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吧 关注:212,769贴子:7,197,631

动物极限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标题想了很长时间没想好,本想开一个专门介绍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极限片的贴子,但我的WWF片又不是特别多,还有一些其它的动物极限,懒得分开两贴(水经验到是个好方法)
本来想先介绍一下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的,这个可百度到,就不多说了,说邮票吧。世界第一枚WWF邮票是法国在1969发行摩弗伦羊又称为欧洲大角羊。
网上借图法国1969摩弗伦羊极限片


其后世界各国和一些地区基本都发行过带有熊猫徵记的邮票,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但有意思的是作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国,同时拥有大熊猫的中国确没发行过相关邮票。在这说一个小故事,WWF邮票的发行人希望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发行一套,自己国家特有濒临灭绝的动物,所以作为WWF徽志的大熊猫就只有中国能发,当时WWF邮票发行人汉斯.格罗斯(等下后来会讲到WWF邮票发行,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在中国1985年发行T106《熊猫》后,把小型张中右边的熊猫认为是WWF徽志,同时承认其为WWF邮票,并列入《格罗斯WWF邮票目录》中,编号为025,也是目录中唯一枚无自带WWF徽志的邮票!
1985T106熊猫小型张

WWF各时期使用的徽记

早在1983年以前,WWF组织对各国发行WWF徽记邮票并无任何想法,1983年瑞士邮商汉斯.格罗斯向基金会提议,应该釆取措施统一管理WWF邮票发行,最终基金会与瑞士的格罗斯公司(G ROTH AG)达成协议,规定各国要发行WWF邮票必需经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同意,正式授权并由GROTHAG公司与各国邮政具体协商发行。基金会发行邮票募集资金用于保护世界濒危动物,基金会同时严格控制WWF邮票的审批,不是哪个国家想发行WWF邮票就发行。基金会规定每年只批准20个以下国家(地区)发行,发行国必须先经过申请、审查、批准,合格后才允许发行且是本国的濒危动物邮票,并且一般每套均定为4枚。这些资金让我国的大熊猫、东北虎、朱鹅等动物都曾受惠过。
目前世界各国一共发行近六百套WWF邮票,每年还在以近二十套的速度增加,因为一年只许发二十套。
塞尔维亚2003发行《WWF标志(熊猫徽)邮票专题目录》和《米歇尔WWF专题邮票目录》邮票

香港 1999 年 中华白海豚

澳门 1995.穿山甲,澳门也发行过一套中华白海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50周年保护鸟类,就不一一展示了。

最后说一下关于WWF极限片和首日封的收藏,WWF极限片基本都是动物照片制做,极其精美,但都不是邮票发行国制做,而是WWF基金会自制,因为每发行一套WWF邮票,发行国必须送一部份邮票到基金会。首日封则稍有不同,部份国家会发行首日封,但人家不流行实寄(什么不如实寄就不要说了),主要用于收藏。首日封的区分方式就是官封一封贴四票,基金会的封是一票一封,因官封发行量比较少,往往价格要远高于邮票。好了,稍休息一下再展示极限片


IP属地:湖北1楼2020-01-10 15:20回复
    二楼我的


    IP属地:湖北2楼2020-01-10 15:21
    收起回复
      先来个奇怪的吧
      扎伊尔 1984 霍加狓

      霍加狓又称非洲鹿,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早年是世界十大奇珍动物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是杂交品种,是长颈鹿与斑马交配而来实际上它是一单独物种,和长颈鹿是近亲。最有意思的是它舌头,非常长长,是蓝色,并可以清理眼部和耳朵,而且它一天只睡五分钟!


