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620,312贴子:3,338,637
  • 222回复贴,共1

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郡县制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而不是欧洲的模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对比近三千年的历史,在同一时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总是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优越。
相对优越的社会制度使中国近三千年基本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都是世界第一。
发展很多吧友都用“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封建帝国”这些词汇来表述秦朝至清朝这一时期,这是很荒谬的,哪里来的封建制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9-18 13:35回复
    封建本是喵炮制出来的政治词汇压根不存在,地主和农民联盟制简称地农制取代喵炮制的封建一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喵炮制的政治词汇不存在的,资本家和工人联盟制简称资工制取代喵炮制的资本主义一词,共党一党制取代喵炮制的社会主义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9-18 16:57
    收起回复
      搞得像不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9-19 01:29
      回复
        中国没奴隶社会?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9-19 09:37
        收起回复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根据考证,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存在大量奴隶劳动力。而古印度、中国没有得到考古证实。20世纪初,很多国内学者就中国是否存在“奴隶时代”展开辩论。奴隶源于战争中的俘虏,如果没有长期连续的战争,奴隶所占的劳动力比例不大,就不能称之为奴隶社会。
          华夏文明扩张过程中,有的部落是武力征服的,有的部落是主动归附或加入的,因此推断奴隶占比不大。
          虽然中国直到宋朝才一度废除奴隶制,但是奴隶一直不是主要劳动力。
          @拜月灵犀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9-21 00:03
          收起回复
            秦朝至清朝时期,从生产关系来看,农民上交的赋税(包括田地税和人丁税),都是由官员收取,逐步上缴中央的。这里面和地主的关系不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9-21 12:20
            收起回复
              楼主,你懂学术懂历史,但不懂蒸脂。


