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698,525贴子:9,552,025

想自学中医的可以来了解一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贴先介绍下立场:
1、我是在2014年,30岁的时候,开始自学中医。到2018年学会了治感冒;到目前能够独立处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大小的问题。从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看,自学中医是完全可行的。
2、逛贴吧发现也有很多自学中医的朋友,他们遇到了我自己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类似的问题。那种老虎啃天无从下嘴的感觉,会让人觉得很迷茫。我也体会着这种感觉,但很有幸自己从这种无力感中走出来了。所以我想把我的一些心得分享给自学的朋友们。
3、帖子只是针对想自学中医的朋友们,但贴吧中多数人好像是来问病的患者,对这些患者朋友,我的观点是久病成良医,你们对痛苦的体会会比正常人更深一些,所以你们是有学中医的天然优势的。如果精力有余,可以尝试着来挖掘下自己在医学方面的潜能。毕竟求医不如求已。


IP属地:重庆1楼2019-11-16 15:13回复
    我本人是的生物学专业的,12年博士毕业后到现单位(某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上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因为教学需求,就跟着本科生一起,系统的学了 解剖、生理、病理、免疫之类的临床基础课程。
    虽然我们是基础医学,但跟临床科室的医生们交集也很多。最后我发现,虽然我学了这些课程,但我感冒了还是要去找这样医生们。而且各个科室的医生自己病了,还是要去其他科室看病。所以感觉还是做一个全科医生为好。


    IP属地:重庆2楼2019-11-16 15:20
    收起回复
      西医的全科医生其实就是分诊台的,全而不专,地位很尴尬。但中医却不同了,每一个中医师,本身就是个全科医生。所以从14年年底开始,我就开始了自学中医的路。
      因为我们学校是教西医的,所以学生只开《中医基础》这一门课程,而且只有一个学期,反正是没有多少克借鉴性了。我就自己去买了一套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八版的教材(学生对这版教材评价很高,简约而不简单)。包括 中基 诊断 中药 方剂 针灸 等等。


      IP属地:重庆3楼2019-11-16 15:27
      收起回复
        说实话,现在回头看来,这些教材的编写实际上都是在 西医教材 的编写框架下进行的。优点呢,是符合我们从小学到初中 高中 大学的一直教授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缺点呢,偏离传统的中医思维太远了,就会让我感觉:学完了,我感觉自己懂了很多;感冒了,还是处理不了。


        IP属地:重庆4楼2019-11-16 15:33
        收起回复
          我花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把这些教材读完,中间还从淘宝上买了很多小份的中药,让店家贴上标签,供中药辨认用。
          半年下来,我觉得自己对中医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了,但我依然不会治疗感冒。
          于是就又购书,包括中医的四大经典,四小经典。文言文不太容易懂,就又买了各家的注释版。
          从网络上找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视频网络课程,有刘渡舟先生、《伤寒论》,四川中医药大学王绵之的《方剂学》,好像大约有500G的网络课程,我也挑挑拣拣的学完了。
          结果也还是不能治感冒。


          IP属地:重庆5楼2019-11-16 15:41
          收起回复
            15年的时候,有个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临床医生考了我们教研室的研究生,他听说我在自学中医后,就给了我一个移动硬盘,里面是他搜集的各种各样的中医资料,主要是电子书和视频课程。
            我花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把所有的文件夹都点开看了一下,并且会百度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看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和打分的。


            IP属地:重庆6楼2019-11-16 15:45
            收起回复
              请问楼主,自学中医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书箱是什么?