      IP属地:湖北3楼2020-01-10 16:25
      回复
        爱尔兰1992松貂

        松貂是一种中型食肉动物,约有家猫的大小,头体长46-54厘米,尾长22-26厘米,体重1-2.2千克。雄貂较雌貂稍大。体型大小的变化随分布地区而异。两性异形也出现在体型大小上,雄性比雌性约大12-30%。喉咙上有奶白色至黄色的围兜。胸部至下腹浅灰色,爪子昏暗。尾巴长而浓密蓬松。毛松貂皮坚韧柔软,绒毛细密,冬季厚实柔滑,夏天短而粗糙。毛皮呈浅褐至深褐色,在冬天会逐渐变长及浅色。冬季爪底垫被毛完全覆盖。幼仔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长成成兽的皮毛,每年春季会完整的换一次毛。毛皮生长期在九月至冬季。耳朵比较大呈三角形。肛门附近有臭腺,可放出臭气驱敌自卫。以上资料来自百度。下面除了需特别介绍的,资料都来自百度


        IP属地:湖北4楼2020-01-10 16:29
        回复
          顶吧主


          IP属地:河南5楼2020-01-10 16:38
          收起回复
            圣诞岛 1990 粉嘴鲣鸟

            先说一句题外话,每次看到第四图,我就想到美国动画片《机器人瓦力》中伊娃

            粉嘴鲣鸟又名阿波特鲣鸟,鲣鸟科粉嘴鲣鸟属的鸟类,是阿波特鲣鸟属唯一种。体形大,濒危。它们只分布在圣诞岛,其名字是纪念于1892年在圣母升天岛发现它们的William Louis Abbott。长约79厘米,重约1.4千克。它们是黑白色的,与其他同区内的鲣鸟有明显分别。它们到了8岁才能繁殖,每两年才会繁殖一次,估计寿命达40年。


            IP属地:湖北6楼2020-01-10 16:39
            回复
              越南1987年长臂猿

              长臂猿(学名:Hylobatidae):是灵长目一科动物的通称,有4属16种。因臂特别长而得名。体长45.6-63.5厘米,无尾,体重6-13千克。直立高不过0.9米;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臀部有胼胝,无尾和颊囊。喉部有音囊,善鸣叫,不同种种类叫声差别很大。雄猿一般为黑、棕或褐色;雌猿或幼猿色浅,为棕黄、金黄、乳白或银灰色。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时,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群居,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能用双臂钩住树枝,交替向前运动。无尾和颊囊。喉部音囊发达,善于鸣叫。
              题外话,中国在2002年发行过一套《长臂猿》邮票。现在中国境内很难看到长臂猿了,只能在中国最南边的云南、广西和海南少数区域的热带森林中去发现了!


              IP属地:湖北7楼2020-01-10 17:02
              收起回复
                玻利维亚 1991年眼镜熊

                眼镜熊(学名:Tremarctos ornatus),也叫安第斯熊,是南美洲特产的一种熊科动物,也是南美唯一的一种熊。眼镜熊具有黑色的体毛,脸部和前胸部为白色。眼睛周围有一对像眼镜一样的圈,故而被称为眼镜熊。雄性眼镜熊一般最重可达130公斤,雌性较轻,为60公斤左右。它们生活在南美洲中西部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西南部以及巴拿马南部。在分类学上,眼镜熊是与大熊猫/猫熊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熊科动物。眼眼镜熊镜熊身长110-210cm,肩高60-110cm ,尾长7cm ,雄性体重85-185kg,雌性体重65-125kg。在熊科家族中不算庞然大物,属于中型熊类。


                IP属地:湖北8楼2020-01-10 17:06
                回复
                  博茨瓦纳1988
                  驴羚
                  驴羚(学名Kobuslech'),又译列羚,是一种生活在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赞比亚喀辅埃湿原及班韦乌卢沼泽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方的羚羊。驴羚肩高90至100厘米及体重70至120公斤。它们有着金褐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及黑色的脚部。雄性的颜色较深。角呈竖琴形,只有雄性才有角。后脚比其他羚羊较长,这是为方便它们从沼泽泥土中奔驰。
                  这套片有个很漂亮的三角戳。


                  IP属地:湖北9楼2020-01-10 17:09
                  回复
                    利比里亚 1984 倭河马

                    倭河马(学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体长1.5-1.75米,肩高75-83厘米,尾长15-20厘米,体重约160-270千克,体重比河马要小要7-8倍左右。 世界上最小的河马。倭河马栖息在溪流、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仅限于非洲西部热带雨林的淡水中。主要栖息在低地的原始和次生森林中,靠近河流,溪流和拉斐亚棕榈树沼泽,有时延伸到过渡林地和几内亚大草原南部的沿岸森林中。最重要的栖息地特征是有被淹没树木的小溪,根部凹陷,沼泽洼地,以及与地面植被的大小和密度有关系。


