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rite吧 关注:48,438贴子:2,718,015

【补档/剧透】【从卡尔达肖夫指数开始浅谈篝的心愿与现世末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黑布列斯的硬核精品(hei li shi),贴吧一经改版以前的分析贴很多都被屏蔽了,翻了翻自己也只存了一粘大大和黑布的,见大佬又复活了,就久违的挖出来补个档
文章的叙述分析确实不错,过程也很欢乐,特别是各种比喻紧随当时时期特色、通俗易懂
对通完关的新人也是不错的拓展,能更清楚的明白资源危机和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吧


IP属地:云南1楼2019-12-08 14:12回复
    原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942682362?pn=1


    IP属地:云南2楼2019-12-08 14:13
    回复
      第二章 文明啊你是个毛
      在第一章里,有一个概念被我反复提到,而又没加以详细说明。这就是“文明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本章就围绕这一概念展开。
      首先有一个观点我希望能够阐述一下:文明活动消耗能量,应当是一个行星中全部的生物唯一能够消耗能量的方式。因为除此之外的一切生命活动,动物的也好植物的也好,不过是能量转化与传递的过程,这一系列过程中储存的与消耗的能量,即生物质能,亦是文明活动的能源之一。
      换句话说,一个仅仅具有非文明生命的行星和完全没有生命的行星区别并不大,仅仅能够作为文明生命的能源库而存在。
      一旦能够接受这个观点,那么接下来一个始终被人类学家与史学家争论的问题也就太好解答了。在我开始论证我的观点之前,不妨先自己思考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人类”的?
      为了让你不会立刻看到我的回答而影响自己的思考,先说一点和主题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这是一本能够改变你世界观的书。
      我的答案是:文明诞生于生命拥有除机体的生理活动以外的能量使用方式之时。
      这个观点也是如今主流观点中一种的变体——一般来说大家是这样阐述它的:文明是伴随着人类使用火而开始的。
      但我之所以采用前一种说法,是因为一旦把文明的定义扩大到整个宇宙的范围,这种说法就变得相当不准确。
      假设在茄科星系的地三鲜太阳系有一颗行星叫做土豆星(欢迎访问我的贴吧)。那里有一个物种叫做小鸟游六花。在漫长进化与残酷的淘汰过程中,这个物种逐渐具备了以下特点:1.结成社群;2.社群的成员间用语言进行交流;3.开始使用工具;4.开始变得中二;5.开始利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驱动4轮车辆在社群聚集地间移动;6.开始使用火烤熟食物食用。请问土豆星是在什么时候产生文明的?
      答案是5。从这一刻开始,小鸟游六花不再是能量转移与传递的被动载体,而成为能量的主动使用者。用中二的语言来说的话,小鸟游六花在这一刻开始具备了改变行星命运的能力。
      当然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这个标志无疑是火的使用。但实际上这一点还是需要做一些说明和区分的。
      有以下几种情况:A.由于被闪电劈中了树,森林着火了,名为藤林椋的人类把名叫牡丹的野猪丢进火里烤熟之后拿来吃。B.森林着火了,藤林椋取了一截着火的木头,引燃了一堆柴禾,把牡丹放在上面烤熟了吃。C.藤林椋钻木取火,引燃了一堆柴禾,把牡丹放在上面烤熟了吃。不考虑发生的先后,问哪几个事件能够标志文明的诞生?
      答案是B和C。
      A中虽然利用火的能量对食物做了加工,但实际上火的产生是自然发生的,藤林椋的活动并没有对能量转化做实际贡献,仅仅是窃取了自然的成果。而B中,虽然火种是自然发生的,但藤林椋的活动使得原本储存在柴禾中的能量被转化为热量,她成为了能量的主动使用者。
      此时的文明为0型文明早期,不妨将其定义为“消耗能源用于直接产生热量的文明”。
      土豆星的小鸟游六花能够利用核能驱动交通工具。这其实与地球上的人类早期利用水能驱动水车,利用风能驱动帆船,以至后来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ge’ming相类似,都是“消耗能源用于产生机械能的文明”,为0型文明中期。
      随着电气的发明,电能作为一种可以用于转化为几乎任何一种能量形式的媒介,如ATP和货币一般被广泛使用着,这是0型文明的晚期,“消耗能源用以转化为媒介能量继而转化为其他能量的文明”。由于媒介能量的诞生,一切文明活动变得十分便利,由此产生了文明的爆发式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文明发展的反馈作用——能量的大量消耗。而这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减少。下一章我会谈一谈这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IP属地:云南4楼2019-12-08 14:15
      回复
        插播,之前对某位吧友疑问的解答:既然进化会淘汰掉不适合环境的基因,那为什么引发癌症的基因没有被淘汰呢?唯一的可能性是:致癌基因并不影响物种的存活与繁殖。准确来说,在生殖后期,即年老时致癌的基因不影响存活与繁殖。也就是说,A君结婚之后,有了3个孩子,在57岁那年得了肺癌,并在62岁死于癌细胞扩散。然而他已经有了后代,完成了基因的传递,因而癌症的有无是完全没关系的。很可能他的3个孩子中,有1个或者2个也携带了他的致癌基因,可能也会在60岁前后身患并不久之后死于癌症,然而这仍然不妨碍他们所携带的致癌基因继续传递。因而,这种基因一直存在到今日。
        为了更加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假设有另一种基因,能够让人在13岁得癌症并在18岁之前因癌症而夭折。第一个携带这种基因的人B君,在18岁那年不幸去世了——并且未能留下任何一个后代,那么这种基因没有办法继续传递,而消失了。
        这两个都是比较偏极端的例子,但理解之后我们不妨假设有以下几种基因,分别在25岁、30岁、35岁发作,使人得癌症并死亡。假设C君、D君、E君分别携带这三种基因,那么很显然,C君留下的后代最少,D君留下的后代多一些,E君留下的后代更多——那么在后代中携带这3种基因的比例应当会递增。但显然还是A君的致癌基因保存并传递的几率最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实中年老时患癌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年轻时患癌症的概率。


