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迷失在一六二九吧 关注:697贴子:13,379
  • 4回复贴,共1
15地震2
与此同时,琼州委员内部也在讨论如何应对即将到来大批的难民,毫无疑问,一个稍微稳定而不崩溃的大明朝,是原材来源地,更适合的产品销售地。这些难民,或者说饥民,大部分是青壮也是琼州急需要的人口;现在能用很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但如何处理安置这些难民,委员们是有分歧的。
首先,接收多少难民合适,人口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以目前的琼州的的实力,一年最多能消化五十万人。虽然执委会目前掌握的土地资源,一年可以接纳一两百万人几百万人都可以。但不符合琼州的发展方针,来的人越多需要占用的资源也越多,房屋、耕牛、种植、布料等等,都会有大笔的支出;而这些并没有多少资金带入琼州,前面一两年,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比不上他们消耗的资源。接下来会延缓琼州发展的速度,更会延缓后续不间断接受移民。收太多的难民同时也需要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多的官员来管理社会事务,而目前来说,琼州委员们大多数都缺乏治理经验;而且委员们人数少负责的事情也多,能用的上官员的数量也不多。
另一方面,主要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委员们开办的学校,与目前大明的八股科举考试的内容完全不同,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除了扫盲,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如果不确立有效的宣传指导思想和有效的教育手段,贸然引入太多的难民,不要说改变他们,说不定短毛及其后代都会被他们同化,这是所有委员极不愿意看到的。现阶段强行推广现代教育,老百姓没有看到现代教育的好处肯定会抵触,短毛和难民也许会两败俱伤,所以暂时只能潜移默化的慢慢改变。比如让移民习惯二十四小时的计时习惯,务工种田按照短毛的指导来进行,经商贸易按照短毛的规矩来。使用和接受银元和琼州银行发行的纸币,所有的衙门按照短毛制定的章程来执行等等。推行教育的计划要提上日程。
第二,财政的承受能力,大量的难民流入除了运输费用,粮食消耗等等,还要给大明各级官吏的费用,以及难民安家的费用。随之而来的房屋道路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而大明需要赈济的灾民数不胜数,即使琼州的每个人都能屙金溺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严重的挤占研发和生产的资金,会严重滞缓生产研发的进度,与欧洲相比较,领先的优势将会明显缩小不再明显。
当然啦,移民数量多,也有多的好处,人一多做事的人就多了,各项建设的进度就可以加快了:比如建设环卫工人的数量很容易就可以满足了,而且隐约还有一些竞争,人多了就是你爱干不干,不干我就换人了;委员们挑选人才的范围也宽了不少。选拔一些合适合格人就成为了可能,并且有外来移民的存在,可以适当消减本地人的一些心理优势。到时候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时,委员们就处在一个仲裁者的位置。这个是肯定的,现在琼州一共也就百把万人,委员们的规划中,琼州至少要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而整个海南岛的人口要突破三百万人。
