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07,202贴子:70,759,529
  • 17回复贴,共1

我理解的中国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先秦。(春秋以前,所谓的传统文化)


IP属地:辽宁1楼2019-11-16 10:48回复
    春秋以前。是真正的传统中国。
    礼乐文化,王(旺)道制度。
    首先名词解释。礼乐是指:人类一切特有的文明方式。
    “《史记》:礼由外入,乐由内出”。
    礼,是指外在的一切文明方式,乐,是指内在心灵的和谐。
    所以,礼可以知道并做到。而乐属于内心修养必须靠修身才能知到。
    素琴,宫商角徵羽。五音震动能与心灵产生同频产生共振(不是传说,内心有修养的人能够感受到)。
    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故。武侠小说有六指琴魔。。。
    王(旺)道制度。
    公天下,天道思想,宗法制度,贵族文化。
    所谓,国家由各宗族组成并共享。为了避免宗族械斗产生(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由尊照天道思想的(损有余补不足)的家族帅领,能够让大家共同兴旺,故称其为王(旺)道制度。
    各家族为避免武力竞争,而形成了贵族文化,所谓,仁义礼智信(与后代讲的不太一样)与贵族的节操甚至比生命都重要!


    IP属地:辽宁2楼2019-11-16 11:25
    回复
      2.秦,,,以后。
      到现在都算,所以极度不和谐。。


      IP属地:辽宁3楼2019-11-16 11:36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11-16 12:19
        回复
          先秦是贵族文化,以后只有豪奢之家,没有贵族了。
          所以大家都不能明白。为何《晏子春秋》一桃杀三士。了。


          IP属地:辽宁5楼2019-11-16 20:59
          收起回复
            中华帝国的生命周期和政治模式在春秋后期到战国末期逐步完备,之后就是循环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11-16 22:33
            收起回复
              王道是什么?姜公说王者之国以民富,荀子说王者之国臣诸侯。
              谥法曰:仁义所往曰王
              六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楼主还是多看看书,别胡说八道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11-17 01:40
              收起回复
                所以仁义道德才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
                而中国国家核心是,礼义廉耻。称之为国之四维。
                管子曰仓禀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廉耻。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礼乐制度。才会有《礼记》存在的基础,才会有国家的存在。
                不然就会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11-17 01:53
                回复
                  所以在中国所谓贵族节操对于整个国家意义不大。
                  六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孟子说:“不仁不义的国君,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他,这就叫独夫。我只听说武王诛杀独夫商纣,没听过武王弑君。”
                  这位老夫子还嫌不够,继续补枪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不一样的仁义礼智信让商王朝覆灭。
                  而下一个搞不一样的仁义礼智信的是周厉王,最后在国人暴动中灰溜溜去了彘并死在那里。
                  再一个聪明人叫智伯瑶也搞了不一样的仁义礼智信。史书中说他五贤“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结果这不一样的仁义礼智信让这位五贤能人,死于非命他的家族也完蛋了,史书里有: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所以越有楼主所谓的不一样的贵族节操的贵族们,每一个善终的。为什么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因为他们的仁义礼智信都是对的所以他们胜利,而就因为他们胜利了他们的仁义礼智信才会传播下来,不一样的在就死了,我搞不清这种失败的仁义礼智信有啥好吹嘘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11-17 02:18
                  回复
                    没有一个覆国之君不聪慧的
                    比如商纣王。史书赞曰: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样的人算不算仁义礼智信?当然算,
                    高天下以声。这为仁,
                    矜人臣以能,为义
                    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为礼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为智
                    以为皆出己之下。为信
                    如果按照如今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来说,这就是个二货,满地打滚好手。但是这些对于纣王来说都是优点,没有这些优点,他又如何最终覆灭?
                    再比如隋炀帝。他的优点和纣王差不多。而且还被唐太宗认定为现实版治国教科书,只要和他表哥反着来不用动脑子,他的大唐帝国就能进入贞观之治。但是这些对于隋炀帝来说都是优点。不然他也得不到帝位,这点上,商纣王,智伯遙,隋炀帝都是一脉相承。。。他们的仁义礼智信都和后世的不太一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11-17 02:33
                    回复
                      除了666,啥也不会说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11-17 08:50
                      回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入门。饶你奸似鬼,博闻强记,各种聪明,也没办法。。。


                        IP属地:辽宁13楼2019-11-17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