        IP属地:云南5楼2019-12-08 14:15
        回复
          第三章 那些被说得耳朵生茧的陈词滥调
          在第一章的结尾处我就提到,正逐渐走向I型文明的我们将要面临一些重大危机。然而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危机为何是不可避免的,我在第二章稍稍做了铺垫,谈了谈“文明”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接着第一章的末尾处开始讲,浮光掠影地讲一下我们将要面临什么——实际上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资源危机,环境恶化,气候变暖什么的。因而我再次说,如果你已经深刻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可避免性,那么这一章完全可以跳过。在下一章我们最好回归到《REWRITE》中来,和小篝一起边喝咖啡边聊一聊她的心愿。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够稍稍看一下我的观点,说不定其中真的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见地也说不定。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对以下3个问题的解答:1.为什么通过使文明倒退或暂缓文明发展的进程来阻止地球文明迈向I型文明是行不通的?2.为什么人类仅仅利用了1%能源,危机却已然迫在眉睫?3.为什么说能源的消耗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能源减少?
          不知大家对宫崎骏先生的著名动画《风之谷》有没有印象。这部作品实际上是由他本人主笔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来。动画讲述了一个人与腐海共存的末日世界的景象——实际上漫画的世界观更加饱满一些,充斥着对人类的最大限度的思考与探索。
          接下来我将要无耻地剧透一下,如果这会引起各位的反感,我深表歉意。
          《风之谷》描绘的世界观中,在故事发生时间之前的1000年左右,人类文明逼近I型文明边缘。在一场争夺仅剩资源为目的的战争之后,不仅资源即将耗尽,连环境也变得不宜生存。为了突破这一窘境,一批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逐渐阻止一些文明产物(主要是科技方法)的流传,将其封存在‘庭院’中,等待地球资源恢复到一定水平再公布”。
          是不是有点像小篝的再进化?
          从理论上来讲,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还记得第一章我们用过的那个公式不?W=(A-B)/A。当B,每秒人类的文明活动所使用的能量,降低时,W会回升。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所以“今天也在绝赞衰退中”的田中罗密欧也想到了(别误会,这里我所指的是《人类衰退之后》)。
          不过如果偶尔关注一下时事的话,你就发现这种想法的可行性多么糟糕。
          举两个例子。
          其一:周四,希腊全国发起两年以来的第20次总罢攻,很多工薪阶层油行表达他们对削减工资和养老金政策的愤怒。希腊在最近五年深陷经济危机泥潭。“许多希腊民众的生活降到最低水平,我们不再相信政府,他们无止境的压榨我们。”一名雅典居民说。——2012年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其二: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选自《庄子·齐物论》
          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1.为了更多人和更长久的利益,让人把已经得到的东西交出来是违背人的本性的。2.一旦强迫这样做,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乃至暴乱。3.这种暴乱绝对不是一时的,甚至时间越长久,程度越剧烈。4.这种本性不是在文明形成之后产生的特质,而是一种动物的本能。
          所以我们看看《风之谷》中那些自以为是的科学家最后引来了什么:文明被封存1000年之后,一大批不甘心就这样被自己的祖先们抛弃与奴役的人类,在我心中的女神娜乌西卡的带领下,毁掉了科学家们设计与保存好的一切,并发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的未来,我们自己来进化!”——流传数千年的文明就此崩溃。


