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吧 关注:13,167贴子:46,312
  • 2回复贴,共1

至今发现的最接近原版的郭店竹简本<<道德经>>整理修补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  篇

第一章 论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①。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②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③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④也。
是以大丈夫居⑤其厚,而不居其泊,居⑥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⑦取此。

①帛书甲乙本均无此句。谦之案:石刻末句“下德□□而有以为”,□□二字原缺泐。今据石刻本并河上公本补二句,并“为之”二字。另以上下句韵调,下加“也”字。
②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乃,通行本作“扔”。乃,出词很难。语气出口困难的样子。
③甲本作“泊”。泊,不厚也。有浅淡之义;亦通“薄”。通行本作“薄”。後句同。
④首,通行本作“始”。首,既含有“始”之义,同时在性命之学中,心为神脏,脑为神腑。首含脑义,脑司意识,用脑不用心则愚。心主礼德火明,礼德丧失则阴意擅主脑中意识。故用“首”不用“始”较妥。愚,《说文解字》:从心从禺。禺,猴属,兽之愚者。
⑤居,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居住,处於,当,占等义。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见《说文》。尸,《说文》:陈也,象卧之形。古文中尸不仅有屍(今简体同尸)体之义,亦有神像、神主之义;古时祭礼中亦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通行本作“处”。
⑥同上。
⑦甲本残缺,乙本为“皮”。通行本作“彼”,作“皮”更接近原意的肤浅、表面、浅薄。
〖注音〗攘:rǎng音壤;乃:nǎi音奶;泊:bó音伯;愚:yú音娱。
【繁简对照】论(论),为(为),义(义),礼(礼),应(应),後(后),乱(乱),识(识),华(华),实(实);书(书),无(无),谦(谦),据(据),补(补),韵(韵),浅(浅),时(时),学(学),脏(脏),脑(脑),则(则),丧(丧),阴(阴),较(较),说(说),从(从),属(属),兽(兽),胫(胫),处(处),於(于),当(当),陈(陈),卧(卧),仅(仅),屍(尸),体(体),残(残),肤(肤),简(简),对(对)。

第二章 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①,浴②得一以盈③,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至也④。
天毋已⑤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⑥,谓神毋已灵将恐歇⑦,谓浴毋已盈将恐竭⑧,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⑨。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⑩孤、寡、不谷⑾。此其⑿以贱之为本与?非也。
故致数舆无舆⒀,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⒁若石。

①帛书为“霝”,与“灵”通假,取灵以用今。
②通行本作“谷”。下同。古之“浴”含水、人、盆三物,人在盆中以水冲洗之义。此处指人以道光德能沐浴,得其内在精华者。
③通行本此处多“万物得一以生”一句。盈,储满器皿。
④甲本原图甚难辨认,《马王甲本》作“其至之也”,《道藏甲本》同通行本作“其致之也”,乙本作“其至也”,河上公本作“其致之”。至,鸟从高处飞下至地。
⑤帛书作“毋已”,通行本作“无以”。毋,《说文》:止之也。又同“无”。今人常用“无”代“毋”,但为了诵读时辩其意韵,仍采用古本的“毋”。
⑥甲本残缺,乙本及通行本作“发”,古与“废”通。
⑦歇,《说文》:“息也。一曰气越泄也。”《广雅释诂二》:“歇,泄也。”
⑧甲本残缺,乙本用“渴”,通行本作“竭”。竭,乾涸、枯竭。另此处後通行本尚有“万物无已生,将恐灭”句。
⑨蹶,倒下,跌倒。通行本作“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或“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⑩通行本作“称”。
⑾谷,帛书作“”,据《汉语大字典?禾部》为“谷”之异体,其简体即“谷”。
⑿通行本“其”作“非”。