                    IP属地:湖北10楼2020-01-10 17:15
                    回复
                      密克罗尼西亚 1990年 翠鸟与绿皇鸠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绿皇鸠(学名:Ducula aenea)体形比绿鸠类和果鸠类大,体长36-38厘米,体重508-600克。嘴也较大,嘴基扩张,身体上的杂色通常较少。头部、颈部和下体为鸽灰色,微缀粉葡萄红色,尾下覆羽为暗栗色。前额和额为白色,背部、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均为亮金属铜绿色或墨绿色,上背和两肩有时还带有紫红色的红铜色光泽,背部和腰部有时还具有黑色的羽端。有的个体的头顶至后颈、以及面颊和耳覆羽呈棕灰色、紫灰色或棕栗色。栖息于平原、河谷和丘陵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及榕树和橄榄树上。常单个或成对活动,冬天也成群活动。主要以榕果等植物果实为食,特别是乌榄。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巴基斯坦、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IP属地:湖北11楼2020-01-10 17:20
                      回复
                        记得很早前有人写过WWF,封这个问题真的各有各的说法,反正我也搞不清,哈哈。另外我把WWF网站忘了,吧主快提醒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1-10 17:22
                        收起回复
                          巴拉圭1985年大犰狳与食蚁兽
                          大犰狳(学名:Priodontes maximus),也叫巨犰狳,是贫齿目犰狳科大犰狳属的唯一一种,体型较大,通常体重为27千克,最重可达32.3千克,身长89.5厘米,身体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的部分是尾巴。体两侧和4肢外侧常覆盖着骨板与鳞板,并由几列可动的横带分成前后两部,横带间由弹性皮肤连接,可将身体蜷缩成球状,以防御天敌侵害;耳小;舌能伸缩;前肢3~5指,指爪弯曲强大,后肢5趾,具爪;牙齿细小 ,钉状,终生生长。
                          食蚁兽(拉丁学名:Myrmecophagidae),哺乳动物,仅3属4种,分布于美洲。吻部尖长,嘴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粘液,适于舐食昆虫;耳小而圆;前肢力强,第三指特别发达,并呈镰刀状的钩爪,后肢4~5趾亦具爪;头骨细长而脆弱,无齿。喜食蚂蚁、白蚁及其他昆虫。提醒一下,这玩意有杀人纪录,看起来很可爱,但请远离。
                          题外话,按照WWF邮票发行规定,一套WWF邮票最多只能发行四枚,但作为商业票大国的巴拉圭怎么可能只发行四枚,所以它发行了七枚,其中三枚无WWF徽记,如买到票是七枚,片和封是四枚很正常。另外,同作为南美洲国家的乌拉圭,以上两种动物以区域性灭绝。


                          IP属地:湖北13楼2020-01-10 17:32
                          回复
                            布隆迪 1992 薮猫

                            薮猫(学名:Leptailurus serval)体形像一头小型的猎豹,从肩到尾约有60厘米长,躯干和四肢修长。皮毛黄色且具黑斑, 黑斑与背部和头部的纵向斑纹融为一体。 尾部有数个黑色环纹,尾尖黑色。雄性体形通常大于雌性。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它们体型更显修长,腿长而尾短,双耳又高又圆,两耳基部距离很近。


                            IP属地:湖北14楼2020-01-10 17:50
                            收起回复
                              罗马尼亚 1984卷羽鹈鹕
                              卷羽鹈鹕(学名:Pelecanus crispus)是一种大型的白色水鸟,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桔黄或黄色,颈背具卷曲的冠羽。是生活在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鹈鹕,主要为内陆淡水湿地的鸟,但也出现在海岸潟湖及河口,在小岛的大片芦苇或空旷处营巢繁殖。觅食时张嘴,以囊袋捞入大量水,滤去水后吞食其中的鱼。飞行时颈部回收,双翅缓慢振动,常在水面做长距离滑行。以鱼类为食。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中国见于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IP属地:湖北15楼2020-01-10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