          IP属地:云南6楼2019-12-08 14:16
          回复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这就是使文明倒退或暂缓文明发展的进程来阻止地球文明迈向I型文明行不通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准备好面对或许一个世纪后才会到来的这一时刻呢?
            这个问题我希望用类比的方法来解答。
            假设,你正在玩一个模拟经营类游戏。在游戏开始时,你有1000鸟币。你有一个免费的金矿,能够不断提供给你鸟币,然而这个金矿的储量仅有500。当然,作为模拟经营游戏,你需要花鸟币来建各种各样的东西,却不能通过卖设备来获得鸟币。通关要求是“建设的所有设备的资产总和为2000鸟币”。你可以再开发一个800储量的金矿,但要为此花费1100鸟币(这些钱可以算在通关所需的2000中);问:你最晚应当在什么时候开始感到财政开支紧张?
            答案是当你花费了400鸟币的时候。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极限值了:你需要完全不修建其他任何设备,并且等待到上一个金矿开采枯竭,才能着手下一个金矿的建设。这个游戏的烦人之处就在于:你的现有经济来源是远远不够通关标准的,因而必须花大价钱来获得新的经济来源。实际上,你在这个上面花费的投入远远大于它的产出,你做的是亏本生意。然而不这样做就没办法达到设定的通关条件。或者,你没有认清这一点,而一上来就花费掉401鸟币——虽然你距离破产还早,不过很遗憾,你已经注定Game over了,因为你所有能够获得的鸟币加在一起,也无法达到通关的条件。
            这种需要提前做出付出,而一旦错过时机之后,虽然貌似离毁灭还很远,但无论如何无法挽回的规则,我把它命名为
            揉鸟币定理。
            可气的是,现实中地球的文明差不多是同样的规则。目前人类能够有效利用的能量仅有太阳能的千分之一——然而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如果将所有能够利用的能源都开发出来加以使用,这个数字也绝对不会超过5%。人类如果想要迈向更高级的文明,就无论如何也要做一些亏本买卖,花大量的能量去探索出更多未被利用的能量的利用方法。很显然,这种亏本生意很少会有政府和企业会去做。而实际上,我们离“应当开始感到财政紧张”那个最晚的点已经不远了。
            *注:实际情况和之前的类比有一点不相同的地方:类比中为了更好理解,采用的是“储量”“花费”这一固定的量值,而在实际情况中,“增加率”“消耗率”更为恰当。而因为实际中的能源储量是增加率和时间的函数,因此比类比中的情况更加乐观一点——赔本仅限于初期的投入,一旦能源开发完毕,随着时间的积累还是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
            然而,我们需要做的赔本买卖远不止这一个。因为比起我们能不能熬过能量供不应求的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
            在达到I型行星文明之前,我们的地球会不会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这便是对三个问题的解答。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臭氧空洞、气候变暖这些可能是由文明发展带来的附加效果已经初现端倪了。这些大家很熟悉的事情我不做细谈,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面对这些我们不得不拿出应对措施。
            节能减排吗?显然不对。这仍旧需要依靠我们的文明发展。一个通过消耗能源,实现气候操控的方法必须被研发出来。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笔赔本买卖。
            与之前的例子类似。我们可能在研究如何改善环境的过程中,反而产生了更多的温室气体。因此我们必须在一个时间点之前开始着手于这些研究,这个时间点就是“现有的环境恶化因素+预计在改善环境的研究中产生的环境恶化因素=足以使地球环境恶化到无法修复的环境恶化因素”。如果对这个说法理解不能,可以对照看一下之前模拟经营类游戏的例子。仍然无法理解的话,请看我下面的总结。
            现在我试着用我啰嗦而拙劣的语言对这3个问题的结论做个总结:
            可获取的资源对每一个特定阶段是有限的,并且文明趋向于不可逆增长,而增加能量获取渠道又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因而地球满足揉鸟币定理。所以,人类必须对未来具有足够的预知能力,并舍弃短期利益做一些投资,从而能够完成能量的更大化利用。
            那么,W=(A-B)/A,既然使B减少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使A增加是唯一能够使W不至于减低为0的方法。这同时也是小篝的心愿与《canoe》所描绘的情景。在下一章里,我会来讨论这一点。


