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吧 关注:363贴子:2,945
  • 0回复贴,共1

增城正果镇麦村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见证着家族的兴衰存亡的样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增城视窗 2019-6-17 09:27 发布者: lujunfei|
黄昏时分,我们一行来到增城区正果镇麦村古村落,搬了张凳子坐在古村巷口,听82岁的麦榕概老伯讲那关于古村落久远的故事……麦村村隶属正果镇,与棉湖、白湖村毗邻,麦村古村落就在麦村村腹地。放眼望去,这里四面环山,古村前门廊处接壤着一口大池塘,周边散落着许多先后建成的小楼房,跟古老的村落一起,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古今立体画。据麦老伯介绍,麦村古村落至今有五百多年历史,自建村以来,这儿民风纯朴,人心团结,开枝散叶到现在近二千人。
村落古建由北至南,分别排列着北拱门楼、麦氏宗祠、长房聚居群、三房聚居群及厅展、官厅,以及西一古建群组成。“当时,我们村的始祖豆豉公生了三个儿子。长房和三房的家眷就在这儿安家置业,二房会做生意,家境殷实,就在附近另找地方安家落户。长房人丁单薄,屋舍也只有十几间。三房,就是我们的祖上,发散得最多。你们看,以这面间墙为界,从巷头至到巷尾,都是三房的子孙。”麦老伯指着我们所在长巷的另一头娓娓而谈。
顺着麦老伯的指向放眼望去,这幽幽的长巷足有百米,巷道横平竖直,井然有序。但见巷子地面用长长的麻石及青砖错综砌接而成,巷子右侧是临巷而建的成排古居,每排有连续五六户人家南北各向背靠着接壤而建,屋间用一条条竖巷分次隔开,粗略一算,这长巷里头足足容纳了近百户人家。各家居屋均是清式带阁楼的二层复式建筑,由青砖作墙,琉璃作瓦,就连围绕屋居的排水渠也是用青砖铺设而成的……
古屋居的各种细节,无不彰显着当时屋主的财力和品味。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此时的古屋居青砖外墙早已斑斑驳驳,各种不知名的小树小草顽强地从青砖缝里伸出骄傲的枝叶,迎风曳动,琉璃瓦屋檐处还长了好些多肉植物,枝头上红色的花儿开得正艳。“三四十年前,这儿的子民除了少数外出工作以外,其他的几百人都住在这儿,打桶井水都要排队,每家每户都有五六个孩子,这条巷子当时真的好热闹啊!现在,这条巷只剩下我和我家老太婆两个人了。”讲到这,麦老伯那饱经风霜的脸满布感慨。
“二房就更加有故事啦,”麦老伯此时已打开话闸,眉飞色舞起来:“三个男丁中最有钱的是二房,他带着子孙在附近另找地方起了房屋,人丁很兴旺,屋舍也起得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屋舍没有鱼塘,他们要吃鱼,得来我们这口塘里买。有一次,他们的后代过来买鱼,有一个兄弟的新衣服被树枝划破了,心里很不爽,所以就堵气要在自家屋门前挖一口鱼塘。
结果挖了好深都没打出水来,终于有一天挖出水来了!却发现,这泉眼喷出来的水是黑红色的!挖塘人都害怕起来,就找地理先生来看。地理先生用罗盘格看后,告诉他们挖断了龙脉,流出来的红水是龙血,要马上用煮熟的糯米饭团堵住,若不然这村子的人会遭殃。于是,大家一起用糯米饭团去堵那泉眼,还是堵不住,最后只好用土填回,不敢再挖了。
自从挖断龙脉,二房的子孙开始接连出事,死的死,病的病,剩下的几户人家也不敢再住下去了,最后全村外迁,主要分散到台湾、香港、加拿大等地。二房的后代从此失散了,改革开放后,曾有后代回来寻根,但是后来再也没有联系过。”我不禁有些唏嘘,无论龙脉的故事是真是假,在那个古老的时代里,一次自然事件足以影响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作为凡夫俗子,人们能不敬畏自然吗?
麦老伯还跟我们讲了很多久远的故事,而此时的我,作为坐在古村巷里的一枚忠实听众,似乎被老伯的精彩讲述带着到那遥远的年代穿越了一回。我仿佛目睹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流变,观瞻了其家族子孙万代的繁衍生息,不禁感叹历史长河的渊源流长,人间的世事沉浮。最后,麦老伯建议我们在这古村里转转。但见这些古老的建设物,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崩塌,露出参差不齐的残垣,长长幽幽地对天而歌。
特别是靠着宗祠那几间长房家族的屋脊,坍塌得只剩下一个空架子,疯长的藤萝盖住了大屋最后的一丝尊严。最右侧的官厅也已经摇摇欲坠,正厅几条偌大的柱子顽强地撑着官厅将要散落的屋顶,官厅大门口庄重肃穆的灰雕早已斑驳,本来的浓彩重墨变成了而今的轻描淡写,却仍然依稀可呈现当时官厅主人的讲究和文韬。倒是麦氏宗祠,被保护得很好,并且一直被后人使用着。人丁兴旺的麦氏后裔,每逢喜庆之事,仍到祠堂来吃饭庆贺,我曾来此喝过喜酒,那场面真叫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祠堂大门两侧,贴着的新旧各式对联,彰显着喜主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跟麦老伯道别时,老人家硬是坚持颤颤巍巍地陪在我们的身后,直到走出好长一段路,才依依不舍向我们挥手告别。几次回头,都能看见麦老伯那佝偻腰身的影子被斜阳拉得老长老长,与古巷毫无悬念地融为一体。无疑,在这儿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麦老伯,不仅见证了古村的历史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烛残年的他和这条上了年岁的古村一起,将要被历史遗忘,最终成为人们记忆里的影像……


IP属地:广东1楼2019-10-27 14: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