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吧 关注:335,485贴子:10,064,681
  • 7回复贴,共1

【劝君取地】节选自《超越实地与模样》--赵治勋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为什么取地
人们都说:“赵治勋的棋是取地的棋。”报刊杂志也频频这么宣传,算起来,也许我取地的棋比较多,所以人们才这样说,报刊杂志怎么写,那是报刊杂志的事情,不过我觉得,对于实地,厚势、模样这围棋三要素,围棋记者们有着极大的误解。对此,我想具体说说。
我想先说的是,“取地”本身谈不上好坏。同样,“制造厚势”。“扩张模样”也谈不上好坏,它们只是行棋过程中的一种手法。
它们都只是围棋的正当手法之一,所以当专业棋手告诫围棋爱好者“不要一味地取地”的时候,爱好者们还会感到很惊讶:“哎,是吗?”围棋当然是抢占地盘的游戏,但问题是取地的方法,本来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却当做了价值判断的标准,当做了普遍真理。
本书希望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取地的意思。
在赵治勋道场,不管专业棋手,还是棋院院生,一概互先,并且一般是一着三十秒的快棋。在看棋力较高的人和棋力较低的人对局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觉得棋力较低的走得不错,较高的就开始打入了,即打入对方的模样。一会儿,打入的棋子不但没有被吃掉,反而把模样弄得漏洞百出,甚至杀死了对方的棋子。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就不禁想起自己的过去,我小的时候正是这样,没有才能,棋力欠缺,具体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时,幼年时代的体验也会又在我脑海里重现。
那么,经历过自负时代的少年会怎么样呢?
以自负少年为对手,是不敢打入他的模样的,因为打入进去反而会被吃掉。当然不一定总是被吃掉,不过孩子王们对自己的棋力充满信心,所以会想办法让你出错。我因为从没有过那样的自负时代,自己的模样总是被对方毫不客气地打入进来,一点点地蚕食掉。所以我到现在也不敢走模样棋,大概因此,我的棋才被称做取地的棋。
当然也有和我正相反的人,喜欢扩张模样,喜欢攻击打入进来的棋子,喜欢提掉对方的棋子。比方说,武宫正树。他原来就很厉害,小时候是个典型的自负少年。和我的胆小正相反,他是你敢过来,我就宰了你的架式。这种架式如果不叫自负,也可以说成是拼劲儿十足,这就是为什么武宫能创造出他的宇宙流的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你小时候胆几小,那么现在呢?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尽管幼年时代的体验十分重要,但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人不是总在不断变化吗?
就是说,你以前也许是真是那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吧?难道不想试试模样棋吗?其实,我自己也有这种念头,赵治勋的棋不单单只是取地的棋。比方你翻开《围棋年鉴》,就可以知道,从很早以前我就走过不少模样棋。
我觉得我是进行过各种尝试的。四十多岁的我已经不是十几岁的我了。不过只是我的各种尝试不易被人发现,因而没人提及罢了。当然,我不是想让谁来注意这些尝试,而是想清清楚楚地告诉围棋报刊杂志,特别是围棋记者,围棋的三大要素:模样、厚势、实地是什么意思。
不单单向人们传达谁胜谁负,更重要的是我们棋手的具体感觉方式和思考方法,不单单在我们棋手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决胜战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和神经高度紧张,这时我们都想了些什么,这些深层的东西是必须告诉读者的。这样,赵治勋的棋是取地的棋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也许就会不消自灭了。
2 取地才能厚实
对于取地,我认为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甚至连一些专业棋手都抱有误解,所以在这里再谈一谈。
“实利对厚势,黑棋已得到了10目实地。”
“黑棋得到约15目实地,基本可以与背后的白势抗衡。”
我们经常这样说,并且这种说法在围棋杂志和棋书中也常见。这话虽然不错,但是只用10、15这样的数字来评价实地,充其量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
当然,围棋归根结底是争夺实地,下到终盘的话, 10目就是10目, 15目就是15目。但是在一局棋的中盘阶段,实地的价值是不能用数字来衡量的。