参谋组没有加入移民的争论,只是将民兵队伍的训练加强了,城管队和张陵的琼州营各自将服役三年以上的老兵退役,安排到琼州下属各县的城管队任职;城管队通过招募新兵补充人数,另外增加了五百人的名额,琼州卫的人数暂时没有增加。委员们经过激烈的十几日的争论后,委员会的意见终于达成一致:没有人口什么都是空谈,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很多岗位就找不到合格的人,甚至连人都找不到。那么琼州应该趁机扩大人口基数,况且现在付出的代价并不是很多,而且很容易收获这些移民的好感。毕竟是在你最为难的时候,琼州委员们给予你们新的生活了。
既然,执委会已经确定在这个时候引进移民了,那么就开始进行准备前期的工作吧。时间很紧迫,最快的话,一个半月后就会有大批量的移民抵达琼州。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移民,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建设组除了在琼州建设容纳两万人的临时性的房子以外,马上开始在澄迈、安定、临高四县负责建设一批农村房屋,原则上尽可能的建在城镇周边,这四个县衙要无条件配合;将这些移民放在城镇的周边,为了快速的形成小型市镇做准备,今后琼州设置乡镇的时候,这些小型市镇就是乡政府所在地。
执委会之所以没有把琼州琼山列入计划,是因为琼州作为未来的行政经济中心,肯定需要大量的土地储备,如果这时候安排的人多了,到时候又需要再一次移民,岂不是自找麻烦。后世的海口只是琼山县的一个市政厅,后来不断扩充地盘,然后成为海口市,又逐渐吞并以前琼山县的地方,才称为海口市。也就是说,后世的海口市与明朝的琼山县管辖的地域基本一致。城管队和琼州卫负责治安巡逻;农业组则要安排好农业生产等等。
朝堂上一塘死水再一次被打破,始作俑者正是新的光禄寺卿的李天经,这次上奏不再是含糊其辞的说谁有可能是奸臣了,而是指名道姓的说内阁次辅温体仁温长卿是奸臣。并且预言,不把温体仁逐出朝廷,上天将在京师以外地震降下示警。至于温体仁有什么过错,那不是光禄寺卿负责的事。都察院才是正管,李天经只管放炮,善后自然是别人的事情。东林党人非常愿意看到温体仁吃瘪,将这件事大作文章。不到半天的工夫,京师上下都在议论温体仁是奸臣的事情。至于哪里会地震,这是天机,可不能随便说出来,也弄得人心惶惶。即使崇祯也不能逼问。
温体仁极为愤怒,竟然不顾体统面子的要周延儒和钱谦益当众发誓,他们没有指使李天经污蔑他,否则断子绝孙。这是极其严厉的指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温体仁有点想当然了,他认为单单一个李天经不可能对他发出如此严厉的指责,一个光禄寺卿对阁老发动攻击,没有人撑腰的话,后果可想而知。周延儒和钱谦益没有指示李天经上奏这些东西,自然对此不屑一顾,反而要求温体仁自证清白。
温体仁已经被逼急了,如果不能扳倒周延儒和钱谦益,他温某人的不要说在朝堂上立足,就是回家当一富家翁也不行了。历史上,朝臣对温体仁的弹劾从未断过,却从来没有弹劾他贪财,因此温体仁如果不是家产原本就丰厚的话,基本上当不了富家翁。于是温体仁当庭上告,吏部尚书王永光与锦衣卫内外勾结卖官鬻爵,经都察院查实,崇祯下令王永光罢官,并由温体仁的同乡闵洪学接任。通过操纵官吏任免来排斥异己同时任用心腹史里,高捷、唐世济、张捷等把持要害,温体仁先胜一局,哪知还没有来得及庆贺一下,周延儒等人上书弹劾温体仁一派的大学士钱象坤、户部尚书新任梁廷栋、右佥都御使刘可训卖官鬻爵。查实后崇祯又将钱、梁罢官、刘削籍。温体仁对钱、梁、刘的失败不甘心,又上疏揭露周延儒主试受贿的问题。他说。新科会元吴伟业携带妓女来参加会试,德行亏损;状元陈于泰文章太差,名不符实。这“两元”都是通过贿赂周延儒买得的。新科状元陈于泰在周延儒支持下,反唇相讥,说攻击别人的人肯定是有不可告人的劣迹,所以温体仁企图通过诽谤他人以自救。
崇祯也被搞糊涂了,暂时搁置对两派的支持和处罚。温体仁一击不中,又把矛头对准钱谦益。勾结地棍张汉儒诬告钱谦益在家时在乡里结交了一帮朋党,整日散布怪论,诽谤朝政。不是臣子应该有的操守,钱谦益招安琼州也没安好心。