              IP属地:四川8楼2019-09-21 20:57
              收起回复
                ……你这个太扯了,中国现行的,社会阶段区分方法,根据马克思主义,是按照生产性质去分的。部族原始社会,是由部落民作为主要生产者,奴隶制社会,是由奴隶作为主要生产者,以此类推…跟什么郡县制,八竿子打不着边…而且中国从1912年到1949年之间难道没有实行长达37年的资本主义制度么,简直瞎搞。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9-23 16:23
                收起回复
                  再对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3者的生产关系中的劳动者来看。劳动者分别是奴隶、农民、工人。其中奴隶是一种身份,农民是一种职业,工人是一类职业的统称。假设一些奴隶被奴隶主安排去从事农业工作,那么这些奴隶就有了“奴隶”和“农民”双重身份,那么如何去判定生产关系类型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10-04 10:07
                  收起回复
                    (二)精神生产力发展的缺陷和短板——对人文主义认识的“意识形态”偏见
                    1、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1)、都处在同一文明圈内各国军事割据和国家间竞争兼并状态。(如15世纪时意大利境内的多个国家)
                    (2)、人才流动相对自由。
                    (3)、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都产生了知识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5)、封建制度逐步消亡,并产生更先进的社会制度。
                    (6)、生产力提高。
                    (7)、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2、中华文明的遗憾——道家杨朱学派的消亡。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子。告子、子华子、詹子(詹何)、它嚣、魏牟等皆为杨朱学派。庄周受其学说影响,并不是旧时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学派客观现实的阐述了人本的发展意义,因史料不足,难以把握它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概况;但可以肯定,它的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这和欧洲近代的人文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杨朱学术思想在战国时代确曾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皆曾加排斥与攻击,大概正因为这种非议的影响,传后世学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家,因而秦汉时即销声匿迹。但这并不等于其学说及影响之亡绝,只不过沉隐民间而已,至东晋而又由张湛作注复行于世(指《列子·杨朱篇》)。张湛《列子序》中说《杨朱篇》为“仅有存者”之一,这不是编造之词。
                    除了道家杨朱学派以外,儒家、墨家、道家其他学派等,以及秦朝以后的很多学者,也有诸多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方面的观点。
                    3、中国的人文主义发展概况
                    人文主义(humanism)是一种理论体系,该主义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即更多的人、更大的人群共同具有并更为稳定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则始于我国春秋时代(傅斯年先生早已指出:春秋时,人道主义固以发达),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昌明于 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于17、18世纪的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和法国启蒙运动,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时期,反思于19、20世纪初的马克思、尼采、罗素所处的时期,发展于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时期。在发展期,联合国的两个人权宣言则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国际化的标志,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是现代人文思想最杰出的代表。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首先是人文革命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近代科学诞生。并诞生两大观念:人文观念——尊重人;科学观念——尊重规律。紧接着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经历了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等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遗憾的是,在这几次伟大的变革中,中华民族始终沉睡不醒。更糟糕的是,一觉醒来的时候,我们又往往把世界的一系列伟大变革,人类的许多共同文明成果,特别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伟大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或资本主义的,长期加以否定、拒绝和抵制,极大地增加了我们转变过程中的阻力,也给我们民族的历史进程留下了许多空白和断层。更遗憾的是,这些误解、空白和断层长期内化在我们的教育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常常处于尴尬的地步,进而增加了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文明进程的难度。我们醒来,却没有醒正。
                    20世纪,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四、对认识过去历史的误导——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阶级和剥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一)误导:
                    原始社会是公有制的。
                    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
                    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
                    私有制产生了剥削。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从无剥削的社会进入有剥削的社会。
                    (二)纠正
                    “奴隶制度”是野蛮的,原始社会更野蛮。
                    原始社会不可能实行平均分配。
                    原始社会的压迫和杀戮更严重。
                    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当时的生产力十分的低下,劳动的产品只能够维持人们的生存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份人饿死,不利于人们的生存发展,人类就不可能生存繁衍下来。”――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十分的低下,才必须实行有差异的分配,也只有实行有差异的分配,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由于生产力十分的低下,有时会出现所获得的食物只能维持一部份人生存需要的情况。这时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人们就会全部被饿死,而实行有差异的分配,则可以使一部份人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是实行平均的分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呢还是实行有差异的分配方式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现在的考古学家已经考证,在原始社会时期,当食物十分匮乏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既然当时存在着那种弱肉强食,人吃人的现象,其分配的方式又怎么能是平均分配呢?
                    近现代在非洲以及太平洋岛屿仍然存在一些原始部落。人们和这些原始部落接触的记载中都显示,他们是野蛮和危险的。
                    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压迫和剥削及现代社会的抢劫、偷窃、诈骗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吗?人是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原始社会是人从动物向人转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其社会的形态无疑是存在着许多动物社会的色彩的,所以,我们通过与人类血缘有着近邻关系的动物社会那里,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情景。一九六零年开始,一个叫珍妮·古道尔的英国人在坦桑尼亚的贡坝河国家公园对黑猩猩进行了长期的考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揭开了野生黑猩猩社会的内幕。继珍妮·古道尔之后,又有许多人到原始森林对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进行了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在那些群体结构比较紧凑的灵长类动物社会里,普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系统。这个系统由一个雄性的头头率领,其它的雄性则依据身体的强弱和战斗力的强弱分成不同的等级。在这个系统中,不论雌性的身体和战斗力如何,其社会地位都是低于雄性的。当然,在雌性中间,也是存在着等级差别的。另外,群体间会发生你死我活的战争,即使两个群体源于同一个群体,即使它们曾经是伙伴。
                    人类社会的阶级就是从动物社会的等级差别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原始社会不可能是个没有阶级的社会。另外,动物社会的等级差别是建立在持强凌弱的基础上的。持强凌弱就是一种压迫,所以那种把原始社会说成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丑恶现象的社会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原始社会的阶级及社会丑恶现象相对现代来说是一种低级的,原始的。
                    参考资料:《黑猩猩社会的等级和特权》
                    (限于篇幅,请自行百度阅读)
                    结语: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笔者认为,应当以【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状况】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而仅以【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是片面的。
                    最后,笔者以【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状况】作为划分标准,提出自己对社会形态发展的构想:原始社会、身份等级制度社会、雇佣制度社会、共同生产社会。


                    IP属地:江西20楼2019-10-30 11:48
                    回复


                      IP属地:江西22楼2019-12-05 09:13
                      回复