1楼2009-08-21 10:08回复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与实地相对的厚势。如果要间厚势到底是什么;根据人们的不同感受,回答会各种各样。不过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点:
    1.因为城墙很坚实,所以很有力。
    2.因为具备宽裕的眼型,所以很有力。
    这两点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因为,背后的城墙很坚固就意味着有宽裕的眼型,不怕攻击。
    我们再来看看实地是什么。先看一个例子,图2是一个普通的定式,一般认为黑得实地,白得外势,黑地约有10目,并且黑棋靠这10目基本上活透了,虽然a处的缺口可能受攻,但是没有直接的危险,如果遇上打劫,接蹬而来的两手棋可以将其攻破,但这只是例外,因为黑棋完全成活了,可以换句话说,黑棋很厚实。
    图2
    取地就是厚实!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这一事实,图2的黑地约有10目,所以很厚实。那么白棋如何呢?一般都说白棋很厚实,果真如此吗?请看图3,如果白棋不采取什么手段,黑外面一子生气勃勃,很难说白棋城墙厚实。它只是一个模样。
    图3
    再加上白a一手棋,总算有点儿厚实了,尽管如此,黑外面一子还有生气,黑B的立,黑c的扳都很有余味。
    这样看来,在这个定式里,厚实的当然是黑棋。又厚实,又有实地。应该说,有了实地才能厚实。只有有实地才是真正的厚实。而白棋却不厚实,目前只是前途不明的模样。
    不过因此也不能就说黑棋有利。因为黑的实地受到限制,不大有发展,而白的模样有可能膨胀得很大。这就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对立。
    我这样说是根据一种观点,或说判断方法。走棋当然总是与全局有关,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根据部分的利害就下判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打个比方”,我们这里关心的是前途不明的白棋的发展,假如就目前的状态,白棋不再费一手棋就能把白地保住,那么可以肯定是白棋好,相反,如果白棋不得不在白a、白6等处下子,这样白棋的效率就太差了,不能不说白棋不利。
    黑棋不会让白棋膨胀得很大,于是就搔扰,就侵消,或者考虑进攻。这样就如前边所说,还是有实地的一方厚实。因为厚实,因为强,所以才能断然采取各种行动,因为有了实地,因为厚实,站稳了脚跟,接下来才能大踏步前进,这就是棋道。
    但是挑战要有个限度,这才是问题所在,这时最重要的就是所谓与周围相配合的全局判断,不仅业余爱好者,我们这样的专业棋手也常常为此而苦恼。挑战主要有两种:
    1.尽全力向白棋的城墙发起进攻(比方说,黑b的贴)。
    2.搞一定程度的妥协,满足于适当的侵消(比方说,黑e的跳)。
    判断根据棋局,这是至难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取得实地的一方必须怀有下一个目标。须清楚地意识到,比起对手的模样,自己的棋要坚实得多。
    3 什么是“地铁棋”
    取地则棋厚。具体说,有了时机就要切实地取地,这才叫厚实,真正实践这一观念的专业棋手至少有两位。小林光一和林海峰。至于我,尽管我想要跟他们看齐,但是目前还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水平。 我甚至想说,要学小林的棋!要学林海峰的棋!他们绝不会白费力气,该妥协的时候妥协,但是切实地争取实地,该拿到手的拿到了,所以他们的棋总是很厚。
    请特别注意“妥协”这个词,这正是我怎么也做不到的,就是说,“这里到此为止”,然后果断地撤兵,我怎么也做不到,但是小林却做得很地道。
    赴早儿一点点儿地抢占实地,作为资本,这些实地又一点点儿地加厚。摆小林棋谱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点。也许应该说,必须注意这点。
    以前,有人管小林的棋叫“像地铁一样的棋”,但是小林根本不在乎,还留下了丰硕的战果,因此说,小林很了不起。
    “地铁”的意思是指,周围的景色全都看不见,并非不明白这个词儿的意思,但小林流的“定形下法”当时在棋坛十分有名。因为从序盘开始他就一步步整形,我本人也多次感到震惊。
    他的这种风格被评论为地铁棋。一位一流棋手评论说,小林从一开始就将围棋的宽度及无限的可能性抹杀掉了,确实,小林有这样的倾向,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小林就是靠着这种风格战斗在第一线上的。因此我觉得,他这不也挺好吗?关键是你能不能赢小林。
    