              IP属地:河南7楼2019-11-16 15:54
              收起回复
                也就是从这个移动硬盘中,我发现了倪海厦讲的《人纪》,然后我从15年下半年到18年初,这段时间内一直学习《人纪》。
                到18年初,我发现我能治感冒了;到18年暑假那会儿,我能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了;到19年初,我能比较自如的应付多种多样的疑难杂症了。
                从19年暑假开始,我回自己老家和岳父母家探亲的时候,都会拿几天时间在村委会做中医义诊的活动。
                跟大家提这个义诊不是为了显摆,而是跟大家说明,敢在自家街坊邻居面前义诊,不怕他们非议,底气来自自己过硬的技术。


                IP属地:重庆8楼2019-11-16 15:55
                收起回复
                  这里还是要花点时间跟大家介绍下中医的现状。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也发展成多个派别。
                  1、从医圣张仲景到唐朝孙思邈,这是经方派的代表。
                  2、金元四大家各自在张仲景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些特殊的理论体系。
                  3、明清《温病条辨》和《温热经纬》为代表的温病体系。
                  4、新中国成立之初,老蒋把很多民国大家都带到台湾去了。


                  IP属地:重庆9楼2019-11-16 16:03
                  收起回复
                    到现在,我们的中医就成了两派:学院派和江湖派。
                    学院派,就是各个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以教科书、医院实习为培养方式。这些医生都说科班出身,有执医证,属于合法合理的。当然,现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人,也多是从这个群体中来的
                    江湖派,就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主要是言传身教、或者家庭祖传为培养模式。由于所教和所学的跟执业医考试有些远,而且没有国家承认的毕业证,所有多是无证经营,或者是挂证经营。


                    IP属地:重庆10楼2019-11-16 16:08
                    收起回复
                      我所学的中医,也就是倪海厦先生讲的《人纪》,是经方派中医。所用的教材是《针灸甲乙经》《内径》《神农本草经》《伤寒》《金匮》,参考书是孙思邈先生的《千金》。从教材也能看出,是汉唐以前的中国传统中医。
                      这和我们现在中医药大学的教材差别巨大,所以又属于江湖派。


                      IP属地:重庆11楼2019-11-16 16:12
                      收起回复
                        因为我本身就医学院校的,所以对当前中医教育和中医医疗(主要是公立医院)的这种 “西医管理模式下的中医 ” 的存在方式体会很深。
                        而我自己后来又学了属于江湖派的经方中医,所以也有一些体会其中的优缺点。
                        学院派中医是当前现代中医体系下的正规军,将来能从医,能从政;属于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
                        经方中医,是真正能解决疾患的医学。我手上处理过很多被医院的中医、西医认为没有办法的病人,用的就是传统的纯中医的体系。不过经过中医作为江湖派,合法执业是个问题。不过好在我的执业是教书的,没有被执业医这个证难为到。


                        IP属地:重庆12楼2019-11-16 16:22
                        收起回复
                          学《人纪》大约1年左右的时候吧,那时候我把《人纪》视频已经看了一遍了。那时候发现,我学习遇到了一个障碍。
                          因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是建国以后学的巴黎大学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后期硕士和博士教育阶段,完全是西方教育的思考模式。
                          这种西式的思维模式下,很容易用知识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对传统的中医学习局限性很大,毕竟中医是重点在系统性和整体性。
                          那怎么办呢,我就买了很多中国传统教育的教材,也就是《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等。


                          IP属地:重庆13楼2019-11-16 16:31
                          收起回复
                            我们毕竟是学白话文长大的一代,文言文读起来只是认识字,不理解意思。
                            然后又去买书,买各家对这个书籍的解读。
                            兜兜转转花了一些时间,发现南怀瑾先生有一系列的书,我认认真真读过的有:易经杂说,易经系传,老子他说,庄子諵哗,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金刚经讲什么,药师经的济世管,还有最近刚刚读完的《我讲参同契》。
                            对于南怀瑾先生,学院派和民间派评价褒贬不一,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但我个人是极度认可的。


                            IP属地:重庆14楼2019-11-16 16:38
                            收起回复
                              读完这些传统的经典之后(南怀瑾先生讲解版),我发现我可以做到自如的在 中、西 两种思维方式中自如切换了。比如要做科研了,把脑子的开关拨到西医的接口上,用演绎的方式处理问题;要给人看病了,就把脑子调到中医的开关上,用归纳的思维处理问题。


                              IP属地:重庆15楼2019-11-16 16: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