            IP属地:云南7楼2019-12-08 14:17
            回复
              第■章小篝的心愿
              本章我们有幸请到了特约嘉宾小篝,大家欢迎。
              小篝:■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也提到过,这一期我们将要聊一聊小篝的心愿。既然我们请到了小篝本人,不如我们就来听一听她本人怎么说吧(递咖啡)。小篝,你说过你出现的目的是要寻找“最美好的记忆”。请问那究竟指的是什么?
              小篝(喝咖啡):■■
              呃,可能小篝没能理解我所说的话,那么我换一种问法,请问小篝最希望看到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小篝:■■
              抱歉,或许小篝不懂中文。Kagari-Chyann,what's the "best memory" you meant?
              Kagari-Chyann:■■
              かがりん、あなたの言って最良の记忆は、いったい何ですか?
              かがりん:■■
              呃,小篝这个样子我们可是没办法听懂的呀…那么很遗憾,本章只能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下一章中,由我试着猜测一下小篝的心情。抱歉了小篝,猜错了请不要怪我哟~
              小篝:■■■


              IP属地:云南8楼2019-12-08 14:18
              回复
                第四章 飞向彼岸
                首先我们来汇总一下这次会用到的一些结论。首先是一个中心公式:W=(A-B)/A;其次是一个重要结论:削减文明能量开支是不现实的;最后是一个理论:揉鸟币定理。以上三点共同维系了本文最重要的框架。
                从以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难看出,现在举世奉行的节能减排,仅仅是缓解地球文明崩溃的权宜之计,而绝对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第三章的结尾,我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唯有使A——每秒钟获得的能量增加,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思路。
                对于增加A的方法,之前提到了一种对于当今地球行之有效的策略:牺牲能源为代价的新能源开发。这种开发具有很大潜力:我们星球所蕴藏的能源是无比巨大的,目前为止仍然有99.9%未被开发——然而并不是潜力无穷:因为一个行星所能够接收到的辐射能是有限的。
                这个限制主要来自于行星的表面积。由于行星所能接受到的辐射能=单位面积辐射能*接受面积。并且实际上,由于一些几何原因,一个星球实际接受辐射的表面积仅有其截面的大小。
                提到表面积的话,我实在忍不住要在此插入一些与第一章的导语有关,但或许与这段主题相关不大的内容。
                容许我再次引用REWRITE中对“庭之文明”的解释:I型文明的一种形态。在天体表面积狭窄的行星上,改写物理常数,如此诞生的庭院型的文明上,生命的存在虽然变得容易,但另一方面,很难将缺乏物质强度的知性种族提升至更高一级的阶段。
                不知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何在地球上尚未达到I型文明的时候,生命被“引渡”到月球上成为庭之文明之后,却成为I型文明的一种形态呢?
                我认为应当有如下解释:由于月球的“表面积狭窄”,因而每秒钟接收的辐射量较地球更少。以之维持与地球同等文明量的能量消费时,不得不付出全部的能量所得;除此之外,行星本身储藏的能量也更低。再次举出第三章中模拟经营游戏的例子,所得的全部鸟币与鸟币基量之和也不足以购买第二个金矿——也就是说,这些能量是不足以支持新能源的研发与星球面积的扩展。因而如游戏原文所言,“很难将缺乏物质强度的知性种族提升至更高一级的阶段”。
                再次回到正题:所幸的是,地球的能源储量是足够的——不仅足够新能源的开发,甚至足以支持星球面积的扩展。
                星球面积的扩展,就是前文所述增加A的最直接方法。实现星球面积的扩展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被提起的是空间基地的建立与地外行星开发。
