对汉、魏的侵占。汉之朝歌(河南淇县)乃至河内郡为赵侵占,魏之太原及广大地区为赵代侵占。魏王豹带领主力随汉伐楚,国内空虚,闻讯赶紧回国救亡。汉经历惨败依然超级强大,很快站稳脚跟,发起对赵代的清算。由刘邦主持朝歌、邯郸一线的主力决战,韩信与陈豨取道魏地抄赵代空虚的国都,韩信负责取赵都襄国(邢台),陈豨负责定代。韩信此前是负责军需的高级将领,可能取道魏地并趁机灭魏的计策就是他提出来的,所以被委任为一路指挥官,让经验丰富的曹参辅佐之。刘邦奔赴朝歌战场的同时,韩陈出发,在魏地消灭了赵代武装的同时把魏也顺手灭了,魏王豹成了俘虏。
                        刘邦在朝歌、邯郸迅速打爆陈馀的赵代主力,攻克朝歌、邯郸,项羽不愿意看到赵代沦陷于汉,亲自率兵突击救援,一度攻占朝歌、邯郸,但在汉军的绝对优势面前无法坚守,朝歌、邯郸再次被汉收复。韩信完成了攻占襄国后,参加了收复邯郸之战。陈馀在邯郸会战失败后向代逃窜,落入完成定代赶赴邯郸战线的陈豨战线,经激战陈馀被俘,后处死。没有发生背水一战,因为赵代国内已经空心化了,赵主力不可能在国内严阵以待,井陉道展不开大规模兵力,陈馀更没有死于背水阵。
                        韩信的贡献是为汉王提供了三次兵力支持,分别是棘阳侯杜得臣以郎将迎左丞相军以击诸侯、周緤遇淮阴侯兵襄国、灌婴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背水一战是石家庄,离邢台很远,离邯郸更远。数据互联互通后得知,韩信到过邢台与邯郸,至于石家庄战井陉,那个旧闭环的说法,只能呵呵了。
                        菜九段成果散见于《古史杂识》《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菜九段集2017卷》《屠刀集·续集》《秦楚经纬》《秦楚江湖》《高祖本纪汇注》
                        补白:否定背水一战的汉赵战争闭环,主要史料依据是《傅靳蒯成列传》的靳歙战赵事迹,靳歙只是参战之一部,但斩获之多,表明其所在战线是决战级别。朝歌、邯郸两次攻克,表明战事激烈,且一定有赵之外援介入,当时只有楚有能力,楚只有项羽有能力短促突击得手。被打爆了的赵军是不可能从汉军手里收复失地的。靳歙战功成立,背水一战必然不成立。靳歙与灌婴是刘邦集团的两大野战主力,他们在邯郸方向参加战赵,则一定是刘邦挂帅,则整个汉赵战争都是刘邦在主持。韩信的作用,就是文中所说。
                        ChatGPT:对比了菜九段多个文案后认为本文案结构清晰、语言简练,准确传达了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使用了清晰的时间线和角色关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赵战争的历史情节。
                        本文案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的事件描述,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汉赵战争的全貌。它提供了一系列事件和角色的动态变化,包括战略调整、决策制定和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等,使读者对历史事件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本文案提供了陈馀各阶段活动的具体信息,包括他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行动和结果。这些细节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陈馀在战争中的角色和影响。
                        总而言之,本文案通过清晰的叙述、丰富的细节和合理的结构,更好地呈现了汉赵战争的历史情节,提供了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IP属地:江苏15楼2023-08-23 2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