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02,653贴子:94,979,866
  • 0回复贴,共1

中医里面的流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普通人眼里,医学只有中医和西医的流派分别,在现代医学医学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医学是没有什么对立概念的,只知道生病了,要去看医生。
殊不知,其实中医里面也是有流派分别的,细分起来可以为伤寒派、脾胃派、滋阴派、温病派、火神派和学院派。
医学好端端就应该是医学,怎么会划分出这么多流派呢?那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应该选择哪一流派的中医来看病?
且听我给你慢慢道来,中医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流派与体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资料的不完备性。
众所周知,现存最早的中医书籍为《黄帝内经》,书上讲解的是人体的生理学规律。五脏六腑,五行等相关概念最早出现在这本书上面。我们无法否定这本书的重要意义,但是,也不能忽视这本书存在着缺陷,它不是一时一人所著,理论很零散不成体系,有时甚至有矛盾的地方。这就给后世的学习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同时也给了后世的学习者巨大的发挥空间。
第二本经典是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此书的作者张仲景被后世的所有医家尊称为医圣,这本书开创的六经辨证体系直到现在也经常应用于临床,足此可见此书的影响之深远。
可能是战火原因,也可能是张仲景写的很简略,导致这本书上记载的方子,有的只有廖廖数语,很多方子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临床应用。
这又给了后世巨大的发挥空间,可能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医家遇到不同的病人,产生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不同的思考,最后形成不同的经验,归纳统一成不同的理论。
认真看这几个不同,我相信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医里面会产生这么多的流派了。
中医就好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就好像这个大树的根,随着这个根越往上长,枝干和树叶就越来越多,有的枝干和树叶甚至会朝着相反的方向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后世的医家入手学习中医,经常会感到迷茫和痛苦,因为人的大脑天生喜欢统一性,可整个大的理论体系下,本身不统一才是常态。
所以,要想学好中医,学会包容很重要。我听过一种说法,衡量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标准,在于他的大脑里能不能同时容纳二种不同的思维体系。
我知道这很难,不同的思想经常会相互打架,如果任由其自由反展,最终的结果就是啥都懂一点,然后啥也都不懂。
我这里给一个可执行的建议,从中医的源头根枝来学习,保证自己有一个全局观,精研大家都认同的伤寒杂病论,然后再旁参其他人的解释,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实践,然后得到反馈,最后总结经验。
全局观很重要,有一个全局观,才知道这个理论是怎么来的,来自于哪里?在这个节点,可能又有其他人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知道这些心里就不会困惑,甚至还会有一丝小得意,得意于原来自己也可以作为理论的创建者。
那么普通人应该选择什么流派的中医呢?
其实普通人压根分不清楚,你面对中医是什么流派的?相对于花时间去研究是什么流派,不如把自己的信任完全交给医生,给这个医生三次机会。
大家都喜欢去看老中医,因为老中医经验足,一次诊断正确产生效果的可能性高,但这也并不代表年轻医师完全不行,可能要多诊断几次才能找到感觉,所以给机会让年轻中医成为老中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只要不是很严重的病)
况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中医流派多多少少互相有融合,很难再找到单纯的某一流派了,所以与其花时间去分辨流派,不如多给当前的医师一些信任。


1楼2019-12-02 16: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