这是不给钱谦益活路了,钱谦益觉得冤枉,遂向司礼太监曹化淳求救,说张汉儒之所以敢告这样的刁状,原是就利用温体仁与钱谦益之间的宿怨,借机从中间获得不可告人的好处。曹化淳随即给温体仁打了个招呼。温体仁自恃皇帝宠信,又把这件事添盐加醋,密奏给了崇祯,要求一并处置曹化淳。曹化淳派特务四出侦查,弄清了张汉儒的奸状和温体仁密谋的内幕。他把这些情况详细报告给崇祯。崇祯这才恍然大悟,知道在朝廷内已形成了一个以温体仁为首的朋党。要知道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就是说钱谦益结党营私,温体仁一看大事不妙,又使出他的惯用伎俩,装病在家,等着皇上去安慰、挽留他呢。
温体仁不肯离开朝廷,没有显著的罪证。崇祯也不能强行驱逐,而且担心周钱合流,朝中无人能制衡,皇权就会受到臣权极大的限制,于是事情暂时搁置下来。温体仁暂时留下来了。
四月初一,朝廷得到由湖广布政使八百里加急转来的黄冈地震的消息。房屋倒塌千余家,**外逃。朝廷大臣大部分联名上奏,要求驱逐温体仁,崇祯心情复杂犹豫。李天经终于不用担心自己的奏折上书写的内容会落空了;得到短毛的再三保证之后,李天经再次上奏,如不驱逐温体仁,上天会再降地震警示朝廷,言之凿凿。温体仁和他的党羽纷纷指责李天经妖言惑众,为害社稷,哪有接二连三地震的;要求惩处李天经。崇祯也不准。
四月初五,湖广布政使再次八百里加急转来罗田地震的消息,比上一次的烈度更大,房屋损毁二千余家,道路崩裂。朝廷一片鼎沸之声,连温体仁的党羽也不敢出声了,两次准确的预测,都证实了朝上有奸臣。崇祯一方面顾忌大多数朝臣的情绪,二来也要为老朱家找一个背黑锅的人。于是下诏,令削去温体仁官职,废为庶民。。
历史上温体仁当政的情况,竭力打击作弊者和朝政的总体无好转。总体来说,温体仁当政期间,辽东战事和大明国势并无明显改观。他于危急中得富贵,却不能力挽狂澜,是要负责任的。这次在委员们的蝴蝶翅膀的作用下,提前结束了温体仁的内阁生涯。
崇祯下令钱谦益升为次辅,又下令举荐一名大臣入阁。
历史上:温体仁当政期间,并没有贡献过什么治国良策。如果非要说些政绩出来,恐怕就只能说,温体仁的票拟是最符合皇帝心意的。所谓票拟,就是官员上奏之后,呈递皇上之前,内阁大臣先行给出的批阅意见。明朝的票拟制度比较独特,特别是到了后期,皇帝大多不太关心朝政,内阁的建议权力就变得很大。一般情况下,内阁的票拟不会被驳回。但崇祯即位以后,特别热衷于处理政务,不光会仔细阅读朝臣的上奏,而且会经常驳回内阁的票拟。如此一来,票拟不再是大臣处理政务的工具,而成为揣摩皇帝意图的水晶球。无疑,温体仁是一位心理学大师。温体仁不仅能猜中皇帝的心思,而且会故意在票拟时给皇帝留下驳回的余地,以展现皇帝的英明决断。这种伎俩能骗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温体仁在阁的七年时间,被罢免的文武大臣不计其数,他居然毫发无损引起了朝野内外的极度不满。针对他的弹劾越来越多,言辞也越发激烈。以至于后来,南京一位官员进京弹劾温体仁,竟然随身拉着一具棺材,以示必死之志。成为京城一大奇景。到崇祯十年的时候,东林党人再一次对温体仁发起了猛烈进攻。依照惯例,温体仁上奏请求致仕。在过去的七年里,类似的致仕请求也不知道写了多少次,每一次皇帝都是温言慰留。但这一次,崇祯却同意他致仕回家。温体仁一时间却适应不了退休生活,第二年便在家中病逝。
《明史》将温体仁列入奸臣传,评价曰:“流寇躏畿辅,扰中原,边警杂沓,民生日困,未尝建一策,惟日与善类为仇”。温体仁在位期间,明朝从破落衰败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IP属地:广东1楼2019-09-30 22:31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08 21:04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14 19:29
      回复
        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25 01:48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20 10: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