                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天马行空?有一种除了科幻小说之外绝对实现不了的感觉。没错,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超远的。而且一般人都或多或少会这么想吧:仅仅开发了0.1%地球能源的我们,现在就去考虑这些的话太不切实际了吧?
                于是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揉鸟币!因为相信大家已经能够理解这一原理,我们这次直接用动态数据来说明。
                假设用于探索行星外移民计划所需的投入为M鸟币/年,目前用于文明活动所需的能量为N鸟币/年,地球获得的能量中能被利用的全部能量收入为K鸟币/年,文明活动所需能量的增加量为m鸟币/平方年(其中鸟币为能量单位)。那么我们最晚需要在(K-M-N)/n年后,开始进行行星外移民计划。
                下面我们再进行一些定义以便再次回到REWRITE中来。假设最晚开始需要着手准备行星外移民计划这一年为Key年(关键年),那么Key年前后一段时间,就是小篝出现,决定是否对星球进行救济的时候。
                *注:考虑到原作中键试图引发救济有很多次:Key年实际有很多所指。除外星移民的关键年之外,或许还有前文提到的资源开发与环境调控的关键年等其他决定星球命运的揉鸟币定理临界点。这些事件实际上并不需要全部达成:比如说,一旦实现星际移民,则并不太需要特别注重地球能源开发;然而星际移民却是必修课,因为总面积所限的能源上限不可避免。从Terra线结局看来,游戏中出现的这次救济应当是星际移民的关键年。*
                小篝对与是否执行救济的评判标准如下:在Key年到来之时,人类是否已经意识到危机而展开应作出的行动。然而过于执着于一时利益得失,认为危机还早的人类,迟迟没能醒悟。因而一次次地落入再进化的结局中。
                绝不会让作品以悲剧收场的Key社,最终在Terra线的结束之处,以歌声的形式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结局:少年们砍尽了家园所有的树制成木舟,驶向大海的彼岸。“人类用尽了地球的欧若拉,借助魔物瑚太朗的力量到达另一个能够生存的星球”游戏中的话,应当是这样一种情景;而在现世中,恐怕是指“人类穷尽地球资源,制造出大型航天器,实现了星外移民计划”吧。
                这种悲情的结局,实在是算不得Happy ending。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唯一出路。或许我们的未来并不像canoe所描绘的那样伤感,然而至少一部分人类的离开是不能避免的。又或许现世中的我们已然比临界时间早了一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家园不必被砍伐殆尽——也许发现了这一点的小篝,正不知在何处微笑着吧?

                下一章是终章,我希望能够谈一些我自己的愿望。(


                IP属地:云南9楼2019-12-08 14:20
                回复
                  完毕


                  IP属地:云南10楼2019-12-08 14:22
                  回复
                    第一章似乎在度娘肚子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2-08 15:14
                    回复
                      第一章可能被艳红恰掉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2-08 16:39
                      回复
                        what?你们那边三楼没了吗


                        IP属地:云南13楼2019-12-08 17:03
                        收起回复
                          大佬你早点出来啊,我们群有个老哥找这篇文找疯了


                          IP属地:浙江14楼2019-12-08 17:26
                          收起回复
                            好厉害,揉鸟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9-12-08 18:50
                            收起回复
                              原帖丢失了也很可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12-08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