    2楼2009-08-21 10:08
    回复

      这些暂且不论,这样的评论居然在围棋杂志上洋洋洒洒地登了出来,真令人吃惊,就是说,令人不快的讽刺挖苦原封不动地印了出来。不知道杂志的主编怎么想的,这只能让人觉得围棋杂志太没水平。
      棋手可以任你怎么写,但是读者读了以后没准几就相信了。而且报导又没有一点儿真实性,什么地铁棋、什么定形下法,这只是表面现象,小林光一的围棋本质是以确实的方法取得实地,然后以实地作为厚势发展起来。正是这样。而至今为止,对他的优点、特长进行报导的报刊杂志恐怕一家都没有。
      如果说到我个人,也是蒙受大量干扰的棋手之一。不管别人说什么,写什么,最终,我们这样的棋手只有把那些闲话当做耳旁风,装做什么也不知道,一心只想着,只要做出成绩,管他说什么呢…
      关于我,也有很多过火的言论。什么“坚忍”啦、什么“就靠黏劲儿”啦,所以我从小就绝不看报纸、电视和杂志关于围棋的报导,不看围棋报导,对于棋手来说,是保持精神健康的重要一项。
      可是有时候,也会漫不经心地翻开杂志,扫一眼开篇的对局解说,这一扫可不要紧,是正经的人材在解说我的围棋,文章也是正经的人材执笔。像“坚忍”之类奇妙的形容词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说内容的幼稚,不能说有什么错误,可是对棋手殚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赵棋圣这一着有问题,致使形势转危,”看到这样的记叙。真可谓吓一跟头,形势怎么就转危了呢:真想说,“那么咱俩接着下。”
      虽然这么说,但也不是所有的报导都不可信。人们能够看到围棋方面的报导,是因为有了解说的人,不过,我个人因为理解、解读别人的对局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所以几乎从不接受解说对局的工作。如果有了解说不到的地方,对对局的棋手不是很失礼吗?年轻的时候也接受过解说的工作,为了研究一局棋,大概要用掉三天的时间。现在我实在没有这个精力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解说的话,解说自己的对局最好。
      说着说着又离题了。我的主题是实地与厚势、模样,那么回到主题上来吧。
      4 应该提防的一点
      有人在教棋的时候说,“棋子要向上发展,不能总是留在下边。”我们在听到这样的教导时,就要提防了。围棋并不是往上走就能发展,在下面爬就没出息的事情。就是走中腹,如果墙壁上有窟窿,这样,非但不厚,而且很薄。就是在边角爬,如果有了坚实的实地,棋也是厚实的。这我已经说过了。
      不过,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局面总是千差万别的,绝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真有一味往下爬的人,作为有益的指导,告诉他“要往上发展”,这当然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在回答“棋怎样走才算最好?”这样泛泛的问题时,如果一概告之以向上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非要用上、下这样的词儿,那么“走着上边想着下
      边,走着下边看着上边”这样的回答更为妥当一些。
      这种表里一致、这种多面性正是围棋的特征。
      一般说,围棋报刊杂志和围棋宣传的表述方式都很不得要领,大部分都很肤浅。不可否认,不单围棋、将棋,任何体育项目的报导都存在着这种倾向。新闻、报导属于卖不出去不行、多卖多得的世界。这就需要简明易懂,有时候还要有煽动性。当我买了体育报阅读棒球、高尔夫球的报导时,确实感到那些片面性的东西看起来最方便。
      这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说到围棋,我不单是专业棋手,还是报导的对象,令人无法忍耐的报导实在大多了。前边说到的地铁、棋就是典型的一例,片面地报导小林的一个方面,就此意义,应该说报导本身就是“地铁式”的。因为他们并不想全面报导小林的棋风。
      我已经说过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写,大部分棋手都保持沉默,一心下棋。我就是其中之一,到现在为止,我没还过一句嘴。这是因为一一做答容易被误解为个人的恩怨,并且在精神上也显得跌分儿。
      不过,既然接受了写作本书的任务,内容又不仅包括个人的喜好。感情,还要涉及围棋的本质问题,那么借此机会谈谈我自己的想法,也算是一种风流吧。
      


      3楼2009-08-21 10:08
      回复
        其实“要向上发展”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严谨的说法是“要充分认识到向上发展的意义,然后根据局面选择是上还是下”。其他很多说法都是类似的不严谨说法,从字面上去批判这些不严谨的说法,意义不大。


        6楼2009-08-21 10:12
        回复
          图2
          图3

          图4-1

          图4-2

          图5-1

          图5-2


          7楼2009-08-21 10:14
          回复
            不错


            8楼2009-08-21 16:26
            回复
              记得原来好像有这贴子...不过图都没了~~不过我是赵治勋的粉丝,定一个


              9楼2009-08-21 21:15
              回复
                书都很好找,况图乎


                10楼2009-08-21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