1楼2005-11-07 13:03回复
    ⒀舆,帛书作“与”,通行本或作“舆”或作“车”。
    ⒁硌,大石;坚硬。又同“摞”,重叠堆起。
    〖注音〗
    灵:líng音零;盈:yíng音迎;竭:jié音结;寡:guǎ音剐;禄:lù音路;毋:wú音吾;蹶:júe音决;谷:gǔ音古;舆:yú音宇;硌:luò音洛。
    【繁简对照】
    宁(宁),灵(灵),为(为),谓(谓),发(发),贵(贵),贱(贱),数(数),与(与),舆(舆);书(书),义(义),处(处),华(华),万(万),图(图),难(难),认(认),鸟(鸟),从(从),诵(诵),读(读),辩(辩),韵(韵),废(废),後(后),谷(谷),异(异),体(体),车(车),坚(坚),剐(剐)。

    第三章 闻道(41)
    上士闻道,堇能①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②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③,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④,质真如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⑦成,大音希声,天⑧象无刑⑨,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⑩。

    ①堇,本章甲本全部残缺,此处乙本作“堇能”,通行本作“勤而”。堇,古通“仅”,即简体“仅”。各本注其通“勤”。堇,《甲骨文字典》:“象两臂交缚的人形,为祭献之人牲。”有奉献、献身之义。《说文解字》:“粘土也,从土从黄省”。黄色土,中黄真意之象意。
    ②帛书作“弗”,义近似於“不”,但并未完全同於“不”。这一点从经中既有“不”也有“弗”即可明晓其中区别。通行本将“弗”全作“不”,其中意韵有所丢失,故仍取“弗”。
    ③乙本作“费”。通行本作“昧”,义为日未明。费,散去钱财之意。《楚简本》作“孛”,与“悖”通,即悖理。
    ④通行本作“偷”。输,用车转运。
    ⑤渝,《说文》:变污也。
    ⑥隅,山水弯曲边角处,拐角。乙本作“禺”。
    ⑦乙本作“免”。《楚简本》作“曼”,与“慢”通。
    ⑧通行本作“大”。
    ⑨乙本作“刑”,与“形”相通。通行本作“形”。
    ⑩通行本作“善贷且成”。
    〖注音〗
    堇:jǐn音锦;弗:fú音服;夷:yí音移;渝:yú音余;隅:yú音余;孛:bèi音背。
    【繁简对照】
    闻(闻),费(费),类(类),广(广),输(输),质(质),声(声),隐(隐);从(从),黄(黄),缚(缚),献(献),义(义),书(书),晓(晓),区(区),韵(韵),变(变)。

    第四章 反复(40)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①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①之,通行本作“万”。
    【繁简对照】复(复),动(动),於(于);简(简),对(对)。

    第五章 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①气以为和。
    天下②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③,而王公以为自名也④。
    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⑤。
    觐殷死,议而教人⑥。
    故强良⑦者不得死,我⑧将以为学⑨父。

    ①《道藏甲本》作“中”,《马王甲本》作“冲”,甲本原件难辨。乙本及通行本作“冲”。
    ②“天下”二字通行本与乙本均作“人”。
    ③“谷”,帛书作“”,据《汉语大字典?禾部》通假“谷”,其简体即“谷”。
    ④“自名也”通行本作“称”。 
    ⑤勿,通行本作“故物”,甲乙本均作“勿”。损,甲本作 “”,据《汉语大字典》其为“损”之异体。下句同。
    ⑥觐殷死,礼崩乐坏也。本段甲本辩为“□□夕议而教人”,前两字未辨清,第三字辨误。乙本残缺更多。通行本作“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觐,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帝王之礼仪。殷,作乐之盛称殷。
    ⑦通行本作“梁”。
    ⑧通行本作“吾”。
    ⑨通行本作“教”。学,觉悟也。
    〖注音〗
    恶:wù音悟;寡:guǎ音剐;谷:gǔ音古;觐: jìn音近;殷: yīn音因。

    【繁简对照】
    万(万),负(负),阴(阴),阳(阳),冲(冲),气(气),为(为),恶(恶),谷(谷),为(为),损(损),觐(觐),议(议),学(学);难(难),据(据),汉(汉),简(简),体(体),礼(礼),乐(乐),坏(坏),残(残),见(见),称(称),剐(剐)。
    


    2楼2005-11-07 13:03
    回复
      2025-11-13 21:48: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六章 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致①坚。
      无有入於无闲②,吾③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①通行本作“至”。
      ②闲,“间”之异体,亦通“闲”。通行本作“间”。
      ③甲本作“五”,乙本同通行本作“吾”。
      〖注音〗
      驰:chí音池;骋:chěng音逞;闲:jiān音肩。

      【繁简对照】
      驰(驰),骋(骋),於(于),坚(坚),闲(间),为(为);间(间),异(异),体(体),闲(闲),间(间)。

      第七章 立戒(44)

      名与身孰①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②,可以长久。

      ①孰,谁,哪个或哪个人。
      ②殆,危险,见《说文》。
      〖注音〗
      孰:shú音熟;殆:dài音代。

      【繁简对照】
      与(与),亲(亲),货(货),爱(爱),费(费)。

      第八章 请靓(45)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①,其用不穷②;大直若诎③,大巧若拙,大赢如绌④。
      躁⑤胜寒,靓⑥胜炅⑦。请靓⑧可以为天下正。

      ①甲本作“”,“冲”之异体。——《中华字海?水部》。若,《尔雅?释名》:“顺也。”若时,顺应天时。亦有如同、像等义。
      ②《马王甲本》及《道藏甲本》皆作“”,并注其通“窘”,观甲本原图似不像前者。窘,义近“穷”。乙本同通行本作“穷”。《楚简本》作“”。
      ③诎,音义同屈。言词屈曲。《广雅?释诂一》:诎,屈也。《楚简本》及通行本作“屈”。
      ④通行本作“大辩若讷”,甲本作“大赢如”。,义热也,见《玉篇》。乙本缺前三字,仅存第四字为“绌”。绌,不足之义,赢与绌相对。《楚简本》作“大成若诎”,似与前句相重。
      ⑤帛书作“趮”,音义古同“躁”。
      ⑥靓,通“静”。通行本作“静”。下句同。靓,《说文解字》:“召也,从见。”进入道德境界之义。
      ⑦炅,光、热,光芒外现之义。通行本作“热”。
      ⑧请靓,通行本作“清静”,乙本缺。《楚简本》作“清清”。请,谒见。
      〖注音〗
      敝:bì音必;诎:qū音屈;拙:zhuō音桌;绌:chù音畜;躁:zào音皂;靓:jìng音静;炅:jiǒng音炯;:nèn音嫩。

      【繁简对照】
      冲(冲),穷(穷),诎(诎),绌(绌),胜(胜),靓(靓),请(请),为(为);观(观),图(图),广(广),释(释),热(热),对(对),静(静),从(从),义(义),进(进)。

      第九章 知足(46)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祸①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②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③足矣。

      ①甲本作“”,“祸”之古异体,见《汉语大字典?心部》。另据《说文》:史记汉书多假为祸,其与“”应为象形通假。
      ②通行本作“大”。乙本此句残缺,甲本中此字左半残缺,似不为“心”。今据《韩非子?解老喻老》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等书写作“憯”,痛也,古同“惨”。
      ③“恒”通行本皆作“常”,其为避汉文帝讳改。恒,《说文解字》:“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
      〖注音〗
      戎:róng音容;憯:cǎn音惨;讳:huì音慧。

      【繁简对照】
      却(却),马(马),粪(粪),於(于),祸(祸),恒(恒);异(异),体(体),汉(汉),据(据),书(书),残(残),应(应),写(写),讳(讳),从(从)。

      第十章 知天下(47)

      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规於牖①,以知②天道。
      其出弥③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④为而成。

      ①规,通行本作“窥”,kuī音盔。规,《说文解字》:“有法度也。”古与“窥”亦通。
      ②“以知”通行本作“见”。知,《说文解字》:“词也,从口从矢。”用口陈述,由心意辨识会意。
      ③甲本作“”,据《隶辨》同“弥”。弥,长久。
      


      3楼2005-11-07 1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