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天珠吧 关注:122贴子:309
  • 0回复贴,共1

龙的纹饰历史分析: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的纹饰历史分析: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自东汉以后,瓷器上便出现了堆贴、模印、捏塑的龙纹。唐代时,瓷器上出现了模印、刻划、彩绘的龙纹。五代时,就开始见有刻花龙纹,龙为三爪。宋代时,瓷器上就出现了刻划、彩绘、印花、贴花、剪纸等龙纹,龙体为蛇形,尾呈S形。
元代的龙多为三爪,也有四爪,没有五爪,爪很锋利,很动感。明代洪武开始有五爪,龙头比元代大。明代的龙画面豪放生动、凶猛,嘴巴像猪嘴,俗称猪嘴龙,怒发冲冠。爪部团成圆形,有三、四、五爪之分,爪像风扇的扇叶一样,爪子的指间间隙很大。龙身上多有火焰纹,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明清时期,龙纹以彩绘为多,龙爪多为5个,出现飞龙、披发龙、夔龙、莲池龙,螭龙等,龙在元代、明代时期是禁止贫民使用纹饰的、它象征着九五之尊最高权力,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明代以前没有正面龙,正面龙明代时期才有出现,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纹饰各时期演变
从数千年前无信史可考的文化时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战国先秦,关于龙形象的器皿、纹饰一向层出不穷,有翼、无翼,有角、无角,更有良渚文化的兽身龙、查海遗址的蛇形龙,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学者认为,龙的起源、源头众多。
西汉(包括王莽时期)的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部似鳄鱼,整体较瘦长。分为有翼、无翼两种。有的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分为有无两种,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 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 且都有翼。兽腿较长。 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
建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长。
南北朝至隋时,龙体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颈和背上出现焰环。龙翼依旧分有无两种,出现飘带形翼,鸟翅形尚存。四肢上飘,有长的兽毛。
唐宋时期,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宋代时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 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 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 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 